两宋戏说——关于杨家将“七郎出征六郎还”的分析
以前看杨家将,最最悲壮的部分必是金沙滩之战。杨家儿郎伤亡惨重,老令公自杀殉国。无论男女老幼,每逢看到这一章节无不痛哭流涕,感杨家男儿为国捐躯舍身为国的大义。然而当我们为其悲痛的同时却忽略了一点,为什么杨家会落了个这么惨的下场?要知道杨家将毕竟是演义成分居多,完全不必要传的这么悲凉吧?于是我结合书本和传说反复推敲,得出以下结论:杨家儿郎的结局是注定的,这是演义里和当时的时代需要。就算没有中辽军的诡计,他们同样该战死的战死,该回不来的还回不来。谈谈我的分析:
先说那几个战死的
大郎杨泰字延平,因其与宋主赵匡义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主而死。明显了,这是忠君之举,在当时的封建王朝时代,忠君思想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就像我们现在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样。所以需要烈士般的教材,因为死去的烈士往往比活着的英雄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所以大郎你可以去死了。
二郎杨永字延定,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出幽州城门,被乱箭射杀。遭遇跟大郎差不多,谁叫你的责任是救八贤王呢?八贤王什么人啊,日后老杨家的保命符!还有贤王的美名在外。自古提倡忠义,舍身救君王是为忠,舍身救能臣是为义。老大那是忠,老二你就是义了,上路吧。
三郎杨勋字延光,金沙滩一战交战中,三郎被辽兵的钩镰枪勾于战马,乱马践踏而死。 老三是最憋屈的,老大老二的死是为了凸显忠义。老三的死却是为了突出敌人的强大和残忍。没办法啊,你要是不死的惨一点日后宋辽还怎么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还怎么死磕啊。我们都知道,两军交战之前必先突出敌军的暴行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啊,想想咱们现在是怎么列举日军行为的你就会明白。所以,老二的死是用来鼓舞士气的。
七郎杨希字延嗣,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西宫娘娘之弟与潘家结怨,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据说头中72箭。杨家将死的最惨的竟然是死在大宋自己人手里,这个就不用我说了,这是要突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下黑手啊。这是要教育大家不要当被万人唾骂的汉奸(那时候应该叫宋奸)。
说完了几个战死的,再说说那几个没死的:
六郎杨景字延昭,七子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大帅。杨家肯定是不能全战死的,但为何只有六郎能回来呢?因为六郎是七兄弟中唯一一个知兵善谋有大局观的人,只有六郎活着回来杨家才有希望洗刷冤屈。且看六郎回到大宋后不是直接去告御状而是假设灵堂诈死逃过潘老贼的毒手,毕竟潘仁美大权在握,皇帝身边还有个吹枕边风的潘贵妃。如果直接去的话无异于送死,六郎必须要保住有用之身才能等到沉冤昭雪的一天。最终等来了八王爷的打死滥用私刑的主审官刘玉找来了天官寇准帮杨家洗脱冤情。
五郎杨春字延德,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大破天门阵出山。
杨五郎没死其一是因为他的武功造诣最高,要作为秘密武器使用。须知辽军猛将还是有的。杨六郎虽擅长行军作战但并不代表他武功就天下无敌。辽军先锋官大驸马韩昌咱老六就打不过他。这时该老五出场了,五郎八卦棍不是闹着玩的,一棍子就解决了韩昌。其二是杨家不缺统帅不缺猛将,就缺杨五郎这种悲天悯人的高手。五郎的出家是有寓意的,不管是侵略还是反侵略战争终究是错误的。杨家杀人太多必须要有反省的意识。这就是五郎存在的意义。不是不打你,是不忍心造杀孽。逼急了我照样一棍子闷死你丫个。
最后说四郎杨贵字延辉,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自杀。四郎是几兄弟中过的最难熬最生不如死的,战死沙场也就罢了,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可他却不行,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当间谍。老四不容易啊,天天见着仇人不能杀还要管仇人叫岳母大人,更重要的是他随时处在危险之中。往往这才是考验一个人对国家忠诚度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四郎老婆孩子都有了还不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了明确自己的志向还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宗源”与中原谐音,意思是一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渊源,二是勿忘中原。身在辽营心在宋。就是时代对于这种品格的需要注定老四不能死,还要生不如死忍辱负重的活着。
有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许多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的,哪怕是一个演义一段说书。那也是根据当时的时代需要营运而生的,也许他代表不了史实,但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意取向。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历史的解读呢?
仅代表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探讨。希望能多接收一些独到的见解,助我之后关于八贤王和老太君文章的写作
感谢 只看看不说话~{:5_135:}{:5_135:}{:5_135:} 有道理啊。顶 来看看 感谢楼主的热心分享... 来鼎原创文章:-) 支持支持... 说的不错~~看的很爽 回帖是一种美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