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雪为尘 发表于 2012-11-13 13:15:53

不应给单身文化压力(二)转

       在爱情中,人的身体能产生4中化学物质,多巴胺,肾上腺素,苯乙胺和催产素。爱情产生的初期,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苯乙胺会大量分泌。多巴胺使人感觉到世界的美好,会对陌生人微笑,正肾上腺素流过大脑时产生的生理效应为心跳加速,手掌出汗,脸颊泛红,甚至食欲不振,失眠心烦等。苯乙胺也是巧克力中的一种化学成分,使人产生一种甜蜜的感觉。
   警惕:千万不要把独居对心理的影响认为都是负面的。我个人认为,可以是正面的。有人会告诉我们说,人是群居动物,单身与独居者患孤独症风险更大。但是,人类的交流手段非常多,比如互联网便为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交谊方式。而且,交谊并不等于要结婚。单身带来的自由感,许多时候远远大于婚姻带来的安全感要更令我们身心愉悦。

当然,如果仍然生活在“婚姻霸权”之下,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学家总结了维持单身要经过的四大时期:1、疏离期:过去有归属感的人群和地方,如今让你感觉是局外人,有些不自在,当朋友们都结婚之后,你没有伴了。 2、评估期:对自己处境,文化压力的评估,可能会带来自责,觉得失败。3、接纳期: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生活。 4、同化期:扫除一切压力、污名化,文化脚本无法影响自己,快乐地生活着。

要进入同化期,就要去除单身的污名。同样,我们的文化也要警惕,不要再不断制造对单身的污名。
   
说到污名,把“光棍节”描述为一个很悲情的节日,便是一种污名。它可以是一个象征着自由、机会与无限可能的节目。这便是去文化的压力。再比如,中国人习惯用来表示女性单身者的还有“ 剩女”这个词,同样是对单身的污名。中国语言中“剩”都是用来指称过时的、不好的、别人挑过的东西的。比如剩饭、剩菜之类,属于甩不掉的“ 尾货”。“剩女”,就是被男人挑剩下的,嫁不出去的女人。当我们使用“剩女”一词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以20出头就结婚的、异性恋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为最理想的人类生活模式为出发点的。当一个女人到了25岁还没有结婚,我们就开始为她们焦虑了。但是,她可能仅仅是一个不喜欢婚姻的女人。

一个男人到了36岁,我们不会说一个男人是没人要的“剩男”,相反可能会成为真正的“齐天大圣”或“钻石王老五”。男人越老越值钱,这仍然体现着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平等。这才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无论一个女人是25,35,45,还是85,她没有结婚,都只是“单身女人”,而不是什么“剩女”。当整个文化有这种意识之时,单身者便会更加快乐。

我亦、飘零久 发表于 2012-11-13 13:23:11

女人嘛~~都懂得~

化雪为尘 发表于 2012-11-13 14:07:35

我亦、飘零久 发表于 2012-11-13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女人嘛~~都懂得~

{:soso_e183:}

xkshuaige 发表于 2012-11-13 14:33:32

{:5_121:}路过。。{:5_152:}

醉文化 发表于 2012-11-13 15:40:04

来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应给单身文化压力(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