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点评 《刘备的悲剧:“联孙拒曹”有始无终》贰
当然,刘备的“联孙拒曹”有过良好的开端。那是刘备被曹操的大军追迫得十分狼狈时,到了夏口。“遣诸葛亮自结与孙权”。孙权也感到为难,张昭等人力主迎曹操,较年轻将领认为迎曹操无异自取灭亡,主张坚决抵抗。于是孙权“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刘备与孙权“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就是以少胜多,从而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的赤壁之战。个人认为,赤壁之战不是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只是扭转了曹操的攻势。确立三国鼎立基础应该是在刘备取得西川,有了稳定的根据地。此后三方在互相攻守中消耗实力,曹操消灭马腾,取得汉中,刘备又从曹操手里取得汉中,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几欲迁都。到后来孙权偷袭荆州,陆逊火烧连营。最终三方进入比较稳定的版图,三方互相僵持,谁也没有绝对的势力去消灭其中一方。这时才算是三国真正鼎立了。如果没有陆逊的火烧连营,刘备还有实力去征服江东,进而去实现自己的恢复汉室的理想,那三国也就不存在鼎立了。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都是受益者,但是无论从人力物力或其他方面的条件来说主要是依靠孙权的实力,刘备所作的贡献微乎其微,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鲁肃诸人也从大局出发,主张与刘备保持良好关系,所以孙权开始向刘备大幅度倾斜。刘备原无安身立命之地,赤壁战后,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此时刘备就从周瑜所辖南郡属下获得了用以安顿将领家属与军旅的一大片土地。《江表传》说得最具体: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刘备觉得地盘仍旧嫌局促,于是“〔复〕从权借荆州数郡”。是否刘备从孙权处借得?是个疑问。因为《三国志·诸葛亮传》说:“曹公败于赤壁,引
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似乎刘备攻占“数郡”之后,孙权默认这些地方属于刘备势力范围而已。
《关羽传》也说:“先主收江南诸郡”,如出一辙。那么又何以此事被说成是借荆州呢?仍旧可以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找到根据,“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都属于荆州是毫无疑义的了。
刘备让诸葛亮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可见刘备、诸葛亮对这三郡的重视程度,后来一直拖延、推诿,不肯归还给孙权,原因在此。
应该说陈寿所著《三国志》,就史胆、史识而言,不愧为佳作,而在地名使用上仍欠统一,不够规范。《吴主传》又有“遂分荆州、长沙、江夏、
桂阳以东属权”之说,此荆州又不包括长沙、桂阳了。
无论在地名上有何混乱之处,有一点是明确的,刘备、诸葛亮决心把已取得的诸郡作为进攻益州的根据地,所以用全力经营,非万不得已决不归还
。
荆州一共七郡,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赤壁之战后,周瑜在曹仁手中攻下南郡将南岸之分给刘备,改名为公安,这是刘备在荆州最初占有的底盘。后刘备南掠荆南四郡,也就是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又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之后荆州曹操得南阳、也是荆州最肥的地方,刘备占荆南四郡及南郡,三家共分江夏郡。按照常理刘备已经实际占有荆州,因为觉得这样占有荆州,孙权可能会眼红,所以用了“借”字。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本来已告一段落,就孙权而言,可以说对刘备已仁至义尽,不仅主动腾出油江口(公安)给刘备,刘备再要求占有长沙等三郡,
也满足了刘备。此时彼此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十分和谐地相处了。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孙权居然又进一步对刘备“进妹固好”。“固好”者,要把双方
亲密无间的形势保持下去也。
孙权只是想把刘备软禁在温柔乡。个人认为,刘备拿了这么多地,孙权一方向是想借刘备当曹操。把刘备推到档曹操的前线,另一方面也认为即使刘备占了荆州,以孙权目前的实力还是能控制住刘备,因为荆州最富裕的南阳还在曹操手里。这样能让刘备和曹操互相先弑杀。孙权起先也没有想到刘备会真的以荆州为根据地去去西川。
二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孙权的意料之外,“进妹”反而引起双方发生尖锐的矛盾,孙权之妹丝毫没有意识到身负政治重任,她骄横成性,洞房中布
满刀光剑影,刘备未感到温柔,因而对孙权此举心存疑虑,进而对之加以防范。孙权之妹自觉无趣而归宁,刘备、诸葛亮又令赵云截江夺斗。此事遂以
孙权失尽体面而结束,“固好”未成,后患随之
刘备身怀回复汉室的重任,既然孙尚香十分温柔,刘备最后还是要走的。个人认为,孙尚香可能长得不是很好看。跟无双中的样子有一定的差距。
过来沙发打捞大红。 捞大红。{:5_112:} 不错不错 醉文化 发表于 2012-11-10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不错
现在写最后一篇,最后一篇比较多啊
{:5_106:}{:5_106:}{:5_106:}{:5_106:} 路过是一种态度{:5_121:}{:5_149:} 我来了,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