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9-11 23:13:49

李自成进京后极短时间灭亡的原因

 骄奢淫逸,“流寇”作风,李自成得天下后,因缺少做帝王的才干,而至形势更为混乱。极短的时间内,农民军便为日后的灭亡打下了极厚的铺垫。非天欲亡他,自取灭亡而已。李自成统治的天下,是何种颜色?  闯王进了北京,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能否脱尽“匪气”,蜕变为朝廷军?
  李自成终于进入了承天门,“登皇极殿,据御座”,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刻吧。他立刻下令搜索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这样,他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不久李自成就得知崇祯和周皇后已经自缢。关于如何处理崇祯和周皇后的后事,李自成的表现实在不怎么高明。他让人用门板将崇祯和周皇后抬了出去,以柳棺装殓,停放在东华门外。三天后,百官入见李自成,太监王德化怒斥群臣不去殡葬先帝,反而在此等候召见,惹得一片哭声,“内侍数十人皆哭,藻德等亦哭”。顾君恩将情形告诉了李自成,这才改殓崇祯和周皇后,为他们换上衮冕和祎翟。
  李自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材停放在东华门三天,其用意大概是宣告天下:崇祯已死,从此天下就是他的了。但这三天里,“百姓过者皆掩泣”。
  为什么?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屡下罪己昭,都是口惠而实不至,但是百姓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崇祯死了,以前有什么罪过也就一笔勾销了。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这三天反倒让崇祯得到了他原本得不到的哀悼,这恐怕也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
  其实,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帝王礼仪好好安葬崇祯,既显得光明正大,又可以得到人民和百官的信任和感激。类似的做法在历史上也是有的,只可惜李自成不喜欢读书。后来满洲人进北京后,重新安葬了崇祯和周皇后,结果就大大减轻了汉人的敌意。
  无可否认,在北京的官员投降的非常多,而为崇祯殉节的却只有文臣、勋戚四十余人。以致史书上这样记载,“百官皆好降”。李自成在对待降官问题上,又不甚明智。
  “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贺,皆素服坐殿前。自成不出,群贼争戏侮,为椎背、脱帽,或举足加颈,相笑乐,百官慑伏不敢动。”这群官员被农民军这般侮辱,却“慑伏不敢动”,哪里还有什么尊严。李自成大概根本瞧不起他们,但是要成就帝业,是离不开这群降官的。可以马上得天下,可以马上坐天下吗?想当初刘邦也是瞧不起读书人,接见郦食其时竟然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对他说:“你要是想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见一位长者。”刘邦听了之后,马上站起来整理衣服,请郦食其上坐。在这方面,李自成的表现要差一些。
  对群臣大肆侮辱之后,李自成仍不罢休,又将他们押到刘宗敏府里,拷打索要钱财,交不出的人要受到惩罚。为此,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夹棍之下收获倒是很可观。“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群臣不但没有在李自成那里获得官爵,反而备受荼毒,甚至家破人亡,自然人人心怀异志,只盼大顺政权垮台。李自成向富贵豪权追饷的同时,对富商居民也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余。
  大顺军在北京的四十二天里,史上记载共计掠银七千万两,实际掠银要高出七千万两许多。史家评述其事曰:“幽囚士大夫,用夹棍逼取金钱,此古今未经见之事,亦古今所未有之惨”;“古来亡国之俘,诛窜者有之,至于刑拷迫资,予未之闻也。”
  进入北京,让李自成的军队彻底迷失,将士们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士兵们目无法纪,肆意而为。李自成自己也是享受得不亦乐乎。“自成与刘、李诸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宋诸贼臣亦各数人”,而且平日里“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归所据第,呼莲子胡同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
  见到这样残暴的军队,城内居民自然苦不堪言,想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大顺军为防止居民逃匿,竟然用上了连坐之法。他们“先令十家一保,如有一家逃亡者,十家同斩。十家之内有富户者,闯贼自行点取籍没,其中下之家,听各贼分掠。又民间马骡铜器,俱责令输营,于是满城百姓,家家倾竭”。这种大肆劫掠行为,居民称为“淘物”。“刘宗敏、李过等大索京官,严刑拷掠,罄衣币金银诸器。未几,株连乡戚知交、典肄市贾,搜索寄顿,逮及菜佣、卖酱家、僧房、饭肆。”而“各铺有同乡株连者、有无故牵扯者,货物立尽,民不堪命,一时罢市”。
  大顺军挖空心思地搜索财物,中饱私囊。他们将各衙门衙役或长班抓来审问,让他们供出某官绅的金银密藏在哪里,随后就去掠夺一番。一时间,城内混乱不堪。“贼兵满路,手揣麻索,见面稍魁肥,即疑有财,系颈征贿”,甚至“青衿白户,稍立门墙,无幸脱者”。
  从三月二十二日开始行拷掠之刑起,不过十数日,在大顺占领区,京城内外,已经乱如鼎沸,无法收拾。
  当初,大顺军每次想要攻下某个地方,就四处传唱自编歌谣,如“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北略》在引此类歌谣时就说他们“假行仁义”。的确如此,大顺军文告中也写过“均田免粮”文字,但从未施行过均田、免粮政策或举措,大顺“建国”或进京后,更没有制定以农为本的国策,而是以乌托邦式口号来赚取民众的拥戴,所以,当人民最基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人心背离。
  历史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留下来的记忆甚微。1980年春,在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者掘得一枚古钱,拂去尘土,只见铜色金黄,宽轮光背,“永昌通宝”4个楷体字清晰可辨。闻讯而来的考古学者断定,此钱当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铸,在北京还属首次发现。这是李自成推翻明朝,居京一月的又一实物见证。
  时光倒退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他身后林立的刀枪剑戟和飘扬的大顺政权旗帜,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陌生时代的开端。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两个月,在西安建大顺国时,就开始铸永昌通宝钱了。永昌通宝铜质优异,但铸造不甚精工,常见品钱文楷书直读,最明显的特征是“永”字的写法自上而下,由“二”与“水”组成,通称“二水永”;还有一种钱文含行书意的平钱,大概铸于李自成后期,现属罕见品,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数枚。永昌通宝小平钱、折五大钱两种传世和出土颇丰,仅小平钱的版别就有约二十种,可见当年铸行规模是十分可观的。
  锈迹斑驳的永昌通宝印证着李自成起义军短暂的辉煌,也是甲申年留下的一份宝贵祭品。
  帝王梦终于实现了,可又迅速梦醒,所谓江山,瞬间成为幻影。李自成为什么如此迅速地丢掉了辛苦得来的天下?其实也很简单,民心是可怕又可爱的东西,忽略了它,一个王朝最终会走向灭亡,而李自成始终没有悟透其间的真理。
  李自成的梦没有做多久。
  在他向北京进发时,吴三桂奉诏从宁远入京支援。但因为随行百姓过多,每日行走路程不过几十里,等赶到山海关安置好百姓后,李自成已经攻下北京了。
  吴三桂思量再三,决定投降李自成,三月二十二日率兵前往北京。这时李自成等人早已经飘飘然了,觉得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一边招吴三桂前来,一边又对吴府索要钱财,同时抢去吴三桂的爱姬陈沅(陈圆圆)。终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随即回攻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吴三桂兵变以及后来投靠满洲人的行为,影响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接到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李自成大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李自成出兵时,是带着太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同前往的。这说明李自成有招降吴三桂的意思,*吴三桂的决心并不坚定。北京到山海关四百余里,从四月十三日到二十日,大顺军竟走了八天,一天行军不过三四十里。等大顺军慢悠悠地走到山海关,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满洲人,满洲人正在快马加鞭向山海关奔来,于二十一日晚上到达山海关。此时李自成和吴三桂正打得激烈,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有援兵。这一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策,足以致命。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双方激战一昼夜,吴三桂兵少,至二十二日上午已经不能坚持。这时,清兵突然杀出,“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
  李自成正挟持着太子在山上观战,看见清兵突然出现,农民军无法抵挡,他骑马仓皇逃走。农民军一路奔逃,清兵和吴三桂紧追其后,“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自成进京后极短时间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