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湖北抗清牺牲经过及其墓葬问题(下)
八李自成入通山后,在何处、牺牲于何人之手?李自成入通山后到过哪些地方,曾否上九宫山?他于何处、牺牲于何人之手?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高湖访问时,听到几位老农讲,当地有这样一些传说:李自成在清兵追赶下,带了少数兵马,到了通山的黄沙,渡过富水河,经横石,南到李家铺(位于九宫山主峰之北),打算饭后上九宫山,不料清兵从阳新(兴国)过富水赶来了,李自成和随从被冲散,他单人独骑向西行,上黄洞山,躲进黄土洞(后人因称此洞为“皇躲洞”)。次早他翻山过中里(现在的建中大队),误走葫芦,上了牛迹岭,碰上大屋场人程九伯的娘给程九伯送饭(粑),李自成用银子换了这个粑。而在远处望见李自成的程九伯,却以为李自成白夺了,就手持冲担追来。李自成赶快翻岭到岭下的黄株包,程九伯追到了,两人扭打起来。李自成抽出宝剑半截,杀死了程九伯这个莽汉,夺路而走。附近是地主朱万年的寨子,朱万年指挥乡勇,放弩开铳打死李自成。其时大约是四五月间挖薯地的日子。几天后遗体腐了,有几个姓朱的贫苦农民,用两口破水缸(当地用大石板拼作“水缸”,两个“水缸"正好成长方形)盛了李自成遗体,就葬在他牺牲的黄株包上。
这一传说,明确了李自成牺牲的时间地点,特别是纠正了一些文献资料所谓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上之说,弄清楚了李自成是来不及上九宫山,即被清兵冲击,最后单人独骑奔至高湖一带被杀害的。但它也有不可信之处,如说程九伯先被李自成杀死,程本是一个蛮汉,因误会和李自成冲突等等。兹结合文献资料,对李自成牺牲的地点、原因和杀害他的凶手等问题考辨如下:
1、辨所谓李自成上九宫山谒玄帝庙致被人打死的传说之谬
吴伟业既把九宫山所在县误为通城,又不知九宫山最高峰距山麓四十里,其祖爷庙(即玄帝庙)所在之一天门距山麓也有三十里,而又路险难通车马,一上一下非竟日不办,却说什么李自成在山下屏去从骑,叫他们等他,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云云。这一谬说,为《国榷》、《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等书所承袭。光绪续修《九宫山志》也说这是“真人显灵,助天除逆"。但只要弄清李自成根本没有上过九宫山,这类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何腾蛟说:“自成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所谓“窥伺"应理解为李自成拟暂时占领九宫山作为据点,聚集军队,以便翻山到江西。这和民间传说李自成“走横石到李家铺望着九宫山想心思"是一致的。据费密《荒书》:“
清追李自成到湖广,自成有贼兵三万人,令他贼统之,由兴国州游屯至江西,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这和《通山县志》说九宫山“一天门,左行为入江西武宁必由之路",正相吻合。证以顺治二年七月己巳多尔衮复述阿济格的又一奏报:“闻自成逃遁,见在江西”43和隆武朝郭维经所说“自成传闻死于九宫山,在江西宁州界内"以及《东明闻见录》所说李自成“至江西屯兵九功(宫)山中"等语,都可见当时传说李自成业已越九宫山进入江西境内了。</P2、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程九伯是乡绅子弟、乡勇头目
程九伯是一个地主绅士的子弟,有一定文化,是乡勇的一个头目,这是有《程氏家谱》和其他文献资料为据的。据民国丙子年修的《世忠堂程氏宗谱》记载:“程谦异第五子程恭达由吏员省祭至壬寅年出仕。生于嘉靖四十四年,殁于崇祯六年。其妻戴氏,万历四十五年殁,生子四:安应、安钟、安思、安慧。”“安思字九伯,号南枝,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三月初九午时生"。又说:“公于康熙十二年癸丑五月二十三子时殁,葬于黄土坎,丙山壬向,妻谢氏……康熙十五年丙辰殁,葬与夫同茔,生子一:祥斗。”程九伯之母早已亡故,可见所谓其母送粑与他而出门遇李自成之说无据。其次“由吏员省祭”当系“由吏部省察"之误。《明通鉴·附编》顺治元年,八月乙亥:“明命吏部察举废员及举贡监生才品堪用,愿赴危疆效力者,咨发督抚军前,酌补守令以下缺官。”所谓出仕,大概是通过吏部察举,得以在壬寅年即万历三十年(1602)入仕。这在山乡可说是个绅士。程九伯生于万历十三年乙卯(1615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其父殁时已成人,自必有一定文化。他杀害李自成,正是三十岁时,年青力壮,也适合当个乡勇小头目。家谱中记有通山任知县称赞程九伯云:“仗义勤王,竭毕生之壮胆;挥戈殄逆,建一时之功勋!正拟麟图,何期豹隐?才全德备,式用赞扬!"说他“仗义勤王",可见程蓄意与大顺军为敌,也是他充当团练之证。“挥戈殄逆",更证明程九伯所持的是武器而不是农具。程死于康熙十三年(1673年),距他杀害李自成时已二十年,死的月日时辰都记于家谱上,又是与其妻同茔而葬,岂能说他早已死在李自成之手?
又传说程九伯死了,后来由另一人冒名去朝廷领赏,也不可信。家谱明记:“程九伯于顺治元年甲申剿贼李延于牛迹岭下,献贼首、珠盔、龙袍于本省督宪。军门佟札委德安府经历。后选陕西西安府守备,未赴任而卒。"这里的“顺治元年",显然是事后追记时搞错了,应作“二年乙酉"。称李自成为李延,可能是误字(这个家谱中的错字是不少的),
也可能是民间把李自成误为李公子,而李岩之“岩”与“延”音近,通山人遂以为李自成名延44。又按李自成一人有几个小名,或说名黄来、黄娃子、又一名枣儿,其本名除周知的鸿基、自成而外,还有单名一“炎"字之说。顾炎武《明季实录》附录的《酉阳杂笔》就说:“闯贼名自成,一名炎,米脂人。"“炎"和大源《程氏宗谱》记载的“延"字同音,这也许可为李自成一名炎或延之证。</P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未赴任",是指未赴守备之任,但程九伯确是有这种经历的。查光绪《德安府志》在“国朝”经历衔下,首列陈九伯,注云:“通山人,顺治二年任。”虽不免误“程”为“陈",但既注明他是通山人,又说他顺治二年已到任,说明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确已得到升赏。《明史·职官志》:府设经历、照磨、检校,主管“上下文移"。“又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也设有经历,正六品,同样“典文移”。同治《九江府志》:“九江卫经历彭永春在左良玉兵破九江时,大书屏曰:九江卫参军彭永春死节处",是经历即参军,没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是不能任此职的。
此外,嘉庆《湖北通志》也说:“程九伯,通山人,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九伯率众杀之。”又《九宫山志》云:“闯贼败窜通山,
六都人程九伯聚众杀之于小源口。”都说程九伯是“率众"或“聚众"杀害李自成的头目。
70年代末,通山文化馆的同志还在高湖公社小源大队查到《大源程氏宗谱》,其中有云:“程可选字华楚,有勇力,识武略。剿李贼有功,殁葬王家湾,有碑"(此碑今已发现)。又“可开字相楚,生于万历戊申(三十六年,即1608年)……公勇力过人,武艺超群。与兄华
楚同三卿共擒李闯,未得报功。"所谓“有勇力"、“识武略",所谓“武艺超群",正好说明他们是地主武装。“三卿"或是指程九伯而言,因他是老三,故呼为三卿。
我们从程可选、可开兄弟与程九伯共同杀害李自成,而报“功”受赏的仅程九伯一人来看,程九伯也像是一个有权势的乡勇头目。又按何腾蛟奏报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瞿共美《粤游纪闻》:李自成“为乡兵所杀",逸史氏《东明闻见录》:自成“为乡兵王姓兄弟所杀",《烈皇小识》所谓李自成“登九宫山,乡兵遇之,乱刃交加"等等,也都反映了李自成确为地主乡勇所杀害。
3、通山牛迹岭下的李自成墓,确系这位农民英雄的埋骨之所
从家谱可知二程兄弟是大源口人,而程九伯住大屋场,都距李墓甚近。程九伯是通山六都人,“都"相当于今天的区。同治《通山县志》:“国朝于县城外分六都,并号六里。其
第六里为庆和里,在县治东南,东界兴国,南界武宁”。整个九宫山区,都包括在六都之内。所谓杀之于小源口,实是杀之于小源口所属牛迹岭之省文。据《县志》:“李闯墓在县南七十里,上六里小源口牛迹岭下,相传李闯败至此为程九伯所杀,遂葬于此。”又云:“牛迹岭在县东南七十里九宫山北(按:应云“西"),相传老子骑牛过此,故名,上有庙。</P昔闯贼李自成窜入此岭,为邑人程九伯所杀,葬此山下,见《通志》",这些记载都可以和民间传说印证。费密的《荒书》还说:“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自行至小月山牛脊岭……”这是说李自成的随从只十八骑,非二十八骑,当时乡兵从山上用石头打散他们,并非用武器把他们都杀光了。这个小月山的附近,还有座太阳山。县志:“太阳山在县南九十里,高千仞,绝顶可视日之出没”,它就在牛迹岭背后。费密既知李自成之死不在九宫山而在小地名牛迹(误为“脊”)岭,可见必有所据而非臆说。
结合《满洲名臣传》:察尔布“偕护军参领噶达深追贼九宫山,败其马兵”的记载,何腾蛟奏疏所说自成被“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仅得驰马先逸,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二十八骑,无一存者”等语来看,当是李自成所率骑兵在九宫山附近(或即今之李家铺)遭清兵突袭被击败后,李自成带领伤残的十八骑和张参将、刘伴当等西走,又被乡兵堵击,张、刘都逃逸,十八骑也被打死或打跑,李自成因潜身于今所谓的皇躲洞一带才得以暂时脱险,但他孑身西去,终于不免被程九伯等杀害。
文化部和湖北省文化厅对通山牛迹岭的李自成墓非常重视,先后拨款给通山组织力量积极修缮,已为李自成立一大理石墓碑,还将建一“李自成纪念室”。当地同志在清理原来的墓基,挖出浮土时,曾看到露出了石板,证实了关于用石板拼的两个水缸盛了李自成遗体的传说。
用石制水缸盛殓李自成的遗体,把他就地安葬,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起义英雄的感情。但是李墓只是个土堆,牛猪践踏,大雨冲刷,都可能毁坏它,而反动派也有随时刨毁它的可能。于是,这一带流行了这样的传说:谁家猪牛践踏李墓,就不吉利;而能为李墓培土的人就会有吉祥降临,如求子得子等。据说这里有几户农民,世代都曾为李墓培土。又有一条禁约:谁家的猪牛跑上李墓就罚谁培土。光绪续修《九宫山志》的纂修者,就因为听到当地传说,李坟“不可近”而悻悻地写道:
史载张献忠埋尸处,从草如棘,触之辄成大痈。今土人传李贼墓亦不可近。噫嘻!渡断乌
江(指项羽之败),路穷狼谷(黄巢死于泰山虎狼谷);台城赍恨,未悬侯景头颅;钜野包羞,竞覆蚩尤肩髀;秽净土而毒流泉,亦兹山之大不幸也!</P此人由张献忠墓不容人触犯的记载45,结合通山农民关于李墓“不可近”的传说,发了一通谬论,甚至咒骂李墓弄脏了净土,流毒于山泉,照这样说何不干脆刨平了事?但是事物是复杂的,地主阶级固然仇视李自成,认为他的坟墓污染了山水,可是他们也要利用李墓作为“京观”,以夸耀其镇压起义军之“功”,警告劳动人民要以此为“鉴戒”。这当是为人民爱护的李墓,得以免遭反动派刨毁而保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荒书》记载了程九伯报“功”的经过,也值得参考:
自成独自行至小月山牛迹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九伯……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隶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
关于清朝知县得知李自成之死讯,是否是所谓逃散的李自成的从骑后来去省城首告的结果,姑置勿论。但是,说程九伯报“功”必在清朝正式在通山有效地行使政令之后,则是可信的46。
李自成正是发动和长期领导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英雄。只是由于反动王朝对于农民起义和与有关起义以及历史文献的禁毁,和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学者、文人对农民革命的歪曲和攻击,致使我们今天对李自成一生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不可能充分了解。因此关于李自成离陕南下后,坚持抗清斗争直到最后在通山境内牺牲的经过,至今真相未明,而有些错误的记载和传说,且曾广泛流传,以伪乱真,更有待于澄清。
本文就是通过调查和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辑、整理并比较研究,对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作出考证和分析,提供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1、2、29、吴伟业《绥寇纪略》
3、7、《东华录》顺治元年七月所载多尔衮、史可法互致两书。
4、5、《东华录》顺治元年四月。
6、13、16、《国榷》卷101。
8、《清史稿·世祖纪》。
9、《东华录》顺治元年十月。
10、11、12、《东华录》顺治二年二月。
14、17、26、《平寇志》
15、《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二月辛酉。
18、《国榷》卷102。
19、计六奇《明季南略》。
2
0、徐鼐《小腆纪年附考》。</P21、《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闰六月甲申。
22、40、《绥寇纪略》并见《小腆纪年附考》。
23、张岱《石匮书后集》。
24、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
2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未》。
27、《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二月乙卯。
28、见所撰《我所理解的李自成》,1964年3月12日《羊城晚报》。
30、民初刊《湖北通志》引《郧阳府志》。
31、《清史稿·尚可喜传》。
32、《怀陵流寇始终录》。夏燮《明通鉴·附编》同。又《小腆纪年附考》作:三月己丑(初六日),“闯贼逼明承天府。”
33、同治《广济县志》引《居业斋集》。
34、同上书,引《鸿芦洲记》。
36、此记很短,附于《痛史》本《金陵纪略》之后,当系顺治二年冬随清贝勒克德浑攻湖广的汉人所作。
37、题南沙三余氏(乾隆时人)撰。
38、《吴、耿、尚、孔四王合传》。
39、40、《东华录》顺治元年九月甲辰。
41、民初刊《湖北通志》引。
42、蒙正发《三湘从事录》附金永森文。
43、《东华录》顺治二年。
44、《绥寇纪略》:“以所掠散饥民,民多归之,号为李公子仁义兵,传闻者以为自成,不知有李岩也,”说明民间往往以李岩与自成为一人。
45、本顾山贞《客滇述》,并见《小腆纪年附考》等书。
46、县志记大顺军入境后,“三月遂告荡平”,是通山之隶清湖广总督,当在七八月间。此时自成遗体已腐,但根据其左颅曾在开封中箭事即可以验其真伪。《石匮书后集》:“截其首献何腾蛟,验之,左颅伤于镞,始知为自成。”必须从左颅受箭伤来验证它是否真是李自成首级,这也说明县官验明所杀者是否是李自成的正身是几个月以后的事;因为如果当时就报验,那是可以从面型判断真伪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