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两到通城的军事布局
本帖最后由 美妙生活 于 2012-9-11 21:41 编辑据有关通城官方档案记载,明崇祯十四年,闯王李自成就已经来过通城,并在与通城交界处的修水全丰镇组建起义军队,到现在当地还有叫李闯坪的地方,因驻扎有李闯王的军队而得名,这个事情是在修水县志上有所记载的!当然这个地名不是当地无故捏造而来,而是李自成来到通城、修水一带组建农民军队,并在李闯坪的地方进行组织训练义军,就象两百多年后的毛泽东同志,也和他一样,来到通城组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闯王李自成第一次来到通城是在崇祯十四年,知道闯王来过通城的事情,就是我们通城当地的一位秀才,他名叫陈先甲,他把见到闯王的经过后来记录下来并交到后来的通城清县官府,李自成他到了通城的三年之后,就领兵打进北京城,逼得明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而死,而崇祯皇帝是死于十七年的二月。
闯王为什么要在崇祯十四年到通城来?笔者想,这是他为一个军事大布局才来到我们通城这个地方来的,这个历史问题引起笔者的兴趣,现在笔者不妨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当时闯王经过高人指点,也就是他的军事幕僚们吧!把当时的国内军事形式研究分析的十分透析,一是明王朝旧势力,二是关外的满族女真和蒙古势力,三是闯王李自成他们起义军自已的势力,三股军事势力的军队相比,就算满族女真军队的战斗力最强了,起义军和明王朝的战斗力相对持平,因为都是汉人军队,彼此知己知彼,女真他们的势力之强悍,满人,蒙古人善于骑射,在平原地善于骋驰冲锋战斗。而闯王当时关中的起义军们,只能算是步兵力量强大,而骑兵战斗队力量相对薄弱。
闯王的军事幕僚们对当时天下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天下局势一盘棋,并把天下的形势进行了一场非真刀真枪争夺的兵棋沙盘推演。
首先闯王所面对的敌人当然是明朝军队,当在打败明朝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后,又迎来的是关外的满清军队与之争夺天下,崇祯十三、四年间,满清皇太极已经在关外沈阳称王并统一蒙古了,其军事实力已有达十万之众,在战略上岂可有忽视之理,全国有哪些战略要地,这在闯王幕僚们的沙盘上,是标得十分清楚的,而他们骑兵战斗力为较强,在河北、河南省,湖北北部平原双方的对阵中,清骑兵人马可以随便向起义军队的步兵队形一冲,就把闯王的兵马给冲散冲乱了,使之守不住阵式和队形,这让起义军队在平原地区对对付清骑兵没有多少的抵抗力,在军事上一直直处于劣势!
在沙盘的兵棋推演中,已方的起义军队没能在中原平原地区抵挡住清骑兵部队的进攻,而是把战场设定在多山地带的江南,以湖广地区的幕阜群山作为起义军的战略迂回和战略纵深,来借南方地区良好的地势地形来消耗满清骑兵的战斗锐气和他们的士气,试想:骑兵部队只能在平原地区发挥他在战术上冲锋的威力,可是在山地之间进行冲锋,它的锐气就会大减,敌人步兵的阵式没乱,骑兵人马就先乱了起来,起义军队借山势地形进行躲避他们的冲锋锋芒,尽量让敌骑兵下马来变成了步兵,让敌人兵力进行角色转换,这一换,当然战斗力也就随之大大的减弱了!在进行的兵棋推演中当然有攻有防,有胜仗也有败阵,有进有退,在进入南鄂咸宁、崇阳、通城、通山、江西庐山、武宁修水的幕阜群山之后又在战略上以退为进,以当地山形地势既可以守又可以对敌人清骑兵进行攻击,实行敌来我避,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战略战术方针,那么闯王起义军队在南方的幕阜群山之间与敌骑兵的较量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抵挡住并打赢满清十万骑兵的实力呢?他们在进行的沙盘推演时得到的答案是:“有”。在结束进行的一场军事兵棋沙盘推演后,三方人马的较量结果出来了,闯王作为成大事者,要做好各种情况的预备性工作是主要任务,而是利用在陕西与敌人明军周旋的间隙,他于崇祯十四年马不停蹄的带领部下乔装打扮来到通城进行战略上的实地考察并组建招募当地穷苦人家的子弟,组建起了一支起义军队。并在通城、修水的深山地带里对其进行军事训练。
在两年多时间以后,闯王打败了明王朝的军队,进了北京城称帝而后又发展与满清军队进行直接上的军事对抗,在军事斗争上的结果就朝他多年前由他的军事幕僚们进行的沙盘兵推的方向结果发展,闯王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不与强大的敌人清骑兵进行在军事战术上的硬拼,而是他指挥义军部队人马向湖北鄂南方向主要地区的通城三省方向撤退,为重取回帝位,在军事上来个“雄据黄龙而虎视北京的大战略”!这句话李过杂记上有记载。
注:笔者在写了这篇《从闯王之通城殉难看出其在军事部署上的正确性》时,就有网友在后面跟帖提出闯王为什么不在中国的一些战略要地如:洛阳,襄阳,武昌,荆州这些地方与敌清骑兵进行防守打争夺战,在进入湖北时还有一百多万人马的他,几乎是一而再三的放弃这些在上具有战略性质的要地呢?在这里就得到答案,这是闯王他早期就进行了军事布局。笔者读了闯王写作的一首诗,知道北京城守不住时,他就早早的率领部分人马来到通城几个月了,直到他殉难时是五月十七日,在我们通城呆的时间就有两个多月,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不用我说网友们也该清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