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3 12:24:02

  当丁原被害、并州军遭到董卓兼并时,他留在并州的上党郡,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起兵反对董卓,并与匈奴单于放夫罗联合。 ...
这个名字应该是叫“于夫罗”吧,繁体字是“於夫罗”,可能是打字员不小心用五笔打错了,方诗铭先生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
张辽担任过鲁相,《张辽传》中有记载: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不过这里的鲁是指何处,我不是非常明白?是指兖州的鲁郡吗?但是《张辽传》中记载,在他投降曹操后,曾经平定鲁国。但是我在谭麒骧的地图里没有找到鲁国。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如果指的是兖州的鲁郡的话,那么吕布东逃徐州的时候,兖州的鲁郡已经不再属于吕布的地盘,张辽只是一个遥领而已,谈不上“先后取得一定地盘,成为当时重要的割据势力之一。”
另外,张辽的北地太守,在《先主传》的裴注中的确是有的:
英雄记曰: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备兵所钞。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九月,遂破沛城,备单身走,获其妻息。十月,曹公自征布,备於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
不过,北地郡是在司州境内,后来被划分到新设的雍州。在张辽讨刘备的时候,吕布的地盘在徐州,离司州是比较远的,也就是说,张辽的北地太守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一个虚职而已,他还根本没有自己的地盘。张辽那时还很年轻,吕布东奔徐州的时候,张辽才28岁,即使他此时是吕布的州里同乡,但是他远远不及高顺的地位,英雄记也是把高顺的名字放在了张辽的前面。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5 17:12:31

(七)吕布的最后
       吕布刺杀董卓后,并州与凉州两支军事力量之间更势同水火。《后汉书• 董卓传》说:" (李)傕、(郭)汜以王允、吕布杀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李傕、郭汜是凉州军的重要人物,他们采取杀尽军中并州人的残酷行动,是必然的。《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说:" (吕)布(董)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从吕布说来,排斥凉州军的李傕、郭汜等人,这也是必然的。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战争,以吕布失败率军退出长安而宣告结束。
      《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注引《英雄记》 说:, '(张)杨及部曲诸将,皆受(李)傕、(郭)汜购募,共图(吕)布。布闻之,谓杨日:‘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傕、汜爵宠。’(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吕)布为颍川太守。”当吕布被袁绍利用,为其大破黑山军张燕之后,险为袁绍谋害,从而来到河内依靠张杨。并州军的吕布、张辽、张杨集合在一起,对凉州军的李傕、郭汜来说,当然是严重威胁。他们首先进行分化,诱使张杨及其部曲诸将杀死吕布。在张杨看来,这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因为不但可与凉州军暂时和解(他在河内,与吕布不同,没有与凉州军直接冲突过), 而且可以兼并吕布部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吕布的这番话,指出他与张杨同属并州军事集团,唇齿相依,如果内部火并,吕布被杀,张杨也必然势孤,无疑将为凉州军所攻灭。权衡轻重,张杨不得不放弃这个如意算盘。表面上,他敷衍李傕、郭汜,实际却大力保护吕布。在这种情况下,李傕、郭汜只得反过来笼络吕布,任他为颍川太守。吕布得到颍川这块地盘,有了立脚之地,而颍川、河内两郡又相互邻接,从此,并州军事集团力量也日益壮大。割据兖州的曹操与陈留太守张邈,以及当地大姓豪族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曹操谋士、也是当地大姓豪族代表人物的陈宫,乘曹操东征徐州陶谦的有利时机,勾结反对曹操的一批人,准备起兵,将曹操逐出兖州。《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说:" (陈)宫说(张)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亦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俊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遂从之。”陈宫的建议很明白,他们之所以利用吕布,是看中他的“善战无前”。实际上,陈宫对吕布是轻视的,仅将他当作一名“壮士”使用,陈宫说词中用了一个“权”字,就可以清楚的说明这一点。曹操谋士程昱也看出,陈宫等人对吕布是“以势假合,不能相君”(《 三国志• 魏志• 程昱传》) ,不过是利用吕布而已。尽管濮阳一战,曹操十分狼狈,几乎为吕布的军队所俘,但在袁绍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大败吕布,收复兖州。这次战争,吕布被利用,失败后只得东奔徐州依附刘备,不久即攻破刘备,夺取徐州。
       由于吕布仅是一名“轻侠”型的人物,一贯为当时的大姓豪族所轻视,在徐州,大姓豪族对吕布仍是反对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陈珪、陈登父子。陈珪是下邳淮浦人,“历世著名”。《后汉书• 陈球传》 注引谢承《后汉书》 说:" (陈)球弟子珪,字汉瑜。举孝廉,剧令,去官。举茂才,济北相。(陈)珪子登,字元龙,学通今古,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一领广陵太守。”当吕布与袁术准备联合之际,陈珪深恐“徐、扬合从,将为国难”,因劝说吕布投靠已控制东汉政府的曹操,并说服吕布派遣陈登到许县“奉表谢恩”,从而陈登得以建议曹操及早消灭吕布。曹操当然十分高兴,任陈登为广陵太守,并命“阴合部众以为内应”(《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当曹操进攻吕布时,陈登即率领广陵郡兵“为军先驱”(《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注引《先贤行状》 ),在曹操消灭吕布的战争中起了一定作用。
       吕布为曹操所杀,张辽投降,后来成为曹操的五员名将之一。至于张杨,《三国志• 魏志• 张杨传》说:" (张)杨素与吕布善,太祖(曹操)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张)杨将睦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众。”说明当吕布被围时,张杨曾拟援救,以河内、徐州之间距离遥远,是不可能的,只得“出兵东市,遥为之势”。这里的“东市”,《三国志集解》引胡三省说:“野王县东市也。”又引赵一清说:“河内郡野王有射犬聚,东市亦当在其处。”都认为这是野王县的市。如果张杨仅出兵野王县东市,对被围困在徐州的吕布来说,如何能“遥为之势”呢?这是难于理解的。联系到当时形势,很可能“东市”是“东郡”之误。东郡属于兖州,是军事要地,张杨出兵进攻曹操后方,借此缓和曹操对徐州的围攻,这样才能够与吕布遥相呼应。不久,部将杨丑杀死张杨,响应曹操,而杨丑又为张杨部将睦固所杀。当睦固准备将这支并州军拖回河北投奔袁绍时,为史涣所破,睦固被杀,这支军队也可能为曹操收编,并入张辽所部。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6 23:17:34

(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太平御览》 卷四九六引《曹操别传》 说:“吕布骁勇,且有骏马,时人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说:“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太平御览》卷八七九引《曹瞒传》也说:“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也说:" (吕)布便弓马,膂(lv)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当时人们对吕布的最高赞誉。但是,这也十分明白,人们所赞誉的,仅限于他的骁勇,而不是其他。即是说,除此之外,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不高的。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对吕布十分轻视,认为“粗中少亲,刚而无礼”,不过是一名“匹夫之雄”(《三国志• 魏志• 程昱传》 )。曹操的另两位重要谋士荀攸、郭嘉也对吕布作了“勇而无谋”的评语(《三国志• 魏志• 荀攸传》)。此外,当时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陈登在曹操座中同样评论说“勇而无计,轻于去就”(《 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也表示出他对吕布的极端轻视。这些评价都是来自曹操方面。如前所说,曹操的敌手陈宫、张邈两人曾利用吕布为他们火中取栗,夺取曹操所据有的兖州,他们的评论是,“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所看中的仍是他的武勇。“骁勇”、“善战”,以及“勇而无谋”、“勇而无计”, 这就是当时人们对吕布所作的全面评价,并勾画出吕布这个人物的才力和性格。所谓“匹夫之雄”和“壮健”,不就是“剑客”、“轻侠”、“壮士”吗!
       吕布所统率的并州部队,长于骑射,是一支骑兵劲旅,如前所说,吕布曾在董卓军中任过“骑督”。当吕布最后失败被俘时,还对曹操说过:“明公(曹操)所患不过于(吕)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吕布是仍以自己统率骑兵作战的才能自诩的。《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说:“(吕)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不但在这次战斗中,“陷锋突阵”,几乎贯串了吕布这支骑兵作战的全部历程。可以设想,吕布如此,张辽、张杨也是如此,并州军事集团应该是以运用骑兵冲锋陷阵见长的。由于这个军事集团所具有的这种长处,以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时,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还认为“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 )。当吕布一旦为曹操消灭,曹、袁之间决战也就展开了。
      《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说:" (吕)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又同《传》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说:" (吕)布谓太祖(曹操)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吕布勇而无谋,缺乏作战部署,也缺乏对部属的统率能力,加以内部相互猜忌,彼此之间不团结;而所谓“但信诸将”,也是有条件的,对大将高顺的日益疏远,并夺取高顺部众与所亲信的魏续,即是显著的一例(《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并且如《英雄记》所说,吕布和诸将妻子之间还存在着某种暖昧关系。吕布的最后失败被杀,就是侯成、宋宪,包括所亲信的魏续等诸将背叛投降的结果(《 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 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
       以吕布为中心的并州军事集团,是一支具有特殊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年代,他们曾成为拥有强劲武装的割据势力,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是,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加以一贯被人利用,又必然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终于为曹操所消灭。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6 23:18:21

          张辽领北地太守之事,赵一清是表示怀疑的,但《资治通鉴》则引用了这种说法:“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此即建安三年事。胡三省在注解时就提到张辽此时可能是遥领 ...
的确,泰山贼并不是在泰山活动,臧霸归降吕布,吕布也不可能就能得到泰山郡。张辽的鲁相是实职还是虚职,一时难以辨清。当时刘备在徐州被夺以后能够屯豫州沛国,距离兖州更近,那么此时张辽实际领一个鲁相也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吕布会不会让张辽独立领兵,方诗铭所说的“先后取得一定地盘,成为当时重要的割据势力之一”是否恰当?这个我也说不准,没有更多的史料依据。我唯一的证据就是地图,鲁国(或者叫鲁郡)距离沛国很近,是接壤的,派鲁相张辽攻打刘备是合理的。而之后,吕布被围下邳,似乎没有张辽的戏份。这样来看,张辽可能真的是已经独立领兵,拥兵自重,成为吕布的一个外藩了。
后来袁绍被破后,曹操又派张辽平地鲁国诸县,可见张辽跟鲁国的确是有一些渊源的,应该是在这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官。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9 17:29:35

(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这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后来在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指斥曹嵩是“乞丐携养”,而曹操本人则是“赘阉遗丑”( 《文选》 卷四四),强调了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曹操,为什么会得到那些反宦官力量的重视和信任,并参与了以袁绍为主谋的诛除宦官的斗争?关键在于,曹操是袁绍的亲密朋友。
      《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说:“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袁)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曹操)少与交焉。”说明由于袁绍的“折节下士”,在他的结纳下,曹操和袁绍两人,早在京师洛阳时就建立了友谊。曹操的父亲曹嵩曾为“司隶校尉,灵帝擢(zhuo)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注引《续汉书》) ;袁绍的父亲袁逢也是,两人都是大官僚家庭的贵公子。更为重要的还是,曹操是游侠,袁绍也是游侠。《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说:“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同书《袁绍传》 注引《英雄记》 也说:" (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性格志趣相同,这才是曹操和袁绍两人建立友谊的基础。作为游侠的曹操和袁绍还有着两个著名的故事。《世说新语• 假谲(jue)》 说:“魏武(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袁)绍还出,失道,坠积棘中,(袁)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 绍惶迫自掷出,遂以俱免。”又说:“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曹操),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贴卧床上,剑至果高。”尽管这两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关于后一故事,刘孝标注早已指出其可疑之处。但是,从这著名的故事中,仍可以看出曹操、袁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游侠生涯有其放荡的一面,并反映了曹操个人的机警和权数。
       所谓“放荡”,仅是游侠的一种表现,当时说来,这远不是主要的。对于游侠,同时代的杰出政论家荀悦曾经有所表述,他说:“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又说:“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前汉纪》 卷一O )表面上,这里所说的是西汉武帝时的情况,而实际却是指的东汉末年的游侠,主要就是曹操、袁绍这种类型的游侠之士。当时,“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是游侠的最高准则。所谓“时难”,就是东汉王朝危机四伏,统治者面临空前严重的灾难,而宦官控制朝政,则被认为是灾难的根源;所谓“同类”, 即是指当时反对宦官的人们,包括游侠在内。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10 15:49:18

(一O )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在袁绍援引下,作为游侠的曹操,参加了反宦官斗争。前面说过,袁绍有五个“奔走之友”,即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yong))、吴子卿、许子远(许攸)和伍德瑜(伍琼)。除吴子卿其人经历不详外,张邈、何颙(yong)、许攸三人,都是曹操的亲密朋友。这里有必要对张邈等三人进行考察,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曹操和袁绍二人,不仅具有游侠之士的共同特点,他们还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
      《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说:“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曹操)、袁绍皆与邈友。’" 《后汉书•党锢传》 将张邈列为“八厨”之一。“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张邈是当时的著名游侠,所谓“振穷救急”、“以财救人”,也是游侠行为的一种表现。他既是曹操的朋友,也是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在政治上当然属于同一类型。
      《后汉书•何颙(yong)传》说:“初,(何)颙(yong)见曹操,叹曰:"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也说,当曹操尚未为人所知的时候,何颙(yong)是重视他的少数人中的一个。何颙(yong)是十分著名的人物。《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注引张璠(fan)《汉纪》说:" (何)颙(yong)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郭)泰等与同夙好。(何)颙(yong)显名太学,于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yong)亦名在其中,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杰。(何)颙(yong)既奇太祖(曹操)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何)颙(yong)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袁)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而袁术亦豪侠,与(袁)绍争名。颙(yong)未常造(袁)术,术深恨之。”说明何颙(yong)不但是太学生中的一名杰出之士,与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交好,并得到党人领袖陈蕃、李膺的赏识。在党锢之祸中,他被迫变姓名,逃亡到汝南,所到之处,结交当地的豪杰,还多次潜入洛阳,与袁绍计议,解脱党人们的祸难。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的正义行动,正是所谓“以救时难而济同类”, 是当时游侠的一种最高准则。《后汉书•何颙(yong)传》 中还记载有他代友人虞伟高复父仇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何颙(yong)是游侠之士。他既是曹操,也是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在政治上当然也属于同一类型。
       《三国志• 魏志• 崔琰(yan)传》 注引《魏略》 说:" (许)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曹操)善。”中平五年,当许攸在河北时,与冀州刺史王芬、陈蕃的儿子陈逸等人联络当地豪杰,拟乘汉灵帝北巡河间旧宅的时机起兵,废灵帝,立合肥侯,并一举消灭宦官。这次策划,曾邀约曹操参加,可以看出许攸和曹操之间关系的密切(《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及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许攸又是何颙(yong)的朋友,袁术曾在众人面前“数顺三罪”,其一即是“许子远(许攸)凶淫之人,性行不纯,而伯求(何颙(yong))亲之”。也可以看出许攸与何颙(yong)之间关系的密切。就在这次袁术座中,陶丘洪(曾参与过许攸等人在河北谋废灵帝、诛灭宦官的策划)挺身而出,为何颙(yong)、许攸辨解,强调了许攸的“赴难不惮濡足”, “济难则以子远为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汉末名士录》)。“赴难”即所谓“救时难”, “济难”即所谓“济同类”,属于游侠的最高准则,而许攸在河北的策划正是贯彻了这一准则。他是曹操和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当然在政治上也属于同一类型。
       从袁绍、曹操到张邈、何颙(yong)、许攸,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是当时杰出的游侠之士,奉行“以救时难而济同类”这个游侠的最高准则。其次,在行动上,张邈是党人,并被列为“八厨”之一;何颙(yong)更是在党锢之祸中遭到名捕从而逃亡在外的,他们都参加过反宦官斗争;至于许攸,早在河北就曾参加诛灭宦官的策划;袁绍、曹操等人这时所进行的反宦官斗争,更是一次重大的行动。不难看出,袁绍、曹操、张邈、何颙(yong)、许攸等人之间(包括袁绍的另一“奔走之友”伍琼),决不仅限于朋友关系,而是组成了一个以袁绍为首,以游侠之士为基础的政治集团,目的是反对宦官,解救东汉王朝的严重危机。
       当时,除以袁绍为首的这个政治集团外,还有一个声势较次的政治集团;尽管两个集团的政治目的相同,但却是敌对的,这就是以袁术为首的集团。
       袁术是袁绍的从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说:“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子,(袁)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说明袁术与袁绍相同,也是一名游侠。《后汉书• 何进传》 说:" (何进)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袁)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在掌握大权的大将军何进看来,袁绍、袁术的地位是并列的,他们都参与了何进诛灭宦官的策划。尽管袁绍、袁术两人都是游侠之士,同属于汝南袁氏这一显赫的世族;但是,袁绍“素善养士”,得到“豪杰”的拥护。因此,在当时“名豪大侠”的心目中,袁绍的地位却远远超过了袁术。从此,兄弟两人逐渐处于敌对的地位。
       属于袁绍“奔走之友”的何颙(yong),前引璠(fan)《汉纪》 说过,由于何颙(yong)不理睬袁术,曾遭到袁术的嫉恨。袁绍的另一“奔走之友”许攸,前引《汉末名士录》 也说,当袁术攻击何颙(yong)时,也附带攻击许攸是“凶淫之人,性行不纯”。曹操是袁绍的朋友,也是何颙(yong)、许攸的朋友,属于同一政治集团,在袁术看来,当然是敌对的。《三国志• 魏志• 曹真传》 注引(魏略》 说:" (曹)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曹操)善。兴(中)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说明曹操与袁术的对立,已超出口舌之间的相互攻击,而是以兵戎相见,发展到与袁术部党彼此“攻劫”,并被袁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个故事不但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说明,在以袁绍为首的这个政治集团中,曹操已经是处于仅次于袁绍的重要地位。中平五年,东汉政府新置的西园八校尉中,曹操就与袁绍同时被任为八校尉之一,前者是典军校尉,后者是佐军校尉(一说是中军校尉。《后汉书》《何进传》 、《袁绍传》) ,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因此,这个政治集团,既可以说是以袁绍为首,也可以说是以袁绍、曹操两人为代表,即袁、曹政治集团。

美妙生活 发表于 2012-7-18 20:53:20

(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东汉末年的动乱时代中,在统治阶级内 部,如前所说,人们都把斗争矛头集中到宦 官身上。谁能够挺身而出反对宦官,谁就能 够得到信任和拥护。当时,每一个统治阶级 中有才能的人,都面临着选择。当宦官家属 窃据高位,横行郡国,为人们所切齿之时, 曹操所能够选择的道路,不是同流合污或默 默无闻,就是起而反对宦官。二者必居其 一。前者不是曹操所愿意的;如果选择后 者,人们将以怀疑的目光,看待这种行为, 大宦官家庭的出身,无疑会在曹操身上加上 深刻的烙印。 对于具有出众才能的曹操来说,他深切 了解,在这个社会舆论具有很大支配力的时 代,首先有必要广泛的为自己制造舆论,才 有可能参与当时的反宦官斗争,并得到支持 和拥护。前面提到,曹操尚不为人们所知晓 时,何颙(yong)是重视他的少数人中的一 个。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了解曹操的 朋友,就是袁绍。无论何颙(yong)还是袁 绍,当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可以普遍 地为曹操制造舆论,并为人们所承认。这 时,曹操看中一个极为有影响的大人物太尉 桥玄。《后汉书•桥玄传》 说:“初,曹操微 时,人莫知者,尝往候(桥)玄,玄见而异 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 君乎!' (曹)操常感其知己。”后来,在所 作祭桥玄的文中,曹操还特别提到“吾以幼 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 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并自称“士死知 己,怀此无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注引)。桥玄是当时为人们称道为“知 人”的“名臣”,他对曹操才能所作的高度估 价,必然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曹操认为, 自己得以“增荣”,受到人们重视,都是出于 桥玄的“奖助”。同时,在桥玄的推荐下,曹 操又获得许劭的赞誉。《 三国志• 魏志• 武 帝纪》 注引《世语》 说:" (桥)玄谓大 祖(曹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 ’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许 子将即许劭,汝南平舆人,“少峻名节,好 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 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 郭”(《后汉书• 许劭传》)。许劭既是与郭 泰齐名的善于识别人才的著名人物,他和从 兄许靖又是所谓“月旦评”的主持者,在当时 具有很大影响,许劭为曹操作了一个人们熟 知的评语,即“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关于这个评语,《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世说新语• 识鉴》作“乱世之 英雄,治世之奸贼”, 但又认为是桥玄的评 语。这里据《后汉书• 许劭传》。许劭的赏 识,引起人们对曹操的普遍重视,前引《 世语》指出了这一点,从“君未有名”到“由 是知名”,就是许劭为曹操制造舆论所形成 的结果。 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乱世之英雄”,李 膺的儿子李瓒也称许过“天下英雄无过曹 操”(《后汉书• 李膺传》)。’所谓“英雄”, 在这个历史时代,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当 时,刘劭在所作《人物志》卷中,对“英 雄”所下的定义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 过人谓之雄。”概括起来,即是“文武茂 异”。《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注引孙盛 《异同杂语》 ,对曹操的评价是“才武绝 人”,也即是“文武茂异”,符合于“英雄”这个 特定的含义。曹王《典论• 自叙》 说:“上 (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 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 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 耳。”《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 注引孙盛 《异同杂语》 也说:" (曹操)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 接要》 ,又注(孙武十三篇》 。”曹操博览群书, 喜爱兵法,这仅是“才武”的一个方面,或者 是“才武”的基础,此后的政治军事实践,以 及文学创作,都说明曹操在文才武略上是出 众的,是当时的“英雄”。 在这段时间内,曹操举孝廉为郎,担任 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在洛阳时,“不避 豪强”,曾诛杀过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得到 人们的“称荐”。后以“能明古学”,又征拜为 议郎(《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注引《曹 瞒传》、《魏书》)。在舆论有利的情况 下,当曹操任议郎时,即举起了反宦官的旗 帜。《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注引《魏 书》 说:“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 阉官,反为所害。太祖(曹操)上书陈 (窦)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 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 《后汉书• 刘陶传》 说:“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 刺史二千石为民蠹((du)害者。时太尉许戫 (郁:《说文》:“戫,有文章也。”《古 论》“郁”作“戫”。《集注》:“郁郁,文盛 貌。”)、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受取货贿,其 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而 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 诣阙陈诉,(陈)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 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chi)枭而 囚莺凤。’其言甚切。帝以让戫(郁:《说 文》:“戫,有文章也。”《古 论》“郁”作“戫”。《集注》:“郁郁,文盛 貌。”)、济,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 郎。宦官怨之,遂诬陷(陈)耽死狱中。 ”曹操连续上书,斥责宦官,这种行动引起 人们的赞赏。在以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中, 曹操从此逐渐成为仅次于袁绍的重要成员, 参加了当时的反宦官斗争。此后,曹操以骑 都尉率军镇压过颍川的黄巾军,迁为济南 相,再后就是前面所说与袁绍分别担任西园 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人物散论☆☆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