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之前唐之历任安西都护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命大将侯君集等伐高昌,克之。其年于高昌故地置安西都护府,并设安西都护以统之。由此拉开了大唐经营西域的序幕。从初唐到中唐,安西都护府制驭西域百余年,虽经几度迁徙、几度废立、几度陷落,但其为维护边疆稳定、保护商路畅通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卓越的。安西都护任上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很遗憾,其中的一些人在今天并不为人所熟知,所以作此文聊为记录。但是手头资料极为有限,所以只能够作一个不完整的说明。一、唐太宗时期
1.乔师望
关于谁是首任的安西都护,两《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均未明确提及此事。一些新出的历史教科书认为“贞观十四年,唐置安西都护府,以郭孝恪为安西都护”云云,这是缺乏根据的。《新唐书.郭孝恪传》载:“贞观十六年,拜凉州都督,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资治通鉴》所记略同。贞观十四年至十六年有两年的时间,其间安西都护不可能空缺。所以郭孝恪并非首任安西都护,在此之前应该至少还有一任。
唐初许敬宗等编《文馆词林》卷六十四《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有如下记载:
高昌旧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为乡间所服者,使人亦共守安西都护乔师望,量拟远都尉以下官奏闻。
此条记载和《册府龟元》卷一六四的相关内容以及《新唐书.太宗纪》中的“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可互证。由此可见,贞观十六年正月之时,守安西都护为乔师望。而此时郭孝恪尚未出任新的安西都护。故可以认为乔师望有可能是首任安西都护。
关于乔师望,两唐书均未立传。《新唐书.诸帝公主》高祖诸公主庐陵公主条:“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为同州刺史”。其余通鉴中有一些条目,贞观二年为游击将军出使薛延陀,二十年为夏州都督随击薛延陀等等。
2.郭孝恪
前面提到贞观十六年郭孝恪出任安西都护,至贞观二十二年(648)仍以安西都护随阿什那社尔伐龟兹,并在与龟兹西突厥联军的战斗中战死。(事见《新唐书.龟兹传》、《资治通鉴》卷199)。在这期间,没有关于其他人任安西都护的记载。从郭孝恪在西州的政绩、战绩来看,基本可以认为从贞观十六年(642)到贞观二十二年(648),郭的任期是连续的。
郭孝恪在贞观可以说是比较有名的边将之一,其事迹见两唐书本传。
3.柴哲威
显庆三年唐彻底攻克龟兹,五月,再次将安西都护府从高昌徙至龟兹。升西州为都督府,以安西都护麹智湛为西州都督。(事见《资治通鉴》卷200、《新唐书.龟兹传》)。这说明麹智湛由安西都护改为了西州都督。从郭孝恪战死至显庆三年之间有十年,也就是说十年中麹智湛是安西都护之一。问题在于这十年中还有哪些人担任过这一职务。
一些文章里面提到过谯国公柴绍子柴哲威曾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至永徽二年(651)出任安西都护,但是我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到史料证明,这里提一下,以备讨论。
4.麴智湛
贞观二十三年(649)阿史那社尔败龟兹,安西都护府首次迁往龟兹。后由于受到西突厥势力威胁,不得不于永徽二年(651)迁回高昌。《旧唐书.高宗纪》中的“(永徽二年十一月丁丑)以高昌故地置安西都护府”就是指此事。前面柴哲威所领安西都护之治所即应在龟兹,其职务随治所变动而罢。麴智湛之任期大概也是从此而始,麴智湛时任西州刺史,按郭孝恪的例子,领安西都护是有可能的。显庆三年安西都护治所重新回到龟兹,西州升格为都督府,麴智湛也顺理成章的出任设立在他的祖地之上的这个都督府的都督。这就意味着其安西都护任期的终结。
麴智湛事迹见两唐书《高昌传》。
5.高贤
《资治通鉴》卷201:“(龙朔三年十二月)壬寅,以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将兵击弓月以救于阗。”这是两唐书和通鉴关于安西都护高贤的唯一的一条记载。弓月城在天山北,后隶北庭大都护府,今伊犁河附近。而于阗为丝绸之路南道国家,在南山(昆仑山)与突伦碛(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这次行动的敌人,可以从后面的一些情况看出:“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敕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见通鉴卷201高宗麟德二年三月条)。显然,两次行动的性质是一样的。针对的是疏勒弓月吐蕃军事联盟。高贤采用的是围魏救赵的办法,直接端弓月的老巢,迫使弓月从于阗退兵。
6.裴行俭
《新唐书.裴行俭传》:“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裴行俭何时卸任,两唐书没有说明。《资治通鉴》卷201总章二年提到,“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始于员外郎张仁玮,设长名姓列榜,引铨选之法”,可见当时裴行俭已经是京官了。麟德二年(665)到总章二年(669)共四年时间,裴行俭任安西都护时间应包括在这段时间之中。
7.杜怀宝
《新唐书.王方翼传》载“裴行俭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徙故都护杜怀宝为庭州刺史”。裴行俭讨李遮匐是在调露元年(679,事见《裴行俭传》)。由引文可见,在此之前安西都护为杜怀宝。出兵之后,才改为了王方翼。前一阵子看过一则考古简报,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属唐碎叶镇的辖区)发现了一块唐碑,碑文内容就是关于杜怀宝的。不过杜怀宝的文献记载很少,我所知的仅上面引用的那一条。裴行俭和杜怀宝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安西都护,由于缺乏证据,所以还不得而知。
麟德到调露的十余年时间内,安西发生了很多事情。咸亨元年(670)吐蕃在于阗得势以后,连续攻占西域十八州,并联结于阗进攻安西都护夫所在地龟兹。唐决定再次罢安西四镇,同时从河陇向吐蕃施加压力。吐蕃也很难维持两面作战,很快从西域收缩。以前为吐蕃爪牙的疏勒、弓月以及于阗相继归唐。(事见《资治通鉴》卷202咸亨四年)。但是原来的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并没有及时得到恢复。这一时期的重心转到了新经营的碎叶镇。
8.王方翼
前已提到,调露元年(679)王方翼为裴行俭副西行。裴智取阿史那都支后,留王方翼检校安西都护。
《新唐书.王方翼传》载:“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
《旧唐书.良吏传》:“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亲也。”赏赐甚厚。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贼平,封太原郡公。 ”
综合两条记载可以知道,王方翼于永淳元年(682)卸任安西都护,任期三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却做了不少大事。其一就是筑碎叶城;其二为平定十姓阿史那车簿啜的叛乱。史书在这一段特别强调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可见唐在安西立足之不易。
9.阎温古、唐休璟
《旧唐书.吐蕃传上》:“永昌元年(689),诏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副之,以讨吐蕃,兵逗留,坐死、徙。”这里的阎温古可能是王方翼的继任。这是的形势已经有些不同了。唐在青海吃了几次大败仗,元气大伤;而吐蕃又积极联合西突厥频频进攻安西。武则天非常重视这次行动,任用两度为相的韦待价为主将,并且不用御史监军。只可惜大败而回,武则天对兵败的二位当然也不客气。
《资治通鉴》卷204更详细的记载了此战。
“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会大雪,粮运不继。待价既无将领之才,狼狈失据,士卒冻馁,死亡甚众,乃引军还。太后大怒,丙子,待价除名,流绣州,斩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璟收其馀众,抚安西土,太后以休璟为西州都督。”
《新唐书.唐休璟传》载:“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其中的灵州应是西州之误。由此可见,唐休璟作为安西副都护在都护阎温古被杀之后,成为了安西实际的长官。并且他在西州一直干到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恢复四镇以后。直到“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
10.田扬名
田扬名在两唐书中无传,也没有明确的在安西都护任上的事迹记载。但是《旧唐书.龟兹传》有这样一条记载:“其安西都护,则天时有田扬名,中宗时有郭元振,开元初则张孝暠、杜暹,皆有政绩,为夷人所伏。”可见,田扬名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又据《资治通鉴》卷207久视元年(700):“阿悉吉薄露叛,遣左金吾将军田扬名、殿中侍御史封思业讨之。军至碎叶,薄露夜于城傍剽掠而去,思业将骑追之,反为所败。扬名引西突厥斛瑟罗之众攻其城,旬馀,不克。九月,薄露诈降,思业诱而斩之,遂俘其众。”
后者所记的这个事件有可能就发生在田扬名任安西都护期间。所以我推测田扬名是在久视元年前后一段时间内担任安西都护的。
11.郭元振、牛师奖
《新唐书.郭元振传》载:“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
又《资治通鉴》卷208神龙二年(706):
安西大都护郭元振诣突骑施乌质勒牙帐议军事,天大风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语。久之,雪深,元振不移足;乌质勒老,不胜寒,会罢而卒。其子娑葛勒兵将攻元振,副使御之中丞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逃去。元振曰:“吾以诚心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逃将安适!”安卧不动。明旦,入哭,甚哀。娑葛感其义,待元振如初。戊戌,以娑葛袭嗢鹿州都督、怀德王。
综合两条记载,确定神龙年间郭元振任安西大都护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郭元振由于揭发西突厥将领阙啜忠节贿赂宰相宗楚客而得罪了宗。宗楚客派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代元振领甘、凉兵”。这其实是宗楚客派去帮助阙啜忠节对付敌人娑葛的。娑葛听说以后大怒,发兵攻打四镇。结果是“禽阙啜,杀嘉宾,又杀吕守素於僻城、牛师奖於火烧城,遂陷安西,四镇路绝。”郭元振又上书请斩宗楚客,楚客反过来诬蔑郭元振谋反,诏元振入京,郭元振不敢行。(事见《新唐书.郭元振传》)。
睿宗皇帝即位,诏元振入朝为太仆卿。这大概是郭元振卸任安西大都护的时间。史载:“将行,安西酋长有剺面哭送者,旌节下玉门关,去凉州犹八百里,城中争具壶浆欢迎,都督嗟叹以闻。”可见郭元振在安西的受欢迎程度,前面提到的“其安西都护,则天时有田扬名,中宗时有郭元振,开元初则张孝暠、杜暹,皆有政绩,为夷人所伏”是很符合实际的。
12.张玄表
《资治通鉴》卷210景云元年(710)载“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乃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
其时恰逢睿宗即位,郭元振入朝,所以张玄表应为郭元振之继任。
13.吕休景
《资治通鉴》卷211开元三年(715)有载:“孝嵩谓都护吕休景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传,自已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虽然这件事情在文章编排上,处于后面的郭虔瓘出任安西大都护以后。但是吕休景既为都护,何来郭虔瓘兼安西大都护?
其前文为:
初,监察御史张孝嵩奉使廓州还,陈碛西利害,请往察其形势;上许之,听以便宜从事。
枝汗那者,古乌孙也,内附岁久。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之,枝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谓都护吕休璟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馀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勒石纪功而还。会有言其赃污者,坐系凉州狱,贬灵州兵曹参军。
第一个字“初”很重要,可以理解为在此之前。那么这样解释的话,吕休景无疑是郭虔瓘的前任。
开元以后的安西政军建置变得复杂。一方面大都护由亲王遥领,主事的往往是副大都护,而安西副大都护又往往行北庭的事务;另一方面出现了不同于都护意义的安西四镇节度使,使得都护越来越趋向于政务官,尤其是副大都护主持北庭事务时,四镇节度使成了安西军事的最高指挥官;同时唐为了和新兴的吐骑施作战,于开元末专门设立了碛西节度使一职,碛西节度使具有对安西、北庭的综合指挥权。天宝元年,唐以十镇镇边,从此的]安西最高军事长官固定为安西节度使。安史之乱后至唐德宗贞元中安西陷落于吐蕃这段时间,安西节度使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的。 沙发{:5_135:} 陈登请吃饭,000000回家后拉肚子,看病花了 2 枚 金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5_141:} 路过顶顶! 路过,顶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