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发表于 2012-5-14 11:31:14

【战国】 战国经典战役之“长平之战”

战国中晚期,秦国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经过多代的努力,国势日益强盛,它西并巴、蜀,东侵三晋,南攻荆楚,取得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全面胜利,至秦昭王时,秦国已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秦周边的韩、魏、燕、赵四国,为了遏制秦的扩张,形成了松散的联盟关系。四国之中,最强的是赵,最弱的是魏。秦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出兵攻魏,迫使魏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韩王异常恐惧,遂谴使入秦,表示愿意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求和。但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意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两国联合抗秦,他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王目光短浅,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贪利受地,将上党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这一举动,无异从秦国口中夺食,秦王大怒,于公元前261年命左庶长王乾率军攻打上党。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王闻秦军东进,就派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以图夺回上党。这样,战国时期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的序幕就揭开了。

    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强赵弱,赵军连战皆负,损失较大。廉颇鉴于实际情况,及时改变了战略方针,决心转攻为守,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使秦军陷于疲惫。廉颇的这一手段发生了效益,秦军的进攻势头被抑制了,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决。

    为了打破这个不利的僵局,秦采用离间手段,派人携带千金去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防御固守,是快要投降秦军的表现;秦军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不谙军情的赵王本就认为廉颇怯战,听到这些流言立刻命令赵括接替廉颇为将。

    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秦王见离间计得逞,立即任命骁勇善战的广武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乾出任秦军统帅。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警惕,秦王命军中对此严守秘密。

    白起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鲁莽轻敌的弱点,采取后退诱敌,围困聚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对兵力作了周密的部署:以原先的前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其次,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轻装锐勇的突击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其三,用奇兵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及时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的秦军,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包围;其四,用骑兵五千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赵军。

    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公元前260年8月,赵括统帅赵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这时,预先埋伏的秦军两翼二万五千奇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后方,切断了赵军与其营垒的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的赵军。赵军数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转攻为守,等待救援。

    秦昭王听到秦军包围赵军的消息,亲赴河内(今河南沁阳),把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组编成军,增援长平战场。这支部队占据长平以北的丹珠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断绝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9月,赵军断粮已达40余天,内部互相残杀以食,军心动摇,局势非常危急。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军阵地,希望打开一条血路强行突围,结果仍遭失败,自己也命丧秦军乱箭之下。赵军既无主将,遂不复再作抵抗,全部解甲投降。这四十万赵军降卒,除幼小的二百四十人外,全部被白起坑杀。秦军取得了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这一战,秦军共歼赵军四十五万人。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劲的对手赵国,慑服了其他各国,为秦日后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出杰作。名将白起在这场战争中,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指挥秦军给赵军以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战先例,为秦国立下殊世功勋。

000000 发表于 2012-5-14 11:31:45

000000送给曹操一盒酥,花了 4 枚 金币.{:5_141:}

小天卡卡 发表于 2012-5-14 12:02:23

白起····的确是人雄······

胖哥的铁骑 发表于 2012-5-14 12:04:50

杀神白起 顶起

重拾信念者 发表于 2012-5-14 12:26:10

白起   战国四将之一   号称“人屠”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下面就是白起的人屠之路了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八九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  
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  
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  
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二**年)  
秦武安君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田单为赵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二六三年)  
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二六二年)  
楚人纳州于秦以平。  
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长平之战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二五九年)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综《资治通鉴》所述,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斩首七十六万,拔城八十六座。



历史评价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作战特点

白起的作战特点有四个: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国】 战国经典战役之“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