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发表于 2012-4-30 13:30:45

【宋】贾似道因土地政策损害豪族利益被塑造成奸臣

本帖最后由 美妙生活 于 2012-9-12 16:24 编辑

贾似道因土地政策损害豪族利益被塑造成奸臣


南宋初期,金国入侵,抗金战争如火如荼,南宋政府的军费严重不足,解决军费的问题迫在眉睫。有大臣提出建议,把政府的公田卖断给私人经营。这一建议被政府所采取,于是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卖断公田的运动。

宋王朝有许多国有的土地——没收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逃户、绝户没人继承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还有军队开垦的营田。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都属国家,称之为“公田”。在宋高宗赵构时期,除一部分划为寺院、学校外,其他公田全部卖断给私人经营。通过变卖公田,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一大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这笔钱70%上交中央,30%留给地方,除了用于军费之外,还可以减少人民的苛捐杂税,在战争时期减轻政府、人民的经济压力。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卖断公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什么政府要采取变卖公田的政策呢?除了军费不足外,还因为在当时公田的管理和经营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其一、政府管理这些公田不得力,租耕公田的佃户要作弊,经常欠输田租,政府没法全数收入应有的租金,田租流失严重。其二、管理这些公田,政府需要付出相当数量的管理成本。现在通过卖断公田,田地归人民所有,由私人经营。政府可以减少管理负担,不仅仅获取了一大笔钱,还不再需要担心国有资产的流失,政府只管收取税赋。

为了鼓励私人买公田,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凡是私人承租田地30年以上的,价钱减少20%;凡是买有公田一千贯钱的免物力税3年,一千贯以上的免5年,五千贯以上的免10年;承买荒田的免三年的田租。

虽然政府一遍叫卖声,轰轰烈烈卖断公田,但也有大臣起来反对的声音。反对者的理由是:一、有钱的人理所当然承买公田,成为有产者。而许多佃户、农民却没有能力承买公田,他们将会从此失去耕种的土地,将会面临失业。二、卖公田的人都是些豪强地主,他们依*其政治和经济势力,占据富饶的公田,垄断价格,JIAN价承买公田。而中等或贫瘠的田地,豪强地主看不上眼,其价格又高,自然没有人愿意购买。

事实上,政府卖断公田也不顺利,富饶、肥沃的公田当然很顺利卖出,而中下等的公田就没有人承买。实施一年,卖出的公田才只有30%,70%的公田还没有人购买。这样卖断公田就出现第三个弊端:卖出的30%政府当然可以收到税赋,70%卖不出去的公田,因为将要被出卖,农民就不敢承租它们,就会被搁置起来,没有人耕种,政府就收不到田租,这部分资产就白白流失。

于是有大臣提出折衷的方法,采取两步走的政策,将这些卖不出的公田设立为国家农场——官庄。然后招揽农民承租耕种。这样可以解决农民的失业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田,别让它们荒废。如黄冈、麻城就建立了22所这样的官庄,还有福建等地,由于地狭人稠,人民非常贫困,政府就给予优惠,不实施卖断公田的政策。

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卖断公田,到宋光宗绍熙四年(1189年)由于大臣的反对而停止出卖,卖断公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其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之后虽然还有陆陆续续出卖公田,但模范都不是很大。

南宋政府出台卖断公田的政策,完全是为了适应抗击金国南侵而采取的非常措施。随着宋金战争的缓和,南北出现相对和平的局面,而卖断公田之后,也看不出什么政策缺陷。于是在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形势下,土地政策并没有改变,南宋土地私有化成为合法制度,许多大官僚大地主都拥有大量的私人土地。例如韩*胄北伐失败后被杀,他及其党人的土地被没收,这些土地一年的田租就有722700多斛,钱1315000缗,足够当时南北使者来往的费用,后来,南北和好后,这些土地的收入足够支付南宋平时的军费。可见南宋时期大官僚大地主都广泛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

土地被私有化了,虽然政府减少对国有土地的经营管理,但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却掌握在私人手中,严格来说掌握在豪强、地主的手中,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能力就被削弱,政府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军队的粮食问题。因为政府没有了国有土地,除了税赋收获的粮食外,其中大部分粮食,就必须由政府出钱向地主、农民购买。

政府向民间购买粮食,在当时称为“和籴”。早在北宋时期,政府拥有大量公田,但每年还要向民间购买粮食,何况现在没有公田的支撑,粮食更需要向民间购买,并且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政府行为大都含有掠夺性质,加上地方官吏巧取豪夺,“和籴”的买卖并不公平。由于数量巨大,购买过程难免不太顺利。于是,政府与其说是购买,倒不如说是摊派收购,当时把这种摊派式的购买不称为“和籴”,而是称之为“科籴”,明显地表现出它的不合理。另外,购买的数量如此巨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此巨额的资金,政府一时也难以筹集,于是在收购时就只能向地主和农民打“白纸条”,它是一种纸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这种具有货币性质的“白纸条”称为“造楮”

宋朝的“和籴”一直就具有掠夺的性质,有时军粮欠缺,为了应付紧急需要,政府就把州县民家所积粮食全部搜括尽,全部买断,政府并不理会人民的死活。人民由于和籴而遭受饥饿。大量的“造楮”也使钱币贬值,物价上涨。到南宋中期,人民简直生活在“和籴”和“造楮”的阴影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和籴”对社会的危害不单纯是农民,中产者及地主也同样遭殃。《宋史·李蘩传》载:“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于阡陌间访求民病,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这个老妪的话让李蘩大为感触,他决定要废除和籴,于是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书,宋孝宗听取了他的意见,限制和籴,减少购粮的数量,用现金与民间交易。免籴政策才实行一年,全国各地就大获丰收,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诗人范成大向宋孝宗呈奏免籴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宋孝宗大为感叹:“免和籴一年,田间和气若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

但这仅是一时的仁政,“和籴”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到了南宋后期,蒙古帝国加剧侵犯,军食更加紧张,“和籴”和“造楮”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甚至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战争就必须军饷,军饷必须和籴,和籴必须“造楮”,而滥发纸币必然造成物价上涨,南宋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要挽救南宋王朝的命运,首先就要挽救南宋王朝的经济。废除和籴,减少造楮,保证物价稳定和军食充足就成了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任务。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贾似道上台,开始紧锣密鼓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宋理宗景定三年(1263年)贾似道实施买回公田的方案,认为要解脱“和籴”和“造楮”的双重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恢复南宋以前的公田制,向大地主和大官僚们买回公田。如果政府拥有自己的公田,军队就可以粮食自给,不需要再向民间采购粮食,就可以免除和籴。同时他废除造楮,改为银币,用银币向民间购买公田。

买回公田的方法:

1、以官品规定每户应存留的土地数量,超过部分,抽三分一卖给国家做公田。

2、从浙西诸路开始试验。贾似道把他浙西的万亩土地捐献为公田。

3、只要买加1000亩公田,一年就可能收六、七百万石米。足够军队的粮食供应。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买回公田,是很科学的改革措施。但是就有许多保守的官员强烈反对,他们捕风捉影声讨贾似道买回公田的改革。不过,贾似道的态度非常坚决,买回公田的方案终于得以实施。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许多问题,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特别是为了回击反对派,就把买回公田当成一场运动,当成一种形象工程,买回公田变成一场对人民的掠夺:1、开始还只是买取土地多的,后来干脆采取摊派的方式,200亩以下者免,超过200亩剩余的土地取买其三分之一,最后连百亩的农户也被收购。2、更恶劣的是土地价钱不公,原来亩产2石的值200缗,产量1石的土地相当100缗,但后来政府1石的土地只发给40缗。数量多的一半付银,一半付绢,更多的给僧道度牒(可免税也可转卖)及告身(荣誉头衔的文凭),或给一空头的职位。人民失去自己的产业,只换来几纸虚无的文凭,买公田成了变相的掠夺。浙西、江东六郡骚然。

这场运动,低层人民受到的损害应该不大,他们没有土地。受害最大的是大官僚、大地主以及中产者,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损失也惨重,加上权力斗争,于是反对买公田、声讨贾似道的声音不断。刚好当时出现彗星,反对派借天变起来声讨贾似道。可是,买回公田实际上是当时国家的需要,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这些效果大家有目共睹,尽管反对者很强烈,宋理宗还是不予理睬,他对贾似道说:“今业已成矣,一岁之军饷,仰给于此,若遽因人言罢之,虽可快一时之异议,如国计何?”宋理宗的一席话是有政治远见,这时候买回公田是无法停止,不可逆转的,如果逆转既成的事实,反而会扰乱既有的社会秩序,激起不必要的骚乱。

最后,人们由声讨演变成对贾似道的仇视,由于南宋王朝最后灭亡,历史就把这一责任推到贾似道身上,他成了中国历史的大奸臣。

但是我们说过,公田有公田的利与弊,不久公田也暴露出它的弊端,首先是运输问题。以前和籴只是拿着纸币到需要粮食的地方购买,没有运输的问题,现在公田在浙西地方,每年必须把粮食从浙西运到京城临安,出现运输上的麻烦。其次,公田需要政府去经营管理,封建官僚懒惰成性、贪污盗窃,在公田管理上出现许多弊病,至于宋度宗咸享四年(1269年)“以差置庄官弊甚,尽罢之。”

1265年,由于战争失败,贾似道被流放,在流放途中被政敌杀害,宋王朝再次掀起废除公田的呼声,一年后,宋王朝就在蒙古的铁蹄声中灭亡。

历史过去了近七个半世纪,21世纪之初,由于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国社会又面临着一场“公”与“私”之争,今天重新审视南宋时期经历100多年的公田与私田的变革,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从国家战略来分析,政府要对社会财富永远有效地控制。当国家资金紧张时,可以出买国家控制的资产来解决燃眉之急。如南宋初期卖断公田。但是卖断公田之后,随着私化的发展,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就被削弱了。到了南宋中后期,军队的军饷只能依赖“和籴”。

因为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往往以破坏私有化来实现,当国家没有国有资产时,它对社会私有财富的控制,结果就会转化为一种掠夺的形式,这就必然加激社会矛盾冲突。南宋的“和籴”自然免不了要对人民掠夺。

掠夺毕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掠夺,政府往往对国家产业进行重新改造。例如进行土地革命,或者对私有化的改造。改造方式一般采取收购手段,重新收购社会的私有资产。贾似道最的买回公田,就是对私有化的改造,重新收购社会资产,加强国家对社会财富的控制。

南宋王朝卖断公田是为了缓和经济紧张,之后国内外形势逐渐稳定,这时,如果从国家战略意义来思考,政府就应该重新买回公田,调节公私的经济结构,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和财富的控制。可惜南宋王朝太迷信私有化制度了,错过了最佳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宋孝宗时期。等到贾似道才实施买回公田,那就太晚,另一方面也太急促、太被动,所以贾似道买回公田的改革失败。

公有制能加强国家对财富的控制,但由于管理跟不上,不能有效的激励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私有制就不同了,它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社会财富毕竟掌握在私人手中,国家控制社会财富的能力就相当被削弱了。

因此,社会经济和财富的合理结构应该是公私并举,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应该是公私互相调节,应该反对单一的公有制或单一的私有制。如何调和公与私的矛盾?主要方法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国家的管理,不管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是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控制形式。绝不能盲目夸大和信仰私有化的经济作用。

今天,国企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同时,也应该立足于国家安全,国企改革必须有长远的国家战略,我们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盲目的追求私有化。

青山复雪 发表于 2012-5-5 14:47:15

现在很多翻案文章啊,很奇怪的潮流!{:5_147:}

mcllqk 发表于 2012-5-25 10:46:43

翻案文章

铁甲飞鹰 发表于 2012-6-3 14:53:35

毛左全盘否定私有化

青山复雪 发表于 2012-6-3 22:10:12

铁甲飞鹰 发表于 2012-6-3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毛左全盘否定私有化

否定私有制,即是肯定公有制。无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公有制有优越性,可以集中生产资料、资源,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和产品分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但是,经济活动中最具备活力的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活力完全源于私有制,历史已经证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全盘公有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被彻底地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萧驹 发表于 2012-6-17 16:21:12

不错的文章 研究性很强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6-22 18:46:42

贾似道害死了王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贾似道因土地政策损害豪族利益被塑造成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