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一副可信度高的战国地图
本帖最后由 临江仙 于 2012-4-2 11:23 编辑来源自维基百科,时间公元前260年
接触过的战国全面战争,其实更符合“秦朝之建立全面战争”这种理念,战国七雄争霸时期地图小得多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5/ZH-%E6%88%98%E5%9B%BD%E4%B8%83%E9%9B%84%E5%9C%B0%E5%9B%BE.jpg/651px-ZH-%E6%88%98%E5%9B%BD%E4%B8%83%E9%9B%84%E5%9C%B0%E5%9B%BE.jpg
坐沙发看图{:soso_e176:} 看图看图 wiki比百度强多了 燕国少了北朝选
没代表性 学习了{:5_120:} 抢坐看图。 路过,酱油众 一直以为丹阳在如今镇江附近。俺还要学习啊!{:5_150:} 找来滴楚丹阳资料
丹阳是古代楚国初兴之地,作为早期楚国都城名称,它历史上存在了长达300年之久。
关于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位置,通行的说法有三种:
一、秭归说。持此说观点者认为,楚丹阳城在今秭归县东南,其依据的历史文献,则是《水经注》卷34“江水篇”,该文献作者称:秭归县东江水北岸有“丹阳城”。
二、枝江说。此说最早的文献依据是《史记•楚世家》,太史公司马迁认为,楚丹阳故都在湖北枝江境内,“有丹阳聚”。
三、丹淅说。最早依据是《史记》中关于楚怀王五十七年(前312年)秦大败楚师于丹阳,乘胜取楚汉中地的记载。司马贞《史记索隐》于“丹阳”下注云:“楚故都,今均州也。”认为楚丹阳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与淅水(又称均水)会流处的丹水北岸。
以上诸说,似乎均有依据,但仔细推敲,又似乎并非无懈可击。既然学术界对“丹阳”尚未能达到观点一致,而要使其任何一说成为铁定事实,那就将有待考古发现不断深入后才能获得。
在近期的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于宜都市枝城镇电影院旧址处获得一块长110cm,宽60cm,厚18cm的出土长方形石碑。此碑正中阴刻楷书“丹阳”二字,字径约30cm见方。石碑上有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吉旦”、“知枝江县事刘 颜口题”的题款。
此“丹阳”石碑的出土,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丹阳地望讨论的兴趣;有人认为,这一石碑就是古丹阳在枝城存在的证据。
那么,实情究竟又如何呢?本人认为,作为地下出土文物,虽然这块石碑确有一定的实证或参考价值,但这比起距今2800多年楚国的历史来说,毕竟距今太近了。
要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理厘清枝城、枝江与丹阳的关系。
现枝城镇位于宜都市东南部,东有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东南与松滋相连。《荆州府志》枝江表:枝江,三代(即夏商周)属古罗国,楚丹阳。《左传》及《史记•楚世家》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之予子男之田,姓芋(应为“ 芈” (mi)氏),居丹阳。”《左传》桓公十三年:“楚伐罗”(杜预注:罗,熊姓国,在宜城山中,后徙南郡枝江县。)《郡国志》:“昔成王封楚熊绎,初都丹阳,后移枝江,即此地(意即枝城镇),亦称‘丹阳’”。《宋史•地理志》,枝江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别名丹阳。秦时设枝江县,治沮中,隶南郡。唐初,南郡改名荆州。三国隶宜都郡,晋仍属南郡。宋、齐至隋因之。唐上元二年(675年)入长宁县,大历六年(766年)复置,属江陵府。五代因之。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松滋,元祐元年(1086年)复。建炎四年(1130年)江陵寄治,绍兴六年(1136)还旧。嘉熙元年(1237年)移澌洋(今松滋老城)。“咸淳六年(1270年),移江南白水镇下沱市(今枝城镇沙砣),属江南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又从下沱市迁金鸡山(今枝城镇607勘探大队队部)。明洪武22年(1389年)始筑土城。明成化四年(1468年)将土城易于砖石,城周长五里五百步,高、厚度均一丈余,设“迎晖,正东,解阜,拱辰,青云,小西门”共六个城门(参见附图),成为城镇的中心。清咸丰十年(1860年),长江河道由江北移江南,江水陡涨,大水入城,东西北三面城墙倒塌,现仅有北门一段墙基。
1955年,枝江县并入宜都县,1962年行政区划调整,宜都、枝江又分为两县,枝江县城迁往江北马家店镇。
自公元1270年至1955年,枝城镇为枝江县治共685年。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长河中,先民们在枝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古人类文明遗存,如距今20万年的九道河旧石器遗址、距今8000年的枝城北、金子山等新石器古文化遗址,以及汉晋以后各时代的古代墓葬,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丹阳书院”与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丹阳试院”等地面建筑,给我们传达出来了这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枝城,不仅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还与历史地理研究领域里的“丹阳”悬案研究中纠缠不清。
由此,拙文以为,丹阳古城早期在丹淅一带有一定依据,枝城镇在宋咸淳六年(1270年)以后为枝江县治所亦无疑问。问题是枝城镇何时得以命名为丹阳。此问题因更充足的历史文献典籍和地下出土文物佐证,故而实在不好武断。我们能做出断言的,只有两个:
一是历史上丹阳曾作为枝江县治所在,而枝江史载有古丹阳一说,枝江县城移枝城后,因人们怀念故都丹阳仍将枝城以丹阳名之;二是“楚伐罗”,罗国迁往湖南(今湖南罗县)后,熊绎移都枝江,历史上极可能有一支楚人在此活动并定居过;因此,楚人后裔而将此(枝城镇)名之丹阳,似乎也说得过去;否则,丹阳石碑的出土,以及枝城地区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此地为古丹阳所在、褔星山有楚庄王墓又作何解释?
对于丹阳悬案,我们只能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专家学者们对丹阳地望的考证进一步深入,最终使得这一长期在学术界争执不休的问题,获得一个清晰的、权威的与明确的定论。 {:5_117:}酱油 无锡?那时候就出现这地名了? 图不错,还是有点看头地 這圖不準確 怎么就一张图啊?!~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当时朝鲜半岛也是属于燕国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战国史》里面的那副前350年的地图也蛮有代表性的
不过其实整个战国时期的各国疆域变幻无常,比如魏国甚至有断开两截的时候
战国的疆域图按不同年份可以分成N种版本,所以很难说某个版本的图对或者错 lija6868 发表于 2012-4-2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坐沙发看图
看看地图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