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殇—白起 中篇
时光荏苒 岁月穿梭自前306年 秦国进入了一个可谓是“黄金时代”。自秦昭襄王嬴稷登位 就开始发动对外战争。前306年秦昭襄王命樗里子 甘茂攻魏未果,后续几年跟三晋的战事持续不断。 一直到前294年 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左庶长是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左庶长是秦爵位等级,这一年白起40岁),并命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随后第二年,在魏冉的推荐下,白起升任左更(也是爵位),接替秦将向寿出任主将。[函谷关外 力揽狂澜]: 前293年,山东六国做了综合的考量,秦国主少国疑 外臣外戚当道 甘茂出走 老臣凋零这些朝局动荡,兵力方面秦国只有二十万新军,战法神出鬼没的名将司马错出走,那个鬼魅般折腾六国的张仪也被迫隐退,没有名相名将,此乃灭秦之千载难逢之机,纵然不能瓜分秦国,只要能将这个虎狼之国赶回西陲河谷草原,便知是分了关中沃野 千里河西与商於两郡,谁不认为是天下最大的利市?
夏尾秋头的七月末,六国联军的六十万兵压函谷关,河外的广袤原野上开始昼夜过兵了。骑兵、战车、重甲步兵成方成阵的从刚刚收获过的田野隆隆推进,满载辎重粮草的牛车则从所有的官修大道与田间小道吱吱呀呀的碾了过来,不计其数的斥候游骑却是流星般的穿梭在原野色块之间。烟尘弥漫,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号角呼应,方圆四五百里的地面上日夜滚动着隆隆沉雷,日夜飘散着呛人的土腥味儿。旬日之间,三川原野上便扎起了连绵不断的各色军营。这一番分派,从大军态势看,无疑对函谷关形成了三面包围:赵军正面对敌,齐楚主力展开于东南,恰好严严实实地兜住了秦军从崤山东出的通道,魏韩后军便在正西,实际上便是第二波猛攻与包抄秦军的主力。因为伊阙通往函谷关几乎便是一马平川,魏韩两军熟悉地形,又有主力铁骑参战,放马一个冲锋便可直抵渑池战场。而齐楚两军的宜阳驻地却是一片山原,骑兵驰骋便减了速度,却是似近实远。这也是魏韩两军甘做后军的实际原因。作为灭秦主力,齐楚两军本是中军。所谓中军,便是正面作战的中坚力量,驻扎位置亦当在中间位置,便于策应。然则这一次却是非同寻常,齐楚燕三军共四十二万中军主力,却驻扎在了最拖后的宜阳。原来孟尝君与春申君却是另一种想法:与秦军开战,不能轻敌冒进,须得稳扎稳打,以强大稳固的防守先行耗掉其锐气,而后一鼓围歼!大势之下,魏冉慷慨请命:“我便亲自统兵,白起为副将,有白起统兵作战,我只全谋划,当有胜算!”应对六国联军的对策是这样的,魏冉在栎阳敦促粮草,白起前线指挥作战,情急之下白起拟定作战计划:大军兵分五路,兼程行进函谷关内外的大山之中。第一路铁骑两万,嬴豹为将从桃林高地的夸父山,越过函谷关南侧陕塬,直插渑池背后大河南岸的谷山密林。第二路铁骑三万,王陵为将,秘密出陕原,沿着大河南岸的茫茫苇草隐蔽东进,直插伊阙背后的山峦埋伏。第三路,步骑混编五万,王龁为将,出崤山东南,秘密插进宜阳西面的松阳山埋伏。第四路步兵两万,山甲为将,出崤山东南,直插武关之南的臼口构筑壁垒。第五路大军铁骑十万,由白起亲自统军蒙骜为副,直接开进与函谷关毗邻的崤山腹地。兵贵神速,各军赶至指定山林。这场战役在白起精心细致的谋划下陆续展开,战争持续一个多月,最后以六国败退结束,秦军斩敌首三十余万。
[平定河内 六国胆寒]:前294年,韩魏两国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率兵进军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与白起所率领的秦军对峙。此战中秦国的兵力不及韩魏两国兵力的一半,韩魏两军之中韩势单力薄,其希望魏军主动进攻,而魏军倚仗韩军精锐,想让韩军打头阵。白起在于韩魏两军对峙期间,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利用韩 魏两军想保留实力 互相推诿 不肯先战的弱点,先设疑兵牵制韩军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军。魏军战败致使韩军溃败而逃,秦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此战为伊阙之战。此战中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斩首敌军二十四万。由此战白起因功升任国尉(掌管军政之官)。同年,白起趁韩 魏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军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到干河的大片土地。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爵名),率军攻打魏国,攻下垣邑(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古城)。攻打楚国,夺取了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前289年,白起率军夺取了魏国大小城池61座。前280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了代郡的光狼城(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南七公里康营村)。可谓是势如破竹 无人匹敌!
[远征南国 战神威武]: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政治腐朽、不修国政,大臣居功自傲、嫉妒争功,阿谀谄媚之臣掌权,贤良忠臣受到排挤,致使国内百姓离心离德,城池年久失修。白起在分析了秦楚两国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接进攻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于前279年率军沿汉水东下,攻取沿岸重镇。白起命秦军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并在沿途寻找食物,补充军粮。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因而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节节败退。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县(今湖北省襄阳市北),直抵楚国别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鄢城距离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很近,楚国集结重兵于此,阻止秦军南下。秦军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蛮河河水从西山长谷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面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鄢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攻克鄢城后,白起向西渡过漳水和睢水,攻占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同年,白起随秦昭襄王参加了渑池之会。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秦国在郢地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次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数月后白起班师回咸阳。
[三晋内乱 武安出山]: 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韩派使者求救于秦国的穰侯魏冉。魏冉请求秦昭襄王出兵,命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长途奔袭,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趁赵、魏联军不备发动进攻,大败赵、魏联军。此战秦军共斩首魏军13万,俘虏魏国三名将领,魏将芒卯败逃;赵国将领贾偃被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2万人沉入黄河中。秦军乘胜攻取了魏国的卷县(今河南省原阳县旧原武西北)、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和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和赵国的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部审坡镇),魏国被迫献南阳郡求和。秦国将观津送还赵国,并与赵国相约攻打齐国。
[远交近攻 白起伐韩]: 魏国人范雎因受迫害逃往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针对秦国屡次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用恩威并用的办法亲近魏、韩两国,威胁楚、赵两国,迫使齐国恐惧后主动依附秦国,待齐国依附后然后再向临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拓展土地。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对临近的韩、魏两国发动进攻。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汾城(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斩首5万并沿汾河修筑防御工事到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十五里)。次年,又率军封锁了南阳郡的太行山山道。
[白骨累累 长平挽歌]:白起于前262年出兵进攻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野王投降,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郡守冯亭同百姓们谋划说:“通往韩国的道路已被切断,秦国军队正在逼进,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赵国遭到武力攻击,必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于是便派使者通报赵国。赵孝成王同平阳君豹商议此事,平阳君说:“圣人把无功受益看作是祸害,秦国自认为上党之地唾手可得,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胜和赵禹商议,二人说:“动员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受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可失去机会。”赵孝成王说:“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说:“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可以为将。”赵孝成王于是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驻军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二十里王报村)。前260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攻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赵军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廉颇迎战。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赵军士兵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军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双方战事逐步扩大。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攻下两座城堡,俘虏了四名尉官。七月,赵军筑起围墙,坚守不出。秦军强攻,夺下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尉官。廉颇固守营垒,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赵孝成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正面交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坚守不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于是派赵括接替廉颇。秦昭襄王得知赵括担任主将后,暗地里派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由白起担任上将军,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且严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赵括接任主将后,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但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破。白起命一支2万5千人的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并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作战失利,于是原地建造壁垒,等待援兵到来。秦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前往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兵。到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最后赵括亲帅精锐士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士兵40万向白起投降,白起与手下将领谋划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前后斩杀赵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战争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秦赵长平之战》
邯郸一日陷长平,
白骨黄沙鬼火行。
世上并无无悔笔,
岂能重写万人生?
注:本篇部分章节 取自《大秦帝国》作者 孙皓辉
待续……
期待楼主的下篇 这,《战国策》吗? 我来鼎一个!:lol 白起是很强。历史最强就是他了。战场上指挥杀敌。150多万。谁能阻挡他 不错,学习 白起很猛,但也没有人性呀 很不错{:5_1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