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公孙瓒 界桥之战
一、大背景界桥之战和其后发生的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是袁绍集团和公孙瓒集团之间的拉锯战,从战术角度而言,乏善可陈,双方互有胜负,谁也没占到谁的便宜;从战略角度上说,袁绍集团获得胜利,成功地将强大的公孙瓒集团堵在幽州,巩固了刚得到不久的翼州根据地,为自身的发展壮大赢得时间,并最终消灭公孙瓒。
如果界桥之战,袁绍没能挡住公孙瓒,那么以骑射为主的公孙瓒军团将并有幽州、翼州、青州之地,控弦十数万。这在群雄混战的当时,不啻于庞然大物,没有哪个势力能够抵挡。所以在袁绍和公孙瓒僵持的西元191年至西元199年间,曹操不仅没有牵制或者骚扰袁绍,而且还为之剪除敌对的袁术、陶谦等势力,使其无后顾之忧。袁绍与曹操几乎是以竞赛的速度在各自划定的势力范围内扫除异己,巩固根据地,扩编和训练军队,并最终形成官渡之战前的对峙局面,可以这么说,在这八年间,袁绍势力和曹操势力虽没有盟誓,却已达成同盟的事实。
交战双方所在的区域以及毗邻的区域分别为:公孙瓒所在的幽州、袁绍占据的翼州、黑山军张燕占据的并州(或为董卓羽翼所占)、黄巾军及公孙瓒势力并存的青州、曹操与董卓势力并存的兖州(初平三年董卓被杀,在陈留、颖川等地劫掠的李催、张济、郭汜与樊稠诸将相继退回关内,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应该感谢吕布)、董卓及后继势力占据的司州。
**** Hidden Message *****
【1】颜良、文丑为河北人氏,应当先属韩馥,后跟随袁绍,史料中记载不多,只能推测。个人估计,颜良、文丑并非非常了不得的大将,《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的威猛形象,所以才对之进行相应的抬高,毕竟能彰显强者的也只有强者。
【2】慕容平,当时鲜卑莫护跋所在的部族还没有慕容(步摇的当地土话谐音)之名,那么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以寺庙为姓氏,但当时佛教才刚到东土,这种命名的可能性不大。个人见解,因是小说杜撰的人物,后人以讹传讹,遂成为史料中的人物。
【3】后改名李孚。
【4】弩机制造费用昂贵,战斗损耗很大,但胜在训练周期短,能较快形成战斗力。不过,受限于古代低下的生产力,弩手向来是各朝各代的稀有兵种,能在一次会战中集结上万弩手非常少见。并且,在南宋吴阶发明“驻对矢”战法(即所谓的叠射法或者三段击、四段击)前,弩手战场生存能力很低,一般是与其他兵种混编。 {:soso_e102:} 回复,鼎一个i:lol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哇不错不错 哇不错不错 剩者丶为王,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看看啊~~~~ 很长见识啊 为了回复而回复,顶一个 支持一下!~ 来学习一下 来顶一下 !!!!!!!!!!! 看看.......... 不回复看不见啊! 支持个!看看先! kankankanknakna GHGHJGHJGHJGH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