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家江山,鲜血淋漓
复制自己的贴子原帖: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家江山,鲜血淋漓,亡于铁骑
http://www.1mod.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58&fromuid=68837
我即不是明粉,也不是皇汉,却也因为那些不断褒扬满清皇族的历史剧,宫廷剧而心怀郁闷
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刚烈之王朝。
强力推荐视频:明行赋(历史区发不了视频,但仍然推荐给大家,因为真的很感怀)
http://www.1mod.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58&fromuid=68837
1.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则迁都北京,迁都的目的,则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而从明英宗开始再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则是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这正是“君王死社稷”。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由汉朝去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唐军兵败阿拉伯于中亚怛罗斯之后,加上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唐朝就从此一蹶不振。
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而即使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回鹘乱军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玄宗之后,唐帝纷纷亡于蜀地。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吐蕃入寇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代宗李豫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
天子守国门:明朝初年,朱元璋建都南京,但是蒙元的统治还保留在汉民族的记忆中,为抵御和消灭北元,朱元璋将几个儿子分封在北方边疆,后来分封在北京的燕王靖难成功,取得帝位,史称明成祖,他后来迁都北京,虽然主要原因是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但是这里距离九边之一山海关、蓟门、大同都非常近,一旦边关有漏洞,虏骑就会直逼首都,迫使后代皇帝必须重视
边防,就被称之为“天子守国门”。后来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大举出击,五次亲征,打垮了北元势力。
君王死社稷:明朝皇帝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比较有节操,即便是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也非常有骨气的没有投降(比较一下宋朝的徽钦二帝),明朝灭亡的时候,末代皇帝崇祯拒绝迁都到江南的建议,在送走太子、敦促后妃自尽、亲手斩杀公主后,上吊自杀,被称之为“君王死社稷”。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3.我以我血溅明庭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
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我想这就是我中华民族原有的精神与民族气节。
明末英雄志士的气节更是可嘉,部分明朝义士语录:
“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 ——卫景瑗
“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 ——马世奇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
“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吴麟征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黄端伯
黄端伯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临刑前,端伯面北遥拜,颜色不少变,观者万余,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黄道周
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
死则俱死耳!古人耻独为君子,君独不容我同殉乎——张同敞,瞿式耜
张同敞从漓江东岸泅水入桂林城,与式耜相伴。瞿式耜曾劝他逃亡,同敞毅然回答:“死则俱死耳!古人耻独为君子,君独不容我同殉乎!”。初六日上午,被清军押往靖江王府见定南王孔有德,后软禁于桂林。二人共赋诗一百余首,互相打气。不久,瞿式耜写给焦琏的信被查获,孔有德担心有后患,下令将二人处斩。
何腾蛟饮了江水绝食七天没有死。佟养和再派人来劝降,他拒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衣带之遗,彼则行之,我则继之,吾志决矣,勿复多言。"佟养和叹息道:"真是个硬汉,他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了。"又不忍心杀他,便给他一捆丝绳,一面汗巾,由他自裁。当时微雨初过,他从容慢步,一面以袖拂巾,一面吟七律(绝命诗)一首:
天乎人事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张煌言
张煌言被俘后,断然拒绝了清政府的招降,在押解途中,写下了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清提督张杰设宴招待张煌言,煌言拒绝了,只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此外别无一语。
16岁爱国将领夏完淳遗作:《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当年崇祯皇帝抱怨百官都不来上朝,绝望的钟声在紫禁城响起的时候,拼命抵抗的守备太监纷纷惨死在义军的刀下。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们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杀的浪潮,因为北京外城已经在头一天就被攻破了。
现仅摘录其中一小部分明朝自杀殉国官员名单:
东阁大学士,曾在大明崇祯二年任河南巡抚,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经连续四天未吃饭,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
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
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庶吉士魏学濂自杀。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杀,
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
吏部许直投水自杀,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杀,
户部吴甘中全家自杀。
兵部主事金铉全家自杀,
留名者有吴征,王章,于腾蛟夫妇总计不下百人,尚有无法统计者,
全家自杀有马世奇,刘理顺,周凤翔,汪伟不下百家,
高其勋参将陈正指挥史
王承宪游击王士杰县丞
段见锦教授杨明盛经历
魏崇治司狱单国祚典史
高拱极举人杨士俊举人
吴子骐乡官刘琯乡官杨元瀛乡官曾异撰知州
米寿图御史耿廷箓监军
马乾者知州席上珍举人
何思知州金世鼎举人
冷阳春知州夏祖训知县
段伯美举人陈昌裔知县杜天祯举人廖履亨进士
徐道兴经历焦润生知府
刘廷标通判罗国瓛巡按
王运开推官沈迅给事中
范淑泰进士高名衡侍郎
马从聘进士耿廕楼员外郎徐汧右庶子鹿善继太常少卿
薛一鹗知州周遇吉总兵
翁之琪总兵刘肇基左都督
余煌尚书李向中尚书
张亮者右佥都御史丘祖德右佥都御史
沈犹龙右佥都御史周定仍右佥都御史熊汝霖大学士沈宸荃大学士
朱大典大学士张国维大学士
乙邦才副将马应魁副将
庄子固副将楼挺副将
江云龙副将李豫副将
陶国祚参将许谨参将冯国用参将陈光玉参将
李隆参将徐纯仁参将
李大忠游击孙开忠游击
姚怀龙都司解学曾都司
汪皞光禄少卿朱旻如镇西将军
侯伟时主事那嵩土知府任民育知府曲从直同知
王缵爵同知周志畏知县
罗伏龙知县杨振熙盐运使
吴道正知县王志端县丞
汪思诚副将何刚知府
吴尔埙进士黄端伯主事
刘成治郎中吴嘉胤主事
龚廷祥中书舍人陈于阶博士陈用极司务王一斌游击
张良佐都司刘统都司
王廷佐都司王道焜同知
顾咸建知县高岱主事
叶汝厓主事伍经正知府
邓岩忠推官方召知县朱永佑侍郎刘世勋安洋将军
左懋第右佥都御史祁彪佳右佥都御史
张肯堂右佥都御史袁继咸右佥都御史
张名扬左都督郑遵俭通政使
董志宁给事中朱养时郎中
林瑛主事江用楫主事董元主事朱万年主事
顾珍主事李开国主事
顾中尧主事苏兆人中书舍人
戴仲明所正顾明楫参谋
刘朝太监李待问知县
陈子龙给事中夏允彝主事鲁之玙副总兵汤芬参政
林嵋给事中都廷谏知县
太监自杀者以百计,大部分连名字也没留下,北京保卫战守备太监战死在千人以上。
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
皇亲国戚自杀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
刘文炳全家十六口,
卫时春全家十八口,
皇亲属于外戚家族全家自杀超过一百家。
另有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
另外后宫周皇后带头自杀,崇祯帝嫔妃并不多,基本自杀。(崇祯帝发疯杀戮妻女的说法仅供参考)
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孙承宗全家七十口于河北高阳县,
比较出名,有明末岳少保之称的卢象升死河北嵩桥。
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扬州,刘宗周死杭州,还有官员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员独自到南京死,为的就是留名证明自己节气。
由于自杀官员者众,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难以统计。
外国人不太理解这一种现象,任何一朝能够象明末这样忠死者多,崇祯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还是算痛苦。
明末忠臣、清官、义士自杀殉国人数之多是令人惊讶的!不过明王朝依旧还是灭亡了。
明亡等同于国亡,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战士们,士大夫们,百姓臣子,为的不是一氏之永存,也不仅仅是国家民族,还有文明对抗野蛮不屈服于奴役的气节,他妈妈同样永垂不朽。
明亡后,南方汉族百姓随着南明抵挡满清很久,有的甚至长达半个世纪。明非亡于民意和外敌,而是亡于党争和内乱。我们将牢记这血的教训,绝不再犯。另:《宋史·本纪第四十七》倒数第二段,崖山海战,约十万战死,十万殉国(这个并不都是士兵,还有大量官员、女眷、平民,浮尸十余万),据说噩耗传到浙江后,浙江有数万人殉国。整个南宋,为国而死的,不下千万。
147L反对我说:刻意的煽动名族仇恨,居心不良,明朝政治黑暗,皇帝都多少年不上朝。楼主你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简直可笑。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是汉族一个名族的历史,是和其他五十几个名族一起书写的历史。现在那还有什么纯正的汉人,满人。几千年来名族大融合,互相通婚才有现在的中国人。你煽动名族仇恨的时候说不定身上就有所谓的满人的基因,几千年来为什么那么多游牧名族消失,其实就是和汉人也好,唐人也罢一起大融合,这不仅是血统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单一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的回答是:你忘了满清是如何融合的吗,汉族善于慢慢的同化,那满清呢,屠杀圈地奴化,罪恶罄竹难书
看多教科书自然认为满清入主中原很正常,大势所趋,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这种民族融合带来的历史倒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
多少的伤害,人口上的大幅度减少倒确实促进了这种民族融合啊,这么说来汉人更应该死的多了啊,为56个民族平等塑造一条
更好的康庄大道啊
PS:你了解汉人吗,汉人身上不只是血缘关系,更是那种对汉人文化,汉人精神的认同感,以自己为汉人而骄傲
为汉人同胞遭受的厄难而叹惋
我并没有批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我却正视了那段历史
另外关于历史(明朝政治黑暗,皇帝都多少年不上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真的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吗,
别是宫廷剧看多了吧,以为清朝天下大同了吗,中庸之道,无为之治,政治这种东西,难以断言好坏优差,
但人心自有公道在。
问对: 204L与错觉我是在煽动民族仇恨抨击满族同胞的朋友,
也许其中有过激言论,有不当言行
但我此文的主题只是为了颂扬明末那个黑暗的年代那些更加难能可贵的忠臣义士,而非平西王那种为虎作伥的一大部分明
朝臣子,越是缺少民族气节的年代某些人的民族气节更能够撼动我的内心
也不是与各位探讨明清以及近现代制度孰好孰坏,我并非明朝吧的皇汉:正如我爱大唐,深恨安禄山,但也为哥舒翰,高仙
芝等人惋惜,我佩服的或者赞赏的绝不会包含什么民族主义,民族大义血海深仇什么的也都成了历史
唯一贬低的确实那写篡改历史的层出不穷的满清宫廷大戏,洗脑教育什么的,早就有人批判过了,我就忽略掉,我只是希望
大家能够更加向往英雄的年代,即使那年代是那么的黑暗,寻常百姓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人口急剧减少
而非为了歌颂中国过去的地大物博却不断歌颂貌似天朝上国般却要依靠曾国藩,左宗棠一辈的汉人,
那时候付出血与肉的是汉人,是绿营,是各地的募兵,对抗外族侵略的依旧是我们汉人以及可悲却由可敬的蒙古亲王僧格尔
沁满清的十二家铁帽子王与当初骠骑天下的八旗子弟又去了哪里,高层争权夺利,大部分人吃祖宗粮,有良心的却少的多
邓世昌,陈化成,关天培,邓延桢战死的时候,难道不是和明末的英雄一样,为了背后的家国天下,死则死矣
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鱼肉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时清政府做的却是和谈,赔款
至少,从崇祯到永历,所有皇帝全部为国而死,即使是郑成功与李定国,无不因为永历惨死而忧愤而终
身为汉人,自然为郑成功,李定国,(以下均属清末为国捐躯的英雄,保护的是清政府,牺牲的却都是汉人)邓世昌,
陈化成,关天培,邓延桢,聂士成···········喝彩,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政府给与了汉民族什么,给了这些牺牲了的人们什么以慰藉
除了奴役然后平定各地不断的农民起义,血洗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继续签订不平等条约,最终激起汉人的辛亥革命外,没有了
所以我的所有愤慨全部递给了1840后的满清以及征服汉人江山中的许多屠夫,并没有抨击现代的任何一位满族同胞
经常叫嚣着要日+本人正视过去历史的中国人,难道就不能够正视这一些血泪史吗
满人汉人都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更赞赏有气节的政府以及英雄,为他们喝彩难道有错吗?朋友
对了,还有谁记得川岛芳子吗?满清皇室贵胄啊
抗击帝国主义入侵英勇壮烈牺牲的是清军,只是,死在战场上的清军,被战争残害的百姓,却是我汉人血肉,汉家儿女
和议,条约,难道这便是祭奠他们在天之灵的悼文吗?
汉室江山不再,汉家儿女谁护,又有谁悯,终究只能靠自己 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留取丹心照汗青 顶起,,好帖,,讲出汉民族的灵魂所在!~ 同上:(:(:( 亡于鐵騎是錯誤的認識,當年晉商運了不少火器給后金,綠營里面也有火器營。 九流寒士 发表于 2012-1-29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亡于鐵騎是錯誤的認識,當年晉商運了不少火器給后金,綠營里面也有火器營。 ...
亡于铁骑不是指大明灭亡的方式,而是我想渲染出一种金戈铁马的氛围才用在标题上啊 大明千古永存{:soso_e130:} 长知识~顶一下~ 向明朝义士们致敬! 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过LZ真厉害啊 {:soso__17753435031203508971_2:} 楼主不光灌水厉害,写文章也是一流啊 626983 发表于 2012-1-29 16: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不光灌水厉害,写文章也是一流啊
嘻嘻,大部分都是历史资料而已啊,再有感而发了几句啊 支持楼主,我大明日月永照万代 列宁同志 发表于 2012-1-29 1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支持楼主,我大明日月永照万代
这个旗帜好雷啊@@@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1-29 16: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旗帜好雷啊@@@
日月旗而已嘛,加量版的
明朝 真男人!!不是春哥那种~ 顶顶顶顶 日月永照唯我大明 默默的跟帖{:soso_e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