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日 发表于 2011-12-26 11:42:45

襄樊不克之前因后果


            作者:谛听

                   先看看刘备夺取汉中的经过:
                     
                  一、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二一七年)法正说刘备取汉中。备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魏王操遣都护将军曹洪拒之。

                     
                  二、建安二十三年(戊戌,公元二一八年)曹洪将击吴兰,张飞屯固山,声言欲断军后,众议狐疑。骑都尉曹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击破兰,斩之。三月,张飞、马超走。
                     
                  三、刘备屯阳平关,夏侯渊、张合、徐晃等与之相拒。备遣其将陈式等绝马鸣阁道,徐晃击破之。张合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急书发益州兵。
                     
                  四、渊与刘备相拒逾年,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渊引兵争之。法正曰:“可击矣。”备使讨虏将军黄忠乘高鼓噪攻之,渊军大败,斩渊及益州刺史赵颙。张合引兵还阳平。
                     
                  五、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显然,刘备为夺取汉中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一点相信不难理解吧。
                      下面是刘备夺取汉中后的军事行动
                     
                  一、刘备遣宜都太守扶风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郡降。备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二、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拔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备还治成都。
                      三、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
                     
                  刘备入川之后连年征战,这里仅列出他取汉中及之后的军事动作,很显然,地盘虽说是扩大了不少,但物资消耗绝对是巨大的。由汉中进攻曹操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最好的突破口就是襄樊一带。但我个人认为打襄樊不应是刘备的主意,而是关羽的主意。因为在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稳定,是高筑墙、广积粮,相信诸葛亮和法正是不会同意在此时出兵襄樊的。依三国志的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关羽没有参加平西川、取汉中的诸多战役,这多少是会叫他有点遗憾的,作为武将,就是要有战功啊,他只是固守荆州却仍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很可能也是促使他打襄樊的一个动机。关羽的攻击行为就是要夺取今后灭曹的前方据点。那么关羽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进攻呢?以下是拙见:
                     
                  一、刘、曹在汉中一带形成了一个势力的平衡,任何一方要想有大的军事行动都要有相当强大的补给才行,这也是诸葛亮北伐失利的原因所在。所以从襄樊方向进攻是必然的,只是时机的问题。关羽有可能是怕曹操在舍掉汉中之后以重兵把守襄樊,他当然不希望襄樊成为第二个合肥,所以最好是先拿下再说。
                      二、当时南阳一带确实不太平,后来的“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也就明了这一点。
                     
                  三、孙权攻合肥。时诸州兵戍淮南。扬州刺史温恢谓充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已而关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本来入汛以后是不便于打仗的,关羽是想攻其不备才在此时出兵。
                     
                  但从后面的局势来看,关羽的举动的确是太过于轻率了。在水没七军之后没能拿下襄樊,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试问若是战事发展得没有这么顺利,关羽又该如何是好呢。
                     
                  对于关羽最后战败的过程大家颇有争论,个人认为关羽统领荆州绝对是事实,从三国志中“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也可以看出关羽是有相当的权力的。让刘备从成都供给粮草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太远,二是刘备手上有没有粮可供只怕还是个问题,三是关羽军的后勤工作未必由刘备来管,很可能也是他自己的事,手下芳、仁不就是负责这个的嘛。关羽的出兵本身就是个错误,就算粮草充足怕也拿不下襄樊,他取了吴军的米后粮食问题其实是解决了,但仍不敌徐晃,曹军的援兵还在不断地赶来,胜负的天平已然倾斜了。我认为在这里是体现了关羽的能力不足的,相信被围在城里的曹仁和吕常的境遇要比他糟得多吧,本来这一仗就是要攻其不备、速战速决,可惜没有做到。
                     
                  再看他退兵南回之后,此时南郡已成为孙权的地盘了,关羽没法向刘备交差了,他应该还是想把南郡弄回来,“关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不知道关羽数使人与吕蒙相闻是想干什么,难道还想叫他归还南郡吗?结果却是军心涣散。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但要会赢,还要会输,在这种形势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赶快跑路,保存实力。刘备如果知道了,想必也会叫他赶紧撤吧。当时他很可能还有机会撤到秭归,最不济二万五千里长征去房陵、上庸也是可以的吧。结果,十一月,汉中王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于逊。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击蜀将詹晏等及秭归大姓拥兵者,皆破降之,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屯夷陵,守峡口。关羽自知孤穷,乃西保麦城。面对东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关羽好像没有太积极的反应,实在叫人遗憾。
                     
                  这里也想分析一下刘封的问题,“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关羽起先是叫刘封出兵打襄樊的,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这个理由也并不是说不过去的,何况他们本就不是关羽的部下,不受其节制。后来关羽败了,是否还向他们求救不好说,书读得少,还望指教。但关羽战败后还要刘封出兵是不现实的,就算刘封出兵也不可能夺回南郡吧,说来说去,关羽在南郡失守之后只有速退才行。请注意陈寿的那个“会”字,偏偏倒霉啊,关羽战败身死了,刘备是迁怒于他啊。不妨再往后看,“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可见刘封之死关键还不是没救关羽啊,为什么?难道刘备也认为关羽战败很大程度上是关羽自己的问题?
                      由于关于失荆州的史料太少,根本没办法知道刘备在这时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只能推测,以下是我对刘备的判断:
                     
                  一、关羽的军事行动不在他意想之中,加上通信要很长时间,确实很难下达一些指示。关羽未向成都请示就出兵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的确有这个权力。
                     
                  二、东吴的举动太突然,加上刘备连年征战,汉中和上庸均要分兵把守,手上的兵力和粮草有限,又加上气候的原因,出兵困难较大。关羽是建安二十四年末死的,刘备于第二年七月才出兵伐吴,夺回了秭归,又到下一年也就是章武二年的二月才又自秭归率诸将进军。可见粮草和气候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之大。
                     
                  三、刘备想必并不想失去孙权这个盟友的,何况荆州本就是他从孙权手里借的,“及备已得益州,权令中司马诸葛瑾以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他自己对荆州是有承诺的,虽然曾以湘水为界分了荆州,但在他取得了汉中之后,孙权袭取南郡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他很可能是想先不和东吴过分计较而是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只要南郡,而荆州其它地盘都归东吴,可惜偏偏关羽被孙权杀了,这是刘备所没有想到的。三国志里说“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资治通鉴里也说“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可见关羽之死是伐吴的主要原因,失荆州尚在其次,所以东吴请和也被拒绝。
                     
                  综上所述,不才以为发动襄樊之战在战术上固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战略上是个严重的错误,实不可取。关羽对战役的失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当时的形势,只要稳稳守上两年,再联吴伐曹,局面就不同了。

chenwei6516 发表于 2011-12-26 12:16:35

定一下。:)

三国飞将 发表于 2011-12-26 12:19:45

路过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襄樊不克之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