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日 发表于 2011-12-22 14:24:48

失荆州的台前幕后


            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场战争,是在当时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三国鼎立”真正的分水岭。
            有人指责孙权背信弃义,然而刘备就讲信用了吗?他们都在追求自身最大的战略空间,从各自发展的角度看,围绕这一地区而产生的冲突也是必然的。
            这场战争是残汉以来的所有争夺中最复杂的一场,其中诡诈的阴谋与突然的变数使得这场战争带着争论与迷雾在历史的尘埃中时隐时现。
            当时的关羽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这场战争?这一命令到底是来自成都还是来自关羽的作战室?糜芳等人都是刘备的心腹,为何或降东吴或按兵不动?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机关?

            众所周知,关羽是以金紫大将的身份总管荆州的一切事务,而且还拥有“假节”的威权。不仅如此,关羽还是这个集团的缔造者之一,他是刘备心腹中的心腹,他在集团中实际的权势与地位绝非其他人可以相提并论!如此的显赫使他在荆州的权力似乎是勿庸置疑的,他的手下似乎也会理所当然地服从这位军政首长。

            如果没有糜芳等人的叛变,关羽完全可以回军驱吕蒙于境外。如果刘封肯发兵相助,曹操的援军未到襄阳大约已经易主了。问题是这些人在关羽的背后捅了一刀!

            关羽的骄横跋扈、黩武贪功固为原因之一,但荆州的人事安排才是问题的根源。
            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对上庸又发动了攻势,也在得手后对该地的人事安排进行了调整,他即没有赋予孟达更大的权力也没有征他回成都高就,而是给他派去了一个“太上皇”。这一安排实为不智,要么专任孟达要么只用刘封,孟达也完全可以作为较高级别的文官调回参预大政。刘备却只想掺“沙子”,以为如此就能一石二鸟了,既可以“看住”孟达还在荆州又添了一条“内线”,从地理上关羽对刘封鞭长莫及,从政治上刘封隐隐然是“小主公”。

            关羽既有将才也颇有一点治才,以区区三郡能气凌大国,多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以他的脾气与政治智慧,根本就不懂刘备的深意。
            如果换作诸葛亮身处外任,他会首先致信刘封,向他表示敬意并恳请对方对荆州的工作多多指教,甚至会向成都建议将孟达调回重用,这么一来,刘封能坐观成败吗?

            关羽自以为大佬元臣,他眼中的刘封别说视如子侄,恐怕连狗崽子都算不上,更遑论以半个小主人待之了!他忘了一点,刘封再不济也是王之假子,关某再牛也不过阶下之臣、帐下之将而已。如果说两人在以往有点疥蒂,现在则是修补关系的大好时机啊!看看人家夏侯敦是如何守谦退之道的吧,真不知关羽这《春秋》是如何读的!

            南郡的糜芳对关羽而言实为肱股主将,糜家对刘备集团有过擎天架海之功,而刘备在得势之后,却信而不重,糜家被彻底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虽然糜芳得到南郡这样的要地,但别忘了他早在建安初年就是两千石!他也正是为了追随刘备而抛弃一切的,时间仿佛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又是两千石了。

            仅仅是关羽的高傲和吕蒙的兵威就能让糜芳不战而降吗?在徐州、在长阪,哪一次不比这回惊险万状?糜芳又何曾有过丝毫的动摇?一句“还当治之”是吓不倒糜芳的,他只须坚守数天,关羽就得在功劳簿上写他一笔。关羽即使看他再不顺眼也不会随便杀他,关羽毕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更不会傻到去背这卸磨杀驴的名声,糜芳是伤透了心。

            真正害怕关羽的只有一个(傅)士仁!虽然他和刘备是同乡,但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背景,关羽倒真有可能拿他来“杀鸡儆猴”。万一关羽想跟刘备耍耍哥们脾气,他是最合适的出气筒,此人的选择对他个人安全而言也极为正确。

            刘备有“王霸之略”,如此牵制关羽本也无可厚非,这种牵制他早就行之而且“有效”了。当初他西入巴蜀,先是质诸将妻子,然后是对留守班子很费了一点“匠心”。

            关羽、诸葛亮作为荆州的留守长官分掌军政大权,看上去是个好搭配,而且关羽曾对诸葛亮受宠表示过不满,他俩谁也玩不了花样。但刘备还是把张飞调了过来,这么一来,由于张的特殊地位,军权政权再次被无形中分割了,同时张飞进驻南郡既可以对关羽提供更坚固的战略支撑点,还能对东吴进行威摄。其实东吴决不会在这个时刻动手,孙权还需要刘备活着。

            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诸葛亮与关羽相处得不错,当马超到来后,关羽的一封信寄给了诸葛亮而不是张飞或者赵云。马超是刘备以外仅有的与关羽一样的“正牌子”侯爵,而且还曾是一方诸侯!他的加盟使关羽有了某种不舒服的感觉。

            刘备入川以后,左将军府的权力分配无疑会受到各方瞩目,作为这个集团中的大佬,关羽不可能对此毫不在意,他之所以把信写给掌管中枢机构的诸葛亮,正是借此向新贵们示威,让他们明白谁是老大!

            而此时的诸葛亮也不很舒服,法正在左将军府的地位日重一日,诸葛亮此时以军师将军领益州太守(忘了具体是那本书上看的)掌府事,法正以扬武将军领蜀郡,二人治所同城。表面的职务法正算不上中枢幕僚,但事实上刘备对他却是委以腹心的。

            不仅如此,左将军府的首席大僚是许靖,虽然不过是个空名,但这个人是法正推荐的。同时自董和以下,一个跟诸葛亮“贴心”的重要人物也没有!
            关羽的来信很及时,诸葛亮太需要这座大山了,如果说在荆州时他俩配合得还不够“默契”,而此时却是一拍即合了。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对关羽大肆吹拍,并对这一关系高度重视,他劝刘巴对张飞“假借之”也正是此意。

            刘备对此也并不反对,他需要平衡,这不过是他对军权与政权的从新分配刚刚开始而已。
            在法正的主导下,刘备一举拿下汉中。这场战争使刘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他不仅登上了王位,还对这个集团的权力又进行了再分配。法正洋洋得意地拿到了尚书令这颗重中之重的印把子,同时护军将军一职又使他获得了在军队中指手划脚的特权。黄忠、魏延被突击提拔,军权的分配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这一切人事安排都是在汉中完成的,诸葛亮接到的不过是一纸文件。当刘备回到成都时,他委婉地表达了对人事调整的不满,借口就是关羽。

            黄忠的擢升表明了一点:在刘备眼中,关羽已经不那么特殊了,他似乎与黄忠没什么两样了!据说马良的说辞使关羽“大悟”了,我看他至死也没明白马良代刘备说出的潜台词——别给脸不要!

            法正等人的升迁名正言顺——功劳,而且是响当当的功劳!关羽也罢诸葛亮也罢,他们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反对这些人的提拔?面对这样的权力格局谁更需要一场胜利?

            关羽对襄阳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曾多次发动小规模的战斗,如今刘备的手已经伸到襄阳的侧翼,汉水已经被他操于掌股,机会又很好——曹仁被叛乱搞得焦头烂额。如果他一举拿下襄阳,刘备还能有借口让他与马黄同列吗?谁有阻挠这个战争诉求的理由?饱受凌辱的皇帝陛下该不该解救?大司马的势力范围该不该扩大?荆州的沿江防线敏感而又可靠,关羽的水陆力量甚至于使盟友都感到巨大的压力,谁敢说前将军阁下没有打败曹仁的能力?

            诸葛亮无疑会赞成,刘备对关羽本就让着三分,人家提出为你去打拼,你好意思推三阻四吗?何况襄阳也很诱人啊!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关羽在初期连连得手,但很快就有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他调兵的命令被刘封仍进了废纸篓,心怀不满的孟达固然别有用心,但刘封何敢弃大局于如是?我看他多半是得到了来自成都的某种暗示!

            关羽还在执着于战斗,难道他一点也不明白上庸哪来的这个胆子?在出师之前,他就有过不祥之感,老于沙场的他干吗还要如此执拗地打下去?失去巢穴的关羽很快就垮了,先垮的不是军队而是他的意志。

            关羽得胜该怎么奖赏?往上一步就是比公大将了!关羽手中的力量更会大大加强,如果他开始对成都“指点江山”一番,孰可折之,又孰敢折之?刘封只需插一杠子襄阳就得崩溃,蜀中只需一师之济,吕蒙必不敢西窥!

            然而成都沉默了,他们在等着关羽师老兵疲!他们了解关羽的实力,曹兵不敢纵兵南下,兵少不足以擒关羽,兵多则襄阳空虚,那样的话,襄阳就有可能被上庸插上一刀。

            至于盟友,他们不太可能突破沿江防线,即使突破,南郡城坚粮足,守将又都是亲信,坚持几天绝无问题,关羽回兵则东吴必退。
            成都并不希望关羽死掉,更不会舍得荆州,成都希望的是这场战争虎头蛇尾,关羽即使有功也不过抓点俘虏,升官就自然无望了。再不济就是丢人现眼一把,但损失不会大,以后的关羽可能就老实多了。可谁能想到如此铁杆的亲信竟不战而降了!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死了。
            此后,孟达叛变,刘封也被迫自杀。

chenwei6516 发表于 2011-12-22 16:34:38

楼主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吗?

华佗 发表于 2011-12-22 19:10:18

做板凳看看:loveline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失荆州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