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到這時代之前與之後的騎兵概述
我會陸續補全(如果我有空的話),順便充這邊的人氣,基本上,有空的話,下面在介紹各國歷史現實細項,另外就是一些概論性質的東西,科普這種事情,有空我就做一點,必竟我想大部份的人對這個時代的真的不大熟。馬蹬的發明相當晚,在中國能發現在實物是在南北朝時代,而中亞、西亞與東歐大概是到六~七世紀左右才從阿瓦爾人那邊學到馬蹬這種東西,至於西歐,更晚到八世紀加羅林王朝興起前才用馬蹬。
世界上最早可考的馬騎兵出現在亞述,從當時的石雕上面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騎兵只用韁繩控制馬,這是件很高深的技巧,那時的騎手坐在光屁股的馬背上,之後的年代他們學會在馬背上放塊布,塞人或稱西徐亞人,他們試著做出沒有鞍座骨架的馬鞍,在更晚期的年代中,大概在西元前200年,鞍架就出現了,但是仍然沒有馬蹬的,從可考的浮雕、考古、壁畫、雕塑與畫像都是這樣子。
在無鞍時代 , 騎士在馬背上得靠雙腿夾住馬匹 , 抓緊韁繩才不致落馬 , 要坐得穩就已經非常困難, 更別提放空雙手揮動武器了 , 因此當時騎兵以弓箭為主要武器, 遠遠地放了幾箭後 , 看到步兵或戰車衝過來只有逃命的份. 而身上佩的短武器充其量只是拿來保命用的.
馬鞍發明之後 , 騎士坐得比較穩了,同時也容易做出更多的動作,至此開始有持武器衝鋒突擊的戰術。. 不過在穩定性及著力點上還未改善, 因此無法成為主要的攻擊兵種 , 一來是重步兵的廣泛使用,, 突擊完步兵的第一列後就倒得亂七八糟 ; 二來是雙腳無法著力, 且無法做出彎身攻擊步兵的動作, 因此只能運用馬匹的速度, 打了就跑。
要不然就是要像馬其頓的同伴騎兵,長槍就只用一次,在等待交戰的間隙裡,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衝鋒時,雖然長矛可以手不過肩地握著,但還是向下方刺出的(要不然自己會掉下去....),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他的身體裡不再拔出,接著就是拿劍靠著盔甲跟步兵近身肉搏,等到戰鬥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這時的重騎兵主要作用跟重步很像,那槍丟一次之後,再來就是利用近身肉搏來做戰,不過,他們工作是在敵陣散架之後,突破戰線用的。
然而到了西元四世紀,哥特騎兵部隊打敗了羅馬步兵團, 曾經數次擊退波斯的羅馬東部皇帝瓦倫斯,連同四五萬的禁軍部隊在一個上午全部被消滅(378年8月9日的哈德良堡之役). ,而皇帝自己因傷重在木屋中活活被燒死,重步兵時代等於宣告結束。而 " 上帝之鞭 " 匈奴王阿提拉的騎兵在歐洲的威脅及蹂躪, 也讓當時的作戰概產念產生變化。
對於軍事史上,馬蹬是一種劃時代的發明,其意義足以火藥的發明具有等量齊觀的影響,馬鐙據傳是魏晉南北朝時中國人發明的,也有人說是中亞人先出現,在傳到中國,不管如何,自此 , 騎士坐得更穩,也更容易將腿部的力量藉由鐙傳遞到身上 ( 所謂力從地起 ),將武器的威力發揮出來。
馬蹬出現也得以擴大騎兵的數量基礎,在馬蹬出現以前,騎兵往往要耗費大量時間做騎術訓練,隨著鞍、鞍架、蹬的發明,使騎兵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以掌握騎術,這使騎兵不用在像如遊牧民族般從小訓練,農業文明也可以有良質騎兵出現。
看看,增长知识 好帖,长知识。 是繁体字,我眼花好辛苦哦:loveliness: 看起来很好的样子 学习了。多更新哦~ 确实马镫是个好定东西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