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迁都洛阳小释
本帖最后由 品日 于 2011-12-14 20:14 编辑曹丕于公元220年10月代汉以后,12 月便迁都洛阳并兴修洛阳宫。《 三国志.文帝纪》曰:“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不仅将已经迁入原来的政治中心邺城并已定居的数万户转迁至洛阳,还不顾各地战乱后的残破和连年蝗灾,计划从冀州(今河北中部) 迁10万户充实洛阳所在的河南。后经辛毗力争,才减为一半。
众所周知,洛阳在东汉末年百遭蹂躏:“宫室尽烧焚,荆棘上参天, 千里无人烟”,虽然曹操时开始在这里屯田并开始移民,但在曹丕初定都 时,还是“都畿树木成林”。(“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 时都畿树木成林。”《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相比之下, 许都从196 年开始起就是东汉和曹魏的都城,地处中原,南近江淮荆襄,便于对吴蜀用兵,虽由于无险可守而经常有军事危险(比如关羽在荆州节节胜利的时候,中原震怖,曹操就有意要迁都),但在当时就经济文化而言,还是比洛阳城要强许多。可以看出,曹魏即使有迁都之必要,似乎也用不着像曹丕这么急迫,更何况此时由于孙刘双方因为荆州之争而导致两 家反目成仇,刘备因失荆州将矛头对准了孙权,而孙权为形势所迫暂时归 降曹操,这时许昌非常安全,曹丕完全可以先修复洛阳,然后迁都。然而 曹丕代汉不足两月便急于迁都洛阳,用意何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时洛阳和许都的情况。
洛阳自东汉末桓灵之后,历经多次战乱和权臣谋变,特别是董卓弄权后,破坏极为严重。宫室和建筑焚毁极为严重,大量人口被杀戮、掠夺和 被迫出逃,整个洛阳满目疮痍,“宫室烧尽,街陌荒芜”。“是时,宫室 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 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虽然在政治上还保 有京畿的地位,但在其他各方面,特别是经济上已完全失去了继续作为都 城的基础。此外,在军事上也根本没有防御的作用。
许昌则不然。某论文(注:忘记抄下。我会补充上的)讲曹魏立嗣问题:曹丕是代汉势力的代表,曹植则是汉的拥护者,曹操在二者以谁为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实际上就是他在对待东汉态度上犹豫不定,最后他打击了一批拥汉势力,立曹丕为太子,但拥汉势力和曹魏政权的矛盾,在代汉之后还远没有停止。大概曹丕急于迁都,就是想立刻向拥汉势力作出妥协的姿态,以取得他们表面的不反对。因为迁都洛阳一直是梦想。(《三国志 . 荀彧传》,建安九年间曹操建议:“愿公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 ,南临荆州……”他把修复旧京看的和消灭河北袁绍和南方吴蜀同样重要 ,而且他还建议和主持过向洛阳移民。这样曹丕迁都洛阳,虽然已不是东 汉恢复旧都,但这仍是曹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拥汉势力的安慰。
所以就统治者而言,迁都只是个策略问题。他们仍把许都看的很重。“魏基昌于许,而汉绝于许”,文帝和明帝都经历建安时代,他们对自己的发迹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可从文帝纪、明帝纪里面看出:据《元和志》载:“魏迁都洛阳, 宫室、武库犹在许昌。”《三国志.文帝纪》里面关于文帝行踪的记载如下:(黄初元年)十 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二年春四月,郊祀天地、明堂。甲戌, 校猎至原陵,乙亥,朝日于东郊。改许县为许昌县。六月,初祀五岳四渎 , 讨热红 。十二月,行东巡。三年春正月……庚午,行幸许昌宫。三月 ……甲午,行幸襄邑。夏四月戊申,行还许昌宫。(冬十月)是月,孙权 复叛。……帝自许昌南征。……十一月,行幸宛。(四年)三月丙申,行 自宛还洛阳宫。(秋八月)辛未,校猎于荥阳,遂东巡。……九月甲申, 行幸许昌宫。(五年)三月,行自许昌还洛阳宫。……秋七月,行东巡, 行许昌宫。(五年)冬十月乙卯,……。行还洛阳宫。六年春二月,遣使 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乙巳,还许昌宫。辛未,帝为舟师东征。 五月戊申,幸谯。(六年)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陵道幸徐 。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十二月,行自谯过粱。 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 ,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
再看魏明帝的行踪:太和元年春正月,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二月辛未,帝耕于籍田。冬十月丙寅,治兵于东郊。(四年六月)丙申,省上庸郡。(四年)八月辛巳,行东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乙未,幸 许昌宫。(四年)冬十月乙卯,行还洛阳宫。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 (六年)三月癸酉,行东巡,所过存问高年 す压露 ,谷帛。(六年) 夏四月壬寅,行幸许昌宫。(六年)九月,行幸摩陂。治许昌官,起景福 、承光殿。(六年)十二月,行还许昌宫。(青龙元年)二月丁酉,幸摩 陂观龙,于是改年……六月,洛阳宫鞠室灾。(二年)秋七月壬寅,帝亲 御龙舟东征,……,(八月)辛巳,行还许昌宫。十一月,京都地震,从 东南来,隐隐有声,摇动屋瓦。年春正月戊子,……。己亥,……。京都 大疫。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三年)秋七月 ,洛阳崇华殿灾。……。(八月)丁巳,行还洛阳宫。命有司复祟华,改 名九龙殿。……。十一月丁酉,行幸许昌宫。(四年)冬十月己卯,行还洛阳宫。……。(十二月)乙未,行幸许昌宫。(四年)五月己巳,行还 洛阳宫。……。六月戊申,京都地震。(绍汉)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
文帝曹丕元年十二月迁都,二年在洛,三年春正月幸许昌宫,三月由许昌幸襄邑,四月回许。一直到十月,从许征孙权,四年三月回洛阳,十月幸许昌,知道五年三月回洛阳宫,七月幸许昌,八月从许昌到寿春、广陵,十月回到许昌,直到六年三月出巡,七年正月巡行完毕,打算回许,但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于是回洛,五月死。在许时间远远多于在洛时间,明帝也多次长时间在许昌,而且行幸时规模浩大。(《陈群传》记陈群上书:“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惧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 ,或不知何故。”可以看出当时宫室上下,全都移许昌,以致引起人们狐疑。此外魏明帝两次亲征孙权均由许昌出发,大概当时朝廷班底也在许。
明帝时大修宫室,不仅在洛阳,而且在许昌。《刘劭传》:“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此处;两都并提,且许在洛前。
因此,曹魏虽一开始就迁都,但在前期,无论从统治者心理还是二者发挥作用上,许都高于洛阳,明帝后期发生变化,三少帝纪无巡幸许都之记载,恐与洛阳修复,三人对许无深厚感情且受制于人有关系。 我来围观:loveliness: 楼上刷版了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