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三国人物:关羽
本帖最后由 safety2012 于 2011-12-12 20:14 编辑毛泽东评三国人物:赞赏张飞 晚年否定关羽
2007年03月13日09:41 [我来说两句(125)] [字号:大 中 小]
作者:胡尚元
关羽
关羽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1917年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
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1927年11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三营(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当时有人怀疑张部有可能投降敌人。毛泽东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这说明毛泽东对关羽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毛泽东谈关羽更多的是他的缺点与不足。
1932年初,毛泽东在与程子华谈话时说:关羽的弱点是自负凌人,以致发展到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又谈到了关羽。他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
1949年,在解决绥远问题期间,毛泽东曾经对薄一波等人讲过:《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建国后,毛泽东经常以关羽“走麦城”为例,提醒中共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谦虚,不要骄傲。
1971年9月10日,在“林彪事件”发生前夕,毛泽东在杭州同南萍、熊应堂等人谈话,讲了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党的历史上几次路线斗争问题等。他在谈话中还说:不要带了几个兵就翘尾巴,就不得了啦。三国关云长这个将军,既看不起孙权,也看不起诸葛亮,到后来走麦城失败。当然,那时没有反骄破满啦。
到了晚年,毛泽东对关羽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有一个判断,认为关羽的形象是统治阶级吹出来的。1974年12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对周恩来说:世界上的事,说起来难,做出来并不难。现在四书五经也批了,孔夫子是文圣打倒了,关云长是武圣也打倒了。
毛泽东对关羽的研究十分深入。他所讲述的关羽不姓关的故事,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未注意到。1954年,毛泽东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涧,给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讲起了关羽不姓关的故事。他说:关公是指关为姓。关公自小很讲义气,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好不容易熬到开关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真实姓名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摘自《党史博览》2007年第2期 胡尚元文)
单纯的拿下2楼,闪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