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日 发表于 2011-12-11 20:02:23

姜维传(二)----归蜀前的姜维

本帖最后由 品日 于 2011-12-11 20:02 编辑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人。生于202年(建安七年),卒于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

虽然没有什么材料证明姜维就是羌族,但姜姓的确是天水的大族,《魏略,薛夏传》(*注二)中载“天水旧有姜、阎、任、赵四姓”。

姜维出生在建安七年202,这个时候的凉州雍州地区大小军阀割据,为首的就是韩遂和马腾,关于这两个人的事,可以参考我的老帖子《马超传》。这年五月袁绍病死,九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共攻河东,马腾配合钟繇一直在三辅一带作战。直到建安十三年(208),马腾被征召至邺城,韩遂马超留守。建安十六年(211),韩遂马超等十多个凉州军阀在潼关被曹操击败,个个军阀要么被杀,要么投降。马超于建安十九年(214)投靠刘备,再也没有回到过陇西,韩遂死于建安二十年(215)。整个雍州终于名至实归的纳入曹操的掌控之下。这一年(215)姜维14岁。

《三国志》载姜维的父亲姜冏曾经为郡功曹(汉代的州、郡、县、等各级地方官府,均设置有功曹,由掾、史等负责。职司选举,兼参诸曹事务。官秩虽然卑微,仅为百石属吏,但因其为郡太守亲自辟除,故权力较重),在姜维年幼时和反叛的羌戎作战中殉职。因此“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其实姜冏是文官,他是因为“身卫郡将”才战死的。一个文官去给郡将做挡箭牌?很纳闷,而且从文意上判断“赐维官”还不是姜冏刚死就发生的事,因为“(维)少孤,与母居......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我理解是姜维成年后在郡上做“上计掾”(上计掾:负责上计工作的郡属吏,类似会计师的职务。依汉制,各郡国每年要派属吏将计簿(会计的簿籍)送报中央政府,称作上计),又被州府辟为“从事”(从事:汉州牧刺史的佐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督军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这时算起来姜维的父亲曾经光荣殉职,所以申报上边,得以“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就是这个“官中郎”还有些问题。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中郎是宿卫天子的近侍官,就是说这是在京城的官。可是姜维却远在西凉呢!翻遍整部《三国志,魏书》记载做过中郎的只有栈潜、邓飏、周宣、钟会、郭脩和姜维六人而已。头个是小人物,邓飏虽名列“八达”却是空谈的家伙,周宣是个专门解梦的占卜师,以中郎为太史的属官,钟会曾经以中郎给司马昭管记室事。这四个人都是供职在中央,唯独郭脩和姜维一样。这个郭脩后面还要提到,他就是那个刺杀费祎的西平降将,在魏的官方文件里也是地方上的中郎。后面再慢慢提他。姜维的“中郎”是赐的,即非征也非辟,就是“上”所赐,在曹魏时代,能够有“赐”的权力一般是指献帝,更多的其实是曹操代赐,只不过没有写明罢了。这个中郎就是个安慰奖了,这样的奖项姜维在魏志里是独一个,(跟郭脩的中郎官衔都有说不透的怪异)虽然是文职,但姜维却是“参军事”。

《三国志》还记载姜维好郑氏学。郑氏就是东汉末的大儒郑玄(127~200),郑玄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其经学成就及由其学术而形成的学派,后世称之为“郑学”、“通学”,或“综合学派”。但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经学就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之学,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就是捉摸儒家的列位子们到底说的都是啥意思。从姜维后期的作为来看,他好像一点都不好郑学,相对同时期一样带兵的杜预(222-284,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王基(?261,师郑学,著《时要论》)等人根本没法比,连钟会也比他更善经学。唯一解释的就是姜维接触郑学,培养了他的儒家正统观念,即蜀汉为正统,曹魏乃是篡汉。这是很多文章里对姜维思想正统的一个推论,应该是后来姜维始终坚持站在蜀汉一边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很有些牵强,王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王基据持(郑)玄义与当时经学家王肃争论,可自己在曹氏和司马氏之间左右摇摆,最后投靠司马氏连灭毋丘儉、文欽、诸葛诞。扯远了,我的意思是像这几个当时又带兵,经学底子又好的都没敢说“好郑学”,陈寿怎么就敢把这个头衔套给姜维呢?(最后陈寿评姜维又说“粗通文武”)

说归说,姜维到底有没有学问呢?景耀四年261春,刘禅要给死去三十多年的赵云一个谥号,《云别传》载当时大将军姜维与群臣讨论,认为赵云劳苦功高,“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可追谥为顺平,还解释说“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我看到的谥法却是“慈和遍服曰顺,平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网上有个帖子“从谥号谈一下三国蜀国五虎”叙述得很详细。给刘禅的解释应该是群臣讨论的结果,先撇开到底给赵云的谥号对不对的问题,这个谥法的确有错,解释里说“克定祸乱曰平”,但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啊!姜维号称好郑学,那就是死揣摩古籍的学问,他连这个错都没发现?还是蜀汉这帮群臣都傻了?怪不得三年后蜀就被灭了,这帮人是怎么糊弄怎么来,叹!(再扯一句,要不就是《云别传》的问题,就算了,无力找了)

《傅子》上说:“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傅子是晋人傅玄所著,按《晋书》的说法他的《傅子》还比较可信。他老爸傅幹跟过马腾,后来归了曹操,可参考《马超传》)就是说姜维根本不想像平头老百姓那样务农,为人好立功名。但是傅玄“阴养死士”的说法有些过头,后来姜维被太守质疑,反出天水,根本不见“死士”效力,可见是个孤证。只能说是傅玄听说的,因为是“阴养死士”肯定是偷偷的,不公开,而且后来并没有什么姜维死士的事迹,那傅玄怎么会知道呢?这句话按现在的意思来讲就是“姜维这个人功利心太强,根本不想当老百姓,听说还养着一帮死党。”

被大家议论的烈士后代姜维平静的度过了27个春秋,这些年里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形成,但每条腿的粗细却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姜维14岁215,曹操取得汉中,三条腿之外的最后一个势力张鲁灭亡;18岁219,刘备赶走曹操,自命汉中王,关羽在荆州被魏吴联手击杀;19岁220,曹操病死,曹丕代汉,吴向魏称臣;20岁221,刘备称帝,张飞死,蜀伐吴,魏作壁上观;21岁222,陆逊大破蜀军,孙权称吴王,魏趁火打劫败退;22岁223,刘备死,43岁的诸葛亮开始辅政,蜀吴复盟;24岁225,45岁的诸葛亮平定南中,曹丕再一次被吴军阻隔在江北;25岁226,曹丕死,曹睿继位,孙权征江夏败还,46岁的诸葛亮悄然治戎讲武;26岁227,47岁的诸葛亮上出师表,驻军汉中,就在年底孟达迫不及待据新城反;27岁228,正月里孟达被50岁的司马懿迅速击败,48岁的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整个魏国朝野惧震。

这个时期的姜维没有留下任何事迹,诸葛亮27岁出仕前还风花雪月了一阵,结交了很多挚友,包括死去的庞统。姜维身周围的梁绪、尹赏、梁虔虽然后来都在蜀中位列高官,却怎么看都不像好为梁父吟的对手。不知道“好立功名”的姜维是怎么看待外面风云变化的世界的。

新手入行 发表于 2011-12-12 08:31:23

什以?我还是沙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姜维传(二)----归蜀前的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