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禁卫军考略(四)(
新唐书 兵志》云:"自肃宗以来,北军增置威武,长兴等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惟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羽林,龙武,神武六军已如前述,神策军已有另文讨论,这里再说说神威军.神威军的前身也是肃宗成立的一支禁卫军队,号称射生军.射生本指射猎禽兽,又用做精于骑射的勇武士兵的称号.大概一些军队把这部分勇猛之士组建成射生军或射生手军.《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四上》“左右神武军"条说"开元二十六年分羽林军置神武军,寻废;至德二年复置".这很可能是把刀元二十六年分羽林军置龙武军搞混了,不可信.《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建中四年十一月,胡三省于此下注云:"开元二十六年,分左右羽林军.置左右神武军."
唐代后期北衙禁军中的射生兵则有多种.首先是当时在左右神武军之外,另外"置衙前射生手千余人,谓之左右英武军.或者说当时左右神武军和左右英武军,神武军以二千人为定额,号"天骑";英武军千余人,执役衙前,由射生手组成.从兵士的数量上看,神武军是英武军的一倍;但是,从将士的素质来说,英武军要强于神武天骑,因为射生手都是善于骑射的精良兵士.这大概类似于唐初的"百骑",比较出类拔萃.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九月制:"仍遣射生衙前,六军,英武,长兴,宁国,左右威远晓骑等左厢一万人……右厢一万人……,射生衙前在英武军之外,所以它应该是在衙前射生改为英武军后,另外成立的射生军,并在衙前服役.
还有一支宝应射生军,是代宗成立的禁军.宝应射生的前身是内飞龙厩的精锐兵马,又称飞龙
射生,由宦官程元振率领.元年(762年)建巳月(即四月),肃宗病危,张皇后谋夺权,太子利用飞龙厩副使,内射生使程元振人禁中靖难.代宗即位,"飞龙射生宜已宝应功臣为名".可能是这个缘故,所以又有宝应射生军,简称宝应军或宝应射生.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南郊赦文》:"其六军,神策,宝应射生,衙前射生及左右步军,英武,威远,威武等军,左右金吾将士,缘大礼息从及在城留后者,共赐钱五万贯.这里,英武军由肃宗时的衙前射生组成故不待论;宝应射生与衙前射生并举,前者自然是程元振率领的那支内飞龙厩的射生手,后者则是肃宗上元元年制中的射生军,宝应元年七月,"射生使李惟先,药子昂,步军使彭体盈,张知节并赐名宝应功臣".李,药二将是射生军的军使,彭,张二将是左右步军军使.他们也应该就是广德二年赦文中提到的衙前射生军和左右步军的统兵官.
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又改殿前射生左右厢曰殿前左右射生军,亦置大将军以下职官."职田,棒钱,手力,粮料等,同六军诸卫".次年进一步改名左右神威军⑥.这里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即前举衙前射生军,当时的射生军只有一个军额,但是照例分左右两厢,所以又可以称射生左右厢(当然每厢各有领兵的军使).二年改为左右射生军时,一军变成了两军,意义决不只是改了一个名.但习惯上仍然可以成为殿前射生军,如贞元三年还有殿前射生将韩钦绪.四年改名左右神威军,便正式有了一个美称作为军队的番号.三,南衙禁卫军的演变
唐代南北衙的区分很严格.《资治通鉴》卷二0三垂拱二年四月:宰相苏良嗣遇僧薛怀义于朝
堂,令左右拉打怀义,"怀义诉于太后,太后曰:'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此事生动地说明,北门具有皇家私人门禁的性质,南衙则为宰相的势力范围唐代南衙禁卫军主要是十二卫以及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它们的职责有三:一是京城的巡逻警卫;二是朝廷的仪仗护卫;三是南衙政府机关的保卫和门禁的守卫.
《旧唐书》卷四四《职官三》"神威军"条云:"本号殿前射生左右厢,贞元二年九月改殿前左右射生军,三年四月改为左右神威军,非六军之例也.',《唐会要》卷七二《京城诸军》也作贞元三年四月十七日该名神威军.《文苑英华》卷九三一《内侍省焦希望碑》作贞元五年.《资治通鉴》卷二三三和《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均系此事于贞元四年四月乙未.按,《新唐书》卷五厂)《兵志》:"(贞元)二年,诏射生,神策,六军将士,府县以事办治,先奏,乃移军,勿辄逮捕."既然贞元三年还有射生军,则改射生军为神威军应该从《通鉴》,在贞元四年四月.
犷骑的变化过程.
十二卫是统帅府兵的中央军事机关,同时也是负责京城和皇城地区宿卫工作的中央警备机关.在府兵制时代,或者说在玄宗以前,每卫统领五十个左右的军府,但是实际到中央宿卫的只有华,同,岐,彼,蒲等州的军府.开元年间,府兵制日益弛坏,主要标志是折冲府无兵可交,于是番上京都宿卫的制度便无法继续下去.十一年,张说建议招募长从宿卫(与后来边疆招募长征健儿用意相同),它们由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加上玄宗潞州长从兵组成,共12万人.每年番上两次.十二年更号"扩骑".十三年,开始将扩骑分配给十二卫,为六番,每卫万人.唐朝以旷骑取代卫士,只是为了解决中央宿卫兵的来源问题,并不是府兵制的废除.这时,府兵征行的任务早已让位于存在已就的诸色征行人,主要是兵募和防丁,所以征镇的兵士来源问题不是那么迫切.关于犷骑的来源,其名额分配办法是:京兆府66000人,华州6000人,同州9000人,蒲州12300人,绛州3600人,晋州1500人,岐州6000人,河南府3000人,陕,彼,汝,郑,怀,注六州各600人.配额的分布规律目前很难推测,也许与各州府当时应出府兵数额有关,也许与各地应募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有关.犷骑的选拔工作当时由尚书右It萧篙和各州府长吏负责.选拔的标准据《新唐书 兵志》是:"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其兵籍管理办法是"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兵志))继续说:"自天宝以后,犷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村循".也就是说,犷骑们受到的待遇不好,所以发生了变化和废弃.这变化恐怕主要是由于北衙禁军制度的发展而引起的.虽然如此,唐代后期,扩骑之名不废.肃宗《元年建卯月南郊赦》云:"建辰月应番扩骑,宜三分量留一分,其余放归营农.至建巳月,任依常式.',①可以看出,这时的扩骑还是按月分番上下的.时在762年二月,肃宗病重,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故规定三月(建辰月)番上骑2/3回家营农.四月(建巳月)再恢复"常式".但是,我怀疑,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昔日的"常式".代宗不久即位,大力奖赏北衙立功将士,犷骑等南衙军队势力大大减弱了.代宗广德二年赦称:"其京城诸司使,应配犷骑(官),散官,诸色丁匠,幕士,供膳,音声人,执祭,
斋郎,问事,掌闲,渔师,并诸司门仆,京兆府骚丁屯丁,诸色纳资人每月总捌万四千五十八人,数内宜每月共支二千九百四十四人,仍令河东关内诸州府,不得偏出京兆府,余八万一千一百一十四人并停,所需卫役,便宜搏节定数,官给资钱,不得干扰百姓.',②这里提到的各种卫役人员每月为84058人,犷骑也许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开元时犷骑总数12万人,每月1万人,此时的犷骑可能总数尚未减少,但是并不是番上人数,而是"诸色纳资人"中的一种.而从这一年开始停罢了八万多人,每月只留不足三千人."所需卫役",在搏节的原则下,给出定数,由官府出钱,另外雇人服役.于是,犷骑数额大幅度减少了.这说明,具有直接的力役性质的扩骑制度,实际上已经落伍,它的衰落是必然的,随着整个赋役制度的变化,犷骑也与整个兵役制度一样要发生变化.后来的皇帝德音或赦文中,虽然偶尔还能看到犷骑的字样,当时基本上是作为仪仗队来使用.如,元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景陵优劳德音》:"应缘仪仗三卫,扩骑,及诸色人匠……等,各委本府长官,本军,本使,本司,量事优赏.'宝历元年正月南郊赦,给予三卫,犷骑等诸色职掌人,"各赐勋两转'夕.咸通七年六月八日德音:"应缘仪仗三卫,犷骑及诸色夫匠代选,并缘山陵应役人夫车牛等,各委本府长官,本军大使,本司量事优赏."这样的人数不会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
南衙禁卫军有担任京城警卫责任.如左右卫,凡宿卫内廊阁门外,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二曰亲仗,三曰勋仗,四曰翎仗,五曰散手仗),借坐于东西厢.承天嘉德二门之内,皆大将军守之.诸门及内厢宿卫之仗,无将军者,则以中郎将一人权代其职.其他诸卫亦各有分工.唐代长安"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犷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傍晚时分,击鼓八百声而后才关闭城门;深夜时分,金吾卫的左右街使率骑卒检查巡视,武官暗中查探.五更二点,天将明,鼓声自内发出,街鼓承接击之,坊市门皆开启,击鼓三千响,到能辨见天色而止.关于武候铺,史书记载不详,大约是巡查的据点.宋代街坊巡逻有铺屋为军卒驻扎守护之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南衙禁卫军还有充当朝会仪卫的职责.朝会是皇帝在殿廷接见群臣,处理朝政的重要形式.隆重的仪仗和森严的警卫都是由十二卫负责.
凡朝会时的宿卫部队分为五个分队,称作"衙内五卫",由三卫担任.分别是:一供奉仗,有左右卫的三卫组成;二亲仗,由亲卫组成;三勋仗,由勋卫组成;四诩仗,由诩卫组成;五散手仗,右亲,勋,诩卫组成.在内廊阁外,每月派46人守立之,号为"内仗",以金吾将军当上,中郎将一人为押官.在朝堂中,有金吾卫属下卫士"人组成的"引驾饮飞"分为六番,皇帝坐朝之日,由他们引驾升殿,金吾大将军亲自担任"押引驾官",中郎将,郎将各一人检校引驾事.在御座左右,有所谓"千牛仗"的警卫小分队.他们由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为之,"皆执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关于内外诸门的警卫,有所谓"立门仗",由带刀执仗的排道人组成.宣政殿左右门的警卫部队,皆分三番,号为交番仗.各卫的警卫部队有挟门队和长枪队.在承天门,其内侧有左右卫的挟门队列队守护在东西廊下,门外是左右烧卫挟门队列队于东西廊下.在长乐,永安门,门内是左右威卫的挟门队,门外是左右领军卫的挟门队.在嘉德门(位于承天门与太极门之间),门内是左右武卫的挟17队列于东西廊下.皇帝的车驾出皇城,所有的挟门队都要跟从.每天入夜时分,冬冬鼓一声响,诸队仗必须佩带着弓箭,胡禄(箭囊),走出守铺,立于廊下.然后按照钟鼓信号实施警戒任务.每天清晨,六街鼓响第一声,诸队仗立于廊下,鼓响第二声,则收铺,诸队仗立于阶下.元日,冬至的大朝会,和宴见蕃国王,则有供奉仗,散手仗立于殿上.有黄魔仗陈于庭.黄魔仗由10个方阵组成.第一个方阵左右厢各二部,部12行,行10人,由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主之.以下9个方阵均为左右厢各一部,部十二行,行十人,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卫,左右晓卫等的卫士组成,折冲或果毅一人统领之.黄魔仗之后,是立于两阶的左右卫黄旗仗.再后是左右晓卫的赤旗仗和左右武卫的白旗仗,依次坐于东西廊下.再后是左右威卫的黑旗仗和左右领军卫的青旗仗,立于阶下.然后是受仗,步甲队.受仗左右厢千人,厢别250人执量,250人执叉.步甲队左右厢各48队,前后各24队,每队卫士30人,穿不同颜色的军服,执不同颜色的兵器.最后是左右金吾卫的辟邪队.
转自 Lyon 字很多,顶了:loveliness: 禁卫军威武 神武的神武军:lol 唐代的禁軍種類還真多… :dizzy: 要看完不容易啊~~哈哈,顶 就是喜欢你的帖子 没办法 看完有些难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