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科学
三国时期的宗教、文化、科學、醫學、音乐、绘画一、宗教发展
『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在三国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张衡之子张鲁,自称张师君,多年占据汉中。张鲁不但积极发展五斗米道,设义舍去供百姓居住饮食,设祭酒管理人民;他又教导人民「诚信不欺诈」,但并不处罚犯人。张鲁的政策可以针对民生问题,因此深得民心,得其信仰。
『太平道』即黄巾贼信仰的宗教,对东汉政权有很大的影响。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和弟弟张梁、张宝,用术咒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在甲子年领导信徒叛乱。黄巾之乱是东汉末年大型的农民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维摩诘经》 支谦译。 当时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
二、文化发展
文学方面: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在文学上大有建树,是为「三曹」。
曹操的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苦寒行》等。
曹丕的代表作有《典论‧;论文》、《蒿里行》等。
曹植的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名都篇》等。
曹魏积极支持文学发展,令三国时期有很出色的文学发展。
『建安七子』: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徐干(字伟长)、刘桢(字公干)、应玚(字德琏)、孔融(字文举)、阮瑀(字符瑜)。他们有不少著作,为文坛上贡献很多。
『虞翻』着有《易注》,为易学贡献良多。
哲学方面:
『玄学的经典』分为《老子》、《庄子》和《周易》。
『清谈玄学』在三国时期有重大发展,影响深远。创始人王弼以「无为」和「颓废惰落」为中心思想,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目的是对腐败的封建社会作无声的抗议。但这种只清谈不实行的方法,就对日后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有不良的影响。$_rn8J
其他著作:
◆《政论》 刘廙撰,凡五卷。今存八篇,见《群书治要》。
◆《圣证论》 王肃撰,凡十二卷。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一卷。是书大都援引伪《孔子家语》等书,托称“取证于圣人之言”,借孔子名义驳斥郑玄,与郑学对立。原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一卷,皮锡瑞撰有《圣证论补评》二卷。有《汉魏遗书钞》清刻本等。
◆《万机论》 蒋济撰,凡八卷。是书“纯以推极利弊为主,不尚华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原书已散佚,严可均《全三国文》辑有一卷。
◆《世要论》(《桓范新书》、《桓公世论》)桓范撰,凡十二卷。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国之道,亦有评论文体时弊者,较为公允。原书已散佚,《群书治要》辑有十四篇,《全三国文》列为一卷。
◆《申鉴》 荀悦著,凡五卷。荀悦避乱隐居,后出为献帝侍讲。其志在劝善规过,议兴议革,但谋不为所用,故作斯论。所论辩之文,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于帝,帝览而善之。
◆《崇德》荀悦撰;
◆《正论》荀悦撰。二书及另外论文凡数十篇。
◆《中论》徐干撰。详参本书文学部分。
◆《道论》 钟会撰,凡二十篇。
◆《道德论》 何晏撰,凡二卷。
◆《贵无论》何晏撰。
◆《夏侯子》 夏侯玄撰。玄学清淡之论著,今佚,《太平御览》间有佚文。
◆《老子注》 王弼注,凡二卷。
◆《都官考课》 刘邵撰,佚。
◆《律略论》 刘邵著,凡五卷,今佚。
◆《法论》 刘邵著,佚。
◆《法训》 [蜀]谯周撰,凡八卷,佚。
◆《物理论》 [吴]杨泉撰,凡十六卷。《物理论》主要批判了魏晋玄学的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死神灭,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为后来的无神论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书中又间杂有文学评论。
◆《太玄经》 [吴〕杨泉撰,凡十四卷。
◆《小荀子》 荀悦撰,凡一卷。
◆《老子训》 钟繇撰,今佚。
◆《老子杂论》 何晏撰,凡一卷,今佚。
◆《老子钟子注》 钟会注,凡一卷。
◆《道德真经注》 王弼注,凡四卷。
◆《老子指例略》 王弼撰,凡二卷。
◆《庄子注》 向秀注,凡二十卷。
◆《庄子音》 向秀撰,凡一卷。
书法方面:
汉字书法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与世界各国文字相比,汉字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鲜明的民族个性。历来书品与人品有机结合的理论,成为汉字书法艺术的精髓。 _yb北+京&爱=书4gv
三国时期,从书法的历史发展来说,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楷书与草书已日臻成熟。汉字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字体的规范化,而楷书正是规范化的表现,草书则含有实用与审美两方面的功能,它可以大大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同时,古代“书者,如也”、“书品即人品”等理论在草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狂放不羁者,表现为书法的豪放飘逸,沉稳成熟者则表现为凝重圆润。当然,这并不是说楷书不具备审美效益,楷书自有楷书的妙处。总之,小小毫锋凝聚着万千品性,奇妙异常。
三国以前,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阶段,加上楷书、草书,从中可以发现,汉字的发袭规律是由简到繁,繁简交替,又发展演变为由繁到简三大阶段,总的趋势是从繁杂到简单,从难写到易写,这是书法随时代而发展的必然。书法随时代而发展的另一面,是时代决定着书法的发展进程,三国时期,书法艺术的提高有四个方面的社会原因。其一,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书法艺术迅速发展变化的基础。钟繇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意谓书法创作犹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从而产生、创造了奇异美妙的艺术。这种崇尚自然、提倡自然天成的思想,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其二,物质条件的进步是书法艺术成熟的前提。此时,作为书写材料的笔、墨、纸、砚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纸张的改良与运用,使笔墨发挥了圆润、柔韧的特长,消除了简帛呆板坚硬的束缚。这为书法各种风格争芳斗艳铺平了道路。同时,楷书的出现,使汉字的实用功能大大提高,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书写的书法家,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其三,碑铭文大量出现,加强了汉字的实用价值,客观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提高。记功刻石,祭祖立碑成为一时所尚,蔡邕就是一个以书写碑文著称当世的著名书法家。其四,与书法达到繁荣期同步,传统的书法理论与文艺思潮相适应,取得了可喜成就,指导了书法艺术向至淳至美的发展。有了这几个条件,便奠定了三国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钟繇及其书法艺术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 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 “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三国志·魏书·钟繇传》引《先贤行状》),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功经过,说他少年时就跟随一个叫刘胜的人学习过三年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据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载,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日,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这件事也是小说家们的虚构,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摹呢?而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zav北www京.bj-ibook爱.cn书6|B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竟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其他书法家
钟会,字士季,钟繇少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受其父影响,在书法上有独到成就,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书人优劣评》)。唐代张怀瓘《书断》赞其“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汉灵帝时,官至选部尚书。书法上,学习师宜宫的书法艺术,以善八分著称。后来依附刘表,不久归于曹操。曹操非常喜欢其书法作品,认为超过了其师。因此,每逢宫殿落成题字,均邀梁鹄书写。
曹操不但是?p> 鲎吭降恼渭摇⑺枷爰摇⑽难Ъ遥谑榉ㄉ弦灿卸赖匠删汀=皆聘交男胖兴担骸安芄厥蚪铩保杉懿僖嘞不妒榉ǎ庖坏阋部梢源铀胫郁怼⒘吼赖墓叵抵锌闯觥O衷诜⑾植懿俚奈ㄒ荒N百蜓倍郑馐墙ò捕?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此石现存陕西博物馆,左端书有“魏王”二小字。
韦诞,韦诞原官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待中,与卫觊、邯郸淳等皆因善书而有名,魏室宝器铭题等皆韦诞所书。曾师邯郸淳。
邯郸淳,善篆书,有名。卫恒《四体书势》古文序云:“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邯郸淳的书法成就很大,《魏略》言其“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可惜其墨迹早巳不传。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少以才学著名。建安中任曹操司空掾属,累迁至尚书。魏时任侍中,与王粲等同掌礼仪制度。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成就较大。死后谥为敬侯。邯郸淳传古文后,卫觊写《尚书》,后来让邯郸淳看,邯郸淳竟没有辨别出来。到魏正始时,邯郸淳的书法消失殆尽,但卫觊仍致力于科斗文的书法创作。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汲县百姓盗掘魏襄王墓,得到策书十余万言,其中就有敬侯卫觊之书。
胡昭,字孔明,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初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曹操为司空丞相,多次请之,胡昭无奈,只好应命见曹操,但到了之后,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仍恳求归去。曹操不得不无遗憾地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胡昭便居于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胡昭在书法上亦取得了较大成就,当时与邯郭淳、卫觊、韦诞并有声名。
此外,在书法艺术上较有成就者如刘德升(善行书)、刘胜(钟觊师)、孙子荆、关枇杷、师宜官(梁鹄师)、宋翼(钟觊弟子)、崔璀(蔡邕弟子)以及蔡琰等,可惜事迹多巳无考。
晋司马芳残碑
此碑出土时仅存上半段,中裂为二,残高106厘米,残宽98厘米,正面余文15行,共142字。碑额称:“故汉司隶校尉京兆司马君之碑颂。”碑额雕蟠螭文,这种雕饰尚在由汉碑头向隋唐碑首过度阶段。就碑余文研究。为司马懿之父司马芳残碑,书体在隶楷之间,是由隶书转向楷书的过度书体,书法峻逸,在陕西地区发现晋碑仅此一石,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三、科学发展
『马钧』,字德衡,至少便有很强的观察和思考力,被誉为「天下名巧」。魏明帝时期,他发明了龙骨水车(一种排灌水车),利用水流的动力,自动连续提水,令灌田的效率大增,加速了农业的发展。他以昔日的科学史料来重新研制出指南车。马钧又改进了一些攻城武器,如连弩和发石车,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攻击力。JTLbj-ibook.cnrC#
『诸葛亮』为了解决长途运输粮食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木牛,一种有前辕的小车;流马,一种独轮车),木牛流马可以在四川崎岖的山路上运粮,大大加快了运粮的速度。这实为三国时期十分先进的运输工具,可为当时的一大发明品,但可惜早已失传。
当时的一些著名科学著作:
◆《九章算术注》 刘徽注,凡九卷。刘徽,考校度量衡,研攻天文历法,精通《九章算术》,注释与论证中,提出“齐同术”(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预先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减)、“今有术”(即属所谓比例类型的问题,均可依之解决)、“棋验法”(即高功率各种立体积的公式和少广章开立方术、开立圆术,均用棋特制立体模型说明)、“图验法”(即一切平面几何学定理并用面积图形来证明)。除对原题加以注释外,始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求出圆周率=3.1416。十进分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互乘相消法也为首创。FE.www.b j - i b o o k.c nfPQ
◆《海岛算经》刘徽撰,凡一卷。该书初名《重差》,附于《九章算术注》。唐初改为单行本。因第一题测算海岛高远,故名。全书共九题。
◆《勾股方圆图》 [吴〕赵爽撰。赵爽字君卿,曾研究张衡《灵宪》和刘洪《乾象历》著述,全书五百三十余万字,附图六种,总结东汉数学成就。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早于外国同类证明方法约一千年。研究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但比韦达(1545——1693)早一千三百多年。在分数研究中,将《九章算术》分数运算上升到理论高度,创为“齐同术”。
◆《年历》 皇甫谧撰,凡一卷。
◆《三五历说图》 皇甫谧撰,凡一卷,今存残篇。
◆《月令七十二候》 皇甫谧撰,凡一卷。
◆《浑天图》 [吴]陆绩撰。
◆《九江志》 何晏撰,凡一卷。
◆《水经》 佚名撰,凡二卷。记述黄河、长江、渭水、沔水、济水、漯水、汝水、淮水等一百三十余条水流。文字极其简略,有的只有几字。记事止于三国时期,内容北方详尽而南方极略。原书早佚。北魏郦道元撰《水注经》,以《水经》为纲,详加注释,原文得以保存。或云汉桑钦著。
◆《心书》 [蜀]诸葛亮撰。分兵机、逐恶、知人、将才、将器、将弊、将志、出师、择材、知用、戒备、习练、腹心、重刑、审因、应机、地势、自励、和人、威令等四十五条,四千余字,是研究军事史和作者军事思想的重要参考书,见《诸葛亮集》。
◆《孙于注》 曹操注。曹操于长期的军事生涯中,“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该书是其中之一。其著述大部分今已亡佚,本书保存至今。曹操在作注时写了序言,总结了军事斗争经验,指出了研究军事、掌握军队和驾驭战争规律的重要性。《孙子注》体现了这一思想。
◆《兵书要略》 曹操撰。原书已佚,佚文仅一句,见《太平御览》。
◆《兵书接要》 曹操编次。据孙盛《异同杂语》云:曹操“博览众书,特好兵法,钞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传于世”。
四、医学发展
医学大家:
『华陀』,字符化,善于用药和针灸。他发明了『麻沸散』来麻醉病人,加快了手术进行的时间,被誉为一代神医。他较著名的有替周泰治箭伤和替关羽括骨疗毒。后来曹操以为华陀想加害自己,把他杀害。他着有青囊书留世,但可惜遭人焚毁。
『张仲景』,人称「医圣」。他着有多本医书,如《伤寒杂病论》,讲的是临床医理。他把生病的原因分为三大类:邪气(细菌)入侵五脏六腑;邪气(细菌)入侵经络血脉;日常生活习惯不当。他认为平时要好好调理身体,如果生病不适,可先行调理。
『董奉』,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王氏著述《脉经》,还为整理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作出贡献。除了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叔和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mqI;`C;H
『皇甫谧』,字士安,号玄晏先生,是善于针灸的医学专家。他着有《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经典),这本书对针灸的中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一些医学著作:
◆《甲乙经》 皇甫谧撰,凡十二卷。
◆《针经节要》 皇甫谧撰,凡一卷。
◆《金匮要略论注》 张机撰,凡二十四卷。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张机撰,凡三卷。
◆《伤寒论法》 张机撰,凡十卷。(附《伤寒明理论》,凡三卷)。
◆《论方》 张机撰,凡一卷。
◆《伤寒铃法》 张机撰,凡一卷。
◆《辨脉法篇》 张机撰,凡一卷。
◆《平脉法篇》 张机撰,凡一卷。
◆《五脏论》 张机撰,凡一卷,佚。
◆《口齿论》 张机撰,凡一卷,佚。
◆《疗黄经》 张机撰,凡一卷,佚。
◆《中藏经》 (托名)华佗撰。
五、音乐发展
中国音乐发展到三国时期,已经达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因传统礼教对音乐的重视,历朝历代都把音乐奉为治国安邦的经典,予以发扬光大。先秦的师旷、汉代的李延年等都对音乐的发展有独到贡献。三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及代表时代特色、标志着当时音乐发展水平的音乐家及其理论。其中,以嵇康、阮籍、蔡琰等为代表,他们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著作: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并修改加工古琴曲《广陵散》。音乐理论上:《琴赋》、《声无哀乐论》。
◆蔡琰 《胡笳十八拍》
◆阮籍 《酒狂》
六、三国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在汉代武帝、明帝时期,因帝王的提倡而盛极一时,皇宫收藏绘画作品极其丰富。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士兵们大量使用绘有图画的缣帛作行囊帐幕。西迁途中,除使用外,还余七十多车备用,但因遇到大雨冲毁路基,车马行人举步维艰,于是,便将所余尽皆遗弃。这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对于刚刚兴起的中国绘画艺术,无疑是个严重的打击。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些士族、王室贵族因苦于战乱而借绘画排遣消极情绪。与此同时,佛教进入中国,并迅速蔓延。因佛教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思潮吻合,于是形成了魏晋南北朝隋?p> 品鸾烫獠牡幕婊⑿械氖贝?
三国时代的画家:
曹髦,字彦士,曹丕孙(254——260年在位)。最初被封为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其为帝。因不甘心为司马氏所欺,率兵数百攻司马昭,被杀。曹髦善画人物史实,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图》、《新丰鸡犬图》、《放陵子黔娄夫妻图》等传世。
杨修,他不仅文思泉涌,绘画亦兼而善之。曾为曹操画扇子,误点成蝇。相传有《西京图》、《严均平像》、《吴季札像》等。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官拜司空。魏明帝游洛水,见自獭,非常喜欢,但无法得到它们。徐邈说:“獭嗜(鱼责)鱼,乃不避死”。于是便画了许多(鱼责)鱼悬挂于水边。不久,一大群白獭竞相奔来。明帝一时间得到很多白獭,便赞赏道:“卿画何其神也?”徐邈说:“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v$北!京www.bj-ibook. cn爱+书AXy
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文学家,曾撰《皇览》,曹爽辅政,为之出谋划策,时号“智囊”。史载以善丹青著称。
诸葛亮,相传他善于绘画。在为南夷作画时,先画天地日月、君臣城府,次画神龙及牛马驼羊,又画了部主吏乘马蟠盖,远行安卹。而且画了南夷人牵牛负酒,手拿金银财宝来找蜀吏,蜀吏把这些东西又赐给南夷人。南夷人非常敬重他们。这幅画未留下名字,显然系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对于各民族共同发展有积极作用。
张飞,刘备猛将,传说他喜欢画美人图。而且善于草书。
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史传他也工于绘画。
李意其,刘备谋士。相传刘备欲伐吴,问讯李意其该如何定计,意其要过纸笔,画上兵器、马匹、武器等几十页,然后取火烧之,后又画一个人,挖土埋之。
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绘画,成就颇高。相传,孙权曾经哀叹魏蜀未平,很想使人画出各国山川地形图,赵夫人便将自己所画的江湖九州山岳地形图交给了孙权,而且还在方帛上绣上五岳列国地形图。赵夫人的绘画实开后世山水画之首,在当时影响也很大,彼人们誉为“针绝”。 曹不兴,亦名弗兴,吴兴人,善于绘画。传说他为孙权画屏风时,误落笔墨,他便顺手绘之成蝇。孙权以为是蝇子飞到了画上,便举手弹之。可以想象,曹不兴善于写生的艺术,已达到了极为纯熟的程度。孙权赤乌元年(228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到宋文帝时,还常用这条赤龙求雨。当时大臣谢赫在秘阁中见到了曹不兴所画的龙头,还自认为是真龙降临。可见其画作之妙。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人物头、脸、手、足、胸腹、肩背,无一毫失误。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人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
相传三国时期的绘画主要:
魏《贾逵像》:贾逵,字梁道,曾为豫州刺史,因功而赐爵关内侯。贾逵死后,豫州吏民极为怀念他,便为之刻石像、立祠堂。
魏《仓慈画像》:仓慈,字孝仁,曾为敦煌太守,因政绩卓著,死后百姓悲哀,图画其形貌以示纪念。
蜀《谯周图》:益州刺史董荣画谯周像于州学,并让从事李通颂之。谯周事见本书文学部分。
吴《邵畴画像》:邵畴为会稽太守,郭诞功曹,郭诞因罪被杀,邵畴亦为郭诞而自杀。吴主孙皓极为赞誉邵畴的节义行为,便诏令郡国画其形貌于庙堂,以训诫世人。
吴《黄盖画像》:黄盖为孙权大将,赤壁之战,建议孙权用火攻曹营,结果大破曹军。黄盖死后,百姓思念他,便绘其像于祠中,四时祭祀。
吴《张温中妹画像》:张温事见本书文学部分。张温姊妹三人都有节行。张温二妹已许嫁丁氏,马上就要结婚了,突然为节义饮药而死,乡人赞其贞节,而图画其像。
学术
汉晋之际的学术思想发生剧烈的变动,主要受传统思想的变化与政治斗争有关,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变为循名责实,归于申韩。因尚名务虚伪反动而为自然、率直,归于老庄。 由于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的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出“治国之要,务在举贤”的主张以任才适用。他也重视军法,如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军令而被斩,他也自贬三等。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此后魏晋玄学思潮提供了基础,使名士基于政治黑暗将焦点由名法的具体问题转向玄学的抽象思辨。 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的见解与郑玄不同,遂有郑、王两派互相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时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 魏晋时期最突出的思想为玄学。其基本教义为《老子》、《庄子》和《周易》,合称三玄。玄学家好谈玄理,不谈俗事,称为清谈,流行于魏晋时期。在240-248年的酝酿期,以何晏和王弼为代表。玄学家认为一件事情需要理解其背后原理的“本”方能了解平常所见的表象“末”,进而提倡“以本统末”的理论。又视“本”为“道”,类比为没有形体的“无”(原理、趋势),视“末”为实际现象的“有”,并认为“万物皆产生于无”。之后到司马炎篡魏建晋为止。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把焦点由思想理论转移到人生问题上。当时政治黑暗,司马氏压抑士大夫,并以崇尚名教自饰。阮籍及嵇康等人遂主张儒教的礼法压抑人性且虚伪,强调人性的解放与自然真诚。他们带头实现这个理论,形成一股解放个性的风气。到了西晋之后,清谈之风蔓延到政治舞台上,握有大权的达官显要也大谈玄理,呈现一批在世又欲出世的权贵。裴頠对“自然”提出修正,主张“崇有论”,以矫“虚诞之弊”。郭象进一步证明“名教”即是“自然”,玄学发展至此已臻终结。
文学
三国文学中以曹魏文学最盛,分为前期的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这是因为自曹操等人热爱文学,各地文士纷纷吸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学家还有邯郸淳、蔡琰、繁钦、路粹、丁仪、杨修、荀纬等。曹操具有沉雄豪迈的气概,古朴苍凉的风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华洋溢,曹丕著有文学评论《典论》,导致文学开始自觉发展。曹植具浪漫气质,著有《洛神赋》等文。建安七子与蔡琰、杨修等人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以来的社会变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正始文学时期,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受司马氏操控,文人备受压抑,难以直接面对现实。当代的作家有竹林七贤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正始作家大都通老庄,好玄学,对于社会现实,不如建安作家那样执着,持比较冲淡的态度。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咏怀诗》尚继承“建安风骨”,敢于面对司马氏政权,其文学都有鲜明的特色。《文心雕龙》提到“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说明了阮籍和嵇康皆为正始文学的代表诗人。 孙吴作家有张纮、薛综、华覈、韦昭等。张纮为孙权长史,与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陈琳等友善。薛综为江东名儒,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华覈则是孙吴末年作家。蜀汉作家有诸葛亮、郤正、秦宓、陈寿等。诸葛亮作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师表》等。其文彩虽不如他人艳丽,然而内容浅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决心。秦宓所写的五言诗《远游》,是蜀汉流传下来唯一可靠的诗篇。蜀中亦多有学者为书作注的人,如:许慈、孟光、尹默、李撰等,蜀汉后期有谯周、郤正都醉心于文学,谯周更写下了《仇国论》讨论过度征战的缺点,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达意见的《释讥》。东汉末年亦有研究纤图、术数的学者,如:任安、周舒,之后出现了周群、杜琼等人。
宗教
本时期为佛教与道教的发展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纷纷寻求宗教慰藉心灵,使得能够逐渐发展。南中诸夷族的原始宗教,具有很浓厚的巫风。其性质是神话崇拜,具有多神、崇拜自然的特点。在西南地区有长远的历史,形成早期的原始宗教。 东汉民间流行黄老之学,张角建立的太平道和张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都是道教的雏型,到西晋时则称为天师道。张角的太平道,在道术方面较重“守一”。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又称《太平青领书》。内容庞杂,“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其社会思想既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部分,也有呼吁公平、同情贫苦人民的部分。张角拥有广大教众后,于东汉末期率其弟张梁、张宝与部属张曼成发起“黄巾之乱”,最后被东汉朝廷击败而渐渐式微。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入四川鹤鸣山,造作符书,创建五斗米道。该教可能是黄老之学与当地宗教的融合,符文大多源至巴蜀巫术。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教理教义基本相同,事奉黄老之学。张鲁使教内“祭酒”诵习《老子五千文》,《道德经》成为主要经典之一。《老子想尔注》反映早期道教对《老子五千文》的解释。经其子张衡(道教)、其孙张鲁的传播,流行于四川与汉中一带。张鲁投降曹操后,五斗米道由巴、汉流传到江南一带。
艺术
三国在艺术方面,孙吴有很多擅长各种艺术的名士,时人称为吴国八绝。有吴范、刘惇、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等人。例如严武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有“棋圣”之称。至于曹不兴则擅绘画、皇象则擅书法。 东汉末期动乱不堪,许多画作被破坏或遗失,造成损失。佛教的发展,开始出现以佛教为题材的绘画。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三国之前,绘画主要属于“百工之苑”的技术性职业,尚未艺术化,在本时期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内容,亦是由礼教宣传过祖”,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当时有名的画家有曹不兴、吴王赵夫人,其他擅长绘画的有桓范、杨修、魏帝曹髦、诸葛瞻等人。孙吴曹不兴,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运笔而成。其作品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孙吴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山水绘画,时人誉为“针绝”。她为孙权绘各国山川地形图,实开山水画之首。汉末杨修相传有《西京图》等画。曹魏桓范擅长丹青,魏帝曹髦绘画人物史实。蜀汉诸葛瞻亦工书画。 书法艺术兴起于东汉末期。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碑文书体方正、气度庄严,少有生趣。孙吴的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本时期主要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昶、韦诞、钟繇及皇象等人。张芝擅章草,并创新出今草。出名的作品有《冠军帖》、《今欲归帖》等。张昶为张芝季弟,擅长章草与隶书。韦诞总结书法经验,著有《笔经》。其中“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他的名言。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作品为楷书经典之作。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
科技
马钧擅长机械应用,提升生产量,制作出水转百戏和失传的指南车,荣获“天下之名巧”的美誉。他改良汉代的织绫机,使织出花纹具立体感,能与蜀锦相媲美。改良汉末毕岚的龙骨车,发明出龙骨水车来灌溉较高位的农田。现在部分梯田仍在使用。他还将发石车改造成轮转式发石车,提升抛击量与速度。 诸葛亮为了方便在山地栈道运输,发明“木牛流马”。其构造历代文献有异,学者一般认定为独轮车及四轮车,目前未有确实答案。他发明可以连续发射十箭的连弩,又称“元戎”。另外,据说源自诸葛亮设计,用于传递信号的孔明灯,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也最早制造出长枪的原形,长枪最后渐渐取代了长矛。 刘徽为数学家,他自幼对数学有兴趣,学习中国古代数学的重典《九章算术》。年长后于曹魏景元四年(263)著有《九章算术注》,借由自己的注解,使其容易了解。之后刘徽又著作《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即《重差》(后称《海岛算经》),这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关于其他技术,天文学方面,有先后担任孙吴与西晋太史令的陈卓。他收集各派资讯,完善中国星官体制,并绘制星图,为后世所沿用。裴秀的“制图六体”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蒲元擅长锻链铁器,他在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为诸葛亮制刀。其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誉为神刀。由于孙吴位于江南地区,水路发达,造船技术发达。其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还能容纳士兵三千人。蜀汉盛产井盐,利用当地的天然气来煮盐,提升了产能。 医学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人,又名旉,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画像雕像集萃(20张)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①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5926—3.415927之间,比欧洲早近1000年;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①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他写的《抱朴子》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名僧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反佛与灭佛: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提出反佛思想。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为巩固统治,曾先后两次灭佛。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文学特点:①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诗赋内容充实、风格苍凉、富有生气,史称“建安文学”。
3.田园诗: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4.南北朝民歌: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①东汉末年(时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2.绘画艺术成就:①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佛教盛行的原因、表现、危害、影响
(1)原因: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社会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幻想摆脱痛苦。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
(2)表现:信奉佛教的人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信奉佛教,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
(3)危害: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②统治者广修
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4)佛教的影响: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佛教没有解脱人民的痛苦,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中国绘画艺术在汉代武帝、明帝时期,因帝王的提倡而盛极一时,皇宫收藏绘画作品极其丰富。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士兵们大量使用绘有图画的缣帛作行囊帐幕。 西迁途中,除使用外,还余七十多车备用,但因遇到大雨冲毁路基,车马行人举步维艰,于是,便将所余尽皆遗弃。这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对于刚刚兴起的中国绘画艺术,无疑是个严重的打击。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些士族、王室贵族因苦于战乱而借绘画排遣消极情绪。与此同时,佛教进入中国,并迅速蔓延。因佛教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思潮吻合,于是形成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佛教题材的绘画盛行的时代。
在三国之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属于“百工之苑”,还没有进入艺术殿堂,因而也没有产生较为完整的绘画理论及较为成功的绘画作品。无论是“铸鼎像物”而“使民知神奸”(《左传》语)也好,或者是认为壁画是“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细今”(《孔子家语》语)也好,都充分强调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而没有对其艺术性给予足够重视。到了三国时代(及之后的两晋南北朝),这种鉴戒规劝被残酷的社会现实击得粉碎,人们渴望安定、幸福、祥和的生活,于是,绘画中更多地加入了现实题材的内容,因此,绘画由说教发展到反映现实生活,向艺术化迈进了一大步。如嘉峪关出土的约在公元240——280年的魏晋墓室中,发现了镶嵌了六百多块描绘人物活动场面的砖画,其中人物千姿百态,神情各异。酒泉丁家闸出土的此期墓室中,还画上了一只神情惊异的猫在偷看一个裸体的女子在扫场院。江苏南京等地发掘的墓壁上,无功无禄、不礼不 法、非圣非贤、道遥自在的“竹林七贤”占据了原来被神仙灵异、忠臣义士所占据的地下殿堂。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魏晋时期的绘画与思想解放相一致,都在追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自我的社会价值与审美实质。
但是,尽管如此,相对于同期的政治、军事、文学人物来说,三国时期专门从事绘画的画家并不多,而且,有不少绘画仍是两汉绘画说教的继续,如曹植的《画赞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传三国时期的绘画主要有:
魏《贾逵像》:贾逵,字梁道,曾为豫州刺史,因功而赐爵关内侯。贾逵死后,豫州吏民极为怀念他,便为之刻石像、立祠堂。
魏《仓慈画像》:仓慈,字孝仁,曾为敦煌太守,因政绩卓著,死后百姓悲哀,图画其形貌以示纪念。
蜀《谯周图》:益州刺史董荣画谯周像于州学,并让从事李通颂之。谯周事见本书文学部分。
吴《邵畴画像》:邵畴为会稽太守,郭诞功曹,郭诞因罪被杀,邵畴亦为郭诞而自杀。吴主孙皓极为赞誉邵畴的节义行为,便诏令郡国画其形貌于庙堂,以训诫世人。
吴《黄盖画像》:黄盖为孙权大将,赤壁之战,建议孙权用火攻曹营,结果大破曹军。黄盖死后,百姓思念他,便绘其像于祠中,四时祭祀。
吴《张温中妹画像》:张温事见本书文学部分。张温姊妹三人都有节行。张温二妹已许嫁丁氏,马上就要结婚了,突然为节义饮药而死,乡人赞其贞节,而图画其像。
以上皆为人物绘画,其作画目的十分清楚,是为了礼仪教化。三国时代的画家亦很少,下面据现有史料分而叙之.
魏国画家大多为从政之余而作画。
曹髦
曹髦,字彦士,,曹丕孙(254——260年在位)。最初被封为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其为帝。因不甘心为司马氏所欺,率兵数百攻司马昭,被杀。
曹髦善画人物史实,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图》、《新丰鸡犬图》、《放陵子黔娄夫妻图》等传世。
杨修
杨修,事见本书文学部分。他不仅文思泉涌,绘画亦兼而善之。曾为曹操画扇子,误点成蝇。相传有《西京图》、《严均平像》、《吴季札像》等。
徐邈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官拜司空。魏明帝游洛水,见自獭,非常喜欢,但无法得到它们。徐邈说:“獭嗜(鱼责)鱼,乃不避死”。于是便画了许多(鱼责)鱼悬挂于水边。不久,一大群白獭竞相奔来。明帝一时间得到很多白獭,便赞赏道:“卿画何其神也?” 徐邈说:“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桓范
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文学家,曾撰《皇览》,曹爽辅政,为之出谋划策,时号“智囊”。史载以善丹青著称。
蜀国画家亦没有以画为业者,史传有画问世亦皆偶而为之。
诸葛亮
诸葛亮,事见本书人物及文学部分。相传他善于绘画。在为南夷作画时,先画天地日月、君臣城府,次画神龙及牛马驼羊,又画了部主吏乘马蟠盖,远行安恤 。而且画了南夷人牵牛负酒,手拿金银财宝来找蜀吏,蜀吏把这些东西又赐给南夷人。南夷人非常敬重他们。这幅画未留下名字,显然系安抚边疆少数民族, 对于各民族共同发展有积极作用。
张飞
张飞,刘备猛将,传说他喜欢画美人图。而且善于草书。
诸葛瞻
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史传他也工于绘画。
李意其
李意其,刘备谋士。相传刘备欲伐吴,问讯李意其该如何定计,意其要过纸笔,画上兵器、马匹、武器等几十页,然后取火烧之,后又画一个人,挖土埋之。
相对于魏、蜀二国,吴国绘画稍有成就,虽然从事绘画者只有吴王赵夫人及曹不兴二人,但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吴王赵夫人
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绘画,成就颇高。相传,孙权曾经哀叹魏蜀未平,很想使人画出各国山川地形图,赵夫人便将自己所画的江湖九州山岳地形图交给了孙权,而且还在方帛上绣上五岳列国地形图。赵夫人的绘画实开后世山水画之首,在当时影响也很大,彼人们誉为“针绝”。
曹不兴
曹不兴,亦名弗兴,吴兴人,善于绘画。传说他为孙权画屏风时,误落笔墨,他便顺手绘之成蝇。孙权以为是蝇子飞到了画上,便举手弹之。可以想象,曹不兴善于写生的艺术,已达到了极为纯熟的程度。孙权赤乌元年(228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到宋文帝时,还常用这条赤龙求雨。当时大臣谢赫在秘阁中见到了曹不兴所画的龙头,还自认为是真龙降临。可见其画作之妙。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人物头、脸、手、足、胸腹、肩背,无一毫失误。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人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
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 东观都被你占领了啊 牛人啊:lol LZ,这个帖子发重复了,不过上个帖子不全,以后可以直接补充前面发过的帖子,避免重复发帖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不错 h1w1 发表于 2011-9-18 2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东观都被你占领了啊 牛人啊
呵呵,希望来和我竞争 陈庆跃 发表于 2011-9-18 2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希望来和我竞争
我来了啊;P 来看看:D: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