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三国演义》之一百零八将(2)
《三国演义》之一百零八将(2)这里顺便说说射箭的问题。《三国演义》以及《水浒传》中,不乏射箭名将,但是也多次写到“不会射”的问题,比如《水浒》中杨志和周瑾比武,杨志先把弓弦虚拽了两拽(不想伤人结仇,考虑怎么射这一箭),周瑾就认为他不会射箭,准备他再虚拽的话就叫住他,算自己(周瑾)胜。这里边的这个“会”是技能“会不会”的“会”,不是意愿“会不会”的“会”(情人间的“你会好好待我吗”,是后者;“你会修理计算机吗?”是前者)。《三国演义》中也有敌对之间认为“不会射”的情景(第?回 ,记得有,一时没找到,待查)。按理说,射箭只有射的准不准的问题,怎么会有会不会的问题呢?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那帖子说:“古人是用大拇指拉弓的。。。。。。”,因此想到了以前人带的“扳指”(电影中应该都见过),扳指的确是戴在大拇指上,以前总是不明白,因为这篇帖子,猛然间有所醒悟:古人之所以用大拇指拉弓,是因为古人射箭的姿势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现代射箭(我们看到的都是站在地上射箭),弓在胸前(人侧身),但是古代,对于马上将官来说,弓不是放在胸前的,而是人侧身,双臂伸出,这样用大拇指拉弓才合理而不别扭,为什么要伸出呢?因为骑在马上,弓长而马头高,马脖子奔跑时上下动,弓放在胸前,是无法射箭的(读者朋友可以试着比划一下,别忘了臆想一下马头马颈在前的感觉),只有双臂伸出,把弓放到马身之外,才能拉开弓,弓一般长一百二十公分以上,一般来说,越强的弓,就是越要射的远的弓,越要长。一百二十公分,拉开瞄准时,弓的下端一般要到人的腰胯了,(读者可以去网上搜搜射箭运动员开弓搭箭的图片对照一下),所以必须放到马外,也就是马上射箭(尤其马在奔跑中)的时候,是无法瞄准的(手能伸出去,但脑袋不能),全凭经验加感觉,以及“会射“者的独门秘技(这点我们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我们都是“不会射箭”的人)。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会不会”的问题,应该就是指这个。好比说,你会骑自行车,但是你会倒着骑自行车吗?倒着骑,需要专门的训练。如果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倒着骑是不太可能的。这个问题放到马上将官身上,就是,“你会(站着)射箭,但是你会(骑着)射箭吗?。
如果是这样,还是黄忠厉害,他是骑着射箭。
另外,还看到网上有帖子比较三国中的神射手,有认为是太史慈的,太史慈的确多次表演射箭,比如北海救孔融时(第十一回: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來,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投降孙策后箭射城楼上的人之手(第十五回:策分兵水陆并进,围住吴城。一困三日,无人出战。策引众军到阊门外招谕。城上一员裨将,左手托定护梁,右手指着城下大骂。太史慈就马上拈弓取箭,顾军将曰:“看我射中这厮左手!”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將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但是从文中看,太史慈这两次射箭,虽然是马上,但都是在站定的情况下,这时难度大大降低,马如果不动,大概稍微侧身倾斜就可以射了。写这段的意思是,射箭时的条件很重要,这对于验证武功高低也算一个参考分。继续说吕布,辕门射戟中,吕布还有一次表演,虽然不是单挑,但是也表现了吕布的神勇:吕布要给刘备袁术说和,袁术方领兵大将是纪灵,使五十斤三尖两刃刀。《三国演义》中对于兵刃重量的描写很少,全书只有关羽,典韦,纪灵等几个人。由此也可看出纪灵不是泛泛之辈(后来和关羽大战三十合打挂,和张飞大战十合被杀),但是纪灵在吕布面前却不值一提——纪灵去赴宴,没想到刘备也在,就想溜,吕布“上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看来吕布力量技巧,的确都是超一流高手境界。
吕布虽然勇猛,但是人品不好,也帮过别人,但没人念他好,他自己好勇无谋——无谋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无谋,二是看不出别人有没有谋,陈宫最后对曹操说:如果吕布听我的,何至于今天。就是指后一点。曹操厉害,因为不仅他自己谋略出众,而且能敏锐的判断出他人谋略的优劣,总是采用谋士中最好的计策,以此在诸侯混战中脱颖而出(比较刘邦项羽的争斗,刘邦善于分辨使用人才谋略,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人尽其用,范增之死和陈宫之死,很有相似之处)——最后众叛亲离(被部将出卖),死于下邳。可惜的是,三国第一武将,不是战死疆场,而是被俘杀头,有点黑色幽默。他帮过刘备,希望刘备为他说情,但是刘备怕他反为曹操所用,所以跟曹操说:你不记得丁原和董卓两个吕布干爹了?曹操想:是啊,也对,吕布不好对付,打他需要我六员大将,太耽误工夫,于是下令处死吕布,吕布于是大骂刘备——其实吕布帮过刘备不假,但他也夺过刘备的徐州。所以吕布说刘备“大耳贼最不讲信义”没什么太大的道理。
温侯,是吕布投靠董卓后的好处,虽然后来吕布杀死了董卓,但是对于董卓封给他的爵位,吕布还是喜爱的(关羽虽然挂印封金离开曹操,但是之后也是常常打出“汉寿亭侯”旗号的,汉寿亭侯是关羽暂归曹操时,斩颜良后曹操给他封号),而且,之后吕布也没有得到更高的爵位,所以,终三国演义一书,吕布就和温侯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温侯成了吕布的代名词,《水浒》中的孪子地煞,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中的吕方,就以小温侯为绰号,考虑到吕方的名字,也许吕方真的是吕布的后人亦未可知,可惜《水浒》未对此加以深究。吕方郭盛,温侯人贵,这四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用方天画戟,温侯是吕布,仁贵是唐朝大将薛仁贵,据说也是用方天画戟,吕方郭盛正是以古人的名号加上自己的兵器,明白的说明了自己的崇拜对象。
吕布此人,武功高超,因此而走上成功,但也因此而走上失败,这点他和历史上的霸王项羽很相似(上文曾说过他们的谋士遭遇也很像)。项羽也使用方天画戟,也有一匹盖世良驹乌骓马,画戟对画戟,乌锥对赤兔,乌,黑色,是项羽造反对象秦的颜色;赤,红色,是打败了打败了秦国的项羽的刘邦建立的汉朝的颜色,很有趣,他们所骑之马都是当时朝廷崇尚的颜色;项羽有虞姬,吕布有貂蝉;项羽有八千江东子弟,吕布有八员健将(张辽是其中之一);他们都是自恃武功无敌而轻视智略,最后身死功灭。项羽临死前困惑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说“天欲亡我,非战之罪”;而吕布也是同样意思,被围时自忖:我有赤兔画戟,谁敢当我?
他们唯一不同的是对待人生和死亡的态度,项羽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诗)”,而吕布在政治上是有奶便是爹,先后拜丁原,董卓为义父,张飞因此说他“三姓家奴”——按,王允设计离间董卓吕布,再和吕布设计诛杀董卓之后,估计是王允的坚持不“允”,吕布才没有再拜王允为干爹。吕布最后战败被俘后对曹操说:“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可定。”还想苟活一条性命。正是这一点的不同,项羽是悲壮的英雄,而吕布从来被视为反复无常贪生怕死的小人。
武功虽好,人品不好,所以对于吕布,人们虽然佩服他的武力,但是却没有人佩服他的人品——那吕方号称小温侯是怎么回事儿?是的,所以笔者认为吕方很可能跟吕布有血缘关系,如果好好查一查,也许能查出点什么关系,这里不管了。
三国武将作为一个群体,吕布代表了武力,却不能代表武将的人格魅力,所以,三国武将第二位就必然要担负起这个责任,罗贯中为后人的确创作了这么一个人物。下文将谈到。
吕布,无德,又轻浮智短,所以名之为天缪星。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吕布很符合。
《三国志》对吕布的评价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吕布生年史无记载,但应该比刘备大,他在徐州曾称呼刘备“贤弟”,虽然张飞很生气,但那是不喜欢吕布的情绪表露。吕布再不懂事儿,也不会称呼比自己大的人为“贤弟”,这一点应该没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