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吟 发表于 2011-7-31 16:32:17

步舆•平肩舆•步辇

三国时期的著名将帅,多具名士风度,如魏之曹操,吴之周瑜、鲁肃,蜀之诸葛亮,等等。因此宋代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周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亮的风采,似乎更胜于周郎,《语林》记述:“武侯与宣王(按,即司马懿)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舆、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皇闻而叹曰:可谓名士。”(《太平御览》卷774)

  舆即步舆,又称“平肩舆”,东晋南朝时名士亦多乘舆,如《晋书•谢安传附弟万传》记,谢万妻父太原王述为扬州刺史,“万尝衣白纶巾,乘平肩舆,径至听(厅)事前”。又,《晋书•王羲之传附子献之传》:“尝经吴郡,闻顾辟强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强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傍若无人。”无独有偶,其兄王徽之亦如此。《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按:子猷为徽之字)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厅)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以上诸例,亦可见当时平肩舆使用极普遍。

  图1

  步舆的形貌,据《隋书•礼仪志》追叙南朝车舆之制时,记有:“天子至于下贱,通乘步舆,方四尺,上施隐膝,以及襻,举之。无禁限。载舆亦如之,但不施脚,以其就席便也。”又记“方州刺史,并乘通幰平肩舆,从横施八横,亦得金渡装较。”在河南邓县学庄南朝墓出土绘彩画像砖中,有一方为平肩舆图像,该砖虽左上角已残,但未损及平肩舆及抬舆人形象(图1)。舆面呈方形,舆板的四面都有低栏,舆下四角各有一足,足形与当时床足相同。舆侧与舆板平齐处各装一长杆,前后伸出,以供舆夫肩扛之用。在舆前栏又向后斜装二小柱,上托一横木,极似车舆前的车轼,人坐舆上可以凭倚其上,功能又似床上所施隐几即凭几,《礼仪志》中所说“隐膝”,或即指此物。在舆的两侧各立一幰杆,在前、后又各斜伸出两斜杆,用以支撑舆上张的“通幰”,其形貌与当时车上所张通幰相同。该舆用四位头戴小冠身着袴褶的舆夫以肩扛抬,舆前后各二人。这种平肩舆的瓷塑模型,在广西永福县寿城南朝墓中出土过。舆的平面呈长方形,四侧有低栏,下面四角各有一足,形同床足,舆长75厘米,宽55厘米,高25厘米,即其长、宽、高之比约为3∶2∶1。舆上端坐一俑,舆前后都有抬舆的舆夫俑,现前后各存一人,但据底板上的痕迹,原来应前后各有二人,也是共用四舆夫,均以肩扛抬舆杆,可惜舆杆已残损无存。这件青瓷模型与前述邓县画像砖不同处,只是没有舆上张的通幰(图2)。图2将上述两件文物相对照,大致可以了解南朝时期步舆即平肩舆的形貌。值得注意的是,在寿城南朝墓中,瓷肩舆模型与瓷持旗俑、侍从俑和陶武士俑、击鼓俑伴同出土。邓县画像砖墓中,也有着鼓吹和肩刀、弓,持盾的步兵行列,还有供墓主乘骑的披有白色具装铠、粉绿寄生的黑色战马图像。邓县南朝墓葬所在地又正处南北对抗的前沿地带,因此墓内所葬死者极可能是统军的官员。由此亦可推测,平肩舆既可认为是墓主出行时的乘舆,也可能是他统军战斗时的乘舆。南朝乘舆形制系承袭自魏晋,因此亦可推知当年诸葛武侯伐魏时乘舆的形貌。

  在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延兴四年至太和八年(474—484年)司马金龙夫妇墓中,屏风漆画中有一步舆图像,旁有榜题“汉成帝班捷(倢)伃”。班倢伃故事,见于《汉书•外戚传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图中舆上坐着的著帝王装、身向后顾的是汉成帝,舆后随行的是班倢伃。所绘步舆虽也是由四舆夫以肩扛抬,但形貌较邓县画像砖图像颇为不同。舆板四周不是低栏,而形似当时的车厢,后背两角立小柱,上施横枋,形成高靠背状,左右两侧栏较高,上缘弧曲而前伸。从画面可看出的前、左两面,舆下部有一圈装饰带,绘出若干方形饰片,当系由贵金属所制作。舆下无足。图3

  舆上张通幰,但在通幰正中上方处,又立张有伞盖(图3)。看来它是摹绘出当时帝王所乘坐的“辇”,也就是装饰华美的特殊步舆。据《隋书•礼仪志》载:“初齐武帝造大小辇,并如轺车,但无轮毂。”大辇装饰华丽异常,“厢外凿镂金薄,碧纱衣,织成(芼)[芚],锦衣。厢里及仰(项)[顶]隐膝后户,金涂镂面[钉],瑇瑁帖,金涂松精,登仙花纽,绿四缘,四望纱萌子,上下前后眉,镂”。小舆装饰亦颇华美,皇帝小行幸乘之,“形如轺车,柒画,金较饰,锦衣。两厢后户隐膝牙兰,皆瑇瑁帖,刀格,镂面花钉。幰竿成校栋梁,下施八,金涂沓,兆床副。人举之”(《南齐书•舆服志》)。梁时,大辇“中方八尺,左右开四望。金为龙首。饰其五末,谓辕毂头及衡端也。金鸾栖轭。其下施重层,以空青雕镂为龙凤象。漆木横前,名为望板。其下交施三十六横。小舆形似轺车,金装漆画,但施八横”(《隋书•礼仪志》)。因此,司马金龙墓屏板漆画所绘,应是形似轺车而无轮的辇。《礼仪志》又说:“后魏天兴初,诏仪曹郎董谧撰朝飨仪,始制轩冕,未知古式,多违旧章。孝文帝时,仪曹令李韶更奏详定,讨论经籍,议改正之。唯备五辂,各依方色,其余车辇,犹未能具。”至明帝熙平年间才大造车服,形成定制。若此则司马金龙墓屏板漆画所绘小辇,当本自南方传来的粉本,所绘服色车舆仍依南方形制,唯其年代早于齐武帝,可能仍依东晋旧制,装饰不如齐梁,后趋于华美。

  司马金龙墓屏板漆画“汉成帝班捷(倢)伃”图像,常使人联想起传为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中“割欢同辇”部分的图像,该图虽为后代摹品,但尚存原图笔意。图中所画辇的结构,较屏画复杂,则更近轺车的形貌。该舆由八人肩抬,但似是前面每侧各三人,而舆后每侧只有一个。辇上坐有二人,前一个正坐向前,后一人回顾辇后的班倢伃,系汉成帝。这正合于徐爰《释问》所说:“天子御辇,侍中陪乘”(《隋书•礼仪志》)的制度。在这一图像中,可以看到舆饰的碧纱衣、四望沙萌子等装饰。除出行游乐外,有些帝王还乘辇外出狩猎。据《北堂书钞》引《邺中记》:“石虎作猎辇,使二十人担之,如今之步辇,上安徘徊曲盖,当坐处施转关床,若射鸟兽宜有所向,关随身而转。”石虎又作金华辇、嵩路辇、朱漆辇等,嵩路辇与朱漆辇为石虎皇后外出所乘,以纯云母代纱,极为豪华奢侈。

  与豪华的乘舆相对照的,是简便的版舆(亦称“板舆”)。晋潘安仁《闲居赋》有“太夫人乃御版舆”句,李善注:“版舆,车名,傅畅《晋诸公赞》曰:傅祗以足疾,版舆上殿。”(《文选》卷16)又注版舆一名步舆,并引周迁《舆服杂事记》曰:“步舆方四尺,素木为之,以皮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其实版舆无足,即“载舆”。因其质朴无华,僧人亦可乘坐,《赵书》云:“佛图澄号曰大和上,有事语,乃命大和上乘板辇也。”(《北堂书钞》卷140)一般庶民使用的板舆,极为简便,北朝孝子石棺上有图像。1977年洛阳发现的北魏画像石棺后档,雕有山林中二人以板舆抬一骨瘦如柴的老者,前一个回首后顾,并用右手前指,似向后一个问询该往哪里去。二人皆着袴褶。图4

  这是描述孝孙原穀图像。另一件流至海外的孝子石棺上的孝孙原穀图像,除二人以板舆抬老人外,还有将老人抛置林中,原穀将板舆收回与其父对语的画像(图4)。这种板舆,只是一方平板,两侧各有一抬竿而已,不用时一人即可挟持而行。值得注意的是其用法,抬舆的人不是以肩提荷,而是双手下垂提竿,因此板舆高只与舆夫腰高相同,极似现代人抬担架的情况。这可算是“腰舆”而非“肩舆”,与当时流行的步舆的扛抬方式有别,或许因板舆轻便而采取这种方式。

  到了唐代,大驾卤簿中仍列有各式豪华的乘舆,但皇帝平时宫中乘用的是较轻便简易的步舆,即步辇,当时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步辇图》流传至今,为我们留下唐太宗乘步辇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真实写照。图中所绘出的步辇,形似坐榻,榻面两侧装有抬竿向前后伸出,两竿前、后端各设有襻带。抬辇的是两位长裙宫女,前后各一人,将襻带挂于颈后,再以两手左右提竿前行。步辇左右各有两名同样装束的宫女,分别以双手托抬步辇四角,以协助抬辇。唐太宗盘膝端坐于辇上。这一唐代名画家真迹,一方面生动传神地揭示出唐代皇帝乘坐步辇的形貌;另一方面表明这种轻便的宫内代步工具,可由体力不强的宫女抬行,并且不用肩舆方式,而采取更为稳便的腰舆方式,使重心降低,更为平稳。这和上述北朝民间板舆的抬行方式相同。不过如是外出长途行进,恐仍用各式肩舆。到了宋代,卤簿中的大辇仍依唐制,而且制作得更为华美,宋太祖建隆四年由陶穀创制的大辇,主辇用64人之多。真宗时,以旧辇过重,遂命别造,凡减700余斤。到南宋时,则仅有大辇、平辇、逍遥三辇而已。这些都是肩舆。此外,与唐代一样,宫中也用轻便的步辇类小辇,称为“腰舆”,据《宋史•舆服志》:“腰舆,前后长竿各二,金铜螭头,绯绣凤裙襕,上施锦褥,别设小床,绯绣花龙衣。”到南宋时期,所用腰舆“赤质,方形,四面曲阑,下结绣裙网。……上设方御床、曲几,舁竿无螭首”。但在民间,则流行全遮式的轿子,舁竿由步舆或步辇那样装于舆下,改为装于轿身中腰处,使轿体重心降低,稳定而上下更为方便,因此很快取代了流行多年的步舆类交通工具,其图像和模型,在各地宋墓中常可见到。

595394695 发表于 2011-7-31 18:23:45

是马车吗?我喜欢清朝皇帝的龙辇{:5_140:}

南川 发表于 2011-7-31 20:13:40

回复 子龙吟 的帖子

10篇帖子分都加在这~希望继续努力哦~很好的帖子!!

子龙吟 发表于 2011-7-31 23:59:30

回复 南川 的帖子

:lol太谢谢了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1 20:54:14

力顶东观求奉命灌水

yehaoqing 发表于 2011-8-12 09:06:56

应该是后是的轿子吧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0:34:52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步舆•平肩舆•步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