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姓夏侯还是姓曹?
曹操姓夏侯还是姓曹?梁太明
清朝初年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因其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们所熟悉。作者在开篇第一回里就描写道:“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须知,《三国演义》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决定取舍,有意识地突出或删去某些方面,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主旨贬曹的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已不是历史上的曹操,而是经过再创造的人物,这一形象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历史上其它“乱臣贼子”的某些特征。所以,鲁迅先生说:看《三国演义》,“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数百年来,人们便以该小说为依据,称曹操姓夏侯,不姓曹;甚而,某某人在编写的姓氏书中竟以此为根据,直书“曹操姓夏侯”。非也!
史书《三国志》记载:曹氏家族与夏侯氏家族是安徽亳州的两大名门望族,且世代有姻亲关系;曹操与夏侯敦及从弟夏侯渊关系密切,因为他们不止是始起义兵时的战友,而且还是亲友:夏侯敦的侄子夏侯茂娶了曹操的女儿,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的妻妹……如果曹嵩是夏侯氏过继来的孩子,那么曹操的女儿就不可能再嫁给夏侯茂了。
史载,曹操的曾祖父曹萌有四个儿子:伯兴、仲兴、叔兴、季兴。长子伯兴只一个儿子叫曹鼎(曾任尚书令);次子仲兴也只一个儿子叫曹瑜(瑜单传曹洪);三子叔兴即曹褒有三个儿子:曹炽、曹嵩、曹胤,(炽有同胞二子:曹仁、曹纯);四子季兴即曹腾小时进宫作了太监,无后。曹腾在朝三十余年,服侍四帝,人缘极好,官至中常侍大长秋、长乐太仆,封费亭候;因太监可以收养子,曹腾便要了他三哥一个孩子作为养子,即曹嵩。嵩生二子,即曹操、曹德。曹嵩是曹褒的儿子,这在(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谯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山海经》所记更详,冢前树云头玺碑,题云:《汉故太尉费亭候曹公之墓》)。庙北有二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罘罳已碎,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候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诏策,二碑文同;夹碑东西列对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有腾兄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颖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经查汉史及《三国志集解》核实:颖川太守为曹褒)。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历大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迁长水,年三十九卒,熹平六年造。炽弟胤冢,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碑》,熹平六年立(谒者:汉时的一种官名)” 。 依此看来,因曹腾的关系,曹褒、曹嵩、曹炽、曹胤一家皆为汉朝的官吏。曹褒、曹腾及他们的三个儿子炽、胤、嵩的墓冢连在一起,而且曹褒、曹炽的墓葬是从异地迁移而来(现亳州城南“曹氏公园”内的五个墓冢{最北边的一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挖掘,尚存一墓穴},很值得研究、考证)。何以至此,可想而知。,
曹嵩是曹氏的后代,绝非夏侯氏子!曹嵩的儿子曹操姓曹无疑。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很生动的历史小说,所写、所说切不可信以为史。
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曹嵩 之前姓什么陈寿也不知道 三国志里曹操的身世是“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而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此说也并非无稽之谈,曹操对待夏侯兄弟,的确视同本家
以此看来曹操和夏侯氏是一族人吧 姓夏侯的可能性 很大
阿瞒的身世一般认为原姓夏侯,因其父嵩为曹腾养子,方姓了曹.但陈寿、三国志并没有明确提出其出身:“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但裴松之注则说: 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 。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这也许就是阿瞒身世的说法之来由吧。
虽说读三国志须与裴注同读才行,但就阿瞒身世此事,俺看陈寿的说法更可信。首先,陈寿作史时与阿瞒相距不过数十年,搞清其身世问题不大(至少比南朝宋人裴氏条件有利);
最关键的是,阿瞒若与“惇为从父兄弟”,原姓“夏侯氏”(三国志中也将“诸夏侯曹列为一传,魏书九),看似言之有据,其实正是该传中暗示了阿瞒并不姓夏侯氏。何者?, 很简单, 曹氏与夏侯氏多次联姻,多为曹氏女嫁入夏侯氏门 ,略举几例: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適室,曹氏女也。[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如阿瞒与夏侯惇、渊是堂兄弟关系,则曹氏之女与夏侯氏子是何关系,不是很清楚了吗?古时同姓尚不能通婚,何况裴氏所说的两者如此之近的血缘关系? 看来,能得出的结论就是:阿瞒确非夏侯氏之后 。
那又有问题了,阿瞒本姓何氏?三国志为何将夏侯氏与曹氏合传?其实有人早指出,曹腾是有兄弟的,养子何必到外族中找? 曹嵩应当是其子侄辈,也就是阿瞒乃出曹氏,本就姓曹 。至于第二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俺作一猜想:夏侯氏与曹氏也许是某种远亲,但关键的是夏侯兄弟对曹操创业作用巨大,另外夏侯渊对曹操有恩: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魏略曰:时兗、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且夏侯渊死于与刘备作战时。这或许才是“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的原因吧。
《三国志》开篇《武帝纪》陈寿说到曹操之父曹嵩,就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同样享有如此规格待遇的还有废帝曹芳,《三少帝纪》云:“宫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来者。”可是曹芳是因为“宫省事祕”,曹嵩那年头其只是曹腾养子,当初宦官家门虽然权势能比皇家,但陈寿著述之时,去汉未远。魏国公子遗臣在洛阳街头随处可一抓上个一大把,可是竟然说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话,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对于此事,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对此,不少史家认为《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并不正确,理由是夏侯惇和夏侯渊之子和曹操女儿联姻,以汉时同姓不得联姻论证夏侯氏之子说为虚妄。但是在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纲常废弛,象曹魏的陈矫本是刘姓,过继给舅家又娶了刘氏的女子为妻。对此当时社会上舆论不少持攻击态度,可是最后被曹操当和事老以一句“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敉平了。①查陈矫所婚本族刘氏,为汉广陵厉王胥之后也。世为名族。同郡有雷、蒋、谷、鲁四姓,皆出其下,时人为之语曰:“雷、蒋、谷、鲁,刘最为祖。”后来其乡里中正刘友对刘氏中的刘颂嘲讽此事。刘颂竟然说“舜后姚虞、陈田本同根系,而世皆为婚,礼律不禁。今与此同义,为婚可也。”②竟然如此理直气壮,可见当时风教礼仪是什么形式。曹操虽然说:“自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论。”其实就是建安五年后的,在魏国也是一切勿论,因为号称当世大儒,著德立勋、治身清素的司空王基,在为儿子娶亲时,就找的同姓王沈的女儿。③一刘一王,一前一后,一宗室一名族,个个都流行同族同姓通姻,可见当时风俗了。所以曹氏和夏侯氏联姻也不是什么怪事了。
又《三国志,文帝纪》云:延康元年,夏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雉见。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同书注《魏书》曰:王素服幸鄴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於宗庙门之外。哭於城门,失其所也。
孙盛在此处明指夏侯惇和曹丕是“同姓”,毫无疑问是因为曹嵩本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的缘故。如果说孙盛是晋人弄错了,那再看一位同时代人的话,那是孙权在给曹丕的信里提到的:
又曰:“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虽中间自弃,常奉戢在心。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三国志,孙权传》注引《魏略》)
从上文可以看出,夏侯氏在曹魏是“宗室”地位,而同族才能成为宗室,所以曹嵩为夏侯氏过继给曹氏一说是可信的。沛国夏侯氏是西汉开国名臣夏侯婴的后人,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曹嵩既然出自夏侯家,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为何陈寿会在《三国志》里却扭扭捏捏的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来掩盖那??其实另有原因,当时风气就是出自名家也有三六九等分别,如果是正室所生嫡子,自然是身价百倍。要是你是那号侧室姬妾生的,也还有个名分,最怕是摊上生母只是婢仆使女,春秋之义,子以母贵,那就是生在望族、也属微贱,是忝污爵位,损辱宗门的。如公孙瓒家族世为两千石,可公孙瓒因为母亲出身微贱,只能在郡里当个小吏。曹嵩出身也正好和公孙瓒一路,因为在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对曹嵩、曹操的家世如此描述:
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赘阉遗丑”里的“阉”自然是骂曹操是宦官门第,而那“赘”字有收养之意,故有的注疏也解释意为曹嵩乃曹腾养子。可是当时午后过继乃是常事,就连诸葛亮、司马师也因无子曾过继过兄弟的儿子。拿这来和阉宦并列就大有矛盾了。其实在汉代“赘”字还有奴婢的意思。在《汉书,严助传》如淳注赘子云:
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
也就是那句赘阉遗丑是骂曹操是奴婢和阉宦的遗孽。想曹腾本有兄弟四人,却不向同姓求子过继,却找夏侯氏去。其实另有苦衷,当时宦官虽然权势滔天,可是士林宦门,在清议面前却是判若云泥。曹腾虽然是曹参之后,可一为宦官,也就成了垫底的货色了。不光袁绍会在檄文里辱骂曹操家门,就是曹操自己也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④故此即使同姓也不情愿把自己家门的嫡派子孙去当那宦官养子。于是曹腾另求同乡的夏侯家,夏侯氏那正好有个奴婢生的夏侯嵩,自然舍得送去。故此曹嵩是“赘”,曹腾是“阉”,曹操才落个陈琳笔下的“赘阉遗丑”。
陈寿作史,时为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门第嫡庶的念头,母以子贵的风气比之汉魏更盛。陈寿《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为尊者讳也是难免,故此对曹嵩的出身就简单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而实际情况应为: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嵩,夏侯氏之子,母亲为婢使,出嗣腾家。
①《三国志,陈矫传》注引《魏氏春秋》:矫本刘氏子,出嗣舅氏而婚于本族。徐宣每非之,庭议其阙。太祖惜矫才量,欲拥全之,乃下令曰:“丧乱已来,风教彫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
②颂嫁女临淮陈矫,矫本刘氏子,与颂近亲,出养于姑,改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曰:“舜后姚虞、陈田本同根系,而世皆为婚,礼律不禁。今与此同义,为婚可也。”友方欲列上,为陈骞所止,故得不劾。
③《晋书,刘聪传》: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岂不达礼乎!为子纳司空太原王沈女,以其姓同而源异故也。”
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 应该姓夏侯。 夏侯是本姓,他老爸当了太监的儿子就改姓曹了~~~ 夏侯草 话说夏侯渊是刘邦时夏侯婴的后代,也是名门之后了,不知道曹操是不是也是; 夏侯。。。。 本应姓夏侯的 力顶东观求奉命灌水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回帖是一种美德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无论曹操姓什么,历史上都存在过曹操此人。楼主所论,鄙人以为大可不必太过较真。曹操本姓,在当时或许只是一件众人所知的小事,也可能是无一人知晓的机密。这些都改变不了我们对曹操此人的评价,既不会因姓曹而贬低,姓夏侯而抬高。就站在历史研究的角度,鄙人又以为,楼主的精神可嘉,历史研究需要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