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 发表于 2011-7-29 13:55:35

【历史】绵阳通鉴·东汉纪

汉·建武元年乙酉(25)(成家·龙兴元年)
   正月,庚午朔(2月17日)。
   四月,公孙述即帝位,号成家,改元龙兴。
   蜀郡功曹李熊说公孙述宜称天子。述乃于成都即帝位,号成家,改元龙兴,以李熊为大司徒,述弟光为大司马,恢为大司空。
   六月,光武帝即位于高阝南,改元建武。
   刘秀至高阝,召冯异问四方动静。异曰:“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於大王,宜从众议。”会儒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诣王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请奏。乃於六月己未(廿二日,8月5日)即皇帝位於高阝南,改元建武,大赦。
   九月,更始亡。
   赤眉入长安,更始单骑走,从厨城门出。式侯恭以赤眉立其弟,自系诏狱;闻更始败走,乃出,见定陶王祉,祉为之除械,乃从更始於渭滨。右辅都尉严本恐更始为赤眉所诛,即将更始至高陵,本将兵宿卫,其实围之。更始将相皆降赤眉,独丞相曹竟不降,手剑格杀之。辛未(初六,10月16日)诏封更始为淮阳王,吏民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其送诣吏者封列侯。
   十月,光武帝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都洛阳。
   汉·建武二年丙戌(26)(成家·龙兴二年)
   正月,甲子朔(2月6日),日食。)
   二月,公孙述尽有益州之地。
   公孙述遣侯丹取南郑,又遣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扡关,尽有益州之汉中、巴、广汉、蜀、犍为、柯、越隽、益州诸郡,氐人悉亦附之。
   汉·建武三年丁亥(27)(成家·龙兴三年)
   正月,己未朔(1月27日)。
   闰二月,戊午朔(3月27日)。
   五月,乙卯晦(7月22日),日食
   汉·建武四年戊子(28)(成家·龙兴四年)
   正月,癸未朔(2月15日)。
   十月,隗嚣使马援往观公孙述,又遣往洛阳。
   马援与公孙述同裏,相善,援以为至成都,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陈陛卫以延援入,交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於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道:“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道:“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嚣乃使援奉书洛阳。援初到,中黄门引入。光武帝在宣德殿南庑下,便帻,坐迎笑,)谓援道:“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道:“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光武帝笑道:“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道:“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十二月,公孙述聚兵数十万,屯粮汉中;又造十层楼船,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又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嚣斩其使,出兵击之,公孙述兵不再北出。
   汉·建武五年己丑(29)(成家·龙兴五年)
   正月,丁丑朔(2月3日)。
   三月,岑彭攻拔夷陵,田戎亡入蜀,尽获其妻子、士众数万人。公孙述以戎为翼江王。
   闰十月,壬申朔(11月25日)
   汉·建武六年庚寅(30)(成家·龙兴六年)
   正月,辛丑朔(2月22日)。
   二月,述废铜钱,行铁钱,百姓苦之。为政苛细,察於小事,如为清水令时而已。好改易郡县官名。少尝为郎,习汉家故事,出入法驾,鸾旗旄骑。又立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或谏曰:“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先王爱子,示无大志。”述不从,由此大臣皆怨。
   九月,丙寅晦(11月14日),日食。
   十二月,癸巳(廿八日,2月9日)。田租改三十税一。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汉·建武七年辛卯(31)(成家·龙兴七年)
   正月,乙未朔(2月11日)。
   三月,癸亥晦(5月10日),日食。
   是岁,公孙述徵李业於广汉郡梓潼县,不至,死。
   公孙述徵广汉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业,于平帝元始中除为郎,王莽居摄,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梓潼山谷,绝匿名迹。既不仕于莽,安肯仕於述。述羞不能致,使大鸿胪尹融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以毒酒。”融譬旨道:“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於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於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业乃叹道:“古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为此故也。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道:“宜与家室计之。”业道:“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耻杀贤之名,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逃,辞不受。
   汉·建武八年壬辰(32)(成家·龙兴八年)
   正月,庚寅朔(2月1日)。
   闰六月,丁亥朔(7月27日)。
   汉·建武九年癸巳(33)(成家·龙兴九年)
   正月,癸丑朔(2月18日)。
   是年,氐人皆背公孙述降汉,陇西太守马援复其王侯君长,赐以印绶。后隗嚣族人隗茂反,杀武都太守。氐人大豪齐钟留为氐人所敬仰,威服诸豪,与郡丞孔奋击杀隗茂。
   汉·建武十年甲午(34)(成家·龙兴十年)
   正月,戊申朔(2月8日)。
   汉·建武十一年乙未(35)(成家·龙兴十一年)
   正月,壬寅朔(1月28日)。
   闰三月,辛未朔(4月27日)。
   七月,岑彭使臧宫将降卒从涪水上平曲,讨公孙述。公孙恢悉兵拒於广汉及资中。   
   公孙述遣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悉兵拒於资中及广汉。又遣将侯丹率二万余人拒于黄石。岑彭使臧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拒延岑,自分兵浮江还江州,溯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破之。倍道兼程二千余裏拔武阳。使精骑驰击广都,去成都仅数十裏,势若风雨,所至皆败散。初,述闻汉兵在平曲,故遣大兵逆之。及彭至武阳,绕出延岑军后,蜀地震骇。述大惊,以杖击地道:“是何神也。”
   延岑盛兵沈水,臧宫人多食少,转输不至,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光武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声动山谷。延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势纵击,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延岑奔成都,其众悉降,尽获其兵马珍宝。自是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军至平阳乡(今三台潼川镇),王元举众降。光武帝与公孙述书,陈言祸福,示以丹青之信,述省书太息,以示所亲。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皆劝述降。述道:“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少、隆皆以忧死。
   十月,公孙述使刺客诈为亡奴,降岑彭,夜刺杀彭。太中大夫监军郑兴领其营,以俟吴汉至而授之。彭持军整齐,秋毫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使迎降,会彭已被害,光武帝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蜀人为之立祠。
   十二月,吴汉自夷陵将三万人沂江而上,伐公孙述。
   汉·建武十二年丙申(36)(成家·龙兴十二年)`
   正月,丙寅朔(2月16日)。是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於鱼腹津,遂围武阳。直取广都,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光武帝必欲降之,又与之谕道:“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宗族完全。诏书手记,不可数得。”述终无降意。
   九月,辅威将军臧宫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恢於平阳乡。复攻拔繁、郫,与吴汉会于成都。
   十一月,臧宫军成都咸阳门,戊寅(十八日,12月24日)述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自晨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大乱;高午奔阵刺述,洞胸堕马。左右与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明旦,延岑以城降。吴汉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诛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光武帝闻之怒,以谴吴汉。
   是年,光武帝定蜀,承前汉益州之旧郡九,属国三。在今绵阳市境有:(一)广汉郡辖十一县中之妻阝县及涪县。(二)广汉属国辖三道中之刚氐一道。
汉·建武十三年丁酉(37)
   正月,庚申朔(2月4日)。
   闰十二月,乙卯朔(1月25日)。
   汉·建武十四年戊戌(38)
   正月,甲申朔(2月3日)。
   汉·建武十五年己亥(39)
   正月,己卯朔(2月13日)。丁未(廿九日,3月13日)有星孛於昴。
   汉·建武十六年庚子(40)
   正月,癸酉朔(2月2日)。
   三月,辛丑晦(4月30日),日食。
   闰八月,己巳朔(9月25日)。
   十月,铸五铢钱。
   马援奏请宜如旧铸五铢钱,光武帝从之。天下赖以其便。
   汉·建武十七年辛丑(41)
   正月,丁酉朔(2月20日)。
   二月,乙未晦(4月19日),日食。
   汉·建武十八年壬寅(42)
   正月,辛卯朔(2月9日)。
   七月,吴汉发广汉、巴、蜀三郡兵讨史歆。
   初,二月,蜀郡守将史歆反。攻太守张穆,穆逾城走。宕渠杨伟等起兵应歆。帝遣吴汉将兵讨之。吴汉乃发广汉、巴、蜀之郡兵围成都百余日,拔之,斩史歆。汉乃乘桴下巴郡,杨伟等惶恐解散。汉诛其渠帅,徙其党数百家于南郡、长沙而还。
   是年,罢州牧,置刺史。
   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
   正月,丙戌朔(1月30日)。
   闰四月,甲申朔(5月28日)。
   汉·建武二十年甲辰(44)
   正月,庚戌朔(2月18日)。
   汉·建武二十一年乙巳(45)
   正月,甲辰朔(2月6日)。
   汉·建武二十二年丙午(46)
   正月,戊戌朔(1月26日)。
   五月,乙未晦(7月22日),日食。
   闰正月,戊辰朔(2月25日)。
   汉·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
   正月,壬戌朔(2月14日)。
   汉·建武二十四年戊申(48)
   正月,丁巳朔(2月4日)。
   闰十月,壬子朔(11月25日)。
   汉·建武二十五年己酉(49)
   正月,辛巳朔(2月22日)。
   三月,戊申晦(5月1日),日食。
   汉·建武二十六年庚戌(50)
   正月,乙亥朔(2月11日)。
   汉·建武二十七年辛亥(51)
   正月,己巳朔(1月31日)。
   闰六月,丁卯朔(7月28日)。
   汉·建武二十八年壬子(52)
   正月,癸巳朔(2月19日)。
   汉·建武二十九年癸丑(53)
   正月,戊子朔(2月8日)。
   二月,丁巳朔(3月9日),日食。
   汉·建武三十年甲寅(54)
   正月,壬午朔(1月28日)。
   闰三月,辛亥朔(4月27日)有星孛于紫宫。
   汉·建武三十一年乙卯(55)
   正月,丙午朔(2月16日)。
   五月,癸酉晦(7月13日),日食。
   汉·建武中元元年丙辰(56)
   正月,庚子朔(2月5日)。
   四月,己卯(十一日,5月14日)改元建武中元,赦天下。
   十一月,甲子晦(12月25日),日食。
   闰十二月,乙未朔(1月25日)。
   汉·建武中元二年丁巳(57)
   正月,甲子朔(2月23日)。
   二月,戊戌(初五,3月29日),光武帝崩(年62岁)于南宫前殿。太子庄即皇帝位,是为明帝。

汉·永平元年戊午(58)
   正月,己未朔(2月13日)。
   汉·永平二年己未(59)
   正月,癸丑朔(2月2日)。
   闰九月,己卯朔(10月26日)。
   汉·永平三年庚申(60)
   正月,丁丑朔(2月21日)。
   六月,有星孛於天船北。
   八月,壬申晦(10月13日),日食。
   汉·永平四年辛酉(61)
   正月,辛未朔(2月9日)。
   汉·永平五年壬戌(62)
   正月,丙寅朔(1月30日)。
   闰五月,癸巳朔(6月26日)。
   汉·永平六年癸亥(63)
   正月,己丑朔(2月17日)。
   汉·永平七年甲子(64)
   正月,甲申朔(2月7日)。
   汉·永平八年乙丑(65)
   正月,戊寅朔(1月26日)。
   闰正月,戊申朔(2月25日)。
   十月,壬寅晦(12月16日),日食。
   汉·永平九年丙寅(66)
   正月,壬寅朔(2月14日)。
   汉·永平十年丁卯(67)
   正月,丙申朔(2月3日)。
   闰十月,壬辰朔(11月26日)。
   汉·永平十一年戊辰(68)
   正月,庚申朔(2月22日)。
   汉·永平十二年己巳(69)`
   正月,乙卯朔(2月11日)。是月,益州徼外哀牢王内属,乃罢益州西部都尉,置永昌郡,以妻阝县人郑纯(字长伯)为太守。在官十年卒。
   汉·永平十三年庚午(70)
   正月,己酉朔(1月31日)。
   闰七月,丙子朔(8月26日)。
   十一月,壬寅晦(1月19日),日食。
   汉·永平十四年辛未(71)
   正月,癸酉朔(2月19日)。
   汉·永平十五年壬申(72)
   正月,丁卯朔(2月8日)。

汉·永平十六年癸酉(73)
   正月,壬戌朔(1月28日)。
   闰三月,庚寅朔(4月26日)。
   五月,戊午晦(7月23日),日食。
   汉·永平十七年甲戌(74)
   正月,丙戌朔(2月16日)。
   汉·永平十八年乙亥(75)
   正月,庚辰朔(2月5日)。
   六月,己未(十二日,7月14日),有星孛於太微。
   八月,壬子(初六,9月5日)明帝崩于东宫前殿(年48岁)。太子即位,是为章帝。
   十一月,甲辰晦(12月26日),日食。
   闰十一月,乙巳朔(12月27日)。
   汉·建初元年丙子(76)
   正月,甲辰朔(2月24日)
   八月,庚寅(廿日,10月7日),有星孛於天市。
   汉·建初二年丁丑(77)
   正月,戊戌朔(2月12日)。
   十二月,戊寅(十六日,1月18日),有星孛于紫宫。
   汉·建初三年戊寅(78)
   正月,癸巳朔(2月2日)。
   闰八月,己丑朔(9月26日)。
   汉·建初四年己卯
   正月,丁巳朔(2月21日)。
   汉·建初五年庚辰(80)
   正月,辛亥朔(2月10日)。
   二月,庚辰朔(3月10日),日食。
   汉·建初六年辛巳(81)
   正月,乙巳朔(1月29日)。
   闰五月,癸酉朔(6月26日)。
   六月,辛未晦(8月23日),日食。
   汉·建初七年壬午(82)
   正月,己巳朔(2月17日)。
   汉·建初八年癸未(83)
   正月,甲子朔(2月7日)。
   汉·元和元年甲申(84)
   正月,戊午朔(1月27日)。
   闰正月,丁亥朔(2月25日)。
   八月,癸酉(廿日,10月8日)改元元和。
汉·元和二年乙酉(85)
   正月,辛己朔(2月13日)。乙酉(初五,2月17日),诏令:民生子,原免三年算钱,今再令怀孕者,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免其夫一年算钱。
   二月,甲寅(初四,3月18日),颁行《四分历》   《太初历》行百余年,历稍后天,令编訁斤   、李梵综校,作《四分历》。))
   汉·元和三年丙戌(86)
   正月,乙亥朔(2月2日)。
   闰十月,辛未朔(11月25日)。
   汉·章和元年丁亥(87)
   正月,己亥朔(2月21日)。
   七月,壬戌(廿七日,9月12日),诏改元章和。
   八月,乙未晦(10月15日),日食。
   汉·章和二年戊子(88)
   正月,甲午朔(2月11日)。
   二月,壬辰(三十日,4月9日),章帝崩于章德前殿(年31岁)。太子肇即皇帝位,是为和帝。年仅十岁,太后临朝,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
   四月,以遗诏罢郡国盐铁之禁,纵民煮盐、铸铁。
   汉·永元元年己丑(89)
   正月,戊子朔(1月30日)。
   闰七月,乙卯朔(8月25日)。
   汉·永元二年庚寅(90)
   正月,壬子朔(2月18日)。.
   二月,壬午(初二,3月20日),日食。
   汉·永元三年辛卯(91)
   正月,丙午朔(2月7日)。
   汉·永元四年壬辰(92)
   正月,辛丑朔(1月28日)。
   闰三月,己巳朔(4月25日)。
   六月,戊戌朔(7月23日),日食。
   汉·永元五年癸巳(93)
   正月,乙丑朔(2月15日)
   汉·永元六年甲午(94)
   正月,己未朔(2月4日)。
   闰十一月,甲申朔(12月26日)。
   汉·永元七年乙未(95)
   正月,癸未朔(2月23日)。
   四月,辛亥朔(5月22日),日食。
汉·永元八年丙申(96)
   正月,丁丑朔(2月12日)。
   汉·永元九年丁酉(97)
   正月,壬申朔(2月1日)。
   闰八月,戊辰朔(9月25日)。
   汉·永元十年戊戌(98)
   正月,丙申朔(2月20日)。
   汉·永元十一年己亥(99)
   正月,庚寅朔(2月9日)。
   汉·永元十二年庚子(100)
   正月,甲申朔(1月29日)。
   闰五月,壬子朔(6月25日)。
   七月,辛亥朔(8月23日),日食。
   汉·永元十三年辛丑(101)
   正月,戊申朔(2月16日)。
   汉·永元十四年壬寅(102)
   正月,癸卯朔(2月6日)。
   汉·永元十五年癸卯(103)
   正月,丁酉朔(1月26日)。
   闰正月,丙寅朔(2月24日)。
   四月,甲子晦(6月22日),日食。
   十一月,和帝南巡,侍御史王涣(妻阝县人)扈驾,还迁洛阳令。
   汉·永元十六年甲辰(104)
   正月,辛酉朔(2月14日)。
   汉·元兴元年乙巳(105)
   正月,乙卯朔(2月2日)。
   四月,改元元兴。赦天下。

闰九月,辛巳朔(10月26日)。
   十二月,辛未(廿二日,2月13日),和帝崩于章德前殿(年27岁),少子隆,生始百余日,迎立为皇太子。是夜,即皇帝位。
   雒阳令广汉王涣卒(妻阝县人)。
   涣居身平正,能以明察发摘奸伏,外行猛政,内怀慈仁。凡所平断,人莫不悦服,京师以为神,是岁卒官,百姓匝道,莫不咨嗟流涕。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道:“平常持米到雒,为吏卒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雒阳民为立祠,作诗。每祭,辄弦歌而荐之。太后诏曰:“夫忠良之吏,国家之所以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
   汉·延平元年丙午(106)
   正月,己卯朔(2月21日)。
   八月,辛亥(初六,9月21日),殇帝崩。癸丑(初八,9月23日)太后与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邓骘持节迎清河王子祜,斋於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为长安侯。乃下诏,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有司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是为安帝。太后犹临朝。
   九月,乙亥朔(10月15日),殒石于陈留。
   汉·永初元年丁未(107)
   正月,癸酉朔(2月10日),赦天下。
   三月,癸酉(初二,4月11日),日食。
   汉·永初二年戊申(108)
   正月,戊辰朔(1月31日)。
   七月,太白入北斗。
   闰七月,乙未朔(8月25日)。
   十二月,广汉塞外参狼羌降。
   汉·永初三年己酉(109)
   正月,壬辰朔(2月18日)。
   十二月,乙亥(十九日,1月27日),有星孛于天苑。
   汉·永初四年庚戌(110)
   正月,丙戌朔(2月7日)。
   汉·永初五年辛亥(111)
   正月,庚辰朔(1月27日),日食。
   闰四月,己卯朔(5月26日)。
   汉·永初六年壬子(112)
   正月,甲辰朔(2月15日)。
   汉·永初七年癸丑(113)
   正月,己亥朔(2月4日)。
   四月,丙申晦(6月1日),日食。
   闰十二月,癸巳朔(1月24日)。
   汉·元初元年甲寅(114)
   正月,癸亥朔(2月23日),甲子(初二,2月24日)改元元初。

三月,癸亥(初二,4月23日),日食。
   十月,戊子朔(11月15日),日食。
   汉·元初二年乙卯(115)
   正月,丁巳朔(2月12日)。
   八月,壬子晦(10月5日),日食。
   汉·元初三年丙辰(116)
   正月,辛亥朔(2月1日)
   三月,辛亥(初二,4月1日),日食。
   闰八月,戊申朔(9月25日)。
   十二月,三府举谷城令王堂(妻阝县人)讨西羌,拜巴郡太守。堂斩虏千余级,巴、庸清静。
   汉·元初四年丁巳(117)
   正月,乙亥朔(2月19日)。
   二月,乙巳朔(3月21日),日食。
   汉·元初五年戊午(118)
   正月,庚午朔(2月9日)。
   八月,丙申朔(9月3日),日食。
   汉·元初六年己未(119)
   正月,甲子朔(1月29日)。
   闰五月,壬辰朔(6月26日)。
   十二月,戊午朔(1月28日),日食。
   汉·永甯元年庚申(120)
   正月,戊子朔(2月17日)。
   四月,丙寅(十一日,5月25日),立皇子保为太子,改元永宁,赦天下。
   七月,乙酉朔(8月12日),日食。
   汉·建光元年辛酉(121)
   正月,壬午朔(2月5日)。
   七月,己卯朔(8月1日),改元建光。赦天下。
   汉·延光元年壬戌(122)
   正月,丁丑朔(1月26日)。
   闰二月,丙子朔(3月26日)。
   三月,丙午(初二,4月25日),改元延光。赦天下
   汉·延光二年癸亥(123)
   正月,辛丑朔(2月14日)。
   汉·延光三年甲子(124)
   正月,乙未朔(2月3日)。
   九月,丁酉(初七,10月2日)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居德阳殿西钟下。
庚申晦(10月25日),日食。
   闰十月,庚寅朔(11月24日)。
   汉·延光四年乙丑(125)
   正月,己未朔(2月21日)。
   二月,甲辰(十七日,4月7日)安帝南巡,阿书王圣,中常侍江京等并请属於王堂,堂不用。掾固谏之,堂道:“吾蒙国恩,岂可为权宠阿意,以死守之。”即日遣家属归。闭上病,果有诬奏堂者,后帝崩,京等悉诛,堂以守正见称。
   三月,戊午朔(4月21日),日食。丁卯(初十,4月30日)安帝崩(年32岁)于叶之途中乘舆(年32岁)。庚午(十三日,5月3日)还宫,发丧。太后临朝,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欲久专国政,贪立幼君,与阎显定策禁中,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为嗣。乙酉(廿八日,5月18日),北乡侯懿即皇帝位。
   十月,辛亥(廿七日,12月10日)北乡侯懿卒,秘不发丧,闭宫门,屯兵自守。
   十一月,立济阴王保为皇帝,是为顺帝。
   乙卯(初三,12月14日)中常侍孙程、中黄门王康、王国与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聚谋于西钟下,皆截衣为誓。丁巳(初四,12月16日)夜,孙程等会於崇德殿,入章台门。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坐于禁门,孙程与王康斩江京、刘安及陈达。举刀胁李闰道:“今当立济阴王,毋得摇动!”闰道:“诺。”於是扶闰起,俱于西钟下迎济阴王即皇帝位(时年11岁)。召尚书令、仆射以下从辇幸南宫,孙程等留守禁门,遮扡内外。济阴王登云台,召公卿、百僚,使虎贲、羽林士屯于南、北宫诸门。戊午(初五,12月17日),遣使入禁门,夺得玺绶,顺帝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节收阎显及其弟阎耀入狱,诛之。
   汉·永建元年丙寅(126)
   正月,癸丑朔(2月10日)
   汉·永建二年丁卯(127)
   正月,戊申朔(1月31日)。
   闰六月,乙巳朔(7月27日)
   七月,甲戌朔(8月25日),日食。是月,徵广汉杨厚,厚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戒,拜议郎。
   是年,徵王堂为将作大匠。
   汉·永建三年戊辰(128)
   正月,辛未朔(2月18日)。
   汉·永建四年己巳(129)
   正月,丙寅朔(2月7日)。
   是年,王堂坐事左迁议郎。复拜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辞讼。迁汝南太守,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道:“古人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於上,事缉於下。其宪(百度)章朝右,简才职,委功曹陈蕃。匡政理务,拾遗补阙,任主薄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有辞教,郡内称治。时大将军梁商、尚书令袁汤,以求属不行,并恨之。后庐江(百度)贼进入弋阳界,堂勒兵追讨,即便奔散,而商、汤因此风州,奏堂在任无警,免归家。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
汉·永建五年庚午(130)
   正月,庚申朔(1月27日)
   闰三月,己丑朔(4月26日)。
   汉·永建六年辛未(131)
   正月,甲申朔(2月15日)。
   汉·阳嘉元年壬申(132)
   正月,戊寅朔(2月4日)。
   三月,庚寅(十四日,4月16日)改元阳嘉,赦天下。
   十一月,辛卯(十八日,12月13日)令郡国举孝廉,年龄限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龄。
   闰十二月,癸酉朔(1月24日)。
   汉·阳嘉二年癸酉(133)
   正月,壬寅朔(2月22日)。
   汉·阳嘉三年甲戌(134)
   正月,丁酉朔(2月12日)。
   汉·阳嘉四年乙亥(135)
   正月,辛卯朔(2月1日)。
   闰八月,丁亥朔(9月25日),日食。
   汉·永和元年丙子(136)
   正月,乙卯朔(2月20日)。己巳(十五日,3月5日),改元永和,赦天下。
   汉·永和二年丁丑(137)
   正月,己酉朔(2月8日)。
   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安帝改蜀郡北部都尉为广汉蜀国都尉,领阴平、甸氐、刚氐三道。
   汉·永和三年戊寅(138)
   正月,甲辰朔(1月29日)。
   闰四月,壬寅朔(5月27日)。
   十二月,戊戌朔(1月18日),日食。
   汉·永和四年己卯(139)k
   正月,戊辰朔(2月17日)。
   汉·永和五年庚辰(140)
   正月,壬戌朔(2月6日)。
   五月,己丑晦(7月2日),日食。
   汉·永和六年辛巳(141)
   正月,丙辰朔(1月25日)。
   闰正月,丙戌朔(2月24日)。
   二月,丁巳(初三,3月27日),有星孛于营室。
九月,辛亥晦(11月16日),日食。
   汉·汉安元年壬午(142)
   正月,庚辰朔(2月13日)。癸巳(十四日,2月26日),改元汉安,赦天下。
   汉·汉安二年癸未(143)
   正月,乙亥朔(2月3日)。
   闰十月,庚午朔(11月25日)。
   十一月,孝廉取士用儒学、文吏、孝悌、从政四科。dgP
   尚书令黄琼谓以前左雄所举孝廉之选,专用儒学和文吏,於取士之义有所遗,请增孝悌、从政,共为四科,顺帝从之。;
   汉·建康元年甲申(144))
   正月,己亥朔(2月22日)。
   四月,辛巳(十五日,6月3日),立皇子炳为太子,改元建康,赦天下。
   八月,庚午(初六,9月20日)顺帝崩於玉堂前殿(年30岁),太子炳即皇帝位,是为冲帝,年仅二岁。太后临朝。
   汉·永嘉元年乙酉(145)
   正月,癸巳朔(2月10日)。戊戌(初六,2月15日),帝崩於玉堂前殿(年3岁)。大将军梁冀与太后定策禁中,丙辰(廿四日,3月5日)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渤海孝王鸿之子缵至京师。丁巳封为建平侯,即日即皇帝位(年8岁),是为质帝。
   汉·本初元年丙戌(146)
   正月,丁亥朔(1月30日)。
   闰六月,质帝崩,迎蠡吾侯志即皇帝位。
   尝朝会,视梁冀道:“此跋扈将军。”冀由此深恶之。甲申(初一,7月26日)冀使左右投毒於煮饼而进御前。食后苦烦甚,使召太尉李固。固问帝患病所由。质帝道:“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亦在侧道:“恐吐,不可饮水。”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惧其事泄,大恶之。将议立嗣,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皆持迎清河王蒜,而中常侍曹腾尝诣蒜,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曹腾闻之,往说梁冀,冀坚持立蠡吾侯志。庚寅(初七,8月1日)冀持节迎蠡吾侯志入南宫即皇帝位(时年15岁),是为桓帝。太后犹临朝政。
   汉·建和元年丁亥(147)
   正月,辛亥朔(2月18日),日食。
   汉·建和二年戊子(148)
   正月,丙午朔(2月8日)。
   三月,白马羌寇广汉属国,杀长吏。益州刺史率板蛮讨破之。
   汉·建和三年己丑(149)
   正月,庚子朔(1月27日)。
   闰三月,己巳朔(4月26日)
   四月,丁卯晦(6月23日),日食。
   八月,乙巳(十日,9月29日),有星孛於天市。
   汉·和平元年庚寅(150)
   正月,甲子朔(2月15日)。改元和平。赦天下。太后归政于桓帝。
七月,梓潼山崩。
   汉·元嘉元年辛卯(151)
   正月,戊午朔(2月4日)。癸酉(十六日,2月19日)改元元嘉,赦天下。
   闰十二月,癸丑朔(1月25日)。
   汉·元嘉二年壬辰(152)
   正月,壬午朔(2月23日)。
   七月,庚辰(初二,8月19日),日食。
   汉·永兴元年癸巳(153)
   正月,丙子朔(2月11日)。
   五月,丙申(廿二日,7月1日),改元永兴,赦天下。
   汉·永兴二年甲午(154)
   正月,辛未朔(2月1日)。
   九月,丁卯朔(9月25日),日食
   闰九月,丁酉朔(10月25日)。`
   汉·永寿元年乙未(155)
   正月,乙未朔(2月20日)戊申(十四日,3月5日)改元永寿,赦天下。
   汉·永寿二年丙申(156)
   正月,己丑朔(2月9日)。
   汉·永寿三年丁酉(157)
   正月,癸未朔(1月28日)。
   闰五月,庚辰晦(7月24日),日食。
   汉·延熹元年戊戌(158)
   正月,丁未朔(2月16日)。
   五月,甲戌晦(7月13日),日食。
   六月,戊寅(初四,7月17日),改元延熹,赦天下。
   汉·延熹二年己亥(159)
   正月,壬寅朔(2月6日)。
   汉·延熹三年庚子(160)
   正月,丙申朔(1月26日)。
   闰正月,丙寅朔(2月25日)。
   汉·延熹四年辛丑(161)}
   正月,庚申朔(2月13日)。
   五月,辛酉(初四,6月14日),有星孛於心。
   汉·延熹五年壬寅(162)
   正月,甲寅朔(2月2日)。
   闰十月,庚戌朔(11月25日)。
   汉·延熹六年癸卯(163)
   正月,戊寅朔(2月21日)。
汉·延熹七年甲辰(164))
   正月,癸酉朔(2月11日)。
   三月,癸酉(初二,4月11日),石陨於
   汉·延熹八年乙巳(165)h
   正月,丁卯朔(1月30日)。丙申晦(2月28日),日食。
   闰七月,甲午朔(8月25日)。
   八月,戊辰(初六,9月28日),令民按亩纳税,每亩税十钱。
   汉·延熹九年丙午(166)
   正月,辛卯朔(2月18日),日食。
   汉·永康元年丁未(167)
   正月,乙酉朔(2月7日)。
   五月,壬子晦(7月4日),日食。
   六月,庚申(初八,7月12日),改元永康,赦天下。n109%
   十二月,丁丑(廿八日,1月25日),桓帝崩于德阳前殿(年36岁)。戊寅,城门校尉窦武议立嗣,御史刘称解渎亭侯宏。遂遣与中常侍曹节并持节将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奉迎宏,时年十二岁。
   汉·建甯元年戊申(168)
   正月,庚辰朔(1月28日)。己亥(二十日,2月16日),解渎亭侯至夏门亭,大将军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二十一日,2月17日),)即皇帝位,是为灵帝。改元建宁。赦天下。
   闰三月,戊申朔(4月25日)。
   八月,太白犯房之上将。
   十月,甲辰晦(12月17日),日食。
   汉·建宁二年己酉(169)
   正月,甲辰朔(2月15日)。
   六月,庚子晦(8月10日),日食。
   汉·建宁三年庚戌(170)
   正月,戊戌朔(2月4日)。
   三月,丙寅晦(5月3日),日食。
   闰十一月,癸亥朔(12月26日)。
   汉·建甯四年辛亥(171)
   正月,壬戌朔(2月23日)。
   三月,辛酉朔(4月23日),日食。
   汉·熹平元年壬子(172)
   正月,丙辰朔(2月12日)。
   五月,己巳(十六日,6月24日),改元熹平,赦天下。
汉·熹平二年癸丑(173)
   正月,辛亥朔(2月1日)。
   闰八月,丁未朔(9月25日)。
   十二月,癸酉(廿九日,2月18日),日食。
   汉·熹平三年甲寅(174)
   正月,乙亥朔(2月20日)。
   汉·熹平四年乙卯(175)
   正月,己巳朔(2月9日)。
   汉·熹平五年丙辰(176)
   正月,癸亥朔(1月29日)。
   闰五月,辛卯朔(6月25日)。
   汉·熹平六年丁巳(177)
   正月,丁亥朔(2月16日)。
   十月,癸丑朔(11月9日),日食。
   汉·光和元年戊午(178)
   正月,壬午朔(2月6日)。
   二月,辛亥朔(3月7日),日食。
   三月,辛丑(廿一日,4月26日),改元光和,赦天下。
   八月,有星孛於天市。
   十月,丙子晦(11月27日),日食。
   汉·光和二年己未(179)
   正月,丙子朔(1月26日)。
   闰正月,乙巳朔(2月24日)
   四月,甲戌朔(5月24日),日食
   汉·光和三年庚申(180)
   正月,庚子朔(2月14日)。
   冬,有星孛於狼、弧。
   汉·光和四年辛酉(181)
   正月,甲午朔(2月2日)。
   九月,庚寅朔(9月26日),日食。
   闰九月,庚申朔(10月26日)。
   汉·光和五年壬戌(182)
   正月,戊午朔(2月21日)。
   七月,有星孛於太微。
   汉·光和六年癸亥(183)
   正月,壬子朔(2月10日)。
   汉·中平元年甲子(184)
   正月,丁未朔(1月31日)。
   闰七月,甲戌朔(8月25日)。
   十二月,己巳(廿九日,2月16日),改元中平。赦天下。

汉·中平二年乙丑(185)
   正月,辛未朔(2月18日)。
   汉·中平三年丙寅(186)
   正月,乙丑朔(2月7日)。
   五月,壬辰晦(7月4日),日食。
   汉·中平四年丁卯(187)
   正月,己未朔(1月27日)
   闰四月,戊午朔(5月26日)
   汉·中平五年戊辰(188)
   正月,癸未朔(2月15日)
   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三月,刘焉为益州牧。
   太常刘焉见天下多乱,王室多故,进言:“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进,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内心欲求交趾牧,侍中董扶(广汉[百度]人)私谓焉道:“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乃更求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耿鄙、张懿皆为盗所杀,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刘焉为益州牧。董扶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随焉入蜀。
   五月,刘焉徙治绵竹(今黄许)。
   益州马相、赵祗等起兵绵竹,自号“黄巾”,杀刺史却俭,进击巴和犍为郡。旬月之间,广汉、巴、犍为三郡皆受其侵扰,有众数万,自称天子。州从事贾龙率吏民攻马相等,数日破走,龙乃选吏卒迎刘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人心。
   汉·光熹元年己巳(189)
   正月,戊寅朔(2月4日)。
   四月,丙午朔(5月3日),日食。丙辰(十一日,5月13日)灵帝崩於嘉德殿(年34岁)。时蹇硕在侧,欲诛何进而立董侯协。使人迎何进,欲与谋事,进即往,硕司马潘隐与何进故交,迎而目之,进惊,驰疾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称疾不入。戊午(十三日,5月15日)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太后临朝,改元光熹。赦天下,封弟协为勃海王。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进秉政,阴窥诛蹇硕。虎贲中郎将袁绍劝何进诛宦官。进以袁氏乃累世贵宠,绍与从弟虎贲中郎将术为豪杰所归,信用之。复博征智谋之士何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等二十余人,与同腹心。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急捕诛之。”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人为太后及何进之贵幸,故亲于何进,与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书示何进。庚午(廿五日,5月27日)何进使黄门令诛硕,悉领其屯兵。
   七月,徙勃海王协为陈留王。

八月,戊辰(廿五日,9月22日),何进入长乐宫,白太后,请尽诛诸常侍。中常侍张让、段相谓道:“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忽入 )省,此意何为?窦氏事竟复起邪?”使潜听,尽闻其语。乃率其党数十人持兵刃自侧闼入,伏省户下,进出,因诈和太后诏召进,入坐省。让等诘进道:“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於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於嘉德殿前。中黄门以何进头掷出道:“何进谋反,已伏诛矣!”何进部将吴匡、张璋闻何进被害,与袁术共攻南宫青琐门,焚之。让等入白太后,言大将军兵反,烧宫室,攻尚书闼。因将太后、少帝及陈留王,劫省内官属,从复道走北宫。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绍与何苗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吴匡等素怨苗不与何进同心,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与董卓弟攻杀苗。绍遂闭北门,勒兵捕宦者,皆杀之,凡二千余人。庚午(廿七日,9月24日),张让、段将少帝及陈留王数十人出谷门,夜至小平津,公卿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贡厉声责让等道:“今不速死,吾将杀汝。”因手剑斩数人。让等惶怖,叩头向帝再拜辞道:“臣等死,陛下自爱!”遂投河而死。贡扶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萤光南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至雒舍。辛未(廿八日,9月25日)少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雒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者。董卓至显阳苑,见远火起,知有变,引兵急进。未明,至城西,闻帝在北,因与公卿迎少帝於北芒阪下。少帝见卓兵卒至,恐怖涕泣。群公谓卓道:“有诏却兵。”卓道:“公等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卓与少帝语,语不可解;与陈留王语,问乱由起,王称,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以陈留王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宗,遂有废立之意。是日,少帝还宫,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失传国玺,余玺皆得。癸酉晦(9月27日)卓大会百僚,奋首而言道:“皇帝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皆惶恐,莫敢对。卓又言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於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卓大怒,罢坐。将杀植,蔡邕为之请,议郎彭伯亦谏卓道:“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植遂遁隐上谷。卓以废立议示袁隗,隗报如议。
   九月,甲戌朔(9月28日),卓复会群僚於崇德前殿,胁太后策废少帝)道:“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袁隗解少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迁太后于永安宫,改年号昭宁为永汉。
   十一月,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年号,复称中平六年。
   闰十二月,壬申朔(1月24日)。
   汉·初平元年庚午(190)
   正月,壬寅朔(2月23日)。辛亥(初十,3月3日)改元初平。
   二月,癸酉(初三,3月7日),董卓鸩杀弘农王辩。丁亥(十七日,4月9日)车驾西迁长安。
   三月,乙巳(初五,4月27日)车驾入长安,时董卓未至,朝政皆委之王允。戊午(十八日,5月10日)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家族五十余口。
   五月,董卓坏五铢,更铸小钱

汉·初平二年辛未(191)
   正月,丙申朔(2月12日)。
   十月,刘璋入蜀。
   刘焉在益州阴图异计。沛人张鲁,自祖父陵以来世为“五斗米道”,客於蜀。鲁母以鬼道常往来於焉家,焉乃以鲁为督义司马,以张修为别部司马,与合兵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阁道,杀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校尉贾龙由之起兵攻焉,焉击杀之。焉意渐盛,作乘舆车具千余乘。刘表上言:“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为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乃使璋入蜀晓喻焉,焉留璋於蜀,不遣归。
   汉·初平三年壬申(192)
   正月,庚寅朔(2月1日)。
   四月,己巳(十一日,5月10日),吕布杀董卓於北掖门内。
   闰八月,丁亥朔(9月25日)。
   汉·初平四年癸酉(193)
   正月,甲寅朔(2月19日),日食。
   十月,有星孛於天市。
   汉·兴平元年甲戌(194)
   正月,己酉朔(2月9日)。改元兴平。辛酉(十三日,2月21日),赦天下。
   二月,刘焉迁益州及广汉郡治雒(今广汉市)。
   六月,乙巳晦(8月4日),日食。
   十二月,刘焉迁益州治成都,病卒,刘璋领益州牧。
   初,马腾攻李之后,刘焉之子范、诞皆战死。议郎庞羲素与焉善,乃将焉诸孙入蜀。会天火烧雒城,焉徙治成都,疽发背而卒。州中大吏赵韪等贪焉子璋温厚仁慈,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扈瑁为刺史。会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乃诏璋为益州牧。璋以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屯朐
   汉·兴平二年乙亥(195)
   正月,癸卯朔(1月29日)
   闰五月,辛未朔(6月26日)
   汉·建安元年丙子(196)
   正月,丁卯朔(2月17日)
   汉·建安二年丁丑(197)
   正月,辛酉朔(2月5日)
   汉·建安三年戊寅(198)
   正月,丙辰朔(1月26日)
   闰二月,乙卯朔(3月26日)
汉·建安四年己卯(199)
   正月,庚辰朔(2月14日)
   汉·建安五年庚辰(200)
   正月,甲戌朔(2月3日)
   九月,庚午朔(9月26日),日食。
   十月,辛亥(十二日,11月6日),有星孛于大梁。
   闰十月,乙巳朔(11月24日)。
   十二月,张鲁反刘璋,东州兵作乱,三蜀皆回应。
   张鲁以刘璋懦,不复承顺,袭杀别部司马张修而并其众。璋怒,杀鲁母及其弟。鲁遂据汉中,与璋为敌。璋遣中郎将庞羲击之,不克。璋以羲为巴郡太守,屯阆中以御鲁,羲辄召汉昌民为兵,或构羲於璋,璋疑之。赵韪数谏不从,亦怨恨。初,南阳、三辅民流入益州数万家,刘焉悉收之为兵,名曰东州兵。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扰旧民,璋亦不能禁。赵韪素得,人心,因益州士民之怨,遂作乱,引兵数万攻璋。厚赂荆州刘表,与之连和。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回应之。
   汉·建安六年辛巳(201)
   正月,戊戌朔(2月21日)。
   二月,丁卯朔(3月22日)。
   九月,赵韪败,被刘诛。)
   赵韪围刘璋于成都。东州人恐见诛灭,相与力战,韪遂败退,追至江州杀之。庞羲惧,遣程祁宣喻其父、汉昌令程畿,索兵。畿道:“郡合部曲,本不为乱,纵有谗谀,要在尽诚,若遂怀异志,不敢闻命。”羲更使祁说之,畿道:“我受牧恩,当为尽节,汝为郡吏,自宜效力。不义之死,有死不为。”羲怒,使人谓其父畿道:“不从太守,祸将及家。”畿道:“乐羊食子,非无父子之恩,大义然也。今虽羹祁以赐畿,畿啜之。”羲乃厚谢於璋。璋擢畿为江阳太守。朝廷闻益州乱,徵璋,不至。
   张鲁以鬼道教民,使病者自首其过,为之祈祷。实无益於治病,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犯法者,三原而后乃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皆乐之,流移寄其地者,不敢不奉其道。后遂袭取巴郡。朝廷力不能及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甯太守,通贡献而已。
   汉·建安七年壬午(202)
   正月,壬辰朔(2月10日)。
   汉·建安八年癸未(203)
   正月,丁亥朔(1月31日)。
   闰六月,甲申朔(7月27日)。
   汉·建安九年甲申(204)
   正月,庚戌朔(2月18日)。
   十月,有星孛于东井。
汉·建安十年乙酉(205)
   正月,乙巳朔(2月7日)。
   十二月,秘书监、侍中荀悦上《申鉴》。
   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己,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其略云:“为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 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奸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四患既独,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
   汉·建安十一年丙戌(206)
   正月,己亥朔(1月27日)。是月,有星孛於北斗。
   闰三月,戊辰朔(4月26日)。
   汉·建安十二年丁亥(207)
   正月,癸亥朔(2月15日)。
   十月,辛卯(初三,11月10日),有星孛於鹑尾。
   是岁,襄阳司马徽荐诸葛亮于刘备。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之信然。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刍。”备问为谁?徽道:“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於新野,备器之。庶谓备道:“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道:“君与俱来。”庶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道:“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道:“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尝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刍,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备语而称之。
汉·建安十三年戊子(208)
   正月,丁巳朔(2月4日)。
   十月,癸未朔(10月27日),日食。
   十二月,益州别驾张松劝州牧刘璋与刘备结交。
   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於操。松为人放荡,身材短小,然识达精果。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主簿杨修白操辟松,操不纳。松以此怨,归,劝刘璋与操绝,与刘备相结,璋从其言。
   闰十二月,壬子朔(1月24日)。
   汉·建安十四年己丑(209)
   正月,辛巳朔(2月22日)。
   汉·建安十五年庚寅(210)
   正月,丙子朔(2月12日)。
   二月,乙巳朔(3月13日),日食。
   汉·建安十六年辛卯(211)
   正月,庚午朔(2月1日)。=7
   闰八月,丙寅朔(9月25日)。
   十二月,刘备入益州抵涪。
   刘璋闻曹操遣钟繇向汉中,心怀恐惧。张松因说璋道:“曹公兵无敌於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璋以为然,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备。主簿巴西人黄权谏道:“刘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若以部曲待之,则不满其心,若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不若闭境以待时清。”璋不听,出权为广汉长,从事广汉【百度】人王累,自倒悬於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法正,扶风人,为刘璋军议校尉,璋不能用,为州中侨客所鄙,正邑邑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善,自负其才,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太息。松劝璋结刘备,璋道:“谁可使?”松乃举荐法正。璋使正往,正辞谢,佯为不得已而行。还,与松说备有雄略,密谋奉之为州主。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道:“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乃州之股肱,回应於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於备道:“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备道:“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於天下,奈何?”统道:“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数万人入益州。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迎妹归吴,而孙夫人欲将阿斗还吴,赵云、张飞勒兵截江,乃得还。
   刘璋敕沿江在所供奉刘备,备入蜀境如归,前后赠馈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道:“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於会袭璋。备道:“此事不可仓卒。”庞统道:“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备道:“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去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汉·建安十七年壬辰(212)
   正月,甲午朔(2月20日)。
   六月,庚寅晦(8月14日),日食。
   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五诸侯星在东井北)。
   是月,刘备进据涪城。
   刘备在葭萌,庞统谓刘备道:“今阴选精兵,昼夜兼程,径袭成都,刘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乃上计。杨怀、高沛乃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反荆州。将军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为下计。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备然其中计。备贻璋书云:“孙氏与孤本为唇齿,而关羽兵弱,今不往救,则曹操必取荆州,转侵州界,其忧甚于张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因求益万兵及资粮,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备因激怒其众道:“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而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大夫死战乎!”张松书与备及法正道:“今大事垂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张肃,恐祸及己,因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敕关戌诸将文书皆勿得与刘备关通。备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责以无礼,斩之。勒兵径至关头,并其兵,进据涪城。
   汉·建安十八年癸巳(213)
   正月,戊子朔(2月8日)。
   五月,刘备攻占绵竹,进围雒城。
   益州从事郑度(广汉人)闻刘备举兵,谓刘璋道:“左将军旋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野谷是资,其计莫若尽迁巴西及梓潼之民於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此必擒。”刘备闻而恶之,以问法正。正道:“璋终不能用,无忧。”璋果谓其群下道:“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璋不用郑度计。遣刘、冷仓、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备,兵败,退保绵竹。懿诣备军降。璋复遣护军李严(南阳人)、费观(江夏人)督绵竹诸军。严、观亦率其众降於备。备军益强,分遣诸将平定下属县。
刘、张任与璋子循退守雒城,任勒兵出战于金雁桥,军败,任死。

汉·建安十九年甲午(214
   正月,癸未朔(1月29日)。
   闰四月,诸葛亮、张飞、赵云将兵入蜀。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江西上克巴东。至江州,擒巴郡太守严颜,飞呵颜道:“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怒,令左右牵出斩之,颜容止不变道:“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即今沱江)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阆中市)、德阳(今遂宁市)。  
   刘备围雒城且一年,庞统为流矢所中,卒。法正笺与刘璋,陈形势强弱,且道:“左将军从举兵以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璋不答。雒城溃,备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引兵来会。
   五月,刘备入成都,自领益州牧。FKP
   马超知张鲁不足与共事,又鲁将杨昂等数害其能,超内怀於邑。备使建甯督邮李恢往说之,超遂从武者入氐中,密书请降於备。备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至;令屯城北,城中震怖。备围成都数十日,使从事中郎简雍.
(涿郡人)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於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备入成都自领益州牧。大飨士卒。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益州太守。董和(南郡人)为掌军中郎将,署左将军府事。偏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军议校尉法正为蜀郡太守、杨武将军。裨将军黄忠(南阳人)为讨虏将军。
从事中郎麋竺为安汉将军。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北海人)为秉忠将军。广汉长黄权为偏将军。许靖(汝南人)为左将军长史。庞羲为司马。李严为犍为太守。费观为巴郡太守。伊籍(山阳人)为从事中郎。刘巴(零陵人)为西曹掾。彭(广汉【百度】人)为益州治中从事。以涪人尹默为劝学从事。王甫(字国山,妻阝县人)为绵竹令,迁荆州议曹从事。李邵(字永南,妻阝县人)为益州书佐部从事。李福(字孙德涪县人)为书佐,迁西充国长、成都令。李朝(字伟南妻阝县人)郡功曹,举孝廉临邛令,入为别驾从事。
   初,董和在郡,清俭公直,为民夷所爱信,蜀中推为循吏,故备举而用之。刘备自新野奔江南,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刘巴独北诣曹操。操辟为掾,遣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会刘备略有三郡,巴事不成,欲由交州道返京师。时诸葛亮在临蒸,以书召之,巴不从,备深以为恨。巴遂自交趾入蜀依刘璋。及璋迎备,巴谏道:“备乃雄人,入必为害。”既入,巴复谏道:“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道:“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时,益州郡县,皆望风景附,独黄权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降。董和、黄权、李严等本刘璋之所授用之人;吴懿、费观等璋之姻亲;彭,璋所摈弃之人;刘巴,宿昔所忌恨;备皆处以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益州之民,是以大和。初,刘璋以许靖为蜀郡太守。成都将溃,靖谋逾城降备,备以此薄之不用。法正道:“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实者,许靖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宜加敬重,以慰远近之望。”备乃礼用之。

六月,行直百钱。设梓潼郡
   围成都之时,备与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克成都,士众舍干戈而赴诸库藏,竞取货物。军用不足,备甚忧。刘巴道:“此易耳。
铸直百钱,平抑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其言,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蜀铸之直百钱,文曰:“直百”。亦有勒为五铢者,大小称两如一,并径七分,重四铢。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今国贼非匈奴,未可安。须天下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其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备从其言。'
   初,备袭刘璋,留霍峻(南郡人)以中郎将守葭萌城。张鲁遣杨昂诱峻,求共守城。峻道:“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昂乃退。后刘璋将扶禁、向存等率万余人由阆水上,围攻葭萌且一年。峻城中兵仅数百人,伺其殆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斩存。备定益州,乃分广汉郡置梓潼郡,领梓潼、涪、汉寿(即葭萌)、白水、汉德五县。以霍峻为梓潼太守。
   法正内为谋主,外统都畿,一餐之德,睚眥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道:“法正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道:“主公之在公安,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变生肘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翺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  
   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人多怨叹。法正谓亮道:“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而著。”刘备以蒋琬(零陵人)为广都长。备尝游观至广都,见琬众事不治,时又沈醉。备大怒,将加罪戮。诸葛亮请求道:“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备雅敬亮,乃不加罪,但免官而已。
   汉·建安二十年乙未(215)
   正月,丁未朔(2月17日)。
   汉·建安二十一年丙申(216)
   正月,辛丑朔(2月6日)。
   五月,己亥朔(6月3日),日食。

汉·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
   正月,乙未朔(1月25日)。
   闰正月,乙丑朔(2月24日)。
   十月,刘备率师进兵汉中。
   曹操降张鲁而有汉中。法正谓刘备道:“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屯守,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乃力不足,必其内有忧逼。今渊与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以讨必能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予我,时不可失。”备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操遣都护将军曹洪拒之。
   汉·建安二十三年戊戌(218)
   正月,己未朔(2月13日)。
   三月,有星孛於东方。
   四月,妻阝县人马秦、高胜等起事于妻阝,聚部伍数万人,进至资中县。时先主刘备在汉中,犍为太守李严不更发兵,率郡将士卒五千人讨之,斩马秦、高胜等首。党羽散,悉复其民籍。
   汉·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
   正月,甲寅朔(2月3日)。是月,黄忠阵斩夏侯渊於定军山。
   二月,壬子晦(4月2日),日食。
   五月,刘备定汉中。
   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子禅为王太子。擢牙门将军魏延(义阳人)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备还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闰十月,己酉朔(11月25日)。
   十二月,关羽及子平遇难于麦城章乡。
   汉·延康元年庚子(220)
   正月,戊寅朔(2月22日)。改元延康。
   二月,丁未朔(3月22日)。日食。
   四月,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置中正,以贤德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九品中正自此始。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十月,汉献帝禅位於魏王曹丕。国号魏。
   十一月,奉汉献帝为山阳公。
   是岁,汉中王刘备令自成都至白水,沿金牛道起馆舍,筑亭障凡四百余。

三国迷NO.1 发表于 2011-7-29 20:22:14

光武帝刘秀乃千古名帝也!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7-30 13:34:33

又是古代事实 此乃真相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绵阳通鉴·东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