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迷NO.1 发表于 2011-7-27 22:55:36

三國-曹操赤壁之戰

[ 本帖最后由 三国迷NO.1 于 2011-7-28 21:06 编辑 ]

曹操赤壁之戰

曹操輕敵自負,大犯兵家之忌,使得勝負逆轉,歷史改寫。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戰役,交戰雙方力量相差十分懸殊,曹操大有「以鎰稱銖」之勢,然而最後,他卻被自己看不起的孫劉聯軍打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自取下策,不善伐謀

  曹操脫華容之難,逃至南郡安歇。曹仁置酒給他解悶,他忽然失聲痛哭。眾人急問其故,曹操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在這裡,曹操為什麼突然想起郭嘉郭奉孝呢?若奉孝在,又會用何策來避免此次的「大失」?由於曹操沒說,我們不得而知。但曹操既然提到,自然就讓我們想起郭嘉「緩兵殺二袁」的傑作來。

   郭嘉在臨死前給曹操的遺書中說:「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曹操依計,公孫康果然送來二袁人頭。這次赤壁之戰,雖然情況不同,但也存在「兵不頓而利可全」的可能性。可惜曹操沒有看出,更沒利用這樣的機會。

  首先,東吳有可能循「外交」途徑勸降成功。當時東吳內部分化為主戰、主降兩大派。而主降一派,不但人數多,且勢力大,其中還包括被稱為孫權手下第一謀士、在東吳陣營裡頗具影響力的張昭。他認為:「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順。且主公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既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不可敵。」由於這種看法既合理且實際,眾謀士都附合說:「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此外,從與諸葛亮舌戰的群儒的言談中,更可看出他們的反戰主降的態度。整個東吳,除了幾個當年隨孫堅、孫策打天下的武將之外,恐怕只有魯肅堅持主戰了。相比之下,他們實在勢孤力單。

  至於孫權本人,則無所適從。他曾為難地對吳國太說:「今曹操屯兵於江漢,有下江南之意。問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戰者。欲待戰來,恐寡不敵眾,欲等降來,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猶豫不決。」由此可見,孫權對究竟是戰是降,還沒個明確的主張。

  從東吳上下的心態來看,此時正是曹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大好時機,只要想辦法解除孫權「恐曹操不容」的疑慮,他自然會選擇投降一途。只可惜開戰前,曹操僅寫了一封恐嚇信給對方,而這封恐嚇信,又反被東吳當作「宣戰書」。

  曹操沒有善加利用的地方,卻被劉備陣營利用了。劉備雖自身難保,但及時派諸葛亮前去遊說。結果諸葛亮駁斥東吳群儒,既支援了魯肅,也說服了孫權。由此可見,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曹操的百萬大軍,這就是所謂的「上兵伐謀」。

  其次,即使不能使孫權投降,曹操也完全有可能破壞孫劉聯盟。因為當時孫劉兩家為了各自的利益,儘管都有聯合的願望,然而不利於聯合的障礙也頗多。例如東吳群臣對劉備始終存有戒心;顧雍曾說:「劉備因為曹操所敗,故欲借我江東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為其所用乎?」張昭也說:「這是中了孔明之計了!」此時曹操若能及時採取離間策略,定可讓兩家反目成仇,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然而曹操卻同時對兩家步步緊逼,其結果正如孫子所言:「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孫子兵法‧九地》)最後,促成了孫劉聯盟。

  曹操不但喜歡讀《孫子兵法》,且對注釋《孫子兵法》頗有貢獻。他不僅盡了刪削繁蕪之勞,同時還有闡發精微之功。然而,這次面對孫劉聯軍,他卻忘了《孫子兵法》中的基本原則。其實《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謀攻」,即:「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勝敵,其次是通過外交手段取勝,再次是使用武力戰勝敵人,最下策才是直接攻打敵人的城池。曹操的赤壁之敗,正是因為放棄了上策,而取其下策所致。

用兵犯忌,以短擊長

  諸葛亮曾說:「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又說:「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將苑‧智用》)在用兵作戰時,要特別注意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如果相應的條件不具備,就很難取勝。所以逆天、逆時、逆人為兵法之大忌。曹操之所以赤壁戰敗的原因之一,即是犯了這幾項兵家大忌。

  對曹操所犯「兵家之忌」,周瑜曾深入分析道:「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而操久於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捨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槁草,三忌也;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另外,諸葛亮還補充兩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

  周瑜和諸葛亮的分析是很客觀的,這從曹操在戰爭過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問題可以得到證明。例如:因北土未平,所以當徐庶為了避禍,故意傳言馬騰、韓遂謀反,欲殺奔許都的時候,曹操果然吃驚不小,急忙分兵前去守關;又因北軍不習水戰,所以龐統得以巧授連環計;因荊州士民並非完全臣服,所以曹操才起疑心殺了蔡瑁、張允。

  無論戰爭或是其他競爭活動,都應以己之長攻敵之短,而不應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否則必敗無疑。曹操正是用己之短去攻敵之長,所以人數雖多,也只能處於被動的地位。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7-30 14:44:46

曹操傻了么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1:25:33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1:48:22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國-曹操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