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ticdk 发表于 2011-7-17 09:22:27

黎东方 细说三国 每日更新 二一、曹操收降张鲁

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冬天占有益州,不仅引起了曹操的不安,也激怒了孙权。

  孙权之所以愤怒,是由于四年前刘备曾经阻挡他由荆州进取益州,借口刘璋是宗兄,替刘璋向孙权求情。现在,刘备自己却偷得了益州,显然是以前有心欺骗了他孙权。

  孙权忘记不了鲁肃所描述的,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追击了以后的穷无所归,一副落魄样子。孙权更忘记不了,倘不是他情愿冒险,派周瑜、程普溯江西上,对曹操孤注一掷,这刘备早就性命难保。这刘备,保住了性命,又获得南郡对岸的武陵郡孱陵县,在该县建筑了公安城,居然又有了一个小小的局面,却又乘着周瑜忙于对付在江陵的曹仁,突然收降了在湖南的四个郡。如今,加上了益州,羽翼越来越丰满,比他孙权的威望高。孙权于愤怒之中,带有嫉妒。

  于是,派了鲁肃带三万兵到今日的湖南,在益阳附近与关羽对垒。刘备自己见到形势不妙,亲自率领了五万兵,准备万一翻脸,就大干一场。幸亏鲁肃深知孙、刘之宜合而不宜分,使得孙权和刘备达成了以中分荆州作为和平解决的办法(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说过)。

  曹操的对策,是先打张鲁,占领汉中,再由汉中南下,打进益州,以泰山压顶的气势消灭刘备。

  张鲁显然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带兵在建安二十年三月出发,经过陈仓(陕西宝鸡)而并不南下,先向西走出散关,于五月间击破在河池(徽县)的氐人之王窦茂;凉州的造反者首领韩遂,由金城(兰州)逃去了西平(青海西宁),被他的同伙杀了,把头颅送给了曹操。

  曹操这才转过头来,到汉中解决张鲁。

  汉中郡的名称,早巳彼刘璋的爸爸刘焉,改为汉宁郡。张鲁也曾经被部下拥戴为“汉宁王”。幸亏有一位功曹(科长)阎圃,苦劝他不可称王;称了王以后,便和汉朝政府永久不能妥协。自称为“师君”,可以;同时自称为“汉宁太守”,也可以。况且,早在刘焉之时,刘焉曾经向汉朝政府保荐他做了什么“镇民中郎将”。

  阎圃认为,张鲁不特在宗教的圈子里,仍旧自称为“师君”;在政治的圈子里却仅仅标出一个“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已经很够了。

  张鲁接受了阎圃的忠言。因此,在曹操率领大军来到了的时候,心里一点不害怕。他知道,本人既未自称什么“汉宁王”,而仍是汉朝的一个中郎将兼太守。曹操不能把他当作一个造反者来治罪。而且,曹操一生以招降纳叛为作风,也许会对他不仅不惩罚,反而升他的官。

  因此,张鲁一肚子装满了投降思想。

  他的弟弟张卫,坚决反对。张鲁拗不过张卫的意思,就准许张卫姑且抵抗一下。

  张卫选定了(陕西褒城县西北的)阳平关,作为防御阵地。沿着关的两旁,造了十几里长的小长城,把各座山头连在一起。这一座小长城,张卫集中了几万兵士来守。

  曹操来到,攻了三天,竟然攻它不下。

  过了三天,张卫的小长城却忽然入于曹军之手。是曹操用夜袭的方法把它攻破了的吗?颇有可能。这是《三国志》“魏’的部分,《武帝纪》中的说法。

  郭颁在《魏晋世语》中说,曹操于攻了三天攻不下以后,本已决定撤退。他的“西曹掾”韩谌,劝他坚持。郭谌说:“部队已经进入敌人境内如此之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退便不可收拾。进,颇有胜利的可能。”曹操仍旧有点狐疑。

  就在“西曹掾”郭谌进言的那一天的夜里,《魏晋世语》继续说,发生了两件意外的事:一、有几千只麋鹿,走进了张卫的军营,弄得阵容大乱;二、曹军的前锋部队,走错了路,走进了张卫的军营里(在历史上,敌对两军因迷路或大雾而走到了一起的情形,每每发生)。曹军的一个中级军官高祚,想把自己的部队集合起来,以免零零落落地在敌人营中被消灭,于是大擂其鼓,大吹其牛角制成的“号”。这一来,竟然引起张卫大恐慌,以为曹军有一大批人冲了进来。结果,张卫投降。

  《魏晋世语》的说法,与《魏名臣奏》之中的一篇董昭所上的表,颇能符合。董昭说,曹操攻阳平关攻不下来,很灰心。他叫夏侯惇和许褚,把上山仰攻的部队撤回。夏侯惇和许褚依令行事,撤回了部队的大部分,却有少数的前锋这时候因为迷路而进入了张卫的军营,把张卫的兵吓跑。曹操得到消息,就挥军前进,占了阳平关。

  又有一种说法,以为进言的人不是“西曹掾”郭谌,而是“主簿”刘晔。这一种说法,见于《三国志》“魏”的部分《刘晔传》(“主簿”,相当于“秘书处处长”,在实权上小于“西曹掾”。丞相官的最高的幕僚是“长史”,等于是“秘书长”,下面办文书的,是“主簿”及其僚屑,管行政的是东西两曹,每曹有一个掾,不妨翻译为第一处处长与第二处处长)。

  总而言之,阳平关是被曹操拿下来了。张卫于投降以后,被曹操下令斩首。

  张鲁听到张卫失利的消息,立刻就想出来投降。阎圃劝他不可如此性急。这个时候投降,一定被曹操看不起(当时的不成文习惯法是:不曾交锋而早日投降的,免死;交锋了以后,尤其是被围城了以后,才投降的,就凶多吉少;至于,到了城破以后才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张鲁倘若立刻投降,不至于像张卫那样身首异处;然而,也不会得到什么官爵。

  阎圃建议给张鲁:不妨逃入大巴山之中,依附山里面的少数民族的领袖杜灌、朴胡等人,做成一种抗拒到底的姿态,然后派人向曹操谈和平解决的条件。张鲁认为此计很妙,便依阎圃之计而行。

  有人劝张鲁,把堆积在汉宁郡郡治的财宝与粮食一齐烧光,以免被曹操占了便宜。张鲁不肯,反而贴上封条,静候曹军接收。果然,这件事深得曹操嘉许。

  曹操不等待张鲁的代表来洽降,就先派使者迎接张鲁。张鲁也就率领全家妻子儿女,出来叩头。使者奉了曹操的命令,以汉献帝的名义,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与阎圃,也都被封为“列侯”。

  曹操可算是仅仅打了三天加一个夜晚的仗,便获得了汉宁郡一大片的地盘。

  他把汉宁郡的名称,恢复为汉中郡。

  张鲁的女儿,曹操聘了作媳妇,给儿子曹彭祖为妻。于是,张鲁又升高一格,成了曹操的亲家。

  张鲁的这一个女儿,是否以前被张鲁想嫁给马超的那一个?我们无法查考。我们仅仅晓得,《水经注》这部书里,说到汉水之南,有所谓“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山下有“女郎庙”。在女郎冢与女郎庙之间有“女郎道”。这个“女郎”,所指的便是张鲁之女、曹彭祖之妻。

  《太平御览》卷五百一十八,抄录了一块南郑城的碑,碑文对张鲁大捧特捧:“位尊上将,体极人臣,五子十室,荣并爵均,童年婴稚,抱拜王人;命婚帝族,或尚或嫔。”

  曹操获得了庞大的汉中郡,下令把它一分为三:除了核心部分仍叫做汉中郡以外,新设一个西城郡与一个上庸郡。西城郡以(城固之东的)安阳县与(兴安西北的)西城县为主,上庸郡以(白河县东的)锡县与(竹山东南的)上庸县为主。汉中郡与西城郡均设太守,上庸郡不设太守,只设都尉。

  这三个郡必须有人总管军事。这个总管军事的人,曹操选了夏侯渊。在夏侯渊之下,曹操加派了张郃与杜袭。

  夏侯渊是豫州沛国谯具(安徽亳县)的人氏,与曹操是小同乡,从少年时代便在一起,交情极好(有人说他们二人,原是堂房兄弟;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这个说法,站不住,因为,曹家与夏侯家,在曹嵩以后曾经互为婚姻。我个人的看法是:曹嵩虽不是宦官曹腾的亲生子,却极可能是曹腾的同胞兄弟之子)。

  曹操年轻时候,在家乡行为不端。犯了法,该坐牢。夏侯渊把罪行供认是自己干的,因此而代替曹操坐了牢。不久,曹操却也出了全力,使得地方官把他从牢里释放出来。这一件事,我在以前叙述“曹袁之争”的时候,已经提到过。

  曹操起兵,参加讨伐董卓,以及对袁术、吕布等人作战,夏侯渊一直跟随曹操,先后做了曹操下面的“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太守、颍川太守。曹操打平了袁绍,夏侯渊的军阶升到“督军校尉”,专管兖、豫、徐三个州的军粮。此后的几年,他不断地替曹操打仗,打平了不少的各地对曹操“叛变”或“造反”的人;泰山郡的昌豨,济南郡的徐和,庐江郡的雷绪,太原郡的商曜,右扶风 (郡)的隃糜县与汧【qian】县的氐人,安定郡的杨秋,终南山的刘雄,凉州的马超、韩遂、宋建。

  这些被夏侯渊击溃或消灭的人,情形各不相同:昌豨与雷绪,是地方上的领袖,受了刘备的策动而起兵兴汉讨曹的。徐和是黄巾小首领。商曜是什么样子的人,无考。杨秋,很像是马超的朋友。刘雄是地道的土匪,有人说他不叫做刘雄,而叫做“刘鸣雄”。鸣雄的意思,是喊叫起来像雄鸡;这两个字不是真名,而是“绰号”。马超、韩遂,毋庸介绍。宋建,是割据了“袍罕”一带三十几年,自称“河首平汉王”的一位土豪。袍罕,在今天甘肃省导河县。

  夏侯渊消灭宋建,是在建安十九年。次年,他带了凉州的将士与诸侯诸王,到一处叫做“休亭”的小地方,与曹操的大军会合,打平了张卫,收降了张鲁。

  曹操先后升他为“行都护将军”、“征西将军”,留他在汉中坐镇,总管一切,自己回了邺县。

  邺县属于冀州魏郡,本是袁绍大本营的所在地。曹操击溃袁绍,消灭袁尚以后,渐渐把这个邺县作为自己大本营的所在地,对许县不再重视。

  建安十八年五月,他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自己为魏公,划魏郡及冀州的其他九郡,为魏国的领土。

  这魏国与汉朝景帝以来。所有的诸侯国都不相同:魏国内部的行政,由魏公自己管,而不归汉朝的朝廷管。

  到了这一年(建安十八年)的十一月,曹操索性又在魏国的都城邺县,另设一个“魏国的朝廷”,有尚书令、侍中与六个卿。

  他早就目无汉室。汉朝自从汉高帝不许异姓为王以来,为“公”的只有一个王莽,这奸臣曾经逼了他的傀儡皇帝封他为“公”(安汉公)。曹操在“自封”为魏公之时,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在历史上与王莽并列了(“公”有两种:有封邑的公,是诸侯;没有封邑,而只是在朝廷中官位甚高的三公之公,不是诸侯,没有封邑。三公在周朝是司徒、司马、司空;在汉朝初年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师、太傅、太保,是“三孤”,比三公高)。

  曹操这一次收降了张鲁,并吞了汉中,不肯听司马懿的话,继续向南,越过大巴山,打刘备,而匆匆忙忙留下了夏侯渊,便回到魏郡的邺县去,为的是什么呢?

  为的是:把自己再升一格,由魏公升为魏王,他叫华歆等人准备了一番。在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准备完成,用汉献帝的名义颁了一道诏书给他。说他“勤过(后)稷(大)禹,功侔伊(尹)周(公)”,不把他晋封为王,就不能够“答神袛”、“慰万民”。

  司马懿是司隶校尉部,河内郡、温县的人氏。这时候在曹操面前当“主簿”。司马懿认为,刘备用欺骗与武力胜了刘璋。蜀郡等地的人,心中不服。刘备自己又亲自带兵去了荆州.向孙权争夺江陵。曹操倘若在这个时候进攻,刘备的部队一定瓦解。

  曹操回答司马懿说:“人倘若不知足,便要吃苦。我已经得了陇,难道还希望有蜀吗?”

  曹操的另一位主簿刘晔.也劝曹操立刻进兵取蜀。曹操仍旧不听(主簿的职位,相当于秘书处处长,而并非完全相同于秘书处处长。主簿可以有两个或更多,而今日的秘书处处长只能有一个,其余的只能称为副处长)。

  曹操把刘备的能力估计得不高(虽然当年曾经在许县为了拉拢刘备,说刘备是英雄,除他本人以外的唯一的英雄)。因此,曹操觉得留下了夏侯渊,加上张郃与杜袭,便足够对付刘备。

  杜袭是一个文人,出生在豫州颖川郡定陵县,这时候在曹操下面当丞相府长史(秘书长)。曹操给他以“驸马都尉”的官衔,叫他主持汉中三郡的政务。他待老百姓很宽厚,有八万多逃到了山里去的人听他的话,从山里面出来,搬家到洛阳与邺县去。

  张郃是冀州河间郡鄚【mao】县人,在冀州牧韩馥下面当“军司马”,打黄巾有功;其后在袁绍下面升到了“中郎将”一级,投降曹操,被曹操拜为“偏将军”,打了不少的仗,升为“平狄将军”。夏侯渊打马超与宋建,他是夏侯渊的得力帮手。

  曹操叫他也留在汉中,和夏侯渊在一起。他带兵越过大巴山,深入巴东、巴西二郡,用说服或胁迫的方法,搬出了几万人口,向汉中郡的方向移动,走到(今日四川渠县之东的)宕渠山,被张飞挡住。两军相持了五十多天,张飞获胜。张郃率领残部,回去了汉中郡的郡治南郑县。

  张飞在宕渠山的崖石上,留下了一块碑,字写得十分雄壮,文句也极其有力:“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宕渠,立马勒铭。”有人以为这是他的秘书写的。我认为,当秘书的先生们另有所长,写不出这样的碑。这样的碑,只有像张飞那样的大英雄,才写得出。

  曹操接到张郃吃败仗的报告,不仅不处罚他,反而升他为“荡寇将军”,使张郃感激得五体投地。

  此后,直至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大举向汉中进攻,曹、刘两军的接触不多。

  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刘备先对曹军作试探性的攻击,派张飞屯驻在(甘肃成县之北的)固山,另派吴兰率兵屯驻在(成县之西的)下办等处。曹操也派了曹洪与曹休来对敌。曹洪这时候是“都护将军”,曹休是“骑都尉”、“参洪军事”。

  曹操吩咐曹休,“你虽然在名义上不过是曹洪的参军,实际上却是统帅。”曹洪知道了曹操有过如此吩咐,就索性让曹休主持一切。

  刘军扬言,张飞屯在固山的兵,是作为切断曹军后路之用的。曹休告诉曹洪,倘若刘军真想叫张飞切断曹军的后路,便不会大肆宣传。“我们只要先打败了吴兰,张飞就会放弃固山而走。”次年(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曹洪、曹休击败了吴兰,张飞果然撤了固山之兵而去。吴兰逃到氐人的部落里,被杀。

haowj094 发表于 2011-7-17 09:44:43

沙发~~~~~~~~~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1:40:31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1:40:37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a243004058 发表于 2011-8-12 21:43:50

力顶东观只求奉命灌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黎东方 细说三国 每日更新 二一、曹操收降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