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3:04

历史普教:1405 MOD诸国开局背景简述

塞浦路斯王国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狮心王理查一不小心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塞浦路斯岛。于是狮心王理查就把塞浦路斯卖给了耶路撒冷的居伊。他本人此前以妻子的名义统治耶路撒冷。但是此时已经没什么地盘了。于是以塞浦路斯称王为塞浦路斯国王。   

1192–1194:居伊(Guy de Lusignan),第一位塞浦路斯国王。

1194–1205:阿莫利一世(Amaury I de Lusignan),前者之兄。他也是耶路撒冷国王阿莫利二世。   

1205–1218:雨果一世(Hugues 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

1218–1254:亨利一世(Henri I de Lusignan ),前者之子。

1254–1267:雨果二世(Hugues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

1267–1284:雨果三世(Hugues III de Lusignan),前者表弟。具体来说雨果三世是亨利二世的妹妹伊莎贝拉之子。他也是安条克亲王和的黎波里伯爵。当然也是耶路撒冷国王的声称者。因此此后列位塞浦路斯国王可作为耶路撒冷国王列表的补充。

1284–1285:约翰一世(Jean 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塞浦路斯国王et耶路撒冷国王et安条克亲王et的黎波里伯爵。

1285–1306:亨利二世(Henri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弟。头衔同上。貌似塞浦路斯发生内战,所以他的任期被打断。

1306–1310:阿莫利二世(Amaury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弟。头衔同上。

1310–1324:亨利二世(Henri II de Lusignan),复位。

1324–1359:雨果四世(Hugues IV de Lusignan),前者之孙。头衔同上。

1359–1369:皮埃尔一世(Pierre 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

1369–1382:皮埃尔二世(Pierre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字。

1382–1398:雅克一世(Jacques I de Lusignan),皮埃尔一世之弟。

1398–1432:雅努斯(Janus de Lusignan),前者之子。当时奥斯曼在内战,而塞国唯一敌人仍是宿敌埃及。埃及塞加西亚王朝马木鲁克帝国统治苏丹白尔斯贝(1422~1438 年在位)为消灭沿岸的塞浦路斯海盗,于1424~1426年起水陆军13万进攻塞浦路斯,塞浦路斯依靠法国和意大利各邦的帮助而免于被灭国,但是全国男子人口下降过半。

1432–1458:约翰二世(Jean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

1458–1464:夏洛特(Charlotte de Lusignan),前者之女。   

1464–1473:雅克二世(Jacques II de Lusignan),前者之弟。

1473–1474:雅克三世(Jacques III de Lusignan),前者之子。

1474–1489:卡特琳娜(Catherine Cornaro),前者之母。她把塞浦路斯卖给了威尼斯人。于是塞浦路斯王国结束。

不久,奥斯曼灭拜占庭,大侵东欧时,乘势攻占该岛。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19813-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3:38

是一个穆斯林和基督文化融合的国家~

这一特色是耶路撒冷一直保留的~

为1405 Mod   唯一的十字军骑士团风格文化国家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5:27

卡尔马北欧联盟

卡尔马联合(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Kalmarunionen,1397年-1524年),亦作卡尔马联盟或卡尔马同盟,是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丹麦、瑞典(包括部份的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及格陵蘭)组成的斯堪的纳维亚共主邦联。1397年6月在瑞典卡爾馬城結成的斯堪的那維亞国家共主邦聯,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拥戴一個君主。各國交出其主權,但無損各自的獨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不過從1430年代開始,瑞典貴族對於丹麥及荷尔斯泰因在管治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大為不滿,成為了聯盟繼續的阻礙,並引起糾紛。到了1523年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成為了瑞典國王後,聯盟瓦解。卡爾馬聯盟在翌年正式結束,從玛格丽特一世開始,歷任5位君主及12位攝政官,合共93年;但挪威及其海外屬地仍然繼續以丹麥-挪威的名義繼續由奧爾登堡王朝管治多個世紀,直到雙方結束聯盟關係。

聯盟的成功有賴玛格丽特一世的功勞。她是丹麥國王瓦尔德马四世的女兒、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在10歲時就嫁與哈康六世,二人的兒子奥拉夫四世獲確認為挪威王室的繼承人。1376年,奧拉夫從外祖父繼承了丹麥國王的王位,成為了丹麥的奧拉夫三世;而母親瑪格麗特則成為了奧拉夫三世的監護人。1380年,哈康六世逝世後,奧拉夫接任成為挪威國王,丹麥及挪威兩國王國從此成為一個共主邦聯,由一個兒童擔任君主,由他的母親擔任監護人。原挪威属地格陵兰岛、冰岛和法罗群岛亦从此开始受丹麦统治。

然而,在奧拉夫得以成年並正式掌權以前,他在1387年逝世。瑪格麗特使丹麥議會選舉她為攝政者,但不能使用「太后」的稱號。翌年2月2日,獲挪威確認為攝政者。之後,她收養了姊姊的孫兒、即波美拉尼亚的Vartislav王子的兒子,並為他改了一個北歐化的名字埃里克。瑪格麗特策劃挪威議會確認埃里克成為挪威王位的繼承人,儘管他在王位的繼承線上並非第一人。結果在1389年,埃里克順利當上挪威君主,而瑪格麗特依然擔任新君的監護人。

是時,瑞典與梅克倫堡公國是共主邦聯,由阿爾伯特擔任國王。當時阿爾伯特與貴族的領袖有爭議。1388年,阿爾伯特的政敵推選瑪格麗特擔任由他們控制的瑞典部份的攝政者,並承諾協助她征服餘下的瑞典領土。當時,他們的共同敵人都是漢薩同盟與及德國對斯堪的那維亞經濟的影響。當丹麥及瑞典聯軍在1389年擊敗阿爾伯特被俘釋放後,由於未能在3年限期內清付聯軍苛索的6萬馬克軍餉,阿爾伯特被逼放棄王位,使瑪格麗特在瑞典的地位得以鞏固。這時,三個北歐王國都在同一位攝政者之下統一。瑪格麗特承諾貴族原有的政治影響力及特權在聯盟下不變,而她所扶植的埃里克自從在1389年成為了挪威國王之後,亦很順利的在1396年接掌丹麥及瑞典的王位。

1397年6月17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距離丹麥邊境很近的城市卡尔马一個堡壘內举行会议,並簽訂《卡爾馬條約》。條約約定三个王国共同拥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恆的聯盟。這一位君主必須從上一任離世的君主的各個兒子中挑選。各國雖然組成聯盟,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的王国地位,而内政亦保持独立,並根據各地原有的法規,由當地的議會管治;不過外交和国防事务則由共同君主總攬。在卡爾馬,年僅15歲的埃里克在丹麥及瑞典的總主教加冕之下,成為三国的共同君主,但瑪格麗特依然繼續掌有聯盟的控制權,直到1412年逝世為止。

聯盟的穩定,在於三國共同選租一位共主;但是,在联盟时期,丹麦国王并不总是可以兼任瑞典摄政或国王,這主要是由於各種利益關係,使舊君駕崩時,各國(主要是瑞典)按自己的需要而選出君主。

聯盟成立後,瑞典人對於丹麥人經常與德意志地区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梅克倫堡及波美拉尼亚交戰並不高興,因為瑞典當時的經濟以向歐洲大陸,特別是德意志地區出口鐵為主。联盟初期,玛格丽特一世的怀柔手段使丹麦王室受到各国贵族的拥戴,但后来丹麦王室不断企图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内政事务,导致联盟的离心离德。頻繁的戰爭一來影響了瑞典的收入,二來由丹麥主導的中央集權政*府亦引起瑞典人的猜疑。因此,瑞典樞密院要求政*府維持相當限度的自治。 當巴伐利亞的Christopher在1448年駕崩後,引起了聯盟的權力真空。瑞典選出了卡尔八世擔任君主,意圖透過選出一位來自瑞典的君主來重新建立聯盟。翌年,卡爾八世亦被挪威選為君主,但有指選舉的票數裡,荷尔施泰因的票數比瑞典和挪威的票合起來還要多。就此事件,丹麥樞密院決定任命奧登堡的克里斯蒂安一世為丹麥君主。在往後的70年,聯盟一直為瑞典及丹麥的權力鬥爭及戰爭所佔據。

在位时期。在这些间隙里,瑞典的实际统治者通常是从本国贵族中选出的摄政官。三国的联盟把整个北欧地区置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下,有利于北欧国家对抗德意志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垄断地位。

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贸易支配继续对外扩张,丹麦经过长期战争吞并了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丹麦奧爾登堡王朝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取得了德意志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的统治权。15世纪末,丹麦王室和瑞典贵族的矛盾激化,反对联盟的冲突不断爆发。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占了被瑞典反对派贵族控制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杀害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事件引发了达拉纳起义,1521年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重新招募了一支反抗丹麦的军队。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在汉萨同盟的帮助下攻入斯德哥尔摩,丹麦军队战败,瑞典恢复独立。1523年6月6日,古斯塔夫·瓦萨當選成為瑞典國王,恢復瑞典的主權,並使聯盟瓦解。直到現在,古斯塔夫加冕當日仍然是瑞典的國慶,但要到2005年,瑞典國慶才正式成為法定假期。

歷史時期 中世紀
- 玛格丽特一世成為丹麥統治者 1387年6月17日
- 成立 1397年
- 恩厄爾布雷克特叛亂 1434–36年
- 斯德哥爾摩慘案 1520年11月
- 古斯塔夫一世被選為瑞典國王 1523年6月6日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2274-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6:15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大公國 (俄語: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 Velikoye Knyazhestvo Moskovskoye) 是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世紀俄羅斯政權,於1263年至1547年存在。莫斯科大公國,作為一個政*府,於俄羅斯的記錄,被很多西方資料認為起源於Muscovy. 但是, 這個名稱有時亦應用到俄羅斯沙皇國。

當蒙古人入侵基輔羅斯的時候,莫斯科還僅僅是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小鎮。儘管蒙古人於1238年冬焚燒並在1293年劫掠了這座小鎮,但由於莫斯科的偏遠及複雜的森林地形,讓它一定程度上免於蒙古人的攻擊和佔領。加上數條流向波羅的海,黑海及高加索地區的河流,讓這座小城得以漸漸發展起來。

但莫斯科得以最終發展成國家形態,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一連串既有野心,又有實力和運氣的王公統治者。莫斯科公國第一位統治者,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卒於1303年),是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亞歷山大·勒夫斯基的幼子。他奪取了科洛姆納(Kolomna),又繼承了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Pereslavl-Zalessky),從而擴大了公國的版圖。丹尼爾之子,莫斯科的尤里,控制了整個莫斯科河盆地,並向西發展至莫扎伊斯克。他接着和俄羅斯王公的主人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結成同盟,並迎娶大汗的妹妹,隨即宣稱成為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允許他藉此干涉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事務。

尤里的繼承者,伊凡一世(於1325-40年在位),和蒙古人保持良好關係並得到了大公的頭銜,藉此擁有向其他俄羅斯的公國收取貢獻和稅金的權力。和蒙古人的關係也為伊凡的擴張提供了機會,特別是針對北方的特維爾(Tver),該城市於1327年反抗金帳汗國的統治。這次叛亂被金帳汗國和莫斯科聯合平定。伊凡被認為是當代俄羅斯最富有的人,他亦因此得到"卡利塔"(意為"錢袋")的稱號。他運用財富向其他公國購買更多的土地,並支援了克里姆林宮的建設。1327年,東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輔遷移至莫斯科,進一步提升了這個新興公國的威望。

伊凡的繼承人持續不斷地奪取俄羅斯的土地,人口和財富。擴張的過程中無可避免與西鄰的立陶宛大公國發生利益衝突。立陶宛人渴望壓倒東斯拉夫人和他們所信仰的東正教。立陶宛大公Algirdas與特維爾聯姻並結成同盟,於1368年,1370年和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但未能攻下這座城市。處於莫斯科和維爾紐斯之間的城市斯摩稜斯克成為雙方爭奪重點。

1350年代,國家及王族受到黑死病的嚴重打擊。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九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大公之位落入他的遠房親戚蘇茲達爾的德米特里手中。由於受到立陶宛的異教徒和穆斯林部落的包圍,德米特里決定和俄羅斯東正教結成同盟。當時俄羅斯東正教正因為St. Sergius of Radonezh的改革勢力漸漸增長。

在亞歷塞斯都主教的教導和影響下,德米特里自命為東正教的保護者,有使命聯合混戰中的俄羅斯諸公國對抗金帳汗國。他挑戰大汗的權威,並在1380年於庫利科沃戰役中大破馬麥汗的軍隊。儘管這場戰爭的勝利果實於數年後便因為脫脫迷失的遠征而抵消,但他成功洗刷了莫斯科公國一直以來向韃靼人獻媚的形象。1389年,德米特里在沒有金帳汗的允許下把大公之位傳給兒子瓦西里一世。

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俄语:Василий I Дмитриевич,1371年~1425年2月)莫斯科大公(1389年~1425年在位)。

瓦西里一世是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长子,母亲为苏兹达尔大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之女叶芙多基娅。他在继承莫斯科大公公位同时也继承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根据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决定)。

瓦西里一世在位时期,金帐汗国持续衰弱,使瓦西里一世就好像俄罗斯内定的君主一样;但立陶宛大公向东不断的扩张,却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最大问题。瓦西里一世小心地处理与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他用重金收买蒙古贵族和金帐汗,使他们同意把一些公国并入莫斯科;同时,又于1392年与立陶宛结盟,以防范蒙古人。但这个联盟是徒有虚名的,因为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企图兼并更多俄国土地。

瓦西里一世继续实行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全俄罗斯的政策。1392年,他在金帐汗的同意下将下诺夫哥罗德和穆罗姆两公国兼并。1397年至1398年,瓦西里一世又兼并了别热茨克维尔赫、沃洛格达、乌斯丘格和科米人的土地。随着大公权力的加强,瓦西里一世推行了中央集权化的策略。他剥夺了大封建主的一些最重要的司法权力,而把它们转交给由大公本人任命的总督或州长。

由于莫斯科大公国力量的增长,与蒙古人的关系变得不再稳定。1391年和1395年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两次大败金帐汗国后,瓦西里一世一度停止了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但1408年新的蒙古领袖叶基盖(此人打败了原来的金帐汗脱脱迷失并实际控制了全部汗国领地,但从不曾自称汗)突袭了俄罗斯,焚毁了包括下诺夫哥罗德、戈罗杰茨、罗斯托夫在内的许多城市;瓦西里一世因此于1412年恢复了对汗国的纳贡。

1403年至1404年,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他已是瓦西里一世的岳父)向东出击,吞并了俄国城市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但瓦西里一世还是在临死前托付维托夫特保护他年仅10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

瓦西里二世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之子,母亲为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的女儿索菲娅。

瓦西里二世在位时期,俄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封建内战。这场内战是封邑王公们对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抗。瓦西里二世的敌人是由有势力的封邑王公组成的联盟,为首的是他的叔父、加利奇王公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后来则是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两个儿子瓦西里·科索伊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

早在瓦西里一世去世时,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就企图攫取莫斯科大公的公位;只是由于瓦西里二世的外祖父维托夫特的干涉,他才未能得逞。当维托夫特在1430年去世后,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设法从金帐汗国获得了大公封诰。但金帐汗本人并不支持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于是召集军队,在内奸的帮助下打败了瓦西里二世,夺取了莫斯科(1433年)。瓦西里二世被赶到科洛姆纳去当王公,不过他很快就发动反击,将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赶下台。不久,瓦西里·科索伊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再次打败了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二世被迫到金帐汗那里去避难,于是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又登上了大公宝座。1434年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之间发生了内讧。瓦西里·科索伊进入莫斯科并宣称自己为大公,这导致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与瓦西里二世形成了一个短暂的联盟。瓦西里二世和舍米亚卡打败了瓦西里·科索伊,并将他弄瞎。

打败瓦西里·科索伊之后,瓦西里二世恢复了大公权力,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则回到加利奇去当王公。这时蒙古-鞑靼人又成了新的问题。1440年代金帐汗国在长期内讧之后瓦解,它分裂成几个小的汗国:喀山汗国,卡西莫夫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些汗国的力量都不再强于俄国,但它们仍然时常进袭。瓦西里二世在1445年被喀山汗国打败并被俘,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乘机夺取了莫斯科。在瓦西里二世被以巨额赎金赎回后,他被不愿放弃权力的舍米亚卡弄瞎了眼睛(1446年,“失明大公”的绰号正是由此而来)。然后,他被赶到沃洛格达去当王公。但是,瓦西里二世迅速地集合起支持者,夺回了大公公位。

瓦西里二世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舍米亚卡在自己的领地加利奇还有很强的力量,并且得到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的支持,特维尔也一度支持过他。还有一些希望抑制莫斯科势力的公国则持观望态度。由于瓦西里二世还必须与喀山汗国作战,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但到了1450年代初,他终于获得全面胜利: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受到贵族和城市居民的支持。瓦西里二世于1453年攻陷加利奇,迫使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出逃;舍米亚卡最后在诺夫哥罗德被毒死,其子则幸运地逃到了立陶宛。对蒙古各汗国的战争也取得了进展:鞑靼人在1451年和1454年两次攻到莫斯科,但1459年瓦西里二世的儿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后来的伊凡三世)打败了他们,后来又于1460年在梁赞再次打败他们。

瓦西里二世统治时期,几乎全部废除了莫斯科大公国内部的独立封建领地。诺夫哥罗德、维亚特卡和普斯科夫等共和制城邦的独立性受到削弱:诺夫哥罗德在1441年、1456年和1460年三次遭到瓦西里二世的征讨,维亚特卡则在1457年遭到征讨。这些远征迫使各城邦承认自己是莫斯科大公的附庸。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公国实际上被并入了莫斯科大公国。

俄罗斯东正教会大力支持瓦西里二世。俄国教会拒绝接受1439年佛罗伦萨宗教大会宣布的东正教同天主教合并的决定,为自己留下了更大的活动空间。1448年,瓦西里二世任命俄国人、梁赞大主教约拿为莫斯科都主教,这标志着俄国教会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管辖而实行自治,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瓦西里二世于1462年去世,遗体安葬于莫斯科天使长大教堂。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年—1505年10月17日),是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年-1505年。

伊凡三世是使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彼尔姆、特维尔这几个俄罗斯公国,这几个公国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们多次征服过并向莫斯科公国臣服。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阿黑麻汗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阿黑麻汗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來源請求]金帐汗国不久由于内斗而分裂成几个小汗国,伊凡三世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 Horde)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

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俄国国玺上。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 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要還清債務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如地主不願放行,就會避開,農民要再等一年。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原配夫人去世后,1473年娶拜占廷帝国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此时拜占庭帝国已经灭亡,索非亚为亡国皇室旁支)。1500年,其子瓦西里三世为获取大公权力公然造反,伊凡三世束手无策。1502年,伊凡三世被迫将大公称号授予瓦西里,大权旁落的伊凡三世在抑郁中死去。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俄语:Васили III Иванович,1479年3月25日~1533年12月4日)莫斯科大公(1505年~1533年在位)。

瓦西里三世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和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他的教名是加夫里尔。

瓦西里三世的上台经历了一番斗争;他的父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公位传给自己的长子伊凡·伊万诺维奇的。伊凡·伊万诺维奇与瓦西里三世是异母兄弟,是伊凡三世的第一个妻子所生。但是伊凡在1490年先于其父去世,这使伊凡三世必须要在瓦西里和伊凡的儿子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中作出选择。由于瓦西里的母亲在莫斯科并不受欢迎,大多数贵族都支持德米特里。在少数贵族的支持下,瓦西里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他企图离开莫斯科夺取沃洛格达,然后以那里为根据地摧毁德米特里的势力。但是这个阴谋在1497年末败露了。伊凡三世把瓦西里抓了起来,他的支持者都被处决或流放。但是德米特里的优势只维持了不长时间:1502年伊凡三世监禁了德米特里,原因可能是他的幕僚卷入了谋害瓦西里的阴谋。于是可能的继承者只剩下瓦西里了。

在对内政策方面,瓦西里三世继承了历代莫斯科大公的共同政策,努力推动俄国统一。在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俄国最后一批半独立的封建公国也被并入莫斯科公国版图。莫斯科先后于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1513年兼并沃洛茨克;1521年兼并梁赞;1522年兼并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

为了实现他的中央集权计划,瓦西里三世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他最初主要依靠俄国教会中的禁欲派支持。从1510年起,禁欲派思想家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是大公宫廷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但到了1520年代,随着与贵族斗争的激化,瓦西里三世转而扶持教会中支持他反对大封建主的一派,即约瑟夫派。反对大公政策的人的命运是悲惨的。1521年,瓦西里三世开始策划除掉封邑王公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舍米亚契奇(他统治着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全俄都主教瓦尔拉姆因拒绝参与这个计划而被放逐,大贵族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叔伊斯基和伊凡·米哈伊洛维奇·沃罗滕斯基也因此失宠。1522年,瓦西里三世逮捕了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舍米亚契奇,结束了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公国的存在。1525年,外交官别克列米舍夫因批评瓦西里三世的政策而被处死,有名望的学者希腊人马克西姆(他卷入了此事)也受到打击。1531年,希腊人马克西姆和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因公开反对瓦西里三世离婚而再次受到贬斥。

在瓦西里三世时代,贵族与王室诸王公的势力受到极大抑制,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式解决。世袭大贵族(波雅尔)的特权受到限制,而且瓦西里三世刻意从中小贵族中提拔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要职务,这些人显然只能依附并忠实于大公。在经济方面,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稳定发展。

15世纪后期,莫斯科民间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将成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1510年,普斯科夫叶利扎罗夫修道院的长老菲洛费做赞辞献给瓦西里三世,称“两个罗马陷落了,但第三个仍然挺立着;不会再有第四个。无人能取代您的基督教王国!”,最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意见。

在瓦西里三世时代,莫斯科公国致力于恢复俄国西部和西南部被立陶宛-波兰吞并的土地,同时与克里米亚汗国和喀山汗国的交往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507年~1508年,瓦西里三世与立陶宛进行了一次无结果的战争。1512年他再次与立陶宛开战,围困斯摩棱斯克,但未能攻克。直到1514年俄军才最后取得优势,使斯摩棱斯克重新并入俄国。1520年,莫斯科与立陶宛签定了为期5年的和平条约。

在对抗西方的敌人时,莫斯科与东面的鞑靼诸汗国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克里米亚鞑靼人在1507年、1516年、1518年和1521年多次对俄国发动侵袭,而且还存在他们与立陶宛结盟的危险。自从伊凡三世在1487年攻占喀山以来,莫斯科就部分控制着喀山的政治事务;瓦西里三世显然决心维护这种宗主权。1506年他对喀山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围攻。1516年喀山汗國绝嗣后,瓦西里三世与克里米亚汗国轮流把傀儡强加给喀山。1518年瓦西里三世任命自己的臣属沙阿·阿里为喀山汗。1523年瓦西里三世对喀山发动远征,并修建了著名的瓦西里苏尔斯克要塞。1524年再次远征喀山汗国,并安插萨法·格雷为喀山汗。1531年,瓦西里三世又任命赞·阿里为喀山汗。

这一时期的俄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如法国和印度)也初步建立了联系。1508年,瓦西里三世与瑞典签定了一份60年和平条约,从而结束了伊凡三世时代发生的俄瑞战争。

瓦西里三世于1533年去世,遗体葬于莫斯科天使长大教堂。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1097-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7:07

马穆鲁克帝国

14世紀末,由於馬穆魯克繼承者無能而且內訌,也由於經濟衰退——農業工業和稅金收入都大大 減少,還由於埃及發生大規模鼠疫,馬穆魯克王朝人丁銳減,國力衰退。

偏偏房子漏了又趕上下雨,葡萄牙人與貝都因人也來騷擾了。

葡萄牙航海家達迦瑪發現了繞道好望角的海道。在敘利亞—埃及王國的歷史上,這是一件極重要的事件。

不僅紅海和印度洋裏的穆斯林船隻,開始經常遭受葡萄牙和其他歐洲艦隊的攻擊,而且香料以及印度和阿拉比亞出產的其他熱帶物產的貿易,大部分也逐漸地不經過敘利亞和埃及的各港口了。因此,國家歲入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永遠失去了。

馬穆魯克王朝蘇丹幹騷·奧裏的艦隊在阿拉比亞沿岸與葡萄牙船屢次交戰。他還威脅羅馬教皇說,如果教皇不制止葡萄牙人,他就要把基督教的聖地摧毀,但是,他的威脅毫無效果。

1395年,馬穆魯克王朝貝爾孤格蘇丹的末年,帖木兒曾派親善使節團去訪問馬穆魯克王朝,貝爾孤格大膽地把帖木兒使節團的人員處死了。

1400年,帖木兒像旋風似的襲擊了馬穆魯克王朝敘利亞北部。阿勒頗城被任意搶劫三天。穆斯林居民二萬多人的頭骨,被用來築成小山,高十骨尺,周圍二十骨尺,臉面一律向外。

這座城裏努爾王朝和阿尤布王朝時期所建築的許多極可貴的學校和清真寺,全被夷為平地,再沒有重建。哈馬、希姆斯和巴勒貝克,相繼淪陷。

馬穆魯克王朝繼任蘇丹法賴吉指揮下的埃及軍隊的先頭部隊被擊潰了,帖木兒殺入大馬士革(1401年2月)。

帖木兒為被殺害的使節團人員報仇,他用人頭骨築成了一百二十座碉堡,用來點綴巴格達城。

正當這座城被劫掠之際,火災爆發了。帖木兒這個侵略者,是名義上的穆斯林,具有什葉派的傾向,他強迫伊斯蘭教的宗教學者們發表聲明,承認他的行為是合乎教律的。

伍麥葉清真寺被焚毀了,殘留的只有牆壁。大馬士革最優秀的學者、技術工人和藝術家,都被帖木兒徵調到他的首都撒馬爾罕,把伊斯蘭教的科學和某些工藝移植到了那裏,這些工藝從此不再出現於敘利亞的首都。

在穆罕默德的曾孫巴耶塞特二世(1481—1512年)時,埃及蘇丹們面臨著嚴重的鄂圖曼土耳其問題。馬穆魯克蘇丹嘎伊特貝是和巴耶塞特二世同時代的。

1422—1438年,巴尔西白在位,瘟疫再次流行,巴尔西白认为是人民作恶多端,招致天谴,下令禁止妇女走出门外,命令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缴纳新的苛捐杂税,以赎罪戾。他还下令把非穆斯林的公务人员一律开除,而且要他们穿上特殊服装。巴尔西白为消灭海盗,于1424—1426年攻占塞浦路斯岛,俘基督教国王贾纳斯。经过威尼斯领事调停,贾纳斯以二十万第纳尔赎金重登宝座,且保证以后每年缴纳两万第纳尔的贡税。

      此后奥斯曼突厥兴起,已灭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都(伊斯坦布尔)。

這兩大強國之間的競爭,首先表現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邊境上雙方諸侯之間屢次發生的衝突上。

1481年,嘎伊特貝收留了避難者吉木,他是巴耶塞特二世的哥哥和覬覦王位者,後來吉木到羅馬去了,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向羅馬教皇交涉,要求把他送回埃及,因此招惹了新的麻煩。這是兩國絕交的遠因。

近因是幹騷·奧裏秘密地答應支持土耳其人的頭號敵人波斯薩非國王易司馬儀(1502—1524年)

1514年8月,薩非帝國和遜尼派的巴耶塞特二世的兒子塞利姆一世(Selim I 1512—1520年)在烏爾米雅湖東邊的加勒迪蘭發生衝突,波斯薩非帝國的騎兵敗於土耳其禁衛軍的優勢火枪隊和巨炮。

1516年8月24日,两军相遇于阿勒颇北边的达比格草原,土耳其军队采用枪炮火器,打败马穆鲁克军队。干骚坠马中风而死。赛里木进阿勒颇城。10月中旬,赛里木进大马士革,叙利亚遂归土耳其。

  1517年1月22日,土耳其军进至开罗郊区,时突曼贝已就任苏丹。土耳其军队不久攻下开罗,杀城内所有俘获的马穆鲁克人。突曼贝死,马穆鲁克王朝灭亡,埃及并入土耳其。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2045-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7:43

波兰立陶宛王国

雏形成于1386年,起因为改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国君主约盖拉(Jogaila)于该年迎娶波兰王国公主。该结合不但使立陶宛成为欧洲最后一个接受基督教的国家,也使立陶宛渐趋接受波兰文化。1569年,两国签定卢布林协议,两国正式结盟。之后,立陶宛逐渐接受了波兰语言,并使立陶宛农民渐沦为波兰王国农奴,而两国结盟后被称为波兰立陶宛王国。   

约盖拉在1386年签订克列瓦联合,给立陶宛大公国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两笔:其一是立陶宛昄依天主教,另一是奠定了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 (1385年-1569年)的王室联合。波兰立陶宛王国正式成立初期,开始对周围各国展开侵占,如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

在维陶塔斯大帝统治时,大公国处在最大规模的领土扩张时期,并在1410年格伦瓦德之战中挫败条顿骑士团。这个时期还标志着立陶宛贵族的崛起。维陶塔斯死后,立陶宛与波兰王国的关系极度恶化。包括拉齐维乌家族在内的立陶宛贵族试图破坏与波兰的君合关系。但是,莫斯科-立陶宛战争的失败使得这个联合毫发无损。维陶塔斯是立陶宛大公囯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他在1401年到1430年是大公,此外还是格罗德诺(1370年-1382年)与卢茨克(1387年-1389年)王公。维陶塔斯是科斯图提斯之子,约盖拉堂兄,和瓦西里二世祖父,他的堂弟约盖拉在1386年成为波兰国王。1410年,维陶塔斯亲帅大公国军队参与格伦瓦德之战。此战波兰-立陶宛联军对条顿骑士团取得决定性胜利。维陶塔斯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维陶塔斯在统治时期内在立陶宛大公国逐步推行中央集权,他用忠于自己的地方长官取代那些与大公有着血缘关系的本地王公。这些地方长官为富有地主,形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阶层。维陶塔斯治下,拉齐维乌家族和戈什陶塔斯家族开始获得影响力。

但是,莫斯科大公国因其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敌人,在1478年吞并诺夫哥罗德后,莫斯科大公国确实是东北欧最突出的国家。1492年至1508年间,伊凡三世在关键之战维德罗沙战役取胜后,收复了基辅罗斯故土,譬如切尔尼戈夫和布良斯克。1493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总人口估计为750万,按种族分375万人属鲁塞尼亚人(种族上可分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325万波兰人和50万立陶宛人。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0530-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8:31

奥斯曼内战三国

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期(土耳其语:Fetret Devri)是因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在1402年被蒙古军阀帖木儿击败而造成,导致奥斯曼帝国陷入一片混乱。
大空位期到1423年结束,穆罕默德·切莱比在内斗当中获胜,加冕为苏丹,将帝国带回正轨。

巴耶塞特一世逝世后,由苏莱曼·切莱比统治希腊北部、保加利亚及色雷斯。巴耶塞特一世的另一名儿子伊萨·切莱比则统治希腊及安那托利亚西部,但在1404年,他在布尔萨被弟弟穆罕默德·切莱比推翻。苏莱曼夺取希腊南部,穆罕默德控制着安那托利亚。穆罕默德遣其弟穆萨率大军横渡黑海征服苏莱曼。1410年,穆萨在保加利亚击败苏莱曼,苏莱曼南撤至希腊。

接着穆萨自称为鄂图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震怒,即时遣军到盖利博卢半岛,但被击败。穆罕默德只得与拜占庭帝国结盟。三年后,穆罕默德另起大军在塞尔维亚卡马路击败穆萨,接着轻易推翻他在希腊的统治。穆罕默德成为苏丹。

奥斯曼帝国在十四世纪征服了大片领土,国势正盛。在十五世纪初,帝国几乎不可挽回地被断送。奥斯曼帝国在安卡拉被击败,精锐军队在此役被消磨殆尽,长胜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被擒,接着一连串的灾难降临奥斯曼家族。在鄂图曼帝国立国之初被征服的卡拉蒙古拉里、阿伊登欧鲁拉、杰米安奴欧鲁拉及其他地区在帖木儿的推波助澜下复炽。拜占庭帝国不再受巴耶塞特一世围攻君士坦丁堡,得到喘息。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最致命的莫过于巴耶塞特一世儿子们引发的内战,令祖先建立起来的强大帝国面临完全瓦解的威胁。巴耶塞特一世死后,大儿子苏莱曼统治埃迪尔内(尼西亚),次子伊萨在蒙古撤出小亚细亚后亦在布尔萨建立势力,最年幼及最具才干的穆罕默德则在阿马西亚建立了一个细小的王国。穆罕默德与伊萨首先爆发战争,穆罕默德大胜,伊萨逃到欧洲,向苏莱曼求援,苏莱曼立刻发兵进攻穆罕默德,形成了色雷斯与安那托利亚对立的形势。

苏莱曼在起初占优,他入侵安那托利亚,攻占布尔萨及安卡拉。巴耶塞特一世的另一位儿子穆萨被帖木儿释放后旋即被杰米安奴欧鲁拉的塞尔柱国君拘留,在穆罕默德的干预下,穆萨再被释放,并为穆罕默德作战,对抗苏莱曼。穆罕默德接战失利后,穆萨劝使穆罕默德让他带领一支小队到色雷斯,以牵制苏莱曼。苏莱曼因此而返回色雷斯,与穆萨激战。苏莱曼初时还占优,但他纵情酒色,残酷治军,又侮辱麾下良将,使其军队哗变,转投穆萨一方。苏莱曼在向君士坦丁堡逃亡间被杀。

穆萨控制着色雷斯,他迅速证明他继承了父亲的实力。他接着着手对付塞尔维亚,他指在内战时塞尔维亚帮助苏莱曼,穆萨建立起属于他的军队,命令他们要把敌人一个不留。拜占庭帝国的作者杜卡斯写道:“穆萨将三名塞尔维亚守城士兵的尸体列成桌状,以此宴请鄂图曼帝国的军官。”

拜占庭帝国国王曼努埃尔二世曾经是苏莱曼的盟友,穆萨于是攻击他,进攻君士坦丁堡。曼努埃尔二世向穆罕默德求援,驻守君士坦丁堡、来自安那托利亚的奥斯曼帝国军得对抗色雷斯的奥斯曼帝国军,穆罕默德作出多次突围但不成功,只得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返回安那托利亚。穆萨转而进攻希腊首都。穆罕默德迅速返回色雷斯,他得到塞尔维亚国王史提芬的援助。穆萨与穆罕默德双方在塞尔维亚南部边界决战。穆萨得不到麾下士卒的拥戴,因为他表现出与苏莱曼相似的治军方式,而穆罕默德则以公正及仁慈对待部下而闻名,还有他的骁勇及才能。在两军开战前,穆罕默德麾下的一名将军哈桑越阵而出,他呼吁他的老战友离开那个为他们带来暴虐和屈辱的穆萨,并表示他自己为奥斯曼家族最正直及最有德行的国君效力。穆萨愤而冲前击杀哈桑,但穆萨被一名伴随哈桑的军官所伤,穆萨带伤回阵,穆萨麾下惊惶失措,全都向同一方向撤退,穆萨亦随着撤退,随后被追兵在一处沼地发现他的尸体。穆萨的死终结了皇位继承争战,而伊萨则在几年前穆萨与穆罕默德在安那托利亚交战时失踪。穆罕默德当时是巴耶塞特一世的儿子们里唯一尚存的一个。

1413年,穆罕默德·切莱比以胜利者的姿态于埃迪尔内加冕为穆罕默德一世,他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奥斯曼帝国以往的辉煌,因奥斯曼帝国在大空位期国力受损。虽然帖木儿在1405年逝世,蒙古人在东方仍威胁著帝国的安全;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国家已脱离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安那托利亚在战火中受到摧残。

穆罕默德一世将首都由普萨斯迁至埃迪尔内,而面对巴尔干半岛逐渐独立的各个藩属国,穆罕默德一世普遍以外交途径取代军事手段处理。他亦有对欧洲近邻实施军事扩张,将阿尔巴尼亚的大部分领土重近置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下,又迫使波斯尼亚国王特弗尔特科二世及许多波斯尼亚贵族重新归降。实际上,穆罕默德一世仅对威尼斯发动过一次短促且意义不大的战争。而对东罗马继续保持盟友关系。

在他在上任后还须处理一些重大的国内事务,穆萨的政策激起了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半岛内低下阶层的不满。1416年,多布鲁甲地区的穆斯林及基督教徒爆发叛乱,该叛乱由穆萨的好友扎伊尔·贝德尔丁所领导,并得到瓦拉几亚统治者米尔恰一世的支持。扎伊尔·贝德尔丁鼓吹将伊斯兰教、基督教及犹太教结合为同一个宗教,并且要奥斯曼帝国官员及上层阶级付出代价来解放农民及游牧民族,以推动社会进步。穆罕默德一世敉平叛乱,米尔恰一世乘虚占据多布鲁甲。1419年,穆罕默德一世重夺多布鲁甲,占据久尔久的多瑙河码头,并逼使瓦拉几亚成为藩属国。

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时期一直致力于重组在大空位期受损的国家结构。穆罕默德一世在1421年逝世,由他的儿子,未来灭亡东罗马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为苏丹。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0478-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29:16

察合台汗國 / 亦力巴里汗国

简介:東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在14世紀中期,由於西部河中地區和東部伊犁河流域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不同,分裂成兩個部分。東部以傳統蒙古游牧社會為主,西部被伊斯蘭化突厥貴族控制。第23任可汗合贊算端被突厥貴族殺後後,禿忽魯帖木兒在東部並立為汗,不服從突厥人所立的答失蠻察,但是他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並於1361年攻克河中,廢黜西部可汗鐵穆爾沙,統一了汗國。他死後,其子也里牙思火者於1365年退回伊犁,察合台汗國再次分裂,不久後,西部汗國被帖木兒帝國取代。東部汗國在中國史籍以國都為名,先後稱為別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後,即伊犁,今新疆伊寧市)、吐魯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後,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16世紀與葉尔羌汗國合併。

15世纪的察合台汗國

14世纪河中的察合台分支正在沦为服务于突厥封建主的一个个傀儡王时,蒙兀儿斯
坦(即怛逻斯河、楚河上游、伊塞克湖,伊犁河、艾比湖和玛纳斯河流域)的游牧
民们在经历了一个动乱时期之后重建了察合台王权。该地的主要蒙古氏族是杜格拉
特氏,他们在蒙兀儿斯坦的伊塞克湖周围和喀什噶尔两地都拥有大片的领地,喀什
噶尔当时称阿尔蒂·沙尔,即“六城”。14世纪中期,杜格拉特氏族由吐利克、播
鲁只和哈巴儿丁三兄弟领导;他们是该地的真正君主。据《拉失德史》,大约在13
45年,播鲁只统治着从伊塞克潮到库车和布吉尔,从费尔干纳边境到罗布泊之间的
地区,以阿克苏为基地。正是他首先开始要寻找某位没有从河中人手中得到封地的
察合台系成员,以便以他为首领,重建伊犁地区的察合台汗国,即当时称蒙兀儿斯
坦。
    一位声称是也先不花之子的秃忽鲁帖木儿,当时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蒙兀儿斯坦
东部,他留下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播鲁只当时召见的就是这位真假不明
的察合台人。他在阿克苏正式接见了他,并宣布他为可汗。播鲁只的哥哥吐利克成
了汗国的首席异密,即兀鲁思别乞。

    如果杜格拉特人仅仅是想找到一位傀儡,使他们与察合台的正统性联系起来,
以对付他们的对立派河中的正统察合台系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大失所望。秃忽鲁
帖木儿似乎是一位具有很强个性的人,他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施加影响。首先,
从宗教的角度出发,他的统治(1347-1363年在位)就是很重要的。尽管河中的突
厥化塔吉克人(或者说不花刺和撒麻耳干的市民们)是热诚的穆斯林,然而,蒙兀
儿斯坦的突厥化蒙古人,或者说伊犁河流域和阿克苏的半游牧民们,大部分仍是
“异教徒”,即佛教徒或萨满教徒。但是,穆斯林的宣传也开始在上述地区盛行。
杜格拉特人的长者、异密吐利克当时住在喀什,他本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五年以后,
秃忽鲁帖木儿追随他,履行了誓言,《拉失德史》记述,他度过了苦恼的时光。
“他接受了割礼,同一天,16万人剃了头,表示信仰伊斯兰教”。正像穆罕默德·
海达尔二世回忆的那样,秃忽鲁帖木儿是一位精明能干的统治者。且不考虑伊斯兰
教可能对他产生的任何精神上的吸引,他必定估计到皈依伊斯兰教在他获取河中的
目标上是有利的。不花刺和撒麻耳干两城就值得他向古兰经拜倒。无论如何,他一
旦巩固了在蒙兀儿斯坦的地位,就提出他对原察合台汗国的西部领土的要求。形势
对他十分有利。自从阿布达拉赫被驱逐后,河中又陷入分裂和混乱之中。速勒都思
部巴颜和巴鲁刺思部哈吉两位异密战胜了阿布达拉赫,但是,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牢
固和持久的统治。《武功记》把巴颜描述成“宽大为怀”的人,由于酗酒恶习而变
得无能。哈吉虽然固守他的渴石封地,但是,后来表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些软弱的人。
最后,河中的其余地区在无数的地区突厥封建主之间四分五裂了。对秃忽鲁帖木儿
来说,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了。1360年3月,他入侵河中,从塔什干直接向沙赫里夏勃
兹进军。哈吉率领着从沙赫里夏勃兹和卡尔施征集的军队,最初想进行抵抗;后来,
在敌人的优势面前,他渡过阿姆河退入呼罗珊。

    秃忽鲁帖木儿获得了如此彻底的胜利,以致哈吉的侄儿、当时年仅26岁的帖木
儿认为与胜利者一方联合是明智的。为帖木儿朝歌功颂德的《帖木儿武功记》极力
表明仅仅是为了更有效地抵抗这次入侵,帖木儿才承认了这位统治者,他这样做是
得到了他那位自动逃跑了的叔叔同意的。然而,这些陈述是前后互相矛盾的。帖木
儿归顺秃忽鲁所得到的回报是接受了沙赫里夏勃兹作为他的封地,在此以前,该城
一直是属于他的叔叔哈吉。其后不久,当秃忽鲁返回蒙兀儿斯坦时,哈吉又从呼罗
珊回到河中,打败了帕木儿,不仅使他归还了沙赫里夏勃兹,而且还像年轻的巴鲁
刺思人将要做的那样,又成了哈吉的俯首贴耳的属臣。然而,秃忽鲁不久又从蒙兀
儿斯坦返回河中,从他进入忽毡的时刻起,河中贵族们前来迎接,并纷纷表示归顺。
巴颜一直护送他到撒麻耳干,这次,哈吉也来向他献殷勤,但是,当秃忽鲁处死了
忽毡异密后不久,哈吉变得惊慌失措,并逃往呼罗珊,在该地的撒卜兹瓦儿附近被
土匪们暗杀。这一戏剧性事件的结果是帖木儿在默认秃忽鲁的宗主权下,成了巴鲁
刺思氏族的首领,同时也成了沙赫里夏勃兹领地的无可争辩的君主。迦兹罕的一个
孙子迷里忽辛在阿富汗东北为自己辟了一块领地,包括兴都库什山南北两面的巴里
黑、昆都士、巴达克山和喀布尔。秃忽鲁帖木儿前往攻之,在瓦赫什河畔打败了他,
进入昆都士,直抵兴都库什山,按其祖先成吉思汗的方式,在该地度过春、夏两季。
他一返回撒麻耳干,就处死了速勒都思部巴颜,然后返回蒙兀儿斯坦,以其子也里
牙思火者作为河中总督留下,并以帖木儿作为他的辅臣。帖木儿的行为看来是他的
忠诚的可靠保证。

于是,在这位令人畏惧的强大可汗的统治下,原察合台汗国的统一重新恢复了。
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够预见,要不了许多年以后,秃忽鲁给他儿子作为良师益友和辅
臣的帖木儿将结束重新恢复的这一察合台汗国,而以新的帝国取代它。

该汗国一方面包括蒙兀儿斯坦本土,即托克玛克和克拉科尔附近的伊塞克湖地区、伊犁河流
域及其支流特克斯河、空格斯河、哈拉塔尔流域、艾比湖盆地和玛纳斯河,另一方
面它还包括畏兀儿斯坦,或者称原回鹘国,即库车、喀拉沙尔、吐鲁番(或称哈刺
火州)之地。可能还包括连同喀什、叶儿羌和于阗城在内的喀什噶尔(或名阿尔蒂
沙尔)。在察合台可汗们的宗主权下,喀什噶尔构成了杜格拉特异密们的祖传的领
地。他们与察合台人一样是蒙古种人,并且事实上,他们在这一地区内也像察合台
人一样强大。

    15世纪的察合台系诸汗中,有几位似乎具有有趣的个性,这从《拉失德史》的
零星材料中可以推知。其中之一的歪思汗(大约1418-1428年在位)作为致力于吐
鲁番(或哈刺火州)绿洲的灌溉系统而被提到。作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对异教
的西蒙古人,即卫拉特人或称卡尔梅克人发动战争,结果被卫拉特部脱欢汗之子、
首领额森台吉(汉译名也先台吉,台吉也可称太子)俘虏。卫拉特可汗们虽然是纯
蒙古族人,但是他们不属于成吉思汗系。据《拉失德史》记,额森非常尊重歪思汗,
立即释放了他。歪思汗第二次被额森击败是在伊犁地区,他的马跌倒,他的忠实属
臣杜格拉特部首领、喀什君主赛义德·阿里拯救了他,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歪思汗,
歪思汗幸运地得以逃走。歪思汗与卫拉特人的第三次遭遇发生在吐鲁番附近,歪思
汗再次被俘。这一次是在他答应把他的妹妹留在额森台吉家族后才获释。如同上文
在谈到河中时所看到的那样,诸小游牧部落的首领们都企图通过与成吉思汗系的公
主们联姻,使他们的后代成为贵族。

    歪思汗一死(1429年),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和也先不花二世为争夺王位发生
争吵,或者说,他们各自的支持者们以他们的名义这样做,因为长子羽奴思几乎未
满13岁。正是弟弟也先不花二世获胜,羽奴思逃到撒麻耳干,在帖木儿王朝兀鲁伯
汗宫廷避难。

    也先不花尽管年轻,然而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全境(1429-1462年在位)。曾帮
助他夺取王位的杜格拉特部异密赛义德·阿里(死于1457至1458年间)比以往更有
权势。在这时,杜格拉特家族成员在察合台汗阿克苏的宗主权下,占有拜城和库车,
但是他们暂时失去了喀什城,河中和呼罗珊的帖木儿王朝汗沙哈鲁及其子兀鲁伯从
他们手中夺走了该城。赛义德·阿里大约在1433年至1434年间又从兀鲁伯的代理人
手中夺回喀什。《拉失德史》赞扬了他在喀什重建管理机构和他对农业和牲畜饲养
业的关注。

    也先不花二世曾与河中帖木儿王朝的卜撒因交战。1451年,他对帖木儿王国北
部边境上的赛拉木、突厥斯坦和塔什干诸城发动了一次掠夺性远征。卜撒因追随他
一直来到怛逻斯。在受到也先不花的另一次攻击之后(这次是发生在费尔干纳的安
集延地区),卜撒因决定分裂察合台家族的势力,他召来了在泄刺只流亡的羽奴思,
并借军队给他,让他用这支军队与其弟也先不花作战。在卜撒因的支持下,羽奴思
在伊犁附近成了蒙兀儿斯坦西部的可汗,而也先不花仍是东部各省,即阿克苏,裕
勒都斯河流域和畏兀儿斯坦的君主(1456年)。稍后,羽奴思企图使喀什臣属于他。
喀什君主、杜格拉特部异密赛义德·阿里求助于也先不花,后者匆忙从裕勒都斯赶
来,与赛义德·阿里的军队会合,他们一起在喀什东北、通往阿克苏途中的科纳·
沙尔把羽奴思赶跑。羽奴思在失去了他的追随者之后,到河中卜撒因那里寻求援军。
于是,他终于能在伊犁和伊塞克湖地区重建统治。

    也先不花仍是阿克苏,裕勒都斯河地区和蒙兀儿斯坦的统治者,他于1462年去
世。其子笃思忒·马黑麻是一位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年仅17岁),由于他的放荡行
为而疏远了毛拉们[伊斯兰教学者,实际是伊斯兰教宗教贵族〕,又因他对喀什城
发动掠夺性攻击而激怒了实力强大的杜格拉特家族。他于1469年去世,及时地躲过
了一场大叛乱。他的伯父、统治着伊犁和伊赛克湖地区的羽奴思汗立即占有阿克苏,
当时阿克苏城被认为是蒙兀儿斯坦的都城。笃思忒·马黑麻之幼子怯别二世被支持
者们救出,带到喀拉沙尔(察力失)和畏兀尔地区的吐鲁番,他在该地被宣布为可
汗。但是,四年之后,也是这些支持者处死了这个孩子,并把其首级带给羽奴思。
尽管由于这次谋杀使羽奴思成了整个蒙兀儿斯坦的唯一君主,但是,他对暗杀只表
示恐惧,遂下令把这些人处死(1472年)。

               2.羽奴思和察合台后裔对帖木儿家族的报复

    羽奴思在阿克苏恢复统治之后,面临的唯一严重威胁是额森台吉之子阿马桑赤
台吉率领的卫拉特人(或卡尔梅克人)的入侵。卫拉特人在伊犁河《拉失德史》记:
亦刺河)附近对羽效思发动进攻并打败了他,迫使他向突厥斯坦城附近地区撤退。
但是。卫拉特人的行动表明了他们的这次进攻不过是毫无政治结果的游牧民的突然
袭击而已。卫拉特人一走,羽奴思又从锡尔河回到伊犁,从半定居地回到了游牧地,
他只得这样做以迎合蒙兀儿斯坦的诸部落,这些部落民希望他们的可汗像一位真正
的成吉思汗后裔。忘掉他的都市生活的体验和泄刺只文化,在帐篷中过着祖祖辈辈
们所过的生活。与此同时,从属于蒙兀儿斯坦的喀什和叶儿羌两城先后由杜格拉特
家族异密赛义德·阿里的两个儿子米儿咱·桑尼司(1458-1464年在位)和穆罕默
德·海达尔一世(1465-1480年在位)统治。

《拉失德史》宣称桑尼司是一个狂暴而宽宏大量的人,
他把喀什管理得很好,以致后来人们把他统治时期作为黄金时代来追述。随后是海
达尔的统治。海达尔最初是在羽奴思汗的宗主权下和平地统治着喀什和叶儿羌。但
是,桑尼司之子海达尔的侄儿阿巴扎乞儿在这种和平统治被打乱之前没有长久地等
待。他在占领了叶儿羌之底,又从与杜格拉特家族有关系的其他宗王们手中夺取了
于阗城。从那时起,他的行为俨然像一位独立的君主。海达尔乞求羽奴思的援助,
以对付这位反叛的侄儿,但阿巴扎乞儿两次在叶儿羌城下打败了他们两人(1479-
1480年)。在这两次胜利之后,阿巴乱乞儿还从其叔父海达尔手中夺取了喀什,海
达尔于1480年被迫撤往阿克苏,投奔羽奴思汗。

    尽管羽奴思汗在喀什噶尔本土上发生的杜格拉特异密们之间的这些纷争中未能
够实现他的志愿,但是,他统治末期是以在中国和河中两地所获得的相当大的成就
为标志的。《明史》记,1473年吐鲁番的一位名叫阿力的苏丹从明朝的一个藩属王
朝,即契丹王朝手中夺取了戈壁滩上的哈密绿洲。被派往吐鲁番的一支中国军队未
能捉住入侵者,待追军返回后,他们又占领了哈密。1476年,这位阿力(或称哈力)
派使者携带贡赋到北京。如果《明史》的编年准确的话,阿力的统治相当于羽奴思
汗的统治时期。

    然而,羽奴思汗很可能抓住了帖木儿王朝衰落的机会(参看463页),作为调停
人干涉河中事务。帖木儿王朝的两个宗王,卜撒因的儿子、撒麻耳干王阿黑麻和费
尔干纳王乌马儿·沙黑,为塔什干的所有权,在毫无结果的竞争中耗尽了他们的全
部力量,乌马儿·沙黑占有了塔什干。随着费尔干纳国成为羽奴思的属国,羽奴思
不得不多次出面保护乌马儿·沙黑以对付阿黑麻。最后,羽奴思利用仲裁人和无私
调停者的角色,在征得双方的同意后,他于1484年取得了两兄弟争夺的塔什干城和
赛拉木城。后来,羽奴思选择塔什干为他的居住地,并于1486年死于该地。

    由于住在像塔什干这样的古城,即在人口稠密的河中地区的门槛边,羽奴思汗
实现了他终身的梦想。甚至自从流亡时期以来,当他在泄刺只还是一位年轻人时,
就已经尝到了波斯文明的乐趣。这位有文化教养的成吉思汗后裔就一直怀念过去,
梦想着定居的生活方式。出自蒙古人的责任感,多年来他强迫自己像游牧民一样地
住在天山南北坡的伊犁河流域和裕勒都斯河流域。但是,在这一点上,他仅仅是实
现了他作为一个王的职责。《拉失德史》对羽奴思的描述,是基于纳昔儿·丁·乌
拜达拉赫给穆罕默德·海达尔谈的他个人的印象,书中强调了这位拜访者的惊奇:
“我以为会看到一个蒙古人,但是,我发现他是一个波斯式的男子,满脸胡须,他
的言谈举止即使在波斯人中也是少见的。”因此,他一成为塔什干统治者(当时他
几乎年近八旬),就决定住在那儿。追随他的一些牧民,对他按塔吉克人般的方式
过定居生活的思想感到惊恐,疏远了他,急忙返回到他们喜爱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和
畏兀儿斯坦草原上。他们带走了羽奴思的次子阿黑麻,他似乎抱有与他们一样的喜
欢自由生活的兴趣。羽奴思汗没有追赶他们,因为阿黑麻在他们中间可以保证他们
对他的忠实。

    阿黑麻在父亲死后统治着汗国的这片地区,即伊犁、裕勒都斯河流域和吐鲁番
地区,直到去世(1486至1503年在位)。他在他的草原上很快活。一方面,他成功
地与卫拉特人(卡尔梅克人)作战,另一方面,又与吉尔吉斯-哈萨克人作战。《拉
失德史》认为,卫拉特人恭维他的绰号是“阿刺札”,意为“杀人者”。1499年前
后,他从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扎乞儿手中夺取喀什和英吉沙尔城。这位能干的成吉
思汗后裔,在国内通过一系列讨伐和处决,使反叛的部落首领们巨服。
    《明史》对阿黑麻在哈密绿洲的事迹也有报导,在汉语中,他是“吐鲁番速檀
阿黑麻”。在1482年,地区契丹王朝的一位后裔、罕慎王子得到中国的支持,从察
合台汗国手中重新征服了哈密。1488年,阿黑麻在一次伏击中杀死罕慎,夺取了哈
密。次年,罕慎部众又夺回哈密。1493年,阿黑麻俘获哈密君主和中国驻官,并监
禁他们。北京宫廷对此进行了报复,封锁哈密边境,禁止吐鲁番的商旅进入,把从
畏兀儿地区来的商人们驱逐出甘肃境。《明史》说,这一报复在畏兀儿地区和察合
台汗国内引起了对阿黑麻的极大忿恨,结果,他不得不顺从地把哈密留给地区王朝,
也就是说让哈密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

          3、察台台后裔被赶回天山东部地区;帖木儿王朝文艺
         复兴在喀什噶尔的影响;历史学家海达儿·米儿咱

    当阿黑麻在阿克苏和吐鲁番统治着东蒙兀儿斯坦和畏兀儿斯坦时(1486-1503
年),其兄马哈木继承其父羽奴思在塔什干和西蒙兀儿斯坦的统治(1487-1508年
在位)。前文已经提到,撒麻耳干的末代帖木儿朝人于1488年企图从马哈木手中收
复塔什干,但是被他在该城附近的奇尔奇克,或帕拉克打败,塔什干仍是蒙古可汗
的驻地。不幸的是,马哈木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接纳了著名的穆罕默德·昔班尼,
在当时昔班尼只是一个冒险者,前来以剑为马哈木效劳。马哈木认可了他的服务,
把突厥斯坦城作为封邑赐给他(1487-1493年)。昔班尼在对他过分信任的马哈木
的支持下,从末代帖木儿王朝汗王手中夺取了不花刺和撒麻耳干,并于1500年使自
己成了河中之王。马哈木有理由为自己的慷慨感到后悔,因为昔班尼在一得到河中
之后,就反过来对付他。马哈木向其弟阿黑麻求援,阿黑麻匆忙从畏兀儿地区赶来。
但是,兄弟俩被昔班尼打败,并在费尔干纳、浩罕东北的阿赫昔战役中被俘。尽管
昔班尼尽情地嘲弄了马哈木的天真(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于马哈木),但是,这一次
他对他们很客气,并立即释放了他们(1502-1503年),但他保留了塔什干和赛拉
木城。其后不久,阿黑麻于1503-1504年冬在阿克苏因瘫痪去世。马哈木愚蠢地再次
落入了昔班尼之手,这次昔班尼在忽毡附近处死了他(1508-1509年)。

    马哈木之死标志着察合台后裔最后被逐出西突厥斯坦。他们被赶回天山东部之
后,在那里又过了一百年。在畏兀儿斯坦,即吐鲁番、喀拉沙尔(察力失)和库车,
阿黑麻的长子满速儿汗在其父死后被承认为可汗,他统治上述地区达40年(1503-1
543年)。统治之初,他碰到了许多困难。喀什的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扎乞儿进入阿
克苏,在那里掠夺了察合台后裔们的财宝,之后,继续去摧毁了库车和拜城。1514
年,轮到满速儿之弟赛德汗从阿巴扎艺儿手中夺取喀什(1514年5-6月)、叶儿羌
和于阗,并迫使他向拉达克山逃亡。在这次反对杜格拉特叛乱的战争中;赛德汗得
到忠实于察合台家族的另一位杜格拉特人、历史学家杜格拉特·米儿咱的支持、从
此,赛德汗将统治着喀什噶尔本土(1514-1533年在位),而其兄满速儿(1503-
1543年在位)统治着蒙兀儿斯坦(伊犁和裕勒都斯)和畏兀儿斯坦。两兄弟之间的
亲密关系确保了中亚的和平。“旅行者们可以十分安全地从费尔干纳到哈密,然后
进入中国。”

    杜格拉特家族的继承人穆罕默德·海达尔二世(即海达尔·米儿咱)撰写的
《拉失德史》证明了在那个时期察合台和杜格拉特家族的后代们已经具有相当先进
的文化。上文已经谈到,羽奴思汗逗留在察合台后裔中时(1456-1486年)——他
的确是在泄刺只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带来了波斯人的优雅风度。同样,海达尔
(1499,或1500至1551年)也是被社会环境彻底改造的蒙古王子的一个例子。他懂
蒙古语吗?毫无疑问,正如埃尼亚斯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他是一位笃诚的穆斯林,
其祖先的语言可能只被视为异教徒的语言。事实上,与他的家族成员们长期使用的
语言一样,他说察合台突厥语。但是,他是用波斯文撰写了题名为《拉失德史》的
中亚蒙古人的历史。而他的邻居和朋友、帖木儿王朝的巴布尔,像他一样,也是一
部不朽回忆录的作者,但他仍忠实于察合台突厥语方言。像上述这些文人的存在表
明了在16世纪前半期东突厥斯坦(原东察合台汗国)是一个文化繁荣的中心,今天
该地区的文化已经衰落到了可悲的水平。尽管东突厥斯坦缺乏河中地区具有悠久文
学中心的这种光荣(因为喀什、阿克苏和吐鲁番都不能与不花刺和撒麻耳干相比),
但是,必定是在与帖木儿后裔有联系的突厥-波斯文艺复兴期间,撒麻耳干和不花
刺的影响在上述地区十分强烈,甚至带动了整个地区。海达尔与伟大的巴布尔(在
建立印度帝国之前,巴布尔是费尔干纳的帖木儿朝末代君主)的亲密友谊表明了察
合台家族的可汗们和全部杜格拉特部异密们是按西方的方式交往。在巴布尔的已经
伊朗化的撒麻耳干和今天称为中国突厥斯坦之地之间的关系是牢固的,交往是不断
的。于是,当河中地区的巴布尔用察合台突厥文写作时,蒙兀儿斯坦的异密海达尔
是用波斯文写作。海达尔的宗主、察合台后裔赛德汗说一口像突厥语一样流利的波
斯语。

    因此,把16世纪察合台末代可汗们的帝国看成是一个衰落中的国家是错误的。
像羽奴思和海达尔这样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存在是与此结论相反的证据。中国人在这
片土地上窒息了民族特性,他们谨慎地封锁该地区——当时这一地区由于从伊朗-突
厥的伊斯兰世界吹来的各次文化之风而生机勃勃。羽奴思的生涯证明了这一点。羽
奴思是在泄刺只文学的薰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后来他统治了库车和吐鲁番。海达尔
·米儿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子,他在1547年为自己继续去征服克什米尔之前,曾
与巴布尔在河中作战,并帮助成吉思汗后裔赛德汗收复了喀什和叶儿羌。尽管在裕
勒都斯和畏兀儿斯坦的诸部落(它们给察合台的末代子孙们带来了许多麻烦)仍过
着古老的游牧生活,但是,察合台统治的最终结果将是不仅把喀什噶尔,而且把库
车、喀拉沙尔和吐鲁番这一古代回鹘国与撒麻耳干、赫拉特的波斯和伊朗化的突厥
文明联系在一起。

東察合台汗國統治者

禿忽魯帖木兒 (1347 -1362)
也里牙思火者 (1362 -1363)
哈馬兒丁 (1363 - 1388之前)

黑的兒火者 (不遲於 1386 - 1404以前)
沙迷查干 (1404以前 - 1408)
馬哈麻 (1408 - 1415)
納黑失之罕 (1415 - 1418)

歪思汗 (1420 - 1437)
也先不花二世 (1437-1462)
篤思忒馬黑麻 (1462-1468)
怯別速檀烏黑闌

羽奴思 (1468 - 1487)
速檀馬哈木 (1487 - 1508)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0316-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1:40

国富军强的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的行政架構與古羅馬共和的系統相似,由一位被選出來的行政官(公爵)、一個類似參議院,由貴族組成的機構及許多擁有部分政治權力的公民所構成的,公民原先擁有權利去同意或拒絕每位新選出來的公爵。教堂與許多私人建築是做為軍事使用,雖然威尼斯沒有終身職的騎士。聖馬克騎士(Cavalieri di San Marco)是唯一在威尼斯存在過的騎士階層,沒有任何一位公民可以接受外來的命令而沒有政*府的同意。在獨立時期,威尼斯仍然保持共和,政治與軍事是完全的分離,除了在偶發狀況下,公爵可以統御軍隊。就其它意義而言,戰爭代表商業的附屬品。因此,威尼斯早期製造了大量的雇員,來為任何地方服務,後來當統治階層佔有商業時,依靠著這些外來的雇員。

公爵是最高行政官,理論上是終身職。實際上,許多公爵在被認為遭受政治失敗後,他們受到來自貴族組成的寡頭政治的壓力,而被迫放棄職位,退隱到修道院中來隱居。

雖然威尼斯的人民一般是正統天主教的信徒,但是威尼斯地區是跳脫宗教狂熱之外的,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期間沒有制定處死宗教異端的法律。

這種明顯缺乏的熱情導致威尼斯經常與教宗發生爭執。威尼受到一些封鎖重大活動的威脅,遭受到兩次懲罰。第2次,也是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1509年的4月27日,由儒略二世下令(康布雷聯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ambrai))。

威尼斯大使將仍然存在的政治祕密報告送回當地,這與歐洲法庭的傳聞提供了現代歷史學家極好的資料。

在保衛塞薩洛尼基時首次失利,敗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艦幫助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來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他轉而侵略威尼斯,並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損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捲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當時,葡萄牙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主要媒介,影響威尼斯巨大財富的來源。同時,法蘭西和西班牙霸權主義橫行,爆發了義大利戰爭,威尼斯的政治影響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國是農產品輸出國,及至18世紀中葉仍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石弓練習在1303年成為威尼斯的義務,公民在團契中練習。隨著武器變得更昂貴與操作上更複雜,頭班軍人被分發來幫助商人來航行船隻並在槳船上擔任槳手的任務。「Noble Bowmen」這間公司在14世紀末招募了年輕的貴族,他們在戰槳船上工作,擔任武裝商人,並且享有居住在船長艙的特權。

陸軍的指揮建築與海軍是不一樣的,根據古代的法律,沒有任何一位貴族可以指揮超過25個人(避免以私人軍隊來進行叛變),當總指揮在14世紀中被引進時,他仍然必須對由20位公民組成的「智者」負責。這項政策有效率,也避免威尼斯陷入其他城邦經常遭遇的軍人掌權。一位公民委員(與人民委員不同)陪同每一位軍隊來注意他們的情況,尤其是傭兵。威尼斯的軍事傳統也應仔細的注意到:他們對於如何在花費最少生命與金錢達至成功比追求榮譽更感興趣。

雖然威尼斯以海軍聞名,它的陸軍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在13世紀時,大部分的義大利城邦都已經僱用了僱傭兵,不過威尼斯軍隊仍然從周圍的潟湖地區徵募軍人,另外從達爾馬提亞及伊斯特里亞進行封建制度的徵兵。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政*府將會登記所有年齡界於17歲與60歲之間的男性,並且對他們的武器進行紀錄,而他們在實戰時會被編入由12人組成的隊佐。據1338年的登記紀錄顯示威尼斯估計約有30,000名威尼斯男子可以參戰,其中大多是熟練的弩手。在其他的義大利城邦,貴族與其富人都加入騎兵,但在威尼斯則被徵召作步兵。

在1450年時,總共有超過3000艘威尼斯的商船處於營運的狀態中,其中大部分在必要時可以變成戰船或運輸船。政*府要求每艘商船必須搭載特定數量的武器(大部分是十字弓與槍)及盔甲,商船的乘客也被預期在必要時可以武裝起來並進行戰鬥。一艘預備用且長約25公尺的戰船被保存在兵工廠中,戰船奴隸並不存在於中古時代的威尼斯,劃手則是從這個城市或是它的領地(特別是達爾馬提亞)中產生的。從威尼斯選出的人們大部分是從每個教區中,當這些槳手離開之後,他們的家庭會受到教區中其他人的支持。債務人一般是在戰船上划船來償還他們的債務,划船的技術則是以貢多拉鳳尾船競賽來鼓勵。

在15世紀初期,隨著領土的擴張,於是出現了第一支常備軍,其中包括簽定契約的傭兵隊長(condottieri)。威尼斯與佛羅倫斯在1426年締結同盟,並且同意在戰爭時期提供8,000名騎兵與3,000名步兵,平時則提供3,000名騎兵與1,000名步兵。在15世紀末,製服採用紅白條紋的樣式,榮譽及熱情的制度逐漸產生。在15世紀當中,威尼斯的陸上軍隊幾乎總是攻擊的一方,並且被認為是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大部分是因為所有階級都必須為保衛這個城市而拿起武器與官方對於一般軍事訓練的獎勵。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9420-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3:05

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

胡斯戰爭(Hussite Wars)-亦稱波希米亞戰爭 (Bohemian Wars),發生於1420年至1434年,起因於神聖羅馬帝國領地波希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胡斯在康斯坦茨宗教會議中,被羅馬天主教會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引起支持他的地方貴族及民眾起兵對抗羅馬天主教會以及支持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政*府;在戰爭初期到中期,由於在約翰·傑斯卡(Jan Zizka)的卓越領導以及波希米亞當地先進的兵器工業支援下,胡斯信徒屢次擊敗帝國軍;然而在組織內部發生分裂以及傑斯卡染病去世的情況下,胡斯信徒逐漸屈居劣勢,最後還是被神聖羅馬帝國所鎮壓。

扬·胡斯(捷克语:Jan Hus,1369年?捷克胡西内茨 - 1415年7月6日德国康斯坦茨),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以獻身教會改革和捷克民族主義的大義而殉道留名於世,他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罗马天主教视其为异教徒,于1411年革除其教籍。1414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判罚胡斯有罪,于次年将其处以火刑。胡斯之死直接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1999年,罗马天主教会进行道歉。

他曾經接受神父的訓練,後來成為波希米亞布拉格大學神學部主任,最後成為校長。

早在胡斯出生前波希米亞早就已經發展出一股強烈反羅馬教會的意識,在神學思想上他受英國的威克里夫很深的影響。

胡斯是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驅,他的許多言論,為後來的新教所接受。他对整个欧洲各国和马丁·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胡斯一生有多部著作,在捷克文学历史上贡献卓越。胡斯認為聖經至上,而非教宗等聖職人員所訂的規條,強調教會的主權屬耶穌基督,為了此種意念及想法於是撰寫了《論教會》(De ecclesia,1413)一書,甚至大肆批評教宗等聖職人員,已偏離基督真道,貪愛錢財及濫權等等,真是改教的先驅之一。當時教會正值「大分裂」(1378-1417)的狀況:羅馬樞機院前後所選出的兩個教宗,分別是位於羅馬的貴格利十二世及位於亞威農的約翰二十三世,兩人互相較競。約翰二十三世為了對抗拿坡里王(為貴格利十二世所支持)而釋出贖罪卷給所有需要的人,以金錢來換取,胡斯過去雖曾花大把銀子買贖罪卷,但如今胡斯大大地譴責此種違反聖經教導的作法,於是約翰二十三世將胡斯取消教籍,最後甚至以異端名義將他下進監牢中。經過長達8個月的監禁,胡斯面容憔悴、身體虛弱,被提出監來上城門口,並將他綁在火刑柱上,終被燒死。導致『十字軍』再度興起和胡斯所在的波希米亞的信眾展開了一場場的戰役,直到十五世紀才結束。胡斯还创造了新的正字法,为捷克语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胡斯逝世的7月6日被称为胡斯日,是捷克的公共假期。如今,大多数捷克人都自认为没有宗教信仰,而且捷克的天主教信徒要远多于胡斯信徒,但扬·胡斯仍然被认为是国家英雄。

1420年3月1日,教皇馬丁五世對胡斯派發佈禁令,3月15日,在今屬於波蘭
境內(西南邊界附近),位於下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Wroc?aw,我也不曉得音譯
是怎麼變過去的XD),西帝下令處決於1418年起義( Wroc?aw Uprising)的領導人
約翰克拉沙(Jan Krasa)──又是一個約翰──以「殺雞儆猴」。

3 月17日,十字軍正式發起了,到這個時候,本來首鼠兩端的雙領派,才知道
自己「好傻好天真」,根本沒有所謂的和平可以期待,於是自此全體胡斯派都倒
向武裝抵抗路線,雙領派也急忙向聲望正高的季士卡求援。

十字軍在?widnica(今波蘭境內,弗羅茨瓦夫附近)集結,同時他泊派的部隊則在
各地全力擊敗保王派,1420年4月4日,他泊派在Mlada Vo?ice(位於今捷克中
央部位)擊敗保王派,7日,在Nicholas of Hus領軍下他泊派佔領Pisek、Sedlice、
Rabi堡、Strakonice、Prachatice。

他泊派猛攻布拉格東南方的Bene?ov 小鎮,該鎮有400名保王派步兵及騎士駐
守,由Peter of Sternberg指揮,這股小兵力無法抵擋他泊派的猛攻,很快潰滅,
小鎮也在進攻過程中被燒毀。

在布拉格西方的 Kutna Hora,保王派Janek z Cht?nic與Pippo Spano(Filippo
Scolari)領軍猛攻他泊派,但沒有結果。整個波希米亞現在處於他泊派與保王派
混戰的狀態下。

在這過程中,先前提過的西聶克一度改投胡斯派,但隨著四月底十字軍越過波希
米亞邊界,他又換了邊,包圍布拉格的Hrad?any 要塞,使得布拉格周邊兩大要
塞Hrad?any與Vy?ehrad都落入保王派手中。
5月22日,他泊派進駐布拉格,他們想在十字軍到來前拿下Hrad?any,但以失
敗收場,十字軍一路拿下Slany、Louny與M?lnik,很快的,十字軍的大營出現
在伏爾塔瓦河左岸,那一頂頂的帳篷彷彿連綿到天邊,總人數達10萬人之譜,
布拉格市民見到夜間成片沒有盡頭得營火,彷彿地獄的業火,不禁心驚膽顫。6
月12日,圍城正式開始。

而季士卡則正全速強行軍來援,延途擊敗了一隻想前往Hrad?any與Vy?ehrad的
十字軍後勤部隊,當他抵達布拉格時,十字軍已經將布拉格團團包圍,只剩下東
方的維托科夫丘(Vitkov)尚在他泊派手中,維托科夫丘的南方有個守望塔,北邊
則有個陡崖,而這個重要戰略據點掌握著僅存唯一一條通往布拉格的道路,且只
有26個男鄉民與3個女鄉民防守。

季士卡明白一旦維托科夫丘也淪陷,布拉格將被完全包圍,為了保住布拉格對外
聯絡的生命線,季士卡下令手下的9000人急速挺進維托科夫丘,並且馬上挖掘
壕溝、豎立馬防柵,再以黏土石牆加固,十字軍直到7月才驚覺季士卡在大興土
木,7月13日,十字軍渡過伏爾塔瓦河,對季士卡的野戰工事展開攻擊。

兵力比:

十字軍:5~10萬人

獨眼龍:9000人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9879-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3:33

胡斯戰爭始末:第一次布拉格丟人事件

前文提到胡斯在西格蒙德的奸巧與教會的一意孤行下被燒死,話說在處刑前,捷克的許多貴族與騎士聯名上書向大會求情,結果西格蒙德不但不予理會,還回信道:「我會很快把所有魏派與胡斯派全都處以溺死之刑。」嚴重惹火了捷克鄉民。


當胡斯報燒死的消息傳到波希米亞,自然是群情激憤,整個捷克都覺得對胡斯的處置是不公不義,更是一種罪行,不過一開始還沒有演變成全面暴動,首先,胡斯派以「叛逆的」宗教儀式來表示抗議。


話說在教會法下,原本規定在彌撒時行聖餐禮的時候,群眾只拿代表聖體的麵包,而只有神職人員能喝代表聖血的酒,胡斯派把這規定改成聖酒也分給群眾,讓群眾能得到聖體與聖血兩種全部。


想當然,康斯坦斯宗教大會禁止這種「變造的」儀式,結果捷克鄉民便用這種儀式來公然表示對胡斯的支持,不服從鄉民的神父就被鄉民們趕出教堂,由改革派的人接手。一開始鄉民的憤怒主要都是朝向神職人員,尤其是僧侶,連大主教都差點被波及。


胡斯派的貴族很快的組成聯盟,只支持「直接面對聖經與上帝」的教會,還想邀請溫賽勞斯王(下稱溫王)參加,但若他參加,等於在法律上批准,這會導致嚴重外交問題,於是溫王拒絕,反而與天主教會派的貴族們接觸。


「以兩種形式(領聖餐)」的拉丁文為「sub ultraque parte」,衍生為胡斯派的代號「Ultraquist」,「兩種皆拿份子」,在此翻為「雙領派」。不意外的,雙領派以發送聖酒的聖餐杯為旗幟。


另一方面,康斯坦斯宗教大會開到1418年總算完成主要任務,把三個教皇都廢了,統一到新的教皇馬丁五世,新皇上任三把火,他很快下令要對付胡斯派異端,來立個下馬威,不過要對付胡斯派,得先問過波希米亞王溫賽勞斯。


一開始,鄉民們因為溫王和小弟宿有嫌隙,加上溫王的老婆蘇菲亞王后(Queen Sophia)公開支持胡斯的友人,因此胡斯派還不至於起來反抗波希米亞政*府。


很不幸的,溫王到這個時候對他的奸巧小弟西格蒙德(下稱西帝)仍然言聽計從,西帝在1419年說服溫王,要是不對胡斯派殺雞儆猴,會危害到他的王位的穩定,原本一直容許胡斯派的溫王於是決定開始進行打壓行動。


1419年2月底,溫王下令把雙領派趕出布拉格所有教堂,只留下三座教堂,其結果,擔心自己生命安危的雙領派神父離開布拉格到週邊市鎮去,以尼可拉斯‧胡斯(Nicolas of Hus,和胡斯沒有親戚關係)為首,造成雙領派教義於各市鎮大風行。


但也有鄉民魂滿點的人決定留下來抗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約翰‧傑立夫斯基(Jan Želivský (1380 – 9 March 1422),又是個約翰(Jan = John),複習一下,胡斯戰爭的遠因是英國的魏(克里夫)約翰,然後是胡(斯)約翰,胡斯之後又來個傑(立夫斯基)約翰,再後面還有喔...所以各位看到叫約翰的請千萬小心啊XDD,(約翰‧傑立夫斯基,下稱傑約翰)。


1419年7月30日,傑約翰對一群雙領派佈道,講到一半話鋒一轉,突然開始猛烈抨擊市議會與溫王最近的一連串反雙領派政策,彌撒後,他乾脆從教堂裡把聖體給帶出來,開始遊行抗議,遊行聲勢浩大,甚至有武裝鄉民在內,一群憤怒的鄉民就這樣一路殺到位於布拉格牛市北端的新城的市政廳,向市政廳二樓的窗戶大吼大叫,要在那邊的市議員(雖稱為議員,實質上是市政官,只有幾個人,和我們現在的市議會狀況不一樣)滾下來談判。


但市議員很不識相的拒絕釋放雙領派囚犯,這就算了,還有人從二樓丟石頭下來,砸中了聖體,這下可好了,前面瑞士的故事告訴我們,誰都可以惹,千萬不要惹火鄉民,惹了鄉民還想逃?一票雙領派鄉民馬上變成超級賽亞鄉民,湧進市政廳。


「幹!」「幹林涼!誰丟的!」「好膽麥走!」(設計台詞)


於是腦殘又不幸的市議員們被抓住,下頭武裝鄉民豎起了矛尖,然後樓上的鄉民們把市議員從窗戶對準矛尖扔下來,當場就成了串燒,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第一次布拉格丟人事件」。


200年後,布拉格又發生了一次丟人事件,這次打了30年戰爭,所以千萬小心,布拉格如果又有人被丟,就又要戰爭打不完啦!


這次事件讓溫王大受震驚,結果中風而死,溫王的繼承人正是西帝,正當西帝認為自己撿到大便宜,捷克鄉民卻對這個背叛胡斯的傢伙恨之入骨,一想到要被西帝統治,那還得了!一時間鄉民情緒沸騰,而一位偉大的軍事領導人即將誕生。


你猜得沒錯,他也叫約翰,約翰‧季士卡(Jan Žižka,1360-1424)。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9879-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4:33

用剑来保卫“上帝的正义”
   
    胡斯战争又称捷克农民战争,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所以称胡斯战争。
   
    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较晚(约9世纪末),但工业发展很快,11—12世纪, 捷克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布拉格逐渐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也发展 起来。
   
    从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输出的有马、牛、皮革、粮食、银、麻 布等。到13世纪,捷克国王被列为罗马帝国七大选侯之一。
   
    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 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 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 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 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 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 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 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 在自己的国内”。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 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 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 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 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 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 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 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 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
   
    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 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 廷的仇恨。
   
    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 会议,并把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 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
   
    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 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次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 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 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胡斯战争拥有一支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常备军,其军队主力是步兵,也有骑兵和炮 兵。基本战术单位是战车,数十个车组编为一个“战车队”。步兵、骑兵与之协同作战, 炮兵拥有野炮和攻城炮,野战部队总人数为4000—8000人。战斗序列包括前卫部队、主 力和后卫部队。火炮布置在战车中间,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那 些在有利情况下下马作战的重骑兵的袭击。胡斯党人军队的战术多半是进攻行动。
   
    主要 战役发生在以下几个地方:
   
    在苏多麦尔日(1420年),400名胡斯党人击退了2000名哥特骑兵部队;
   
    1420年,在维特科夫山,由杰士卡率领的9千战车部队,给西吉斯孟德一世皇帝率领的捷克第一次十字军远征部队以迎头痛击;
   
    1422年,在库特纳—戈拉和涅梅茨卡—布罗德附近,第二次十字军远征部队遭到了 决定性的失败;1426年,在乌斯提附近,塔博尔派2.5万人击败了十字军骑士部队7万 人(第三次十字军远征部队的主力);在塔霍夫(1427年)和多马什里茨(1431年)附 近,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远征被击退。胡斯战争的影响波及德国,对整个欧洲都产生 了震动。
   
    30年代初,捷克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胡斯党人分裂为圣杯派(温和派)和塔博 尔派(激进派)。经济和政治上较稳固的圣杯派开始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贫民革命 军成了圣杯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市民阶级和贵族公开背叛人民,其力量已占3倍优势, 遂于1434年的利帕内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斯战争结束。
   
    恩格斯指出:胡斯革命运动“即捷克民族为反对德国贵族和德意志皇帝的最高权力 而进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比英、法等国的农民 起义具有更大的规模。它给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 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如皇帝承认胡斯教会的独立,外人不得干涉 捷克的宗教事务。同时,这次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捷克一国的范围,胡斯和塔博尔派 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了这些国家15、16世纪反封建斗争的高 涨,推进了许多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如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6世纪初 瑞士、法国、英国等宗教改革。
   
    胡斯军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方面有一定创新,比如:首创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

情况需要时,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 骑兵的袭击;

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并大量使用轻炮兵;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种协同动作等。

这些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了重要一笔。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9879-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5:06

卢森堡王朝 西格蒙德 1387年-1437年 后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 阿尔布雷希特 1437年-1439年西格蒙德的女婿,兼德意志国王
亚盖隆王朝 乌拉斯洛一世 1440年-1444年   
哈布斯堡王朝 拉斯洛五世 1444年-1457年 兼波希米亚国王   
无王朝统治 马提亚什·胡尼亚迪 1458年-1490年  
亚盖隆王朝 乌拉斯洛二世 1490年-1516年 兼波希米亚国王  
亚盖隆王朝 拉约什二世 1516年-1526年 兼波希米亚国王

奥地利的阿尔贝特五世于1438年当选为匈牙利国王、德意志国王(称阿尔贝特二世)和波希米亚国王。

他的儿子拉迪斯拉斯从1440年起为匈牙利国王,从1453年起为波希米亚国王。哈布斯堡王朝的腓特烈五世于1440年当选为德意志国王,1452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腓特烈三世)。从1493年腓特烈逝世起到1711年查理六世即位止,一直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波希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从1457年拉迪斯拉斯去世时起归属哈布斯堡王室近70年。1477年腓特烈三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同勃艮第的大胆查理之女玛丽结婚,从而继承了大胆查理的大部分领地。1496年马克西米连与玛丽所生的儿子菲利普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女继承人琼结婚,从而使哈布斯堡王室获得了西班牙以及西班牙人在美洲的大片领地。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70532-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6:15

帖木儿帝国

草原帝国第十一章 帖木儿

帖木儿被称为跛子帖木儿,因此写成Tamerlane。他于1336年4月8日生于撒麻耳
干以南的渴石城,即今沙赫里夏勃兹(即绿城)。帖木儿朝的史学家们企图把他的
家谱追溯到成吉思汗的一位伙伴,甚至是他的亲戚。事实上,他不是蒙古人,而是
突厥人。他出身于河中巴鲁刺思部的一个贵族之家,巴鲁刺思部统治着渴石,在渴
石周围有一些庄园。
    在谈到察合台汗国时,我们看到了当时河中属地所处的环境(参看343页)。按
理河中地区是一个蒙古汗国,而实际上它是突厥族邦联,在能干的“宫廷侍长”迦
兹罕的推动下,河中地区再次开始对中亚发生一些作用。但是,1357年异密迦兹罕
被暗杀,使河中又回复到无政*府状态。迦兹罕的儿子米尔咱·阿布达拉赫被帖木儿
的叔叔、渴石君主哈吉和另一个名叫巴颜的地区突厥贵族驱逐(1358年)。然而,
哈吉和巴颜两人都无驾驭河中突厥贵族的政治才干。况且,迦兹罕的孙子迷里忽辛
使自己成了阿富汗境内一个重要的君主,领地包括喀布尔、巴里黑、昆都士和巴达
克山。这是河中王国中的一个封建割据国家。伊犁地区的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趁
乱入侵并征服了河中,于是,在他的统治下重新恢复了原察合台兀鲁思(据《武功
记》是1360年3月)。帖木儿的叔叔哈吉放弃了徒劳的斗争,从渴石逃往呼罗珊。
    帖木儿要聪明得多。这位25岁的年轻人看到现在是崭露头角的时候了。这并不
是说,在河中突厥人抵抗伊犁地区蒙古人重新开始的攻势中他是拼死作战的战士,
相反,在当时发生的事件中,他看到了合法继承其叔叔哈吉、成为巴鲁刺思部首领
统治渴石的途径。看准这一点,他及时地向入侵者秃忽鲁帖木儿汗作出了巨属的表
示。这一次,歇里甫丁笔下的英雄的言论是有些伪善的一篇小杰作:为了臣服,无
论他个人付出什么代价,他要为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他叔叔的利益作出牺牲;他
叔叔的逃跑使其家族有衰落的危险。秃忽鲁帖木儿很高兴得到这样一位有价值的支
持者,作为回报,他承认帖木儿对渴石的所有权。其间,由于察合台军暂时撤退,
哈吉趁机返回渴石。正直的帖木儿毫不畏缩地对哈吉发起攻击,然而,尽管帖木儿
初战告捷,但他的军队都叛离了他,除了向哈吉公开道歉外,他别无选择,哈吉原
谅了他。秃忽鲁帖木儿从伊犁地区返回河中,为帖木儿挽回了局面(1361年)。秃
忽鲁一到河中,河中的所有贵族——忽毡异密迷里拜牙即、速勒都思部巴颜、帖木
儿,以及哈吉本人——都来朝觐他。但是,这位蒙古人为了在这些凶悍的突厥人中
杀一儆百,无缘无故地处死了迷里拜牙即。哈吉闻之害怕,作为持异议者离开了河
中,他因此而遭受厄运,一到呼罗珊,他就在撒卜兹瓦儿附近被暗杀。帕木儿立即
前往惩罚凶手;但是实际上,他现在已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对手,再次成为渴石永久
的唯一君主和巴鲁刺思部首领。秃忽鲁帖木儿很赞赏这位年轻人成熟的才智,在他
返回伊犁时,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长官,并任命帖木儿为他的辅臣。
    直到此时,帖木儿一直是在玩着忠于察合台家族这张牌,无疑是希望在察合台
的统治中占有首要位置。当察合台汗任命另一位异密别吉克在他儿子身边掌握最高
权力时,而他被安置在次一级的位置上。因此,帖木儿与察合台汗的代理人决裂,
投奔内兄——巴里黑、昆都士和喀布尔之主迷里忽辛,在迷里忽辛征服巴达克山时,
帖木儿曾经帮助过他。接着他们两人一起去波斯,在波斯过着冒险家的生活,用剑
为锡斯坦王公效劳。在这段经历以后,他们返回阿富汗,在迷里忽辛境内的昆都士
附近重新组织军队,然后又进入河中。一支察合台军企图在瓦赫什河的石桥附近阻
止他们前进。但帖木儿略施一计,他们渡过河,打败了敌军,沿铁门之路,继续进
军解放他的渴石城。察合台宗王也里牙思火者作了更大的努力,但是在一次大战中
被打败,《武功记》认为该战发生在离渴石和撒麻耳干不远的塔什·阿里希和卡巴
·马坦之间。也里牙思火者九死一生,急忙逃往伊犁。帖木儿和忽辛穷追至忽毡以
北,直抵塔什干。于是,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1363年)。在石桥和卡巴·
马坦两战之间,也里牙思火者得知其父秃忽鲁帖木儿已在伊犁去世的消息。
    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察合台人的统治,但是,帖木儿、忽辛,
以及河中的任何一个地区突厥贵族,离开了察合台系的君主,都不能够统治河中。
成吉思汗的合法性无疑要保留,至少在形式上要保留,于是,征服者们认为有必要
由察合台系的一位傀儡对他们的胜利加以承认,当然是在他的名义下,他们亲自进
行统治。他们找到了都哇的一个曾孙,名叫哈比勒·沙,当时他伪装成德尔维希而
隐姓埋名。这正是他们要找的人。“他们把他扶上王位,向他献上御杯,各地封建
主在御前九叩首。”此后,他们不再注意他。但是,他作为河中王国之首出现,按
成吉思汗的法律,已经使这一王国合法化和神圣化。也里牙思火者,即伊犁地区的
察合台人,再没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务,因为在不花刺和撤麻耳干有另一位真正的察
合台人、另一个神授的汗王,在他的名义下,帖木儿和忽辛可以问心无愧地行事,
也可以消除那些墨守成规者的疑虑。
    也里牙思火者回到伊犁地区,掌握了继承权之后,对河中作了一次最后的努力。
1364年,他率新军返回河中,最初在锡尔河北岸的塔什干和钦纳兹之间,即在所谓
的“泥沼之战”中打败了帖木儿和忽辛(1365年)。忽辛和帖木儿一直退到阿姆河
畔,忽辛向萨里·萨莱(昆都士之北)逃跑,帖木儿向巴里黑逃去,留下河中让也
里牙思火者任意入侵,也里牙思火者围攻撒麻耳干。后来,形势起了变化。撒麻耳
干居民在穆斯林毛拉的鼓动下,进行了勇猛的抵抗,而围攻部队又因流行病而被削
弱。最后,也里牙思火者于1365年退出河中,返回伊犁。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他
几乎未能逃脱他的失败,因为以后不久,他成了一位杜格拉特部异密叛乱的牺牲者。

                     2.帖木儿与迷里忽辛的斗争

    帖木儿和迷里忽辛实际上解放了河中。这种双头统治因帖木儿与忽辛的妹妹的
联姻而进一步得到加强,然而,这种双头统治从一开始就露出了紧张的迹象。忽辛
比帖木儿强大些,除了河中以外,他还有包括巴里黑、昆都士、胡勒姆和喀布尔诸
城的阿富汗王国。但是,帖木儿比忽辛具有更坚强的个性,他牢牢控制着就在撒麻
耳干城门边的渴石和卡尔施城。也里牙思火者逃走之后,他们两人回到撒麻耳干重
新组织他们的国家。忽辛扮演着最高君主,他甚至向地位最高的贵族们征税。帖木
儿为获得这些贵族支持他的事业,立刻从自己的金库中拿出必要数额的钱补助他们。
他以一种带侮辱和谴责的假装服从态度,进而把属于他的妻子,即忽辛的妹妹的珠
宝回送给忽辛,忽辛妹妹的去世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破裂了。最初,忽辛占上风,
把帖木儿从卡尔施城驱逐出去。后来帖木儿用云梯重新攻占卡尔施城,并以同样的
方式成了不花刺的君主。忽辛进行了报复,他率大军从他在昆都士北的萨里·萨莱
驻地出发,重新征服河中。他从帖木儿人手中夺取不花刺和撒麻耳干,而帖木儿认
为忽辛的军队大大超过自己的,便可耻地逃往呼罗珊。
    早些时候帖木儿从秃忽鲁帖木儿和也里牙思火者统治下的河中撤退,或者说退
却,以及紧跟在此后的这次逃跑使我们对帖木儿的性格有了完整的印象。并不是说,
他可以被斥之为懦夫。他有军人般的勇敢是无容置疑的。尽管在必要时他有像一个
普通士兵般冲锋陷阵的闯劲和胆量,但是,他在政治上十分精明,知道什么时候该
停下来等待时机。其间,他又开始了骑士生涯,从呼罗珊到塔什干,经历了一次又
一次的冒险,顺便提一下,他在塔什干毫不犹豫地与他部民的宿敌、伊犁地区的蒙
古人签订了第二次协议。更糟糕的是,他极力煽动蒙古人的入侵,这次入侵发生在
第二年春。在伊犁的察合台蒙古人被清除河中之后,他准备好要从军队首领忽辛手
中重新夺取河中。《武功记》极力为这位大冒险家这一时期的经历寻找借口。应该
补充的是,帖木儿从未被邀执行这次蓄谋的背叛行动,因为当忽辛受到由他的对手
领导的另一次蒙古人入侵时,他感到吃惊。他向帕木儿求和,自然是借助维系他们
两人的伊斯兰教,以及必须团结一致,以防止伊犁地区和裕勒都斯流域的半异教徒
的蒙古人掠夺河中神圣的土地。
    这正是帖木儿所期待的。他自称被这些虔诚的思考所感动,甚至声称他抱有采
取一致行动的梦想。和平实现了,忽辛和帖木儿之间不太明确的共同统治的状况又
重新建立起来。因此,他也恢复了他的渴石领地。
    结局是演出了一幕杰出的东方式虚伪的喜剧,是以对友谊的一再声明、复归于
好的拥抱和每次都喊出古兰经中的虔诚的格言而完成的,接着便是背叛,突然袭击
和即刻处决。帖木儿似乎忠实地扮演着忽辛盟友的角色;他帮助忽辛平定了喀布儿
城堡的叛乱,接着又平定了巴达克山山民的起义。但是,这种帮助现在呈现出监督、
强制、甚至是威胁的面貌。忽辛明白河中将留给他的对手,他把自己的活动越来越
多地局限在阿富汗地区,加紧在巴里黑重建城堡,据说,这一行为使“帖木儿不快”。
    《武功记》虔诚地宣告:“当上帝要什么事情发生时,他会提供种种理由,由
于这些理由,该事情就会按天意而产生。上帝已注定把亚洲帝国给予帖木儿和他的
子孙,他预见了帖木儿温和的统治,它将给他的臣民们带来幸福。”这种神的腔调
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事实上是最适宜的。歇里甫丁继续对忽辛的贪婪(导致他与其
他封建主疏远的)、固执,以及无礼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解释。接着是一次阴谋纠
纷,在纠纷中,当然是忽辛不断地出错,并被谴责设置陷害帖木儿的圈套。然而,
正是帖木儿不宣而战,对忽辛发动了突然袭击,他一离开渴石,就在帖尔木兹处渡
过阿姆河,入侵忽辛的封地巴克特里亚。忽辛在昆都士的守军冷不防地被包围了,
巴达克山主也是这样被包围了,帖木儿意外地出现在巴里黑城前,在那里忽辛毫无
准备地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由于被围困,并且毫无希望突围,这位不幸的人被迫
有条件地投降,放弃权力,到麦加去朝圣,帖木儿仁慈地原谅了他,当他又见到忽
辛时,他确实热泪盈眶;但是《武功记》宣称,这位征服者的侍从背着帖木儿处死
了这位亡命者。巴里黑居民,犯有忠实于忽辛的罪,所以大部分人遭到了同样的命
运。

                           3.帖木儿帝国

    这出古典悲剧是帖木儿的自我表现。剧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以后的马基雅维里主
义,一种一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并与之相一致的虚伪。他是一位具有福熙式灵魂
的拿破仑,是阿提拉后裔的菲利普二世。像“埃斯科里亚”中的人物“阴沉、郁郁
寡欢”。正像对宗教的虔诚一样,他还是一位无畏的战土和经验丰富的、深谋远虑
的指挥者;是艺术家和文人的朋友,像泄刺只人一样赞赏波斯诗——由于夺取巴里
黑而成了中亚至高无上君主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帖木儿在获得权力过程中的深谋远
虑,以及在必要时可以屈服,在竞争需要时可以流亡的冷静态度,使人想起了成吉
思汗。像这位蒙古征服者一样,河中的这位领导者开始也是默默无闻的,在忽辛这
样缺乏勇敢和坚定的封建主手下作为属臣为他效劳,正像成吉思汗在愚钝的王罕手
下效劳一样。帖木儿逃往呼罗珊,以及他从锡斯坦到塔什干的冒险生涯使我们想起
了成吉思汗在班朱尼河畔的不幸岁月。他与忽辛的决裂正像成吉思汗曾经与克烈王
的决裂一样,无论如何,在表面上是一丝不苟地格守了协定的。《武功记》用李维
式的叙述,加上虔诚的穆斯林腔调和抹去了蒙古牧民的粗野无知,回忆了《秘史》
中那段著名的、史诗般的申诉。但是,一旦法律在他一边,并以援引的古兰经为根
据时,就轮到帖木儿采取背信弃义的方式保卫自己,反对原盟友的背叛行为(无论
是真有其事或者只是帖木儿的猜测),他像成吉思汗推翻脱斡邻勒一样地进行突然
袭击并打垮了忽辛。
    然而,成吉思汗完成了他的事业。他宣布自己是“罕”,唯一的、至高无上的
皇帝。在他之上,他没有保留比他更有牢固合法性的某位(即古代蒙古诸王的直接
后裔)形式上的君主。更不用说他会考虑在克烈王的弟弟,或者是在金朝皇帝的庇
护下去征服远东了。帖木儿在征服巴里黑时确实自称为王。1370年4月10日(当时他
34岁)“他登上王位,戴上金王冠,系上帝王的腰带出现在诸王公和异密们面前,
他们都跪在他面前。”《武功记》使我们确信,他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和察合台的
继承人和接续者。但是,他的称号仍不明确,直到1388年,他才明确地采用“苏丹”
称号。最重要的是,他不敢废除成吉思汗家族的傀儡皇帝们,尽管他与忽辛扶上王
位的哈比勒·沙汗公开站在忽辛一边反对他。事实上,正如《拉失德史》透露的那
样,他确实考虑过要摆脱汗这一包袱,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为了得到河中贵族们真
正的服从,他必须在不可争辨的合法原则幕后行使权力。因此,他所做的仅限于处
死哈比勒·沙汗,由另一位忠于自己的成吉思汗宗王锁咬儿哈的米失取代之,锁咬
儿哈的米失作为河中帖木儿王朝可汗从1370年一直统治到1388年。他死之后,帖木
儿提名他的儿子继位,是马合谋汗(1388-1402年在位)。帖木儿政*府颁发的敕令,
都以适当的尊重和合乎礼仪的方式签署着这一显赫家族后裔们的名字。他们无疑是
一些由帖木儿任意指派的、完全屈从于他意志的、徒具虚名的稻草人,没有人会想
到,或者是留意这些可怜的无名之辈。杜格拉特部穆罕默德·海达尔二世后来写道:
“在我那个时代,撒麻耳干的可汗们被看成政治囚犯。”
    然而,帖木儿以不坦率和诡辩的态度对待政治统治权问题是事实。他不敢重新
制定一套全新的法律,而是甘愿造成一种新的局面,事实上是用突厥统治取代蒙古
统治,以一个帖木儿帝国取代一个成吉思汗帝国。在法律上,他要求的不是根本上
的改变。因此,他从未说过他要废除成吉思汗的札撒,而赞成沙里亚法或者说穆斯
林法律。尽管确实显得有些奇怪,伊本·阿木拉沙称他是一位不虔诚的穆斯林。因
为他“宁可用成吉思汗的法律而不用穆斯林法律”。当然,这可能纯属形式上的指
责,因为在中亚居民的眼中,帖木儿极力做出成吉思汗继承人的样子,甚至是又一
个成吉思汗。在实践中,事实却相反。他不断求助的正是《古兰经》,预言他将成
功的是伊玛目和托钵僧。他的战争将具有圣战的特征,即使是在他与穆斯林作战时
(情况几乎总是这样)。他只得谴责这些穆斯林,即谴责最近才皈依伊斯兰教的伊
犁和回鹘地区的那些察合台人,或者是谴责容忍数百万印度教臣民的德里苏丹们
(他们制止屠杀)对伊斯兰教的冷淡。
    从一开始,帖木儿帝国就是不平衡的,缺乏成吉思汗国的稳固和持久。它的文
化是突厥-波斯的,它的法律体系是突厥-成吉思汗式的,它的政治-宗教信条是
蒙古-阿拉伯式的。在这方面,帖木儿具有欧洲的查理五世皇帝一样多的特征。但
是,在他本人身上,这些矛盾并不明显,或者说,这些矛盾时隐时现地突出他无以
伦比的个性,即经历了两大时期边缘上的几种文明的超人的个性。帖木儿身高、头
大,褐色皮肤,在世界各地不停奔走的这位跛子,他的手总是放在他的剑附近,他
能把弓弦拉到耳部,他的枪法也如成吉思汗一样准确无误。像在他之前的成吉思汗
一样,他支配着他那个时代。成吉思汗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帝国(即使是在平
庸者的统治下)仍幸存着。帖木儿的帝国,尽管由一些有才能的人,甚至是像沙哈
鲁、兀鲁伯和忽辛·拜哈拉和巴布尔这样的一些天才继承,也注定要很快消失,退
缩到狭小的河中故地和隶属的呼罗珊地区。
    成吉思汗国的幸存可以从帝国得以建立的基础进行解释。成吉思汗国建立在蒙
古地区的古代帝国之上,它是以鄂尔浑河为中心的,从古匈奴时代起就存在的不朽
的草原帝国,匈奴人把这一帝国传给了柔然和厌哒,柔然传给了突厥,突厥传给回
鹘,在成吉思汗出生时,这一帝国正在传入克烈人手中。这里是一种自然结构,即
草原结构,一种种族和社会的结构,即突厥-蒙古游牧主义的结构,这种结构是较
坚固的,因为它是简单的唯一根基于自然规律的,这一规律使游牧民去寻找掠夺物,
如果可能的话,会使定居居民归顺于他的控制。就此而言,草原帝国的建立和周期
性的复兴是人类地理学上的规律。游牧民一直支配着草原边境上的定居民,他们的
帝国如洪水泛滥,隔一定时间迟早总要发生,直到很久以后,当定居民由于科学武
器的应用而取得了人为的优势时,这种状况才结束。
    关于帖木儿要建的帝国则与此不同。他所统治的河中仅在外表上是一个地理中
心,这意味着河中本身不是动力策源地。14世纪末使该地区成为风暴中心的情况纯
属偶然。在亚洲历史的进程中,存在过两种支配力,一种是亚洲外缘的古定居文明
(中国、印度、伊朗)的支配力,它以同化的方式一点一点地、不顾一切地征服了
一个又一个的“巴巴利”即“蛮夷之地”,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同化的作用比武力
更强大。第二种支配力是从这个大陆的心脏波涛般汹涌而来的、游牧民的猛烈的力
量,这种力量的产生是因为他们处于饥饿之中,还因为贪食的狼总要以某些方式,
随时搞到较好的、人们豢养的家畜。但是,帖木儿的河中帝国不属于这两类。如果
说他在几年中能够破坏东半球的话,那么,首先是凭借他超人的个性,帖木儿一名
的突厥语含意即钢铁般的人,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性格。
    还有这种事实:这位钢铁般的混合种人(他是具有蒙古种,或者说,至少是受
到成吉思汗蒙古人纪律下锻炼成的东半球上的突厥种人),于14世纪末在塔什干和
阿姆河之间建立了一个可怕的军事政权。还必须强调,它是一种短暂的现象。谁会
比成吉思汗以前的这些河中突厥人(尽管他们很勇敢)更散漫?这一事实已经被13
世纪的那些可悲的游戏们非常生动地加以说明了,例如花刺子模的摩诃末和札兰丁,
更不用说在他们之前的桑伽。也不必强调更加近代的土库曼人和吉尔吉斯人的无政
府状况。与此相反,据《武功记》评论,帖木儿王朝时期的河中突厥人生来就具有
军纪,队伍的编排不用口令,队形是在敲鼓或吹号以前就排好了的。按两个世纪中
严格应用的札撒,年轻人被训练为各种兵种的职业军人。帖木儿在冬季对西伯利亚
和在酷夏对印度的进军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把成吉思汗的纪律强加于突厥人的
勇猛而诞生的这些军队,忍耐了两百年,甚至没有机会自由发挥他们的好战性格。
忽必烈统治下的鄂尔浑蒙古人把整个远东作为他们征服的战场;金帐汗国的蒙古人
已经飞驰到维也纳的大门口;旭烈兀的蒙古人力求到达埃及河边。只有察合台境内
突厥斯坦的这个“中部王国”的突厥-蒙古人,被另外三个成吉思汗兀鲁恩团团围
住,被迫停顿不前。然而,现在他们周围的障碍突然拆除了。在西方,阻止河中人
西进的波斯汗国不复存在了;控制着西北方的金帐汗国也处于衰落之中,已无力阻
挡其道,通往戈壁方向的路也因蒙兀儿斯坦被夷为废墟而敞开了;德里苏丹国呈现
暂时的衰退,没有形成像察合台初期时保卫印度河的状况。帖木儿统治下的河中人
向四面八方迅速扩展。长时期内他们被迫无所事事,现在得到了补偿,在那个时期,
征服只有外部的突厥-蒙古兀鲁思独自享受,而河中人与蒙古战争的荣誉和战利品
无缘。现在,他们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帖木儿朝的史诗——如果人们可以这样形容一系列背叛和屠杀的话——在种族
上是突厥的,但它仍是蒙古史诗的一部分,尽管是来得太晚的一部分。

                            4.征服花刺子模

    帖木儿的征服活动遍及伏尔加河到大马士革、从士麦那到恒河和裕勒都斯河各
地,他对上述各地的远征并不遵循地理秩序。受敌方挑衅的支配,他从塔什于奔到
泄刺只,从桃里寺奔到忽毡;对俄罗斯的一次战争就发生在对波斯的两次战争之间;
对中亚的一次远征就发生在对高加索的两次袭击之间。在这里,帖木儿完全没有成
吉思汗的战略性远景计划:蒙古战役,远东战役,突厥斯坦和阿富汗战役,然后,
再返回远东。帖木儿的远征杂乱无章地一次接着一次。成吉思汗对他所到之处都要
彻底清除一切,而帖木儿与之不同,他在每次胜仗结束后离开该地区时对该地的统
治不作任何处置,只有花刺子模和波斯例外,甚至这些地区也是很晚才作处置的。
事实上,他像这位伟大的蒙古人一样彻底而认真地屠杀了他的所有敌人,在他身后
留下的人头金字塔,作为告诫人们的例子叙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然而,幸存者们
忘记了他们所得到的教训,不久又采取了秘密的,或公开的反叛活动,以致于一切
又得重复。这些人血浸泡的金字塔似乎还转移了帖木儿实际的目的。报达、布鲁萨、
萨莱、焉耆和德里都遭到过他的洗劫,但是,他并没有战胜奥斯曼帝国、金帐汗国、
蒙兀儿斯坦汗国和印度德里苏丹国;甚至他一经过伊刺克阿拉比时,该地的札刺儿
部人就重新奋起。因此,他不得不三次征服花刺子模,六次或者七次征服伊犁(他
统治该地的时间还没有他在该地战争的时间长),两次征服东波斯,甚至是三次征
服西波斯,此外,还在俄罗斯发动了两次战争和其他的一些远征。
    帖木儿的战争“总是不得不再战的”,他也只得重复地进行着这些战争。尽管
这些战争在战略上有周密的考虑,在战术上也无懈可击,但是,从政治史的角度来
看它们似乎完全缺乏内聚力。年代学的研究使这些战争索然无味,除了纯个人的兴
趣之外,人们可以感到的是英雄的特征。历史学上的分类是很成功的,它按征服的
大区域来划分这些战争,它们从河中开始,然后向外扩展。因此,我们将研究帖木
儿在花刺子模、东突厥斯坦、波斯、俄罗斯、土耳其和印度的活动。
    包括阿姆河下游和咸海边的阿姆河三角洲在内的花刺子模,或者说今天的希瓦
地区,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的最初18年中,在突厥族的大花刺子模王朝的统治下曾
在东方史上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是短暂的;该王朝于1220年被成吉思汗推翻。
此后,花刺子模原则上一直附属于钦察汗国,直到察合台汗阿鲁忽从钦察汗别儿哥
手中夺取(1260到1264年间)为止。以后花刺子模成了察合台汗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从地理上来看这种划分是恰当的。但是,这次征服显然是短时期的。据巴托尔
德,此后不久,花刺子模在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被瓜分;前者控制了锡尔河
三角洲和玉龙杰赤,后者统治着花刺子模南部地区,包括柯提(阿布兹瓦力沙)和
希瓦。1360年后不久,昆吉刺部突厥首领胡赛因·苏非趁钦察汗国混乱之机在花刺
子模建独立王国。后来他又利用河中地区发生的战争,从河中居民手中夺取柯提和
希瓦。但是,帖木儿一旦成了河中的统治者,就要收回这两个城市的领土(1371年)。
帖木儿在遭到胡赛因·苏非的拒绝之后,攻占柯提,并在玉龙杰赤包围了胡赛因·
苏非。胡赛因·苏非在被围期间去世,他的兄弟优素福·苏非继位,他向帖木儿求
和,在答应将柯提地区(希瓦地区)归还帖木儿的条件下,他的要求被接受。优素
福·苏非随即又对此退让感到后悔,蹂躏了柯提地区。1373年帖木儿再兴战端,但
是,在为他的儿子只罕杰儿娶得优素福·苏非的女儿、美丽的罕匝答作媳妇之后,
他的态度缓和下来。1375年,战争再次爆发,但是,帖木儿因他的两个将领叛乱而
被召回撒麻耳干。随之而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当帖木儿正在与锡尔河下游道北地区
的白帐交战时,优素福·苏非趁机洗劫了河中腹地撒麻耳干附近地区。优素福·苏
非这个危险的邻居,只要帖木儿军在别处作战时,他就威胁着撒麻耳干都城,帖木
儿必须除掉他。1379年由于优素福的挑衅,帖木儿抵达玉龙杰赤,与其对手进行一
对一的决斗。“他穿着轻便的胸甲,腰佩利剑,肩背盾牌,头著王盔,骑着战马朝
玉龙杰赤城驰去。他相信上帝,只身朝城下的壕沟走去,呼优素福与他决战。但优
素福宁愿保命而不顾荣誉,置之不理”。围攻玉龙杰赤城持续了三个月。优素福在
日益增加的压力下绝望而死。该城最后被攻陷,接着是通常进行的大屠杀(1379年)。
    花制子模的归并完成了河中王国的形成。

                      5.远征蒙兀儿斯坦和回鹘地区

    帖木儿一旦确保他在河中的王位,又被激发去进行对原东察合台汗国(伊犁和
裕勒都斯地区)的战争。
    该地区新近爆发了革命。我们已经看到了蒙古杜格拉特家族在那里所取得的统
治地位,该家族几乎完全控制了喀什噶尔,以阿克苏为中心,除此而外,该家族在
伊犁河流域的察合台特别地带内还有大庄园,伊犁河流域是察合台诸汗的司令部。
在经历了几年的混乱之后,杜格拉特部的异密播鲁只还于1347年主动把察合台汗秃
忽鲁帖木儿重新扶上伊犁的王位。播鲁只死于秃忽鲁帖木儿统治期间(1347-1363
年),他死后兀鲁思别吉一职(相当于宫廷侍长)给了他年幼的儿子忽歹达。播鲁
只的弟弟、异密哈马儿丁垂涎这一职位,徒劳地向秃忽鲁帖木儿提出过抗议,在秃
忽鲁帖木儿死后,他杀死已故可汗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为自己报了仇。也里牙思
火者是被胜利的帖木儿驱赶(约1365-1366年),才从河中返回伊犁的。哈马儿丁
推翻了察合台王朝,自僭汗号,从1366年到1392年间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即统治着
怛逻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伊犁河、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还有可能统治着
阿尔蒂沙尔,或称喀什噶尔的较大部分地区)。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黑的儿火者由
于忽歹达的帮助,逃脱了哈马儿丁的报复,忽歹达帮助他从喀什逃到帕米尔,这位
年轻人躲在帕米尔,直到出头之日。
    帖木儿发动的一系列远征就是对付哈马儿丁的,这些远征远不如对波斯、德里
和安卡拉的远征著名,但是,也许更加值得关注,因为它们是发生在更加艰难的地
区,对付的是难以捉摸的敌人。这些远征是防御性的,是打算保护河中免受游牧民
的周期性入侵。帖木儿的军官们前往伊塞克湖北的阿拉木图(后来名为韦尔内)方
向进行侦察,他们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或者说协定)之后返回,帖木儿拒绝接受和
约。他离开塔什干,从赛拉木(塔什干以北)向《拉失德史》中称为坦基河的地方
进军,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是养吉城,即恒逻斯,又名奥李-阿塔。他在
此赶走了游牧民,获得大量战利品。
    1375年,帖木儿进行了第三次战争。他离开赛拉木,穿过在楚河河源边的怛逻
斯和托克玛克地区。哈马儿丁使用游牧民的惯伎,在他来到之前就撤退到根据《武
功记》名叫比耳哈·古里安或阿沙尔·阿塔的地方,埃尼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
是伊犁河上游附近、阿拉套北部一个山嘴边的奥塔尔。无论如何,该地址似乎应在
伊塞克湖西北山脉中去寻找。帖木儿的长子只罕杰儿在此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敌
人朝伊犁河方向溃逃。帖木儿蹂躏了构成原东察合台腹地的伊犁河流域的部分地区,
后来,他似乎继续进入纳伦河上游河谷,在此,《武功记》描述了他在喀什西北的
阿尔帕和雅吉河畔的活动。他俘获哈马儿丁之女迪勒沙·阿哈公主,并纳为妾。他
取道费尔干纳的乌兹根[讹迹邗]和忽毡回到撒麻耳干。
    然而,哈马儿丁并没有被打败。帖木儿军返回河中时,他进攻属于帖木儿的费
尔干纳省,洗劫了安集延城。帖木儿被激怒,匆忙赶到费尔干纳,把他赶出讹迹邗
和亚色山区,一直追赶到纳伦河上游的南部支流阿特巴希河河谷地。
    帕木儿在进入天山的这一地区时,落入了埋伏,哈马儿丁正在此等侯。只是由
于他的勇气,以及“他的长矛、战棍、剑和套索”,他才得以逃脱,后来又返回来
再次把他的敌人赶跑。以后他又回到撒麻耳干,其子只罕杰儿刚在此城去世(1375
年或1376年)。
    在此后的两年中(1376-1377年),帕木儿领导了反哈马儿丁的第五次远征。
他在伊塞克湖以西的峡谷中与哈马儿丁交战,追击他到伊塞克湖西的科奇卡里。
《武功记》甚至提到了1383年帖木儿派往伊塞克湖反哈马儿丁的第六次远征军,但
是,哈马儿丁仍然没有被捉住。
    1389-1390年,帖木儿作出了决定性的努力,要摆脱蒙兀儿斯坦的游牧民。13
89年他的军队在巴尔喀什湖《武功记》是Atrek-Kul)以南和以东的伊犁河和叶密
立河地区和阿拉湖周围来回往返,这些地区当时是蒙兀儿斯坦的中心地,以后成了
俄国的谢米列契耶省和中国的塔尔巴哈台保护区。帖木儿扮演了君主和征服者的角
色,他派轻骑兵迅速越过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些草原,察合台汗和窝阔台汗曾在这些
草原上,在今固尔扎和楚固恰克地区建立过游牧宫廷。与此同时,他的先头部队随
蒙古人一直到了阿尔泰山以南的黑也儿的石河。接着他的军队从巴尔喀什湖盆地出
发,分兵数路,分别越过天山,到博斯腾湖盆地。最后集中地是裕勒都斯河流域,
帖木儿是经空格斯河谷到达裕勒都斯的。按《武功记》的记载,帖木儿的先头部队
向东已经挺进到哈刺火州,或者说,几乎抵吐鲁番。
    在上述地区与帖木儿作战的蒙古首领中,《武功记》提到了察合台家族继承人
黑的儿火者,他暂时被篡位的哈马儿丁赶下王位。从《拉失德史》中我们知道,黑
的儿火者逃到东突厥斯坦的最东边(先逃到于阗,后到罗布泊地区),他力求在那
里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同时,他强迫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批回鹘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尽管帖木儿的主要敌人哈马儿丁也是黑的儿火者的敌人,但是,帖木儿毫不犹豫地
进攻黑的儿火者,显然是害怕察合台家族会在畏兀儿地区重新征集新军。黑的儿火
者被打败后逃往戈壁。帖木儿获胜后在察力失,即今天的焉耆,召开了一次军事会
议,在士兵中瓜分了从游牧民中夺到的战利品。《武功记》给人造成了这种印象,
即他在中亚腹地建立统治之后,就摆出了成吉思汗继承者的样子。然而,事实上,
就在明朝推翻了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之时,他摧毁了蒙古人在东突厥斯坦的统治。
    帖木儿在返回撒麻耳干前,派他的儿子乌马儿·沙黑先行,经乌什·吐鲁番和
喀什之道,从裕勒都斯返回。我们不知道他本人率主军是否也走这条路,或者是否
是经伊犁河,楚河和怛逻斯河之路返回。
    尽管帖木儿对戈壁的中心地也进行了洗劫,但是,这次他的主要敌人哈马儿丁
汗仍未被打败。帖木儿的军队几乎是一返回河中,哈马儿丁就又在伊犁河流域恢复
了他的政权。因此,帖木儿于1390年又派一支军队攻他。这些军队从塔什干出发,
经伊塞克湖,在阿力麻里渡过伊犁河,向哈拉塔尔以北进军,尾随哈马儿丁来到黑
也儿的石河,哈马儿丁在此又溜掉了。哈马儿丁消失在阿尔泰山中,“进入了黑貂
与银鼠出没之地”,不再有他的消息。帖木儿军在阿尔泰山的松树上烙上帖木儿的
名字,以志胜利,然后沿阿特里克湖,即巴尔喀什湖,返回河中。
    篡位者哈马儿丁的消失使察合台后裔黑的儿火者恢复了在蒙兀儿斯坦的王位。
杜格拉特部的新首领异密忽歹达是哈马儿丁的侄子,他一直是拥护正统王权的,他
是第一个召回黑的儿火者的人,并支持和保证了他的复位。新汗是一位虔诚的穆斯
林。我们已经谈到,在征服了吐鲁番之后,他迫使该地的最后一批回鹘人皈依伊斯
兰教。这一信仰使他与帖木儿接近起来,两者之间最终缔结了和约。结果,约1397
年前后,黑的儿火者把女儿嫁给了帖木儿,帖木儿极看重这一联姻,因为它使他进
入了成吉思汗大家族中。
    黑的儿火者死于1399年。《拉失德史》记载,他在伊犁地区的王位由他的三个
儿子继承,他们是:沙迷查干(约1399-1408年在位),纳黑失只罕和马黑麻(约
死于1428年),《拉失德史》曾赞誉马黑麻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三兄弟都是处在杜
格拉特异密忽歹达的监护之下。帖木儿迫不及待地要利用因其岳父之死而带来的、
进行新远征的机会,这次远征如果没有到达伊犁河流域的话,至少是进入了喀什噶
尔(1399-1400年)。这支军队是由征服者的孙子米儿咱·伊斯堪答儿统率,进入
喀什,掠夺了叶儿羌,夺取设防的阿克苏城,该城的居民为了自赎把居住在他们中
的中国富商们交给占领军。接着,伊斯堪答儿派一支部队往西北方去掠夺拜城和库
车,他本人率军进入于阗,在那里居民们呈献礼物欢迎他,并自称是帖木儿的臣民。
最后他取道安集延经费尔干纳回到撒麻耳干。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8345-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6:38

征服东伊朗

    当帖木儿建立起他的河中王国后(尽管是在成吉思汗国的假象下,其本质上是
突厥王国),他在伊朗恢复了突厥-蒙古人对塔吉克人的斗争。
    伊朗的大分裂意味着伊朗人民将处于第一位坚定入侵者的任意摆布之中。在成
吉思汗时代,成吉思汗面对的起码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花刺子模帝国,其领地从喀
布尔到哈马丹。与此相反,帖木儿面对的是四个或五个互相敌对的政权,原旭烈兀
帝国已在它们中任意被瓜分了,这些国家极度分裂,其统治者们甚至从未想到过团
结起来对付突厥人。居住在赫拉特的克尔特人在种族上属阿富汗人,宗教上是伊斯
兰教逊尼派。他们与撒卜兹瓦儿的十叶派波斯人赛尔巴朵尔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法尔斯的阿拉伯-波斯人的穆札法尔朝是桃里寺和报达的蒙古统治者札刺儿王朝的
对手。此外,在穆札法尔家族中,儿子们想的只是把父亲们的眼睛挖出来,诸王之
间互相仇恨和背叛,在他们中间仅仅为了一个村子,就兵戎相见。帖木儿在与蒙兀
儿斯坦和钦察的游牧民的各次战争中曾不得不竭尽全力,而在这里他发现对手们已
经落入他的手中。1380年的波斯是在邀他前去征服。
    旭烈兀汗国崩溃以后,东伊朗确实很快就感到了河中突厥人威逼的份量。如上
所述,1351年,河中首领、著名的异密迦兹罕已开始围攻赫拉特,并把在位的克尔
特王朝降为封臣国。帖木儿现在重蹈复辙。1380年,他召赫拉特王(或称马立克)
嘉泰丁二世皮儿·阿里以属臣身份出席他召开的库里勒台。嘉泰丁二世(1370-13
81年)是穆兹丁·胡赛因之子和继承人,克尔特朝的第七代王,无疑,他缺乏他父
亲和以往先辈们的那种政治上的适应性,这曾使他们在旭烈兀进行的战争中左右逢
源,后来又使他们得到迦兹罕的承认。他连宣布投降都是不及时的。1381年春,帖
木儿进军赫拉特。当时嘉泰丁刚从另一个东伊朗王朝,即赛尔巴朵尔人手中夺取尼
沙普尔,这次战争使克尔特人和赛尔巴朵尔人之间互相攻击,增加了呼罗珊地区的
混乱和骚动。此外,嘉泰丁之弟,当时镇守着赫拉特南部的萨拉赫斯堡,他主动投
降帖木儿,“并得到吻帝王地毯的荣誉”。赫拉特东北的布申格堡被帖木儿攻陷,
嘉泰丁固守在赫拉特城内,守军皆由古尔地区的阿富汗人组成,他们粗犷好战,一
致主张抵抗,甚至还组织了一次出击。但是,城民为护其家园(它们是用卡尚出产
的精美陶瓷装饰的),宁愿和平,拒绝战斗。嘉泰丁只得投降。帖木儿欣然接受,
‘讲允许他获得吻他王位的地毯的荣誉”,但是,该城内的所有财富都必须交给帖
木儿本人。嘉泰丁的一个儿子,当时镇守着坚不可摧的阿曼科赫或伊斯卡察堡,也
在其父的规劝下投降。
    帖木儿留下嘉泰丁作为赫拉特有名无实的统治者,但是,赫拉特的城墙被拆除,
现在只不过是帕木儿帝国的一块附属地。嘉泰丁本人降为卑臣,搬到帖木儿指定的
撒麻耳干边的住地。如果没有从古尔来的阿富汗匪徒的话,这种局势可能会无限地
延续下去。1382年底,这些匪徒在赫拉特人的帮助下发动袭击并占有了赫拉特城。
帖木儿的第三个儿子米兰沙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叛乱,砍下的头颅堆成了几座塔。
《武功记》简洁地叙述道,事后,嘉泰丁及其家人因有共谋之嫌,被勒令自裁而死。
因此,克尔特人的阿富汗王朝灭亡,克尔特人靠着他们的机敏,在各次入侵中幸存
下来,在赫拉特城堡统治了近130年,尽管该城面临过所有征服者的掠夺。
    帖木儿征服赫拉特的克尔特朝之后,于1381年向呼罗珊东部进军。当时,有两
个国家正在争夺这一地区:一个是以阿里·穆雅德(1364-1381年)为首的赛尔巴朵
尔公国,以撒卜兹瓦尔为都,另一个是马赞达兰。马赞达兰的领土包括阿斯特拉巴
德、比斯坦、达姆甘和西模娘,当时是在冒险家爱弥尔·瓦力的控制下,爱弥尔·
瓦力是继秃花·帖木儿死后自己称王的(1360-1384年)。还有第三位君主、克拉
特和图斯的统治者阿里别克。在帖木儿逼近时,阿里别克主动归顺。受到爱弥尔·
瓦力威胁的阿里·穆雅德求助于帖木儿。于是,他欢迎这位征服者,在撒卜兹瓦尔
向他表示效忠,并宣布自己是他的臣民(1381年)。从此,他依附于帖木儿,于13
86年在为他作战时去世。帖木儿对亦思法拉因进行了短时期的围攻之后,从瓦力手
中夺取该城,并摧毁之。
    后来,在继续对伊朗的行动之前,帖木儿回到撒麻耳干过了一个短时期。1381
年至1382年之冬,他把阿里别克围困在克拉特老巢中,又逼他归附。其后不久,阿
里别克被送到河中处决(1382年)。帖木儿继续进行对朱尔赞和马赞达兰王爱弥尔
·瓦力的战役,瓦力派人纳贡而结束了战争。
    1383年,帖木儿从撒麻耳干重返波斯,对反叛城市撤卜兹瓦尔进行了骇人听闻
的惩罚。“用泥和砖把近两千名俘虏一个压在另一个人身上,活活地堆起来,砌成
塔。”反叛地区锡斯坦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们的兵士堆了一座尸体山,用他们
的头垒了几座人头塔。”在锡斯坦首府扎兰季,帖木儿“不分男女老幼,从百岁老
人到褪褓中的婴儿一律处死。”首先,帖木儿毁坏了锡斯坦农村的灌溉系统,该地
区变成了荒芫之地。“当他们来到赫尔曼德河岸,他们毁掉名叫拉斯塔姆的大坝,
这一古建筑的遗迹没有留下来”。甚至今天到这儿的游人也对该地区产生了荒凉的
印象,这是这次毁坏和屠杀行为的结果。帖木儿王朝的首领们正在完成成吉思汗蒙
古人所开创的事业。通过他们祖先的游牧主义和他们有系统的破坏手段,两者都使
自己成了“沙漠化”进程的积极代理人,中亚因地理环境的演变,更容易发生这种
进程。由于大面积的毁掉耕地和使耕地变为草原,他们是破坏农业的不自觉的合作
者。特别是在伊朗高原上,那儿的水源和树林稀少,在那儿,要靠辛勤地栽培树木
才能保住水源,在那儿保住可耕地是一项坚持不懈的战斗,游牧民在那里砍掉树木,
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
    离开锡斯坦后,帖木儿进入阿富汗地区,夺取坎大哈(1383年)。在他喜爱的
撒麻耳干休息三个月之后,他又返回波斯,最后处置了马赞达兰王瓦力。爱弥尔·
瓦力英勇保卫从阿特里克河到森林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事实上,在一次夜袭帖木儿
营地中他几乎成功。但是,最终还是帖木儿占了上风,于1384年攻占敌方首府阿斯
特拉巴德,全城居民遭到屠杀,“连吃奶的婴儿也不能幸免”。瓦力逃往阿哲儿拜
占。以后帖木儿进入了伊刺克·阿只迷。

                           7.征服西伊朗

    伊刺克·阿只迷、阿哲儿拜占和报达在1382年是属于以苏丹阿合木·札刺儿·
伊本·乌畏思为代表的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阿合木是一个受到周围环境改造的蒙
古贵族的典型例子,像12世纪的塞尔柱克人和花刺子模沙一样,他已变成了阿拉伯
-波斯式的苏丹:“他是一个残暴的、无信仰的专制君主,但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武
士和学者、诗人们的保护者”。他是在1382年处死他的哥哥胡赛因后取得政权的,
后来在1383年和1384年先后打败了其他的兄弟们。当帖木儿向伊刺克·阿只迷进军
时,他正在该地的主要城市苏丹尼耶。阿合木闻讯匆忙出走,帖木儿在苏丹尼耶设
立地的宫廷。阿合木·札刺儿逃到桃里寺城,然而帖木儿没有追赶他,而是经阿模
勒和萨里回到撒麻耳干(1385年)。每次战争之后,他都习惯于在此地休息。
    直到1386年,帖木儿才开始对西伊朗进行征服,这次征服历时两年。征服的一
个借口是他突然心血来潮地要惩罚卢里斯坦山民们,他们抢劫到麦加去的商旅。他
确实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警察行动,“俘获了大批土匪,并把他们从山顶上往下推”。
然后,帖木儿进入阿哲儿拜占,来到桃里寺城,在他临近该城时,阿合木·札刺儿
逃到报达。接着,帖木儿在桃里寺城举行了觐见礼,并在此度过了1386年夏天,之
后,继续经纳希切万入侵谷儿只。
    由于谷儿只人是基督教徒,因此,帖木儿能够使他的战争具有圣战色彩。在离
开他刚刚摧毁的卡尔斯城后,1386年冬,他强行攻占梯弗里斯城,并在该城监禁了
谷儿只王伯格拉特五世,其后不久,该王假装皈依伊斯兰教而获释。
    然后,帖木儿回到库拉河下游草原的卡拉巴赫冬驻地。在此,他意想不到地遭
到受他保护的钦察汗脱脱迷失的攻击,脱脱迷失于1387年初率大军越过打耳班关隘,
与帖木儿争夺阿哲儿拜占。双方在库拉河北岸进行了一次大战。最初,帖木儿派去
的军团被打败,但是,其子米兰沙率援军到达战地,把敌人赶回打耳班以北。在惩
罚阿富汗人和波斯人时,帖木儿显得冷酷无情,而现在他却表现得异常仁慈,他把
所有的战俘还给钦察汗,对这位钦察汗他只是作了父亲般的指责。这位暴发的突厥
人仍然敬畏以脱脱迷失为代表的、正统的成吉思汗家系。
    帕木儿在哥克察湖岸举行觐见礼之后,开始征服大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当时
这些地区被一些土库曼异密们瓜分,他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武功记》评论道,
帖木儿提议对他们发动圣战,而借口是这些土库曼人曾经攻击麦加的商旅。在一天
之内,他攻占了额尔哲鲁木城。埃尔津詹君主土库曼异密塔黑屯向帖木儿称臣纳贡,
帖木儿确保了他的统治地位。接着,帖木儿派其子米兰沙到穆什和库尔德斯坦去进
攻黑羊朝(或名喀喇-科雍鲁朝)的土库曼部落,该部当时由哈拉·马合木·吐穆
斯统治。帖木儿亲自洗劫了穆什地区,但是,土库曼人逃入难以通行的峡谷之中。
    帖木儿攻占凡城,将城民从岩石上推下山,由此完成了对亚美尼亚的征服,此
后,帖木儿向穆札法尔王朝统治下的法尔斯(泄刺只)、伊斯法罕和起儿漫诸国进
军。穆札法尔朝统治者沙·舒贾(伊本·阿拉不沙把他描写成完美无缺的典型,除
了他把年迈的父亲弄瞎并让他在狱中死去外)前不久曾被帖木儿召去表示归附。他
立即承认了帖木儿的宗主权,因此,他的领地免遭入侵的威胁,当他在首府泄刺只
去世时,他把泄刺只和法尔斯留给他的儿子赞·阿比丁,把起儿漫给他的弟弟阿合
木,而他的侄儿沙·牙黑牙和沙·曼苏尔为获得伊斯法罕和耶斯特而争吵(最后,
前者得到耶斯特,后者最终夺取伊斯法罕)。沙·舒贾死前,曾将全家都置于帖木
儿的保护之下。尽管遗嘱中充满了自信,但是,很显然,遗嘱的作者并不能令人放
心以(《武功记》宣称恢复了该信的原文)。
    帖木儿确实是趁沙·舒贾去世之机,立即入侵穆札法尔朝领地(1387年10-11
月),经哈马丹直接向伊斯法罕进军。伊斯法罕的穆札法尔朝总督穆札菲·喀什匆
忙把该城的钥匙交给帖木儿,帖木儿胜利进入该城,然后在城郊扎营。一切都很平
静,直到夜间,市民们起义杀死了帖木儿指派的收税官和他们能够捉到的河中士兵。
帖木儿大怒,下令全面屠杀,每个军团都必须为总的“赌注”提供固定数目的人头。
帖木儿的官方辩解书《武功记》说是7万人头,“这些人头堆在伊斯法罕城墙外,后
来在城的各地建起了人头塔”。伊本·阿拉不沙描述的恐怖场面比成吉思汗的历史
学家们描述的、1221年成吉思汗在巴里黑、赫拉特和加兹尼的屠杀更为可怕;早期
的蒙古人是简单的未开化的人,而帖木儿是一位有文化的突厥人,是酷爱波斯诗歌
的人,然而他摧毁了波斯文明之花;他是热诚的穆斯林,然而却洗劫了穆斯林世界
各地的首府。
    现在,伊斯法罕成了停尸场,帖木儿从这儿出发向泄刺只进军,穆札法尔朝王
公赞·阿比丁刚从泄刺只逃走。处于惊恐之中的泄刺只城尽力平息帖木儿的怒气,
帖木儿在此举行了觐见礼。起儿漫和耶斯特的穆札法尔王朝统治者沙·阿合木和沙
·牙黑牙战战兢兢地来“吻王室的地毯”;作为回报,帖木儿留下前者继续拥有起
儿漫,后者占有法尔斯。泄刺只具有最高超技术的工匠被送往撒麻耳干,去装饰帖
木儿的都城。
    1387年底,由于钦察汗入侵河中,当时帖木儿被迫返回撒麻耳干。直到1392年
他才重返波斯,进行了所谓的五年战争(1392-1396年)。他的第一仗是在马赞达
兰打的。他从赛义德王朝的一个地方政权中夺取了阿模勒、萨里和麦什德萨尔(即
巴布尔萨尔),在覆盖着这一异国的原始森林中闯出几条小路。帖木儿极力使该地
的十叶派居民(他们的信仰仍受到伊斯梅尔派残存者的腐蚀)皈依正统的逊尼派教
义。他在马赞达兰过冬之后,取道内哈万德之路到卢里斯坦,惩罚了该地的罗耳人,
因为他们长期从事匪盗活动。接着,他经迪兹富勒和舒什塔尔之道旅行,继续去征
服反叛的穆札法尔朝。
    帖木儿走之后,穆札法尔朝的一位王公沙·曼苏尔(他比其他人都更有精力)
罢免了他的对手们,重新统一了祖传的领地,以反对帖木儿。他弄瞎了他的堂兄赞
·阿比丁的眼睛,迫使他的兄弟牙黑牙从泄刺只退到耶斯特,后来,他夺取连同伊
斯法罕在内的泄刺只,并以泄刺只为他的都城。曼苏尔像他家族成员一样地不可靠,
但是他积极、精力充沛和勇气过人,他甚至敢对抗帖木儿。1393年4月,帖木儿在舒
什塔尔集合了他的军队,然后便向泄刺只进军。5月初,他在途中攻占了喀拉伊舍弗
德堡,该堡直到当时一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曼苏尔出城迎战帖木儿,与他在城
郊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这位穆札法尔朝王子全凭勇气打破了河中人组成的卫队
行列。接着他直奔向帖木儿,用他的剑砍了帖木儿两下,但被帖木儿坚固的头盔挡
住,未受伤。最后,曼苏尔被杀。据说,帖木儿年仅十七岁的儿子沙哈鲁砍下了他
的头,把它扔到这位胜利者的脚下(1393年5月)。
    帖木儿胜利进入泄刺只。他下令把这座古代名城的所有财宝都交给他,还要赔
偿战争所耗的大批费用。《武功记》得意地记道,“在节日的欢庆中,他在该城度
过了一个月。管风琴和竖琴不停地演奏,该城的美女们呈上斟满泄刺只红葡萄酒的
金杯。”幸存下来的穆札法尔朝统治者:起儿漫王沙·阿合木,耶斯特王沙·牙黑
牙都谦卑地赶来朝见,但是,其后不久,帖木儿把穆札法尔家族的几乎所有成员都
处死了,把他们的封地分给自己的部下。从法尔斯来的工匠和文人们被送往撒麻耳
干,帖木儿想使撒麻耳干成为亚洲之都。
    帖木儿于1393年6月离开泄刺只,前往伊斯法罕和哈马丹,并在那里举行了觐见
礼,接着开始了从苏丹阿合木·札刺儿手中夺取报达和伊刺克阿拉比的战争,苏丹
阿合木·札刺儿是札刺儿蒙古王朝的最后一位代表。帖木儿于10月初兵临报达城下,
在他逼近时,阿合木·札刺儿已向西逃走。在卡尔巴拉附近,他几乎被帖木儿派来
追他的米兰沙抓住,但是,他巧妙地逃脱,到了埃及,埃及的马木路克苏丹贝尔孤
格收留了他。帖木儿未经战斗便进入了报达。《武功记》歌颂道:“鞑靼军队如蚂
蚁和蝗虫一般地扑向伊刺克,他们在农村漫延,并迅速地向四面八方扩展,大肆掠
夺,任意破坏”。帖木儿在报达轻松地度过了三个月,“在底格里斯河畔的舒适的
宫中享受一切"。
    此后,帖木儿返回北方。途中,他攻陷提克里特要塞,继续去征服库尔德斯坦
和迪牙巴克尔两省内的堡垒。在这次战役中,他失去了他的次子乌马儿·沙黑,他
是在库尔底希堡前被箭射死的(1394年
2月)。经过艰苦的围攻,帖木儿占领马尔丁(1394年 3月)和阿米德(即迪牙巴
克尔),然后,向北又进入大亚美尼亚,他把黑羊部首领、土库曼人哈拉·玉素甫
从穆什赶走。接着,他沿凡湖之道前往谷儿只进行战争(1394年底)。
    1395年,当帖木儿经高加索进军,与南俄罗斯的钦察汗交战时,谷儿只人打败
了他的第三个儿子米兰沙,当时米兰沙在攻打纳希切万附近的阿林加克。当帖木儿
于1399年返回高加索时,他蹂躏了谷儿只东部的卡希什地区,为米兰沙报仇。1400
年春,他进行了更残酷的报复,当他进军梯弗里斯时,在该城驻扎守军,彻底洗劫
该地,而其王乔治六世逃入山中。1401年,他以纳贡获得宽恕。然而,帖木儿于14
03年又返回来洗劫了这一地区,毁掉了大约700个大村庄和小城镇,屠杀居民,拆毁
了梯弗里斯的所有基督教教堂。上面已经提到,13世纪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入侵也没
有这样残酷,因为蒙古人只是未开化的人,他们杀人只是因为在数世纪中杀人已经
成为游牧民对待定居民的无知行为。残忍的帖木儿对此又增添了宗教屠杀的色彩。
他杀人是由于虔诚。他代表了蒙古野蛮性和穆斯林狂热的综合体,这在历史上可能
是空前的,他代表了由于抽象观念,同样也是由于一种责任和一种神圣使命的缘故
而进行的屠杀,一种原始屠杀的高级形式。
    前苏丹阿合木·札刺儿和土库曼首领、黑羊部异密哈拉·玉素甫对帖木儿在伊
朗的统治作了最后的抵抗。1393年12月到1394年1月间,阿合木·札刺儿被帖木儿驱
出报达后,如上已述,他就逃到埃及,在马木路克苏丹贝尔孤格处避难。帖木儿军
撤走后,他在贝尔孤格的援助下,于同年(1394年)在报达复位。由于帖木儿忙于
别处的战争,部分地也是由于黑羊部异密哈拉·玉素甫的支持,他得以留在报达,
直到1401年夏天。当帖木儿于是年返回伊刺克阿拉比时,阿合木·札刺儿又逃到马
木路克人中,但是,他的大臣们自愿留下来保卫报达。帖木儿于1401年7月10日攻陷
报达。守军们背水一战,帖木儿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有鉴于7年前他已稍微温和地对
待过报达,现在,他下令大屠杀。歇里甫丁说,每个士兵都得提着一个人头来,伊
本·阿拉不沙说是两颗人头。在大屠杀中,具有文学修养的帖木儿赦免了一些文人,
甚至给他们荣誉之袍。除了他们外,全城居民被杀,除清真寺外,所有建筑物都被
拆毁。伊本·阿拉不沙估计死者达9万人。7月的伊刺克非常酷热,在烈日之下,堆
积起来的尸体很快引起了流行病,这位胜利者被迫撤走。
    在帖木儿和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交战(将在下文讨论)期间,顽固的阿合木·
札刺儿又趁机返回报达,但是,很快被他以前的盟友、黑羊部首领哈拉·玉素甫打
败并驱逐出报达。接着帖木儿之孙阿布·巴克尔率领帖木儿军发起新的攻击,把哈
拉·玉素甫赶走(1403年)。阿合木·木刺儿和哈拉·玉素甫两人都逃到埃及,直
到帖木儿去世后才返回。

                        8.帖木儿与钦察汗国

    帖木儿曾于1376年在撒麻耳干接受了术赤系成吉思汗后裔脱脱迷失的拜访。脱
脱迷失是来请求帖木儿支持他反对他的宗主、白帐汗兀鲁思的,白帐当时统治着锡
尔河下游北岸和兀鲁塔山区周围,在萨雷河草原上。现在还不清楚,脱脱迷失是兀
鲁思的侄儿呢,还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帖木儿很乐意把这位争夺成吉思汗国汗位
的人纳入自己的属臣之列,他可能会派上用场。帖木儿把锡尔河中游北岸的讹答刺、
扫兰和塞格纳克城给他,这些城市正对着白帐所在的草原。脱脱迷失两次被兀鲁思
从这一小块领地中赶出来,每次都得到撒麻耳干的帖木儿的援助。据《武功记》,
兀鲁思要求帖木儿交出脱脱迷失,帖木儿不但不答应这一要求,还加强保卫锡尔河
沿岸。他在塞格纳克和讹答刺之间打败了兀鲁思,把他赶回草原(1377年初)。
    同年,兀鲁思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和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帖木儿
一返回河中,脱脱迷失又被帖木儿灭里打败。帖木儿再次使脱脱迷失夺回了塞格纳
克城,并借援军给他,脱脱迷失用这支援军最后袭击了敌人的冬营地(《武功记》
上,该地名哈拉塔尔),抓住了帖木儿灭里。这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它使脱脱迷
失登上了白帐汗位(1377-1378年冬)。
    直到这时,脱脱迷失似乎仍未显示出任何个人的大才干,无论如何,据《武功
记》记,他把自己的飞黄腾达全归功于帖木儿的支持。然而,他一旦成了白帐汗后,
似乎变得格外活跃。他几乎立刻就企图去征服金帐汗国,或称钦察汗国,即南俄罗
斯的蒙古帝国。1380年,他在迦勒迦(或卡尔米乌斯)河附近,离亚速海岸不远的
马里乌波尔地区的一次决定性的战争中打败金帐首领马麦。于是,他被金帐蒙古人
承认为汗。这样,金帐和白帐又重新统一起来,几乎囊括了原术赤的全部领地。从
此,他统治着从锡尔河下游到德涅斯特河,从塞格纳克和讹答刺到乞瓦[基辅]大
门之间的地区。他在伏尔加河下游河畔的萨莱都城实施统治,他现在已作为他那个
世纪中一位最伟大的君主站在了前列。他正在恢复成吉思汗系先辈们的传统,开始
发动大规模的骑兵远征;入侵基督教的罗斯,于1382年8月焚烧莫斯科,洗劫弗拉基
米尔、尤利、莫扎伊斯克和其他罗斯城市,甚至在波尔塔瓦附近打败了企图出来干
涉的立陶宛人;使莫斯科维[古称,即俄罗斯]处在蒙古统治之下又一个世纪。
    这些胜利使他冲昏了头脑。他是成吉思汗系的真正后裔,与他相比,帖木儿这
个既无显赫的背景,又无明确合法称号的、暴发的突厥人算得了什么?此外,他那
无可争辩的权力又有西北各部(即草原战士)组成的大批后备军为后盾。对他这位
北方游牧民的统帅来说,河中和伊朗王帖木儿可能只是一个塔吉克人。作为一个蒙
古人,脱脱迷失必定感到,对四分之三的定居民、即四分之一突厥人的养育者来说,
帖木儿暗中有些轻视伊斯法罕和泄刺只人民。脱脱迷失精力充沛、积极主动,是一
个了不起的人,在蒙古人中以正义闻名,他不愿再作这位把他称为儿子的突厥暴发
户的属臣。他错误地忘记了,他应该把他的崛起归于这个突厥人,尤其错误的是,
他没有估计到以帖木儿为代表的、难以对付的军队。
    像自别儿哥时代以来他的前辈的钦察汗们一样,脱脱迷失提出索取阿哲儿拜占
的要求。应该提一下,从1260年到1330年,萨莱的君主们从不甘心于这一事实,即
外高加索和西北波斯不再是他们兀鲁思的属地。因此,在它仍属于苏丹阿合木·札
刺儿之时,以及帖木儿还未对此地进行干涉之前,脱脱迷失于1385年取道失儿湾,
攻占并掠夺了桃里寺(1385年至1386年冬)。然后,他按蒙古方式携带着战利品撤
退,而阿合木·札刺儿重新占有该省。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刚征服了波斯的帖木儿
把阿哲儿拜占并入他的帝国(1386年)。这一归并导致了原来两个盟友之间的分裂,
或者说,它导致了脱脱迷失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了他的恩人,几乎捉住了他。
    帖木儿在阿哲儿拜占北的卡拉巴赫省内度过了1386-1387年冬,1387年春,他
还未离开该地时,脱脱迷失出人意料地越过打耳班关隘,直奔卡拉巴赫。帖木儿当
时扎营于库拉河南的巴尔德哈,他来得及做的仅仅是派一支有力的前卫军保卫河的
北岸。这支小部队牵制着脱脱迷失军,在这支小部队刚被打败时,帖木儿的三子米
兰沙率援军赶到,扭转了形势,脱脱迷失逃走。这一次帖木儿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敌军中的许多俘虏被带到帖木儿面前,他对俘虏的残忍是众人皆知的,然而,这次
他不仅赦免了他们,还让他们携带食物和必需品回到脱脱迷失处。同时,据《武功
记》证实,他坚持把脱脱迷失看成自己的儿子,以一种感伤的而不是愤怒的语调指
责了脱脱迷失。将这种态度与他对突厥族和伊朗族敌人的冷酷、蔑视和严酷的报复
相比,说明对他来说,合法的成吉思汗系仍保留着一份权威。实际上,帖木儿确实
推翻了成吉思汗创建的帝国,或者至少是以自己的帝国取而代之。然而,在理论上
他不敢公开承认,甚至也许他内心也不敢承认这一点。他巧立名目,给他的突厥帝
国一个蒙古的外壳,对成吉思汗的后裔(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活力的象征)表
现了惊人的、也许是不自愿的尊重。他可能也觉察到河中居民对北方游牧民所怀有
的无意识的但根本性的畏惧。
    脱脱迷失不仅不理睬他的呼吁,而且还趁帖木儿逗留在波斯之机进攻帝国腹地
河中本土。在这年(1387年)年底,他在塞格纳克附近又渡过锡尔河,威胁着扫兰;
由于没有精良的围城设备,他蹂躏了农村。帖木儿的次子乌马儿·沙黑奋力阻挡入
侵者,但在讹答刺附近被打败,几乎被俘。这次攻击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河中(当
时几乎没有部队)在后方已经被由蒙兀儿斯坦进入费尔干纳的游牧民占领。脱脱迷
失的军队散布在河中各地,掠夺所有不设防的城镇,甚至大胆地封锁不花刺。他们
的破坏一直达到卡尔施郊区,甚至远达阿姆河两岸。
    帖木儿火速从波斯赶回(1388年2月初)。脱脱迷失在他到达之前退回白帐草原。
1388年底,脱脱迷失在钦察草原上征集了一支强军(《武功记》宣称,其中有来自
罗斯的一些军团)后,重新开始了对河中的攻击,这次是绕道向东,从费尔干纳的
忽毡附近进攻。帖木儿率领他所能征集到的少数军队前往迎战,冒着严冬的风雪把
脱脱迷失赶回锡尔河以北(约1389年1月)。然而,脱脱迷失仍继续徘徊在锡尔河中
游北岸,围攻扫兰,掠夺雅西(今突厥斯坦城)。但是,当帖木儿渡河来攻时,敌
军又散开没入草原。
    以上经历使帖木儿认识到,他不可能继续他在西亚的征服,而让脱脱迷失任意
入侵河中。他决定深入白帐草原,在敌人的扎营地进行战争。他于1391年1月离开塔
什干,遇到了脱脱迷失的使者,脱脱迷失为避免战争,给他献上骏马和猎鹰。“他
把猎鹰放在手腕上注视着,但没有一点欢迎的样子”。在遭受了1387和1388年的两
次经历之后,帖木儿有理由推测脱脱迷失正在其祖先的领地上,即在白帐草原、萨
雷河流域、兀鲁塔山和图尔盖河流域上备战。因此,帕木儿朝那个方向挺进。他从
雅西出发向西北进军,经过萨雷河下游和兀鲁塔山的荒野之地(兀鲁塔山将萨雷河
盆地和图尔盖盆地分开)。据《武功记》记述,“他爬上山顶,惊奇地看着海洋般
碧绿和广阔的这片大草原”(1391年4月底)。但是,不见白帐汗人的踪影。脱脱迷
失控古代匈奴和突厥的方式,在帖木儿来到之前已消失得无踪无影。当帖木儿军越
过这片辽阔草原时,他们以猎为食,后来军队抵达并渡过了流入贾曼阿克库尔的吉
兰乞克河(Jilanchik河,佩替·德·拉·克鲁阿译作Ilanjouc河)。接着又渡过卡
拉图尔盖河(霍威斯认为是《武功记》中的阿塔合儿灰河,佩替认为是阿纳哈儿浑
河)。现在帖木儿军离开塔什干已经4个月了。5月6日至7日他们组织了一次为得到
猎物的大规模围猎。为振奋士气,帖木儿举行了一次像在撒麻耳干校场上一样一丝
不苟的庄严的阅兵式。事实上,整个冒险行为有可能在灾难中结束。如果脱脱迷失
真的继续朝北撤退的话,那么,他最终将拖垮帖木儿军,然后当他们处于饥寒交迫
的垂死中时,他可以反攻而击败他们。帖木儿在确信敌人在他来到之前已经撤退后,
就朝更远的西伯利亚进军。他从图尔盖出发,抵托博尔河河源,即今库斯坦赖地区。
最后,在托博尔河的彼岸,侦察兵们看到有火光。帖木儿渡过托博尔河,但仍无所
发现。“派出去的所有侦察兵毫无目的地在这片荒野上漫游,没有发现人的踪迹,
也不知道敌情。”最后,一个俘虏告诉帖木儿,脱脱迷失在乌拉尔河地区。帖木儿
军队立即转向西进,无疑是在奥尔斯克地区渡过扎牙黑河,或称乌拉尔河,到达该
河的支流萨克马拉河(据霍威斯认为,Sakmara[萨克马拉河]是《武功记》中的S
emmur)。脱脱迷失似乎已经把他的军队集中在奥伦堡附近。帖木儿最终牵制住脱脱
迷失。在1391年6月9日打了决定性的一仗,据霍威斯,战争发生在索克河支流孔杜
尔恰河的孔杜尔恰斯克附近,即离萨马拉(今古比雪夫地区)不远处,或者据巴托
尔德考证,最有可能在孔杜尔恰。经过艰苦的战斗之后,脱脱迷失兵败逃跑。其军
队夹在胜利的河中人和伏尔加河之间,或者被杀,或者被俘。
    据《武功记》记述,败军中有一部分人企图逃到伏尔加河的岛上避难,但是,
被帖木儿的巡逻军捉住。《武功记》得意地描述了帖木儿军在伏尔加河畔的乌尔吐
帕平原上的庆祝场面:“伏尔加河的这个地方是伟大的成吉思汗之子术赤帝国的驻
地,他的继承者们总是住在这里。帖木儿满意地登上了他们的宝座,美丽的宫女们
坐在他旁边,在坐的首领都带有自己的女人,手持酒杯。全军都参加了招待会,它
使士兵们忘掉了战争的艰苦,一连二十六天,他们沉浸在注定属于他们的一切乐趣
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作了巨大努力和历尽艰辛的胜利之后,帖木儿满足于摧
毁金帐汗国的中心地,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巩固他的胜利。当然,他把权力和地
位授与金帐汗国内、与脱脱迷失为敌的许多成吉思汗后裔,其中包括已故兀鲁思汗
之孙帖木儿·忽特鲁格。帖木儿·忽特鲁格立刻开始找回他的新的臣民,并把他们
中的一些人召集在一起,但是,他不是把他们带给帖木儿,而是带着他们穿过草原
走了,以此表明了他并不支持帖木儿。另一位名叫亦敌忽的术赤系宗王,直到当时
他一直追逐着帖木儿的运气,现在也玩着同样的游戏。他担负着组织一些钦察部落
的任务,但一获得自由,他就只为自己而干了。帖木儿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使他们回
来归顺,只满足于士兵们积聚起来的大量掠夺品,然后便经以后的俄属突厥斯坦的
阿克纠宾斯克之道回到河中。
    帖木儿唯一的目标,无疑是要在金帐汗国臣民中造成一定的恐惧,足以使他们
不再进攻他的领地。一旦如愿,他就不再对金帐汗国的命运感兴趣。结果是脱脱迷
失很快就复位了。他于1393年5月20日从塔那(亚速)写给波兰国王雅盖洛的一封信
中,据巴托尔德的研究,脱脱迷失解释了他的失败和复位:“帕木儿是受汗的敌人
们之邀,脱脱迷失后来知道了这一点,战初,他被阴谋者们抛弃。因此,他的帝国
陷入混乱,但是现在一切又恢复正常,雅盖洛将豁免税款。”同时,脱脱迷失于13
94年和1395年期间同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苏丹贝尔孤格缔结了反帖木儿的联盟。经
过修养恢复以后,他企图进攻打耳班以南的失儿湾省,当时该省是帖木儿帝国的一
部分,但是,仅仅是帖木儿的逼近就足以阻止了他的进攻。
    这次重新入侵使帖木儿决定于1395年春第二次远征钦察。凭经验他避开了迷惑
和消耗精力的横穿突厥斯坦-西伯利亚草原之道,走高加索一道,直接进入金帐汗
国的都城萨莱和阿斯特拉罕。在打耳班南的萨穆尔山,他接见了脱脱迷失派来的使
者,但他对脱脱迷失所作的解释和道歉很不满。他穿过打耳班关,于1395年4月15日
在捷列克河岸攻打脱脱迷失军。帖木儿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地战斗,“他的箭已用
完,矛也折断了,但他的剑仍在挥舞着”,他险些被杀死,或者被俘。最后,脱脱
迷失战败,逃到喀山地区的保加尔国。《武功记》陈述道,在火速奔来的帖木儿先
遣队可能追上他时,他消失在这片森林地带。后来,追赶者们返回,沿路进行抢劫。
“有金、银、皮毛、红宝石、珍珠,还抢夺了青年男子和美女。”帖木儿本人继续
朝北,一直来到位于顿河上游的、处在蒙古人的钦察汗国和斯拉夫人的俄国交界的
边境上的耶列兹城。与《武功记》上所认定的事实不同,他没有进攻莫斯科公国,
相反,在到耶列兹城后,他于1395年8月26日开始向南顺原路返回。在顿河河口,他
来到了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们经常出没的商业中心塔那城(亚速),热那亚和威尼
斯商人们派一个代表团带着礼物去见他,他们轻易相信了他的诺言。结果证明他们
完全认错了人。除穆斯林获免外,全部基督教徒被奴役,他们的商店、帐房、教堂
和领事馆被摧毁。这对克里米亚的热那亚殖民区与中亚之间贸易给予了一次严重的
打击。帖木儿由此继续前往库班去劫掠契尔克斯人的地区,然后进入高加索,蹂躏
了处在周围是森林和难以通行的峡谷之中的阿兰人的土地(阿兰人又称阿速人,蒙
古语Asod,即今奥塞梯人的祖先)。1395至1396年冬天,他来到伏尔加河河口,破
坏了哈只·塔儿寒城(以后名阿斯特拉罕),火烧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巴托尔德认
为,特里斯圣科在阿赫图巴河边的察列甫的发掘地所发现的无头和断手缺腿的尸骨
是帖木儿这次残暴罪行的遗迹。《武功记》简单地谈到,当萨莱城被烧时,幸存的
市民们在寒冷的气候下,“被他们身后的帖木儿军像羊群一般地驱赶着”。1396年
春,帖木儿经打耳班之路回到波斯。
    帖木儿摧毁了钦察草原。由于毁掉塔那和萨莱城,使欧洲和中亚之间的商业受
到致命的打击,他封锁了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古代内陆通道,抹去了成吉思汗征服
所留下的、可能对欧洲有利的那些遗迹。在钦察草原上,也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他
摧毁一切,但从无建树。当帖木儿一返回波斯时,脱脱迷失又登上了金帐汗国的王
位。巴托尔德摘录的伊本·哈扎尔·阿斯卡拉尼的一段引文表明,脱脱迷失在1396
年9月至1397年10月之间在与克里米亚的热那亚殖民者交战。与此同时,脱脱迷失的
对手帖木儿·忽特鲁格对他获取王位的权利提出了挑战,他还与另一个名叫亦敌忽
的地区首领发生争夺,伊本·阿拉不沙叙述了这一令金帐汗国衰竭的新战争的变迁。
在所有这些争夺王位者中,帖木儿·忽特鲁格是胜利者,至少在几年之内是这样。
他感到承认自己是帖木儿的属臣是谨慎的,于是,派一个使节到帖木儿处,帖木儿
于1398年8月17日接见了他。脱脱迷失被打败后,逃到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处避难。
维托夫特支持他的事业,但是,他于1399年8月13日在第聂伯河支流沃尔斯克拉河畔
被帖木儿·忽特鲁格打败。
    脱脱迷失被迫过着冒险生涯,试图重新获得帖木儿的恩赐。帖木儿于1405年1月
在讹答刺接见了他派来的使者。帖木儿对这位不感恩的朋友总有些手软,据说他答
应重新帮助他复位,但是,因脱脱迷失的去世而未果。帖木儿·忽特鲁格之弟沙狄
别(约1400-1407年在位)继承其兄为钦察汗。据俄文史料,是沙狄别的军队于14
06年在西伯利亚的秋明杀死了逃亡到那里的脱脱迷失。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8345-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7:05

远征印度

    帖木儿还受到察合台诸汗对印度的掠夺性远征传统的鼓舞。西北印度,即旁遮
普和多阿布,被视为成吉思汗诸王的猎取之地。从1292年到1327年(参看339和341
页),他们从未间断地对拉合尔和木尔坦发起周期性的骑兵袭击,扫除他们面前的
一切障碍,飞速来到德里的大门边,每次他们都企图封锁德里。这些入侵都是在数
月之后就撤退了。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几乎仅仅是劫掠,其次是因为察合台蒙古
人感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强国。德里苏丹国在统治机构上是突厥式的,或者说是突
厥-阿富汗式的,在宗教上是伊斯兰教,并有像阿拉丁·哈勒吉(1296-1316年)和
穆罕默德·本·图格卢(1325-1351年)这样强有力的君主,德里苏丹国总是可以
用金钱或利剑阻止这些穿过阿富汗关隘来袭击德里的蒙古军队。
    在实施察合台的这种惯例时,帖木儿确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对世界上最
富地区之一的印度进行有利可图的侵袭。但是,按他的习惯,他为他的行为找到宗
教上的借口。事实上,德里的突厥苏丹国本质上是伊斯兰教的,它的几位统治者都
通过采取系统的宗教迫害的手段,使大批的印度教臣民集体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是,
帖木儿认为,他们对异教太宽容。《武功记》坚持认为,他出发去征伐印度,仅仅
是对伊斯兰教的敌人发动战争。“古兰经强调,一个人可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他亲
自向伊斯兰教的敌人发起战争。这就是为什么帖木儿总是关心消灭异教徒的原因,
也是出于对荣誉的热爱,同样也是为获得战功。”
    这些虔诚的声明是以帖木儿对印度政治形势了如指掌为基础的。德里苏丹国在
1335年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迅速走向衰落,接着是国土分裂。许多大
省区的王公脱离了苏丹的统治,建立起独立自治的穆斯林国。于是,德里苏丹国失
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1347年);孟加拉(1358-1359年);乌
德或札温普儿王国(1394年);最后是古吉莱特(1396年)。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
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甚至旁遮普也因盐山的科卡尔
部的叛乱而处于混乱之中。此外,当时在德里统治的苏丹马茂德·沙二世(1392-
1412年在位)软弱无能,处在他的全权大臣马鲁·伊黑巴勒的掌握之中。
    因此,帖木儿在印度面对的只是一个衰落中的苏丹国,它由于地区王公们的肢
解而丧失了一些最富有的省。帖木儿于1398年初派其孙皮儿·马黑麻率前锋军先行。
皮儿·马黑麻渡过印度河,进攻木尔坦,经过六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木尔坦。帖木儿
亲率主军于1398年9月24日渡过印度河,他下令或是任凭他的部队洗劫了木尔坦东北
的德伦巴城,随后与皮尔·马黑麻军会师。在萨特莱杰河畔,他打败了科卡尔人首
领贾斯腊特,然后经木尔坦直通德里之路(北纬30度稍偏南)进军德里。途中有帕
特奈尔堡,由拉吉普特首领拉伊·杜尔·查德戍守。帖木儿夺取并毁掉该堡,占领
了锡尔苏蒂和夺取了德里东北部偏北七英里处的洛尼堡,并于1398年12月10日在这
里建立大本营。他认为在决战之前,把有碍他行动的大约10万印度俘虏杀掉是明智
的。《帖木儿名言录》(Mal-fuzat-i
Timuri)陈述道,这一命令被一丝不苟地实行。12月17日,帖木儿与德里苏丹马
茂德·沙及其大臣马鲁·伊黑巴勒指挥的军队会战于巴尼伯德和德里之间的朱木拿
河畔,他再次获胜。印度的战象曾经末能阻止马其顿人,同样也阻止不了帖木儿的
骑兵。“人们很快就看到地上遍布着与人头和尸体混在一起的象鼻。”苏丹逃到古
吉莱特避难,而帖木儿胜利地进入德里。在穆斯林教士们的要求下,他答应不杀居
民,但是,他的士兵们以极端残暴的行为征收供给品,致使居民们愤而抵抗。这种
抵抗激起了帖木儿军的愤怒,他们在城内烧杀掳掠。他们掳获的战利品数量巨大,
因为突厥-阿富汗苏丹们两百年间从印度王公们那里掠夺到的财富正是积聚在德里。
大量收集的这些金银珠宝一举落入了河中人之手。大屠杀是按比例进行的,在城的
四角用人头堆起了几个金字塔。然而,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帖木儿仍像以往一样
赦免有技术的工匠们,送他们去美化撒麻耳干。
    帖木儿在德里度过15天。他庄严地登上了印度苏丹们的宝座,召集120头战象
(或礼仪上使用的象)以取乐。“这些驯服的象低头屈膝地跪在他面前,同时喇叭
齐鸣,好像是在表示效忠。”这些大象排成长队被送往帖木儿帝国的各个城市:撒
麻耳干、赫拉特、泄刺只和桃里寺。帖木儿在德里的大清真寺里展示了他的虔诚,
该清真寺以他的名字颂读胡特巴。总之,他的行为严然是印度皇帝,但是,他像在
其他地方一样,毁掉一切之后,毫无建树地离去。1399年1月1日他离开了已被毁掉
的德里。他继续去洗劫该道上的米拉杰,推倒了墓碑,把印度居民活生生地剥皮,
以此证实地圣战的誓言。然后,他沿西瓦利克山和旁遮普高地的正北方向,踏上了
回家的路。
    在杰纳布河上游,他俘虏了朱木拿大公,使他摒弃印度教,皈依伊斯兰教和吃
牛肉,以此取乐。途中,他接受了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国王伊斯堪达尔·沙臣属的文
书。他没有进入克什米尔,便返回阿富汗斯坦。帖木儿离开印度前,曾指派印度族
穆斯林君主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为木尔坦和旁遮普大公,13年后,他将成为德里
苏丹。
    事实上,按帖木儿通常的方式,即在他动摇了德里的印度-穆斯林帝国的基础之
后,让该地区处于一片混乱状态中,摧毁一切,没有采取任何维护秩序的措施就走
掉。尽管他自称是来与婆罗门作战,但是,他打击的正是印度的伊斯兰教。这位有
相当文化的人,波斯文学和伊朗艺术的爱好者,在与东半球最优秀的一种文明接触
之时,其行为却像一位游牧部落的酋长,由于觉察不到(或者说一窍不通)具有文
化价值的事物,他们掠夺的目的是抢东西、杀人和破坏。这位奇怪的伊斯兰教战士
给印度边缘上的伊斯兰教先锋们的背上戳了一刀。他将对位于罗马尼亚边境上的奥
斯曼帝国采取同样的态度。

                        10.帖木儿与马木路克

    在传统的近东地区,帖木儿遇到的是两大穆斯林政权:马木路克王朝和奥斯曼
帝国。
    马木路克王朝实质上是一个军事帝国,自1250年和1260年起,它先后囊括了埃
及和叙利亚。由突厥-契尔克斯人组成的马木路克军是皇帝的卫队,它于1250年废除
了正统王朝,推举它的将军们登上了开罗王位,以军事贵族身分统治和剥削阿拉伯
人民。在此回顾一下,在1260年的艾因贾卢特战役中,马木路克军阻止了蒙古征服,
并把波斯的蒙古人赶到幼发拉底河以东。但是,到14世纪末,由于将军们为争夺埃
及-叙利亚封地和争夺王位而不停地争吵,这架曾经把十字军和蒙古军赶出了叙利亚
的强大军事机器开始运转不灵了。精力充沛的马木路克苏丹贝尔孤格(1382-1399
年)一生都在平息其副将中间的暴动。帖木儿曾企图与他联盟。但是贝尔孤格意识
到在东方形成的这一新政权对马木路克帝国的威胁,于1393年杀死帖木儿派来的一
个使者。并且不止一次地让被帖木儿赶走的报达苏丹阿合木·札刺儿在自己境内避
难。贝尔孤格之子、年轻的继承人法赖吉苏丹(1399-1412年)在继位时也拒绝承
认帖木儿的宗主权,并拒绝把在其境内避难的人交给帖木儿。帖木儿遂决定发动战
争。
    当时,帖木儿正在马拉底亚附近,他于1400年10月经加济安特普之路去攻叙利
亚,向阿勒颇进军。在阿勒颇城下打败了帕木儿塔什率领的马木路克军。他从印度
带来的战象使敌军惊恐四散(10月30日)。帖木儿立即占领阿勒颇,四天后,帕木
儿塔什交出城堡投降,帖木儿一旦成了这儿的主人,又以他惯用的双重面孔,即诡
辩的文人和大屠杀者的面貌出现。他在伊斯兰教学者面前,存心不良地提出一个难
题:在战死的人中,是他的士兵们,还是马木路克士兵们有权获得殉道者的称号?
接着,他与他们讨论了神学,更使这些正统的逊尼派感到为难的是他强迫他们把阿
里纳入合法的哈里发之列。在与法学家们进行学术会谈之余,他杀城堡守军,垒起
了几座“人头塔”,并洗劫了阿勒颇。阿勒颇城的集市是利凡特地区最大的贸易中
心之一,对这座大城市的掠夺持续了三天。
    接着,帖木儿攻下哈马、霍姆斯、巴勒贝克,然后出现在大马士革城前,年轻
的马木路克苏丹法赖吉已从开罗赶到大马士革,以亲临阵地鼓舞士气。1400年12月
25日法赖吉想趁帖木儿军换营之地,进入姑塔,当军队移动时,他发起攻击,但是,
一场苦战之后他被击溃。由于受到来自他的随从中叛变的威胁,他返回埃及,让大
马士革听天由命去吧。大马士革的统治者们丧失了勇气,决定投降。为此派了一个
代表团去见帖木儿,其中有突尼斯的著名史学家伊本·哈尔顿。“帖木儿被这位史
学家的非凡气度和言谈举止打动,请他坐下,为有幸结识这位学者表示感谢。”这
位征服者,手持念珠,满嘴的虔诚和慈悲,又消除了代表们的疑虑,大马士革敞开
了大门。但城堡坚持抵抗,直到正规的围攻后才投降。帖木儿一控制大马士革,就
把原谈定的居民应交的赎金数目提高十倍,并没收了他们的一切财富。《武功记》
使我们确信,最后发展到全面屠城和屠杀部分居民,帖木儿只是为了惩罚大马士革
人,因为他们在659年时对先知的女婿阿里不虔诚。在种种暴行中,一场大火烧毁了
大半个城,无数居民被烧死,经马亚大清真寺被烧毁,寺中数以千计的难民被烧死。
1401年3月19日,帖木儿最后离开了大马士革,带着他所召集到的各种工匠:丝织工、
兵器工人和制盔甲的工人、制玻璃的工人、制陶工,回到撒麻耳干,以粉饰该城。
他还迫使大批文人陪伴而行,同行人中还有大批被降为奴仆的人。在这些被放逐的
人中有未来的历史学家伊本·阿拉不沙,当时他年仅12岁,后来他写了一本关于帖
木儿的书,无情地揭露了帖木儿,为自己报了仇。
    毁叙利亚之后,帖木儿没有打算建立任何正规的统治形式就离开了它,马木路
克随即又占领了叙利亚。

                         11.帖木儿与奥斯曼帝国

    帖木儿已经打败了喀什噶尔和南俄罗斯的成吉思汗后裔们和印度的苏丹。我们
刚才已经看到了埃及的苏丹几乎没有给他造成多大麻烦。现在,在他周围土地上幸
存的唯一强大政权是奥斯曼帝国。
    在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3年朋寸,帝国达到了它势力的顶峰。1389年,
当巴耶塞特之父死于科索沃(在该战役中,塞尔维亚军被打败)战场时,他被立为
苏丹,此后,他完成了对塞尔维亚的征服和吞并了保加利亚(1394年)。在小亚细
亚,他吞并了艾登和萨鲁汉的突厥异密国(1390年)、卡拉曼的土库曼大异密国
(1390年)、门泰斯和克米安的突厥异密国,最后还吞并了卡斯塔莫努异密国和卡
帕多细亚的托卡特、锡瓦斯和开塞利的原布汉丁异密国(1392年)。1396年,在尼
科堡战役中打败了由匈牙利王西基斯蒙德和勃艮第的继承人琼·桑·普尔率领的著
名十字军。
    人称“雷电”的巴耶塞特,正像别人称呼他的那样(巴叶济德·伊尔迪里姆),
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欧洲,它囊括了除君士坦丁堡以外的色雷斯,除萨洛尼
卡以外的马其顿,保加利亚,以及对塞尔维亚的保护权。在安纳托利亚,他的领地
一直延伸到陶鲁士山(它把巴耶塞特的领土与马木路克的西里西亚分开)、亚美尼
亚(它作为与帖木儿领地的边界)和黑海山脉(它构成了与特拉布松希腊帝国的边
界)。他的军队,已经打败了耀武扬威的法兰西-勃艮第的骑兵,确实被公正地看成
是近东最好的军队。现在他似乎要通过从希腊人手中夺取君士坦丁堡,以圆满完成
他的胜利,他已经开始封锁君士坦丁堡。
    就是这一次,帖木儿碰到了与他相当的对手。两人都清楚这一点,他们互相窥
视着,在发动战争和用他们的本钱(一个从征服亚洲中赚到的,另一个是从征服巴
尔干人中得到)来冒险时举棋不定。正是巴耶塞特首先采取了敌对行动,他企图把
他的宗主权强加给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的君主、帖木儿的属臣塔黑屯异密。帖木
儿十分重视这位为他驻守着小亚细亚边境的土库曼首领,洗劫德里之后,帖木儿曾
送给他一只战象。相反,巴耶塞特曾欢迎另一位土库曼人、黑羊部首领哈拉·玉素
甫进入他的领地。哈拉·玉素甫是帖木儿的敌人,曾被帖木儿赶跑。于是就被保护
者的两个争端爆发了战争,帖木儿保护塔黑屯,而巴耶塞特支持哈拉·玉素甫。
《武功记》声称,它准确地转叙了帖木儿就该问题写给巴耶塞特的信。帖木儿在信
中对奥斯曼家族的卑微出身作了尖刻的侮辱之后,说他考虑到奥斯曼帝国作为在欧
洲的伊斯兰教堡垒所起的作用和苏丹在那儿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圣战,因此,他将赦
免他的对手。然而,他对这位罗马化突厥人(即罗姆的凯撒)的态度俨然是位主人,
即突厥族的合法君主。他把两个帝国的范围作了比较之后,以威胁的口气结束道:
“像你这样的小王公,能与我们相抗衡吗?”巴耶塞特反唇相讥:“我们将追随你
到桃里手和苏丹尼耶。”
    帖木儿一接到回信,就于1400年8月向小亚细亚进军。9月初,他的属臣塔黑屯
在埃尔津詹和额尔哲鲁木向他表示效忠之后,帖木儿进入奥斯曼国境,围攻设防城
市锡瓦斯。锡瓦斯面对敌军掘壕沟和攻城器械的轰击,等不到敌军发起总攻,被围
约三周之后投降。帖木儿赦免了穆斯林居民,但把奥斯曼驻军中的4千个亚美尼亚士
兵活埋,或者是扔到井中。然后推倒城墙。
    这次,帖木儿没有继续西进。由于他的后方受到马木路克军和阿合木·札刺儿
在报达暂时复位的威胁,他没有深入小亚细亚。正是在这时他去消灭了在叙利亚的
马木路克军(参看上文),并重新征服报达,目的达到之后,他又回到小亚细亚。
与此同时,巴耶塞特从塔黑屯手中夺取了埃尔津詹,并俘获异密全家。对此帖木儿
没有立即进行反击。相反,从叙利亚和报达回来之后,他在卡拉巴赫度过了1401-
1402年冬,1402年春他在谷儿只边境地集中军队。直到1402年6月他才开始入侵奥斯
曼帝国。他使塔黑屯在埃尔津詹重新复位,并在锡瓦斯平原上阅兵。“一定数量的
骑兵手持红旗,他们的护胸、马鞍、鞍垫、箭筒、皮带、长矛、盾牌和战棍都是红
色。另外还有黄色和白色的军团。还有身着锁子铠甲的军团和穿着护胸铁甲的军团。”
然后,帖木儿经开塞利向安卡拉进军,他已经知道巴耶塞特在安卡拉。
    1402年7月20日,两军在安卡拉以北的丘布克进行了决战。战斗从早上六点一直
打到夜幕降临,近100万人参加了战斗。巴耶塞特带来的军队是从他所征服的各族中
征集的。但是,尽管塞尔维亚人和他们的王斯提芬仍忠实于他,但艾登、门泰斯、
萨鲁汉和克米安的突厥人,对帖木儿十分钦佩,他们看到他们的王公们都在帖木儿
军中,于是倒戈。
    帖木儿似乎充分利用了从印度带来的战象。作为一万名奥斯曼近卫军(雅内萨
里)和塞尔维亚兵之首的巴耶塞特战斗了一整天,直到看见他的卫队被歼灭后,在
日落时才撤退。但是,因他的马蹶,他和他的一个儿子一起被俘。
    帖木儿对巴耶塞特很优待。然而,巴耶塞特试图逃跑,因此,被关在四周有铁
栏的轿中随军而行,这就是后来被夸张成“铁笼”的故事。巴耶塞特遭此挫折和屈
辱,几个月后去世(于1403年3月9日死于阿克谢希尔)。
    一旦奥斯曼军队被打败和苏丹被俘,对帕木儿来说征服西安纳托利亚只不过是
一次旅途行军而已。他下令在屈塔希亚停止进军,由前锋军全速进军去掠夺奥斯曼
都城布鲁萨。伊本·阿拉不沙和歇里甫丁描述这些征服者们的行为像一群野蛮的游
牧民,他们放火烧了这座可爱的城市。帖木儿之孙阿布·巴克尔一直冲到尼西亚
(伊兹尼克),正像歇里甫丁津津乐道的那样,他们“到处烧杀掳掠”。帖木儿本
人继续去围攻上麦那(后来的伊兹米尔),该城当时属于罗德的骑士们。帖木儿在
发起进攻之前,规劝该城长官纪尧姆·蒙特改宗伊斯兰教。自然,纪尧姆·蒙特愤
然拒绝。《武功记》说,对该城的围攻是从1402年12月2日开始,两个星期后才结束,
该城是经过猛攻后陷落的。除了少数骑士乘基督教的船逃走外,居民遭到大屠杀。
《武功记》认为基督教境内的这次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帖木儿向狂热的穆斯
林们作了辩护(这些穆斯林有理由指责帖木儿由于打垮了奥斯曼帝国而使伊斯兰世
界遭到削弱)。士麦那城的攻占,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屠杀使安卡拉之战(在事后)
变成了一次圣战。
    “奥斯曼苏丹曾徒劳地围攻士麦那城达七年,帖木儿仅仅两个星期就攻占了!……
穆斯林们赞美神,进入该城,并把敌人的头颅奉献给神灵,以示感谢。”接着,帖
木儿军前往围攻突厥-意大利人的重要商业中心福西亚,该城及时纳贡自赎。热那亚
贸易公司“马霍恩”,它还拥有对岸的希俄斯岛,也向帖木儿表示效忠,而拜占庭
摄政者约翰七世在帖木儿要他承认他的宗主权时,立刻派使者前往,作为依从的表
示。
    尽管士麦那城民遭到屠杀,但帖木儿对巴耶塞特的胜利拯救了基督教世界。自
从巴耶塞特战胜了尼科堡的十字军以后,被奥斯曼人牢牢封锁的拜占庭人临近末日,
拜占庭的覆灭似乎指日可待。奥斯曼人在安卡拉遭到的突然灾难使拜占庭帝国又出
人意料地苟延了半个世纪(1402-1453年)。因此,靠诸事件中的这一独特变化,在
这位河中人对西亚的征服中获利最多的是拜占庭,正像莫斯科维将从帖木儿对金帐
汗国的胜利中获利一样。
    打败奥斯曼帝国以后,帖木儿采取各种措施以防它复兴,巴尔干的基督教世界
由这一事实更加走运。在突厥人的小亚细亚,帖木儿正式恢复了十年前被巴耶塞特
消灭的诸异密国。巴耶塞特曾剥夺了卡拉曼异密阿拉丁在东弗里吉亚和利考尼亚的
领土,帖木儿任命阿拉丁之子穆罕默德二世为科尼亚和拉兰达(即卡拉曼)的统治
者。同样,他使伊斯芬迪亚家族恢复在帕夫拉戈尼亚的卡斯塔莫努的异密地位;在
马格尼西亚(今马尼萨)使以希德尔沙为代表的萨鲁汉异密们复位;在屈塔希亚和
卡拉希沙尔,使克米安的雅库伯异密复位。艾登的异密伊萨在以弗所附近恢复了他
的伊洛尼亚封地。复位的还有卡里亚的门泰斯异密伊牙思、吕基亚泰凯的异密乌斯
曼。奥斯曼在亚洲的领土又仅限于北弗里吉亚、比萨尼亚和密细亚。帖木儿还注意
在为继承权而争吵不休的巴耶塞特诸子之间制造分裂,进一步削弱奥斯曼人。

                              12.远征中国

    1404年,帖木儿回到河中。他在撒麻耳干接见了卡斯提国王亨利三世派遣的使
者克拉维约,克拉维约给我们留下了一本有关他旅行的珍贵报导。他是经君士坦丁
堡、特拉布松、桃里寺、刺夷之路而来,于1404年8月31日到达撤麻耳干。帖木儿于
9月8日接见了他。
    现在帖木儿在考虑征服中国,中国人的明朝已经把成吉思汗蒙古人赶走,正处
在势力的高峰。明朝开国君主洪武皇帝(即朱元璋),作为成吉思汗汗国大汗们的
继承人,要求原察合台汗国对他表示效忠。因此,他于1385年派使者们到中亚,傅
安(字之道)和刘伟到哈密、哈刺火州(吐鲁番)和亦里八力,在那里他们很容易
地就使察合台家族的可汗们或者说杜格拉特部的异密们表示效忠。但是,在撒麻耳
干他们被帖木儿官员们逮捕,直到长时期的谈判后才获释。然而,帖木儿不止一次
地(1387、1392、1394年)派使者携带可能以贡赋名目出现的礼物到明朝。1395年,
洪武帝派傅安携带一封向帖木儿表达感谢的信到撒麻耳干。当帖木儿宣布他要征服
中国以致使中国皈依伊斯兰教,并且开始在讹答刺聚集大军时,洪武帝之子、继承
者永乐皇帝(1403-1424年在位)刚即位。

    这肯定是中国文明所遭受到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因为,现在已不是尊重佛教
和儒学,并希望成为真正的天子的某个忽必烈入侵的问题,现在闯入的是一位狂热
的穆斯林,他由于要使这个国家改宗伊斯兰教,可能会彻底摧毁中国文明和腐蚀中
国社会。明朝最好战的皇帝永乐帝很可能会被证明是帖木儿最有价值的对手;然而,
中国一直是处于极端危险之中,直到帖木儿于1405年1月19日在讹答刺病逝,终年7
1岁。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8345-1-1.html

萨瓦力克 发表于 2011-5-14 18:37:24

东察合台/亦力巴里汗国

黑的儿火者 1389—1402,忽歹达立,1378年,带年幼的黑的儿火者迁别失八里。
沙迷查干 1402—1408
马哈麻 1408—1415/16
失儿·马黑麻汗 1415/16
纳黑失之罕 1415/16—1418
失儿·马黑麻汗(复位) 1418—1420后
附:掌实权的朵豁剌惕部异密权臣
异密忽歹达 1360—1418
歪思汗 1418—1428,1418年迁都亦力把里(今新疆霍城)
也先不花第二 1428—1445
朵思忒·马黑麻 1445—1468/69
克伯·速檀·乌黑阑 1468/69—1514,只统治吐鲁番地区。
西亦力把里时期(1446-1509)
羽奴思 1446—1487,1446年在安集延一带称汗,1469年统一全汗国。
速檀马哈木 1487—1509,据塔什干,为乌兹别克汗国昔班尼杀。塔什干等地陷,国亡。
东亦力把里时期(1423-1580) ,即吐鲁番政权
尹吉儿察 1423—1425
满哥帖木儿 1425
巴剌麻儿
也密力火者 1452—1469,1448年称王
速檀阿力 1469—1478,始称速檀。
速檀阿黑麻 1478—1504
速檀满速儿 1505—1545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168345-1-1.html

lc19890624 发表于 2011-5-15 21:55:45

玩游戏也可以学习到历史何乐而不为,楼主辛苦

626983 发表于 2011-5-20 15:31:27

{:5_131:}超喜欢朱棣

yungsung1210 发表于 2011-5-20 18:35:23

说真的我还不知帖木儿帝国如此强大{:5_139:}~学习了~谢谢分享~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普教:1405 MOD诸国开局背景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