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獨立團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及历史背景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从而实现首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促成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共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广州黄埔岛上正式创办了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就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0%。中共曾先后派出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一批共产党人担任该校的政治领导工作及其他工作。11月,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在取得孙中山同意之后,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组成“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孙中山逝世后,改名为“国民政府铁甲车队”),该铁甲车队便是叶挺独立团官兵的主要来源之一。后来成为铁甲车队队长、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的周士弟和曹渊、许继慎等叶挺独立团的营长,便是来自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后来成为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将军,于1924年秋,经孙中山同意,并得到廖仲恺帮助,辞去军队工作,第一个以国民党党员资格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于同年12月,在苏留学期间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到中共旅莫支部。
当时由陈延年任书记的中共广东区委,军事方面由军委会书记(一说军事部长)周恩来、秘书聂荣臻、干事饶来杰负责,后来还有付烈、黄锦辉等同志。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在中共中央和苏联顾问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国民党人一道发动和领导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先后两次东征、一次南征盘踞粤东地区和南路、琼崖的军阀,平定滇、桂军阀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加紧对旧军队的改造,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输送到军队中。在此期间,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建立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但由于当时继续执政的是国民党左派,声明要继承孙中山所决定的政策,接受总理遗嘱,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加入中国国民党,系为接受本党之主义政纲,而负实行国民革命之责任者。本党为使国民革命迅速成功,不能拒绝任何派别之革命主义者加入。”国民党内很多事情还要依靠共产党,廖仲恺等左派力量也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建立武装,苏联顾问鲍罗廷对国民党影响很大,威信很高。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在孙中山逝世后,仍表示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断发表很左的言论。1925年9月,他在黄埔军校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晓得,反共产这个口号,还不是中了帝国主义者的毒计么?总而言之,总理定下来的主张,我们是不可以违背的,如果不然,就无论你如何信仰三民主义也是假的了。”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共合作对国民党旧军队的改造甚至在国民党军队中组建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武装的计划,只要搞好统战工作,在当时不但没有阻力,还可争取到国民党人的支持。
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酝酿、组建过程,充分体现出国共合作期间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1925年秋冬,中共广东区委陈延年、周恩来等同志经过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政府负责人,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等人商议,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建立三十四团。调第四军参谋处长叶挺同志为团长。财政来源由军部、师部直接供给。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工作,实际上由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职务的周恩来具体负责安排。1925年11月,国民政府铁甲车队从深圳参加沙鱼涌战斗返回广州后,周恩来同志对到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工作的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及随行的党员魏鉴贤说:“我们要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现在准备一批干部组建独立团。你们铁甲车队大部分同志都要到独立团去,还要从黄埔军校抽一部分同志去,但主要还是你们铁甲车队。”随后,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和叶挺同志都向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谈及独立团建设问题,周士第表示完全服从党的决定。
早在1924年11月建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两任队长徐成章和周士第(开始为副队长,徐成章调走后,任队长)、党代表廖乾吾、军事教官赵自选、政治教官曹汝谦都是共产党员,3个排的排长亦都在铁甲车队里加入共产党。不久,除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调去第四军第十二师任政治部主任(后升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和另调出一部分人员派到各处工作外,其余近百人调到肇庆组建叶挺独立团,并提级使用,即士兵当班长,班长担任排长,排长担任连长,队长周士第任一营营长(后任团参谋长)。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又亲自从军校调来许继慎、杨宁等一批军事干部到独立团,士兵主要来源于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整顿部队时,遣散了一些出身于流氓、地痞,表现又很不好的官兵,在湖南、广东、广西招收了一批农民,及由工厂、矿山的党组织介绍来的部分工人,作为部队的基本成分。
独立团主要军官人选确定后,叶挺便与即将组建的独立团团副罗隆、团参谋长吴济民、团参谋董朗(后任二十四师师长、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军长,后在湘鄂革命根据地牺牲),该团第一营营长周士第(原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第二营营长贺声洋、第三营营长杨宁等研究,这个团成立后如何进行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支援农民运动等问题。
1925年11月21日,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在广东省肇庆正式成立。始建时,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次年1月肃靖南路,“琼崖底定”时,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官兵2100多人。该团在北伐战争中勇当先锋,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殊荣,团长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故人们称之为叶挺独立团。
1925年11月21日,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在广东省肇庆正式成立。始建时,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次年1月肃靖南路,“琼崖底定”时,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官兵2100多人。该团在北伐战争中勇当先锋,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殊荣,团长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故人们称之为叶挺独立团。
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组建独立团,主要考虑到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原是孙中山警卫团长,副师长张发奎(琼崖克复后,升为师长)原是警卫团三营营长,而叶挺曾是警卫团二营营长。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交往。而建团选点在肇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肇庆当时是第四军的后勤部所在地,副军长陈可钰负责后勤部的工作,各方面都很方便,部队给养充足,水陆交通方便,便于与设在广州的中共广东区委联络;二是肇庆属军事重镇,是两广水陆交通要冲,扼西江之咽喉,地形险要,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倾向于国民政府,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三是当时西江一带农民运动刚开始,农会力量还薄弱,而反动的民团猖獗。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支援农民运动,镇慑西江一带的反动民团,推动国民革命。
独立团的成功组建,是中共广东区委执行中共“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军事上实行国共合作的成果。
叶挺独立团番号属国民党第四军,其财政来源、武器装备由国民党军队配给,但实质却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该团组建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革命潮流继续高涨,但北洋军阀还控制着北方大片地区,各省还有许多小军阀割据一方,国民党则内部分裂加剧。虽然中共中央领导陈独秀等主张退让,以缓和国民党内的矛盾。而当时正酝酿北伐,全国民众乃至海外华侨纷纷致电国民政府敦促北伐。“对于北伐,蒋介石是拥护的,因为他想通过战争,可以吞并各派势力,发展地盘,又可以排除异已,削弱共产党的力量。”国民政府仍须依靠共产党的力量,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在叶挺独立团建立的同时,中共广东区委也决定成立中共叶挺独立团支部,以陈独秀的外甥吴季严为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吴季严离开革命队伍)。当时,支部领导不叫支委会而称支部干事会,干事有叶挺,吴济民(初期任参谋长,两月后脱离)、董朗(负责组织),周士第(负责宣传)。吴济民调走后,周士第随即担任独立团参谋长。建团之初,有中共党员20多人,后来发展至100多人。支部下设团部、一、二、三营、直属队(两个)共6个党小组。第一营党小组长先是周士第担任,后来周士第同志调到团部,第一营营长由曹渊担任,并由曹渊任党小组组长,第二营党小组长先由该营营长贺声洋兼任,后来贺被调走,改由新任的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军长,后因张国焘推行肃反扩大化,他被杀害,以后,党和政府追认许继慎同志为烈士)兼任党小组组长。第三营党小组长,先是杨宁,1926年5月北伐前,杨调走,便由第三营营长张伯黄兼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不属四军政治部管,而是属广东区委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就找周恩来同志,周恩来不在时,就直接找陈延年同志。以后北伐到了武汉仍属军委系统直接管,当时主要是找聂荣臻同志汇报工作和请示有关问题;独立团还建立共青团组织,直属党支部领导。“独立团内没有国民党的组织,只有共产党的组织” ,军队中设立共产党的组织,这不仅是国民革命军中所没有的,也是中共在军队中最早的一个。
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组建独立团,主要考虑到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原是孙中山警卫团长,副师长张发奎(琼崖克复后,升为师长)原是警卫团三营营长,而叶挺曾是警卫团二营营长。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交往。而建团选点在肇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肇庆当时是第四军的后勤部所在地,副军长陈可钰负责后勤部的工作,各方面都很方便,部队给养充足,水陆交通方便,便于与设在广州的中共广东区委联络;二是肇庆属军事重镇,是两广水陆交通要冲,扼西江之咽喉,地形险要,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倾向于国民政府,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三是当时西江一带农民运动刚开始,农会力量还薄弱,而反动的民团猖獗。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支援农民运动,镇慑西江一带的反动民团,推动国民革命。
独立团的成功组建,是中共广东区委执行中共“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军事上实行国共合作的成果。
叶挺独立团番号属国民党第四军,其财政来源、武器装备由国民党军队配给,但实质却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该团组建初期,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革命潮流继续高涨,但北洋军阀还控制着北方大片地区,各省还有许多小军阀割据一方,国民党则内部分裂加剧。虽然中共中央领导陈独秀等主张退让,以缓和国民党内的矛盾。而当时正酝酿北伐,全国民众乃至海外华侨纷纷致电国民政府敦促北伐。“对于北伐,蒋介石是拥护的,因为他想通过战争,可以吞并各派势力,发展地盘,又可以排除异已,削弱共产党的力量。”国民政府仍须依靠共产党的力量,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在叶挺独立团建立的同时,中共广东区委也决定成立中共叶挺独立团支部,以陈独秀的外甥吴季严为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吴季严离开革命队伍)。当时,支部领导不叫支委会而称支部干事会,干事有叶挺,吴济民(初期任参谋长,两月后脱离)、董朗(负责组织),周士第(负责宣传)。吴济民调走后,周士第随即担任独立团参谋长。建团之初,有中共党员20多人,后来发展至100多人。支部下设团部、一、二、三营、直属队(两个)共6个党小组。第一营党小组长先是周士第担任,后来周士第同志调到团部,第一营营长由曹渊担任,并由曹渊任党小组组长,第二营党小组长先由该营营长贺声洋兼任,后来贺被调走,改由新任的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皖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军长,后因张国焘推行肃反扩大化,他被杀害,以后,党和政府追认许继慎同志为烈士)兼任党小组组长。第三营党小组长,先是杨宁,1926年5月北伐前,杨调走,便由第三营营长张伯黄兼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不属四军政治部管,而是属广东区委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就找周恩来同志,周恩来不在时,就直接找陈延年同志。以后北伐到了武汉仍属军委系统直接管,当时主要是找聂荣臻同志汇报工作和请示有关问题;独立团还建立共青团组织,直属党支部领导。“独立团内没有国民党的组织,只有共产党的组织” ,军队中设立共产党的组织,这不仅是国民革命军中所没有的,也是中共在军队中最早的一个。
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叶挺独立团实行直接领导:军委傅烈同志委派西江特派员吴铁若住肇庆十字路,代号为“一百”,和叶挺独立团参谋董朗建立单线联系。政治组织上通过区委组织部实行领导。组织部长“穆青同志每月去肇庆两三次,到独立团参加他们的组织生活”,了解独立团的政治思想情况,并“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对独立团进行政治建军”。干部的任免调动以及兵源的补充,也是由广东区委决定,连以上干部都是由周恩来挑选优秀共产党员担任,甚至有的党员士兵也由周恩来同志亲笔签写意见派到独立团来,对四军只是采取“先斩后奏”形式。独立团在北伐途中成立特别大队和补充营,都是在党的指示下“先斩后奏”的。攻克武昌后,叶挺独立团由于一路牺牲太大,干部减员过多,也是由军委特派员聂荣臻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中派往武汉补充了诸如林彪等一批干部的。平时,团长叶挺、书记吴季严、参谋长周士第和参谋董朗也经常到广州向区委领导汇报请示工作。有时,区委领导也直接找独立团干部谈话。北伐挥师之初,叶挺率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路经广州时,周恩来同志在司后街(现越华路)叶家祠召集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军委秘书聂荣臻同志也到会参加。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作了六项指示,并以“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豪言壮语激励大家。
独立团党的支部委员会,是团的领导核心。一些重大问题,都是经过支部讨论决定。在各项工作中,叶挺同志和党支部,坚决执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排以上干部的任免、部队人员补充及重大的政治军事训练计划等,由独立团根据上级党的决定,自行负责处理,不受军部的约束。叶挺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同支部干事会成员一起,按苏联红军的样式努力加强部队军政训练,开展“三反”活动(反贪 污、反打骂、反报假),一扫旧军队的恶习,把部队培养成为红色的革命新军。营房里除挂孙中山的像外,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官兵常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叶挺经常和吴季严、董朗、周士第等支部干事,党小组长曹渊、许继慎、杨宁等讨论研究如何加强党支部工作,怎样加强对独立团共青团团支部的工作,以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独立团在驻防肇庆期间,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进展,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奠定了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队的基础,成为后来北伐战争中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屡战屡胜,能迅速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天险的重要因素[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叶挺独立团与其他部队所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团坚决支援农民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生活能得到改善。独立团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给予帮助开展西江农民运动的任务。独立团拨出一部分枪支给西江农民运动特派员周其鉴同志,发给西江各地农民自卫军;并经常帮助他们开展农民运动。叶挺独立团在驻防肇庆的半年时间里,还出兵处理高要的领村事件,出兵支援高要、新会等地农民运动,以革命的武装镇压了反革命的武装,大大促进了西江地区14个县的农民运动,使该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始了以高要县为中心的蓬蓬勃勃发展的新阶段。
叶挺独立团于1926年5月出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战无不胜,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誉,为国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战争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广东、湖南,湖北党组织不断调来干部、输送新兵给独立团,补充兵员,以维持战斗力。北伐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大革命失败后,以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的几支部队及其主要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之一。
独立团在战斗的经历
1926年7月,北伐军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北伐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湖南、湖北),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广西李宗仁也入两湖作战;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的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闽、浙。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安仁碌田、攸县长岭1926年5月1日,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在叶家祠召开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告诫部队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要起先锋模范作用,作战要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c4b8f50d55fbb2fb302b5f107f4b2043/5243fbf2b21193132d2802e065380cd791238d73.jpg叶挺
勇敢,有牺牲精神,最后,周恩来鼓励他们“饮马长江”、“武汉见面”。1926年5月间,独立团首先由粤入湘为北伐前锋,进入湖南汝城附近时,在共产党组织的侦探队和向导队、狙击队的协助下,最先和谢文炳一部敌军约千余人发生战斗,乘夜冒雨进攻,迅速夺取汝城的西南高地,经过一夜激战,将敌人击溃,遂即占领汝城,旗开得胜。叶挺团长率队经过渡头司、资兴到达永兴县城时,接到唐智生来电说:“吴佩孚派赣军唐福山和谢文炳等残部共约四个团,集结于攸县长岭之线,一部分进至碌田附近,企图进犯安仁,我军张团长兵力单薄,望速赴援”。6月2日,独立团冒大暴雨兼程挺进到达安仁。3日下午,敌军分两路来犯,谢文炳部约两千人进犯碌田,唐福山部约千余人进犯黄茅铺,来势汹猛。独立团叶挺团长即令周士第(共产党员)参谋长指挥第二营和侦探队增援碌田,吸引敌人兵力,自率主力增援右翼黄茅铺。得到当地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积极协助,并作向导,4日拂晓,全线出击,敌人纷纷向北溃退,独立团乘胜追击,奋勇作战。叶挺独立团紧蹑敌后追赶到攸县长岭附近时,望见敌军受攸县长岭敌阵守兵截击,敌人互相厮杀,枪声不绝。时已入黑,独立团乘敌人混乱之际,向敌冲杀,一部分敌人向茶陵、莲花赣边东退,大部分向醴陵北退。6月5日,攻克攸县,以一团之众战胜四倍之敌,树立北伐胜利先声,稳定了湖南战局。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醴陵战役1926年6月5日,叶挺独立团克攸县时,广州尚未誓师北伐,第四军的部队尚未全部进入湘境,独立团想进行击溃湘东之敌,但恐孤军深入,故暂停向醴陵败退之敌追击前进,在攸县占领有利地形,以掩护北伐军后援部队集中。6月17日,第四军第十师和第十二师由粤出发,直到7月3日,先后经乐昌、九峰、郴县到达攸县,这时,醴陵工农群众得悉北伐军大部队将至,在共产党领导下,又暗中组织侦探队、向导队、运输队等前来协助北伐军,并将醴陵的地形和敌情作详细汇报。当时第四军策定了醴陵作战计划,独立团在左翼,经泗汾桥向醴陵攻击前进。北伐军决于7月10日拂晓开始向醴陵进攻。左翼叶挺独立团得到共产党组织的当地农民侦探队、向导队协助引路,以一部分在拂晓前从泗汾桥左侧徒步渡河到北岸,侧击敌人,以主力沿攸县通醴陵大道前进,在泗汾桥与敌军谢文炳部约二千余人相遇,反复争夺,战斗激烈,血战到下午,敌势瓦解向北溃退,叶挺独立团攻占泗汾桥后乘胜追击,经过了一天的战斗,敌军不支,纷纷溃退,北伐军于7月10日攻克醴陵城。醴陵既下,长沙屏障尽失。北伐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得到当地农民担任向导,跨过湘江东岸,抚敌之背,收夹击之效。于7月12日攻克长沙,敌军被迫向平江、岳州方向退却。
平江战役独立团在浏阳驻防期间,叶挺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新组建了一个特别大队和一个补充营,进一步加强了战斗力。8月19日,独立开始攻打平江。当时,敌人以重兵一万多人防守平江,在平江、汨罗江南岸一带高地构筑坚固工事,由吴佩孚的心腹在平江设指挥部统一指挥。张发奎“令团长叶(挺)统帅第一、二营向平江前进,与第三十六团联合,立刻破灭在平江城的敌军,并指派一部越过平江从后面的云山及天狗山进攻”。(据张发奎交战情况报告,载《北伐战争》,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独立团接受命令后,即从小路迅速渡过汨罗江到达北岸,绕到敌人后侧,协同兄弟部队以突然动作攻破平江城,又迅速渡回汨罗江南岸,从侧后向据守在天岳山等阵地的敌人攻击,使敌军全线崩溃。
中伙铺战役北伐军到达通城后,立即召开军事临时会议。会议决定以第十师全部从右面包抄汀泗桥之右,第十二师和独立团由正面向中火铺直出火车站进攻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到了中伙铺,敌人约有一个团的兵力驻扎,还不知道北伐军到来,独立团第二营分路直入,冲到火车站,敌人败不成军。北伐军俘虏敌团长一名及敌人二百多人,其余的退到汀泗桥。叶挺独立团及兄弟部队取得了中伙铺战斗的胜利。
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由湖南进入湖北武汉的第一道门户,桥东面为崇山峻岭,西、南北三面环水,南北只有一座百余米的铁路桥可以通过,素有天险之称。当时吴佩孚有四个旅守卫汀泗桥。1926年通城县,当地有名的革命志士吴国珍等热血青年毅然投奔北伐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独立团由正面进攻汀泗桥,从清晨激战到黄昏,没有什么进展。叶挺到附近农村向群众调查,得知东面大山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汀泗桥。于是,独立团一部分将士同兄弟部队由南面向正面敌人进攻。叶挺派独立团另一部分将士从东面大山上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进行袭击,出其不意地夺取了最高峰上的敌人阵地。独立团将士用猛烈的火力向汀泗桥附近敌人的阵地射击。经过日夜战斗,(1926年)8月27日下午占领汀泗桥后,独立团团长叶挺率队猛追败退之敌,进迫贺胜桥。汀泗桥战役,对挫败吴佩孚的气焰,动摇孙传芳的军心,振奋北伐军的士气,起着重大的作用。
贺胜桥战役贺胜桥地势岗陵起伏,茶树丛生。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梁子湖,河流交错。时值水涨,低洼地区已被水淹没,粤汉铁路纵贯南北,为鄂南第二门户要冲。吴佩孚集中兵力两万多人,在险要地带设置三道防线,构成纵深5公里的防御体系。吴佩孚为防北伐军绕到背后袭击,他还命令在每个山头的构筑环形工事。叶挺独立团和第十二师为攻击队,于8月29日黄昏进出黄石桥,30日拂晓向贺胜桥攻击前进。各部队炮兵集中统归第四军参谋长邓演存统一指挥,位置于新家桥附近,独立团为右翼队沿铁路进出桃林铺附近。粤汉铁路工人组织的交通破坏队,奋勇接近火线拆开铁路钢轨,协助北伐军前进,防止敌人装甲火车的袭击。8月30日拂晓开始总攻。在这次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担任正面进攻的任务,战争打响后,叶挺指挥独立团战士,以迅猛的动作,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向纵深展开。第二营营长许继慎(共产党员)胸部负伤,但他咬紧牙关,坚持指挥,顶住敌人的反攻,一直等到友军赶路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吴佩孚苦心经营的三道防线,全部崩溃。北伐军在贺胜桥胜利后,即派第十师日夜兼程,沿粤汉铁路向溃退之敌追击,越过纸坊,一直追到武昌城郊。
武昌战役武汉是武昌、汉口、汉阳的总称。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汉口位于长江北岸,汉阳位于汉水和长江的汇口两岸。武昌素为湖北省政治中心,坚固城墙,周围约达六十华里,城高约二丈有余。城内有蛇山横贯其间,居高俯瞰全城。城北靠近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地势平坦。武昌是华中地区交通枢纽,形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古城,为军事上必争之地。
吴佩孚逃回武汉后,即行重新部署,调集全部有生力量,加筑防御工事,策划固守武汉三镇,企图依赖长江天险和武昌的高墙深沟,孤注一掷,作最后挣扎。1926年9月1日,北伐军进抵武昌城下,并包围了该城。3日和5日发起两次攻城战斗,均未奏效。叶挺独立团参加了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独立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叶挺独立团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230页)。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10月1日,通湘门之敌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叶挺独立团防地发动突袭,夺去掩护工兵发掘坑道的铁甲车,并占领通湘门车站及梅家山高地。叶挺独立团集中火力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个小时,夺回阵地和铁甲车。10月3日,敌人再次突围,亦未得逞。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军在城内投诚部队作内应配合下,再度攻城。叶挺独立团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北伐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叶挺独立团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它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军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彪炳千秋。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2时,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力的第11军与贺龙的20军,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1927年8月1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井冈山会师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南昌起义部队,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会师后,南昌起义部队编成28团,28团是红四军的主力团,也是后来红一军团的主力。
叶挺独立团部下军官的最后归宿
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独立成立了一支虽然在建制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却完全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它就是由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2000余人的第四军独立团。1926年5月,它从肇庆出发,经过广州,开始了前期的北伐作战。从那时起,在一年的时间内,以 2000余将士的血肉之躯,开创了自己的辉煌业绩。出韶关,首战汝城,攻克平江,拔除北伐大军北进咽喉门户的守敌据点,让天险,高山大江萦绕的汀泗桥,贺胜桥成为吴佩孚北洋大军的坟墓,敞开了通向武汉三镇的大门。并在会同友军二次攻打武昌的战役中率先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武昌通湘门,让北洋名将刘玉春魂飞天外,闻风丧胆。独立团也由是成就了自己在北伐中铁军的不朽声名。
武昌战后,武汉各界民众收敛了铁军阵亡将士的遗骸,把他们葬之于青山之下,并立碑曰:“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这一高度概括,不但写就了铁军将士为了理想,民主和自由解放,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也从另一个角度,概括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真理。
铁军从这时起,走上了辉煌的顶点,但也如那清秋的午后艳阳,在灿烂之后,逐渐黯淡了光辉,成为历史永远的过去……
1926年9月5日,武昌城下,黄埔一期生、铁军第一营营长曹渊率领敢死队向城头发起了攻击。一代战将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终于和他的战友们倒在了武昌城下,近一营人的敢死队,仅以八人生还。周子昆为连长的骨干连队原来编制九十八人,攻破武昌也只剩下了三十二名。整个武昌一役,铁军阵亡将士几近两千。但这只是铁军在走向辉煌时的必要牺牲。从那以后,大革命失败,活着的铁军将士背负着时代的使命,在铁血铸成的崎岖坎坷道路上继续着艰难跋涉的历程。但历史却很吝啬地不曾续写他们的辉煌,留下的只是尸骨,鲜血,死不瞑目的遗憾和惆怅。除了上将周士第外,曾经写出辉煌战史的那位一代战将,最后也以出逃摔死,结束了这段悲壮、惨烈、沉重、终趋暗淡的历史
武昌一役后,铁军升格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加了南昌起义,一部在南下潮汕时战死,或散逸各地成为工农武装斗争的骨干;一部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失败后上了井冈山。除了个别人,大多开始了他们作为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历程。
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堪屈辱罪责,出走欧洲。抗战时回国,以民主人士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名义上的新四军军长,被借用了战将威名,却没有实际的统兵之权,在困境中纵使三头六臂,即无力自救,也无力救人,只能作为政治和权术的殉葬品,“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
代团长,参谋长周士第,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1924年入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长。南昌起义时任二十五师师长。后转战各地从事革命,策动福建事变。以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职随军长征,任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零师参谋长。解放军十八兵团司令兼政委。
一营长、团参谋长卢德铭,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后任职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率全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任职起义部队总指挥,文家市会师后,支持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
二营长,团参谋长许继慎,安徽学生总会常务委员兼联络部长,1924年春入黄埔第一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在讨伐湖北叛军夏斗寅部时负伤,伤愈到上海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1930年到鄂豫皖,担任红军第一军军长。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主政鄂豫皖后,任职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稍后,任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红四军(一军改编)十二师师长。在张氏提出“反右倾斗争,改造党的各级领导”的口号,排斥异己,排斥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的斗争中,被假以‘反革命’罪名,于同年十月被处死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三营长毕世悌,朝鲜人,原名金勋,1919年来华。1921年入云南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毕业后任职黄埔军校区队长。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大革命后,相继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 “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2年到中央根据地,参加长征,任以陈赓为团长,宋任穷为政委的军委干部团参谋长。1936年,以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职东渡黄河作战,于是役牺牲。
营长严子汉,湖北钟祥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参加北伐。1927秋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任中共荆钟特区书记。1928年6月被捕,9月在钟祥西关就义。
排、连、营长周子昆,广西桂林人,1924年参加周士第任队长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直至福建军区司令员,三十四师师长。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五军团参谋长。组建新四军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教导总队队长。皖南事变时,在溃散隐蔽时,与项英一块,夜间,于岩洞中被军部副官,叛徒刘厚总杀害。
排、连、营长吴光浩,湖北黄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6年入党,参加北伐。大革命后,参与领导鄂南和黄麻起义,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兼二路军司令。1928年4月返回黄麻地区,开辟鄂豫边根据地,任红军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1929年5月在罗田滕家堡战斗中牺牲。
孙德清,副营长,安徽寿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两次东征,并北伐。南昌起义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1928年回安徽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进入洪湖革命根据地,任红六军军长,红二军团参谋长兼二军军长。夏曦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主席,大搞肃反,于1932年夏将其杀害于洪湖瞿家湾。
裘古怀,连营职,浙江奉化人,1925年入黄埔学习,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在南下潮州、汕头时负伤。回宁波秘密养病,在此于杭州从事地下工作,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常委。1929年 1月被捕,关押于杭州陆军监狱,任狱中支部书记。同年8月27日被杀害。
袁国平,独立团宣传队长,湖南邵阳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入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到中央苏区后,任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八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后短期在军委任职,调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时,在乱军中阵亡。
陆更夫,连长,四川叙永人。1925年入党,黄埔四期。广州起义后,去苏联学习。1931回国,任两广省委书记。1932年3月被杀于广州。
胡德珍,连长,江西星子人,大革命前入党,黄埔六期毕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参加星子城关起义,1928年春到赣东北红十军团担任连长,因病潜伏被俘,在弋阳烈桥镇壮烈牺牲。
黄刚,江西瑞昌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军校毕业,独立团下级军官。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发起创建赣西北及蕲春、黄梅、广济根据地的斗争。任红八军五纵司令员,红五军三团团长。1931年1月任鄂豫皖红四军十一师二十九团团长,同年冬在肃反中被杀。
彭螯,湖南岳阳人,1926年入党,后入叶挺部。参加南昌,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营长,红四军军部参谋。升职至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三师师长。1933年2月12日攻打南丰县城时牺牲。
彭干臣,湖北英山人,安庆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年入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去苏联学习,归国后随叶挺独立团行动。参加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后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公安局长兼卫戍司令。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协助周恩来并主持中央军委上海军政干部训练班。1932年任赣东北根据地红军彭杨军校校长。1934年随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翌年1月在怀玉山战斗中牺牲。
林彪,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北伐时为叶挺部的排长,南昌起义升任连长。湘南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代替追击叛军牺牲的红四军主力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任该团团长。由此上升至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军团长,从此成为中共的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直至参与政治和阴谋,在文化大革命时极尽表演,直到阴谋败露,乘三叉机出逃,摔死在外蒙温都尔汗地区。在人生的顶点时直落地狱。
考察上述有史可察的铁军军官,他们都是未来的将帅,但是,天不假寿于英杰,他们不是战死,就是死于国民党和自己人的刀下,不曾续写铁军的辉煌和自己的辉煌。在血与火的炼狱中,他们过早地告别了人世,去地下追随自己战友的英灵。除了林彪、周士第(建国后任职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人大、政协常委,未膺实权)以外,没有人能活着看到胜利的曙光,享受胜利者的荣耀。就是那林彪,在权利和阴谋的官场上,虽然扭曲了自己,也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但没有给铁军画上圆满的句号,反而,因背叛了战友们的初衷,不再能够与他们为伍,只能永远地沉沦地狱,成为一个孤魂……
“金陵城上高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将才辈的部队。 红尘笑 发表于 2015-3-21 20:09
将才辈的部队。
老将军没战死沙场,死在内斗,政治。。。。。。。 这是玩高兴的节奏:葉挺獨立團去王允家看歌舞,高兴之余,赏给舞女 5 枚 金币.
这是玩高兴的节奏:葉挺獨立團去王允家看歌舞,高兴之余,赏给舞女 5 枚 金币.
我去:葉挺獨立團去王允家看歌舞,高兴之余,赏给舞女 5 枚 金币. 葉挺獨立團 发表于 2015-3-21 20:18
老将军没战死沙场,死在内斗,政治。。。。。。。
政治永远都是那么见不得光的! 红尘笑 发表于 2015-3-22 00:35
政治永远都是那么见不得光的!
{:soso_e179:}{:soso_e160:} 葉挺獨立團 发表于 2015-3-22 00:44
{:soso_e128:}{:soso_e12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