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w0806 发表于 2015-2-14 20:14:43

南朝的侯景之乱

http://mmbiz.qpic.cn/mmbiz/yVJibGbYuDibfhN8wZXAMTOc2VcXwuKuB3CCiaGv4bbvbCBJibbWh112AcLUXhuxIVyweEWlr4IjRibquCnF9zyJqibw/0?tp=webp&wxfrom=5
 萧梁末年的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给江南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南朝的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萧梁是南朝宋、齐、梁、陈中的第三个政权。它立国南方,与北方的东、西魏南北对峙。梁武帝执政晚年,萧梁虽表面上有一个逸安的局面,但实际上已危机四伏,士族统治黑暗腐朽,各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就在这时,北方的东魏国内发生了一场变乱。由于梁武帝的腐朽昏庸,也由于萧梁本身的内在危机,东魏的变乱没有祸及北方,却给南方的萧梁带来了一场浩劫。  萧梁中大同元年(546)十二月,执掌东魏大权的高欢病重。他怕“狡猾多计,反复难知”的南道行台侯景作乱,征召侯景入朝。久怀叛志的侯景“虑及于祸”,遂起兵反叛。侯景,朔方(今内蒙杭锦旗北)人,与高欢同出于北魏六镇戍兵。他“骁勇有膂力,善骑射”,驭军严整,长于谋略,追随高欢开创东魏基业,多有战功。高欢对侯景甚为倚重,使他领兵十万,总揽河南13州军政。侯景反叛后,便据河南之地向萧梁请降。随后因梁援未至,又转降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正欲向东扩展势力,遂派军东进,解除了东魏军对侯景的围攻。但宇文泰是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深知侯景素有野心,反复无常。因而他对侯景来降采取审慎的态度,先派军逐步侵蚀侯景之地,又征侯景入朝,准备削其兵权。侯景也知自己与西魏为敌多年,结怨甚深,投降西魏只是在东魏大军压迫之下的权宜之计。这时见自己难容于西魏,便不应宇文泰之召,进据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等地,一心投靠萧梁。  梁中大同二年(547)三月,侯景使者至梁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请降。梁群臣都反对接纳侯景。但梁武帝看不到自己的统治危机,反而认为“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决定接纳侯景,乘机向北扩展自己势力。于是他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并派军北上接应侯景。四月,梁改元太清。八月,梁武帝命其侄贞阳侯萧渊明为大都督,率军十万直趋彭城(今江苏徐州),与侯景军互为特角,大举北伐。萧渊明本非统军之才,谋略不出,号令不行,屡失战机。到十一月,梁军被东魏将慕容绍宗击败,将士损失数万,萧渊明被俘。东魏军又转头进攻侯景。侯景手下北方将士不愿南渡,纷纷倒戈。侯景见大势已去,忙收集散卒步骑800人南撤,夺占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而后召募士兵,扩充军队,并向梁廷请求兵器甲仗等物。梁武帝对他毫无戒备,皆从其请。  东魏在大败梁军、收复河南失地后,积极与萧梁讲和,以便离间侯景与梁的关系。梁武帝见侯景丧师失地,已无利用价值,同意与东魏讲和。侯景显见不利于己,一再反对议和。梁武帝既不予理睬,也不加以防范。侯景为探梁武帝真心,伪作东魏书信,内称欲以萧渊明换回侯景。梁武帝不辨真假,竟回信说:“贞阳(指萧渊明)旦至,侯景夕反。”侯景探得实情,决定起兵叛梁。
2.  太清二年八月,侯景以诛奸佞为名,自寿阳起兵,攻打梁地。梁武帝闻知侯景反叛,命邵陵王萧伦督率梁诸军进讨。侯景在起兵之前,曾暗结一直觊觎皇位的武帝养子萧正德,以事成后立萧正德为帝的条件,与之达成里应外合攻取建康的密约。这时见梁军来攻,便决定避实就虚,以轻骑快速通过淮南,袭取建康。九月下旬,侯景诡称游猎率军潜出寿阳,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袭占谯州、历阳等地,兵锋直逼长江。梁武帝闻报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都官尚书羊侃建议火速派兵据守建康上游江防要地采石,同时命邵陵王萧伦率军袭取寿阳,使侯景“近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但佞臣朱异等人认为,侯景“必无渡江志”。由于梁武帝对形势仍没有清醒的认识,遂一误再误,听信了朱异等人的错误意见,而没能采用羊侃的正确建议。  侯景率军临江后,萧正德以载运荻草为名,调派大船数十艘至长江北岸,接应侯景渡江。当时,梁太子家令王质领兵三千沿江巡守。侯景恐其阻截,未敢冒失南渡。恰好这时梁武帝因王质兵力单薄,改以云骑将军陈昕代王质戍守长江。十月下旬,王质军已退,陈听军未至,梁江防出现漏洞。侯景探得此讯,急率手下将士八千、战马数百匹乘隙从采石渡过长江,随即分兵攻打姑孰等地,自己率军进逼建康。建康上下对侯景渡江事毫不知晓,见其猝然而至,一片混乱,“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复次第”,“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梁武帝急令京师文武分守东府城、石头城、白下等要地,并令太子萧纲总统军事。萧纲不知萧正德与侯景勾结,使其镇守宣阳门(建康南门之一),又命东宫学士庾信守朱雀门(建康正南门)。萧纲命庾信拆除朱雀桁(门外之浮桥),萧正德以安定人心为由,劝萧纲暂缓拆除。侯景军至,庾信拆桁不及,又见侯景将士皆佩铁面具,心中恐惧,弃军逃走。侯景与萧正德合兵一处,从宣阳门攻入建康,梁诸军离散,侯景指挥将士围攻台城(宫城)。这时,距侯景渡江仅仅3天。  台城被围之初,城内有士民10万,带甲将士3万,由久经战阵、智勇过人的羊侃负责台城防务。侯景挥军猛攻台城,遍施攻术,都被羊侃以相应办法击退。侯景为瓦解城内军心并增加自己兵力,引诱城内奴隶出降充兵,凡投降者皆免为平民,赐以官职。于是城内奴僮竞出投降,侯景兵力剧增,加上沿途收合人众,已有将士数万。十二月,羊侃病卒,台城处境日益困难。侯景乘机指挥将士“百道攻城”,并引玄武湖水灌城,台城“阙前御街并为洪波”。在侯景围攻台城的过程中,萧梁各地勤王援军陆续到达,有众30余万,共推司州刺史柳仲礼为大都督。侯景则抓住时机,趁援军劲旅韦粲营垒未成时率精锐出击,阵斩韦粲,大败其军。梁援军初战不利,士气大衰。此后,各路援军之间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为了保存实力,他们互相观望,无人肯战,或“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污辱妃主”。因此,梁诸军不仅援救极为不力,而且大失民心,侯景军中有欲“自拔”归降援军者,“闻之咸止”。在这种情况下,台城终于太清三年三月被侯景攻破。  侯景入城,自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大权。随后,他囚禁梁武帝,废掉先已被他立为皇帝的萧正德,改以萧纲为傀儡皇帝。不久,梁武帝忧闷而死。侯景分兵攻占富庶的三吴地区,势力大盛。  侯景攻破台城之后,梁湘东王、荆州刺史萧绎受梁武帝密诏,以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主盟。梁武帝死后,各地宗室方镇觊觎帝位,相互火并。大宝元年(550),侯景乘机向长江中游发展势力,派大将任约进攻郢州(治今湖北武汉)。萧绎派军东下迎击,侯景与萧绎的荆州军在郢州一带展开激战。荆州军本为萧梁军队主力,尤以水军为盛,而侯景军不善水战。侯景犯了以短击长的错误,开始走下坡路。到大宝二年六月,侯景军大败于荆州军,任约被擒,侯景奔还建康,所占诸城皆被梁军收复。  侯景叛梁之初,梁高要太守陈霸先以讨伐侯景为名起兵,进屯南康(今江西赣县),待时观变。大宝二年,萧绎以陈霸先为江州刺史,命他进兵截断任约退路。陈霸先率甲士3万自赣江顺流而下,于承圣元年(552)二月与荆州大将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江西九江东北)。陈、王二人筑坛盟誓,两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携手东进,直指建康。承圣元年三月,陈王联军进至建康,与侯景军在建康外围展开决战。联军抢先在石头城西北连筑8座营寨牵制敌军。侯景见联军态势,恐西路被断,亲率将士进攻联军。陈霸先与之激战于石头城西北,王僧辩领军继进,侯景大败,携其二子弃建康西逃。四月,侯景与其心腹数十人乘船经海路出逃。羊侃之子羊鲲随侯景出走,暗使舵师返回京口。侯景发觉,羊鲲进前将其杀死,送尸于建康。历时近4年之久的侯景之乱终告结束。  承圣元年十一月,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次年三月,萧绎请西魏出兵助其征讨在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称帝的武陵王萧纪。西魏宇文泰立即派军进攻梁(治今陕西汉中)、益二州。萧纪虽灭,但萧梁的梁、益二州却皆被西魏占领。承圣三年,占据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依附西魏的梁岳阳王萧詧与西魏合兵攻破江陵,消灭萧绎。西魏借机又将萧梁的雍正据为己有,同时立萧詧为傀儡,将劫掠一空的江陵城留与他作都城。至此,萧梁长江上中下游的梁、益、荆、雍等州皆被西魏攻占。与此同时,北齐也乘机攻略梁淮南之地,梁长江以北州郡大半被北齐攻占。萧梁实力耗尽,版图缩小,已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3.  侯景自太清二年八月于寿阳起兵,仅7个月即攻破台城。他以不善水战的八千士卒,长驱直入,横渡大江,一举摧毁萧梁政权,原因何在呢?从侯景方面看,他久经战阵,足智多谋,善于带兵和用兵。侯景对部下恩威兼施,将士愿意为其效死,其行军作战,指挥灵活,变化多端,兵法谓“兵不厌诈”,这正是侯景用兵的特点。又侯景在东魏时,专制与萧梁交界的河南地区多年,熟悉萧梁内情。他采用揭露萧梁的黑暗统治,在军事上集中打击以萧梁宗室为首的高门士族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百姓,使其野心得逞。从萧梁方面看,士族政权极端腐朽,在侯景叛梁之前已逞土崩之势,萧梁内部的种种问题,在侯景叛梁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萧梁承平日久,兵不习战,号令不一,其军队不堪一击,也是侯景暂时得胜的原因之一。  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给南朝的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侯景之乱直接摧毁了萧梁政权,继之而起的陈朝在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已大为削弱。自刘宋元嘉(424—453)末年宋魏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南弱北强的趋势,至此更加明朗化。陈的统治区域在南朝中最小,长江上中游的荆、益、梁、雍地区被西魏占领,而中下游的江北淮南地区被北齐占领,其立国,“西不得蜀汉,北不得淮淝”(《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局促于长江中下游的大江以南地区。  其二,侯景之乱对江南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萧梁京师建康所在地扬州,是江南的经济发达区,也是南朝政权财政的重要来源地。持续近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正好发生在这一地区。侯景围困台城数月,双方攻守异常激烈,城中人口死亡殆尽。后王僧辩率领的荆州军平定侯景时,又抄掠百姓,烧毁宫殿,所谓“王师之酷,甚于侯景”。建康地区遭此浩劫,其经济从此一落千丈。史称“最为富庶,贡赋商旅皆出其地”(《资治通鉴》卷一六三)的三吴地区亦是如此。侯景兵锋所及,烧杀抢掠,“掠金帛既尽,乃掠人而食之,或卖子北境,遗民殆尽矣”(同上)。江南在侯景之乱中,人口损失极为严重,以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贼臣侯景传》)。由于南朝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遭到严重摧残,社会生产难以及时恢复。因而南朝“自侯景之乱,国用常褊(不足)”(《隋书·食货志》)。南方社会经济遭受的巨大破坏以及它的不能及时恢复,使陈朝因疆域缩小带来的实力削弱问题更加严重,它已完全没有力量与北方的西魏(后为北周)、北齐相抗衡了。  其三,侯景之乱使江南的士族势力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萧梁时期,江南士族已日渐走向衰落,侯景之乱更使其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侯景起兵之初,即有打击士族高门的企图。他曾“请娶于王、谢”等高门,梁武帝回答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愤然说:“会将吴儿以配奴。”(《南史·贼臣侯景传》)侯景围攻建康时,“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同上)。建康素来是士族聚居之地,侯景军的锋芒又主要指向士族,因而被杀者大部分都是士族。史载:“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北齐书·颜之推传》)此后,西魏攻破梁元帝萧绎占据的江陵,萧绎身边的官僚及士民十余万被掳北徙,“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周书·周瑾传》)。其中“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颜氏家训·勉学篇》)。经过梁末建康和江陵两次战乱,江南士族势力在整体上受到极大的削弱,从此走向穷途末路。  其四,侯景之乱为江南少数民族酋帅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士族一蹶不振,江南的酋帅豪强势力则乘势而起,登上了历史舞台。史籍记载说:“天厌梁德,多难荐臻,环宇分崩,英雄互起,不可胜纪。”(《陈书》卷三五传论)又说:“于是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堡之家,资剽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同上)陈王朝就是在酋帅豪强势力勃兴的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当时所谓“士庶天隔”的政治局面被打破,南方少数民族酋帅和地方豪强大批地涌进陈政权最高统治集团。从梁、陈两朝最高统治集团中士庶的比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变化。梁代,士族门阀势力在最高统治集团中约占总人数的85%,庶族仅占15%。到陈代,最高统治集团中的士族人数已退居少数,仅占总人数的32%,而庶族人数的比例上升到62%。这说明自魏晋士族制度形成以来,历两晋、宋、齐、梁各代,最高统治集团中士庶组成结构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侯景之乱给南朝政治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最集中地表现在这一点上。(参见朱大渭先生《梁末陈初少数民族酋帅和庶民阶层的兴起》,见《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2014.11.28
转载自:文史知识

霸王项羽 发表于 2015-2-14 20:54:33

看看..............

zk1991 发表于 2015-2-14 21:10:16

这从未见过

zyq81872586 发表于 2015-2-14 21:32:30

看看看看

aszyx_sz 发表于 2015-2-14 22:20:12

看看看看
- 本文出自中华MOD网,原文地址:http://www.1mod.org/thread-131977-1-1.html

sujincheng520 发表于 2015-2-14 23:32:44

renpin人品爆发

貌似王子 发表于 2015-2-15 00:58:54

每日一顶

貌似王子 发表于 2015-2-15 00:59:11

每日一顶

zqffriendly 发表于 2015-2-15 08:30:19

学习,学习。

!@# 发表于 2015-2-15 09:48:17

学习,学习

不许你狂 发表于 2015-2-15 12:57:15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forum you have more exciting!
谢谢您的发贴,论坛有你更精彩!

aszyx_sz 发表于 2015-2-15 15:12:59

学习学习

白耳非精兵 发表于 2015-7-20 11:32:25

顶顶顶顶顶 历史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朝的侯景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