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一亩地产多少粮食
首先说一下汉朝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汉书·律历志》对计量单位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重量单位分为五等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套计量单位一直沿用到唐朝。
《汉书·律历志》把容量单位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宋以后一斛为五斗)。升是容量的基本单位,斗和斛则为实用单位。附带提一下石
,石本来是重量单位,为一百二十斤,但自秦汉开始,石也作为容量单位,与斛相等。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要弄明白,首先,汉代的一斤要比今天的一斤小,根据出土的汉代文物,基本可以判断,汉代的一斤只有250克,而今天的一斤是500克。其次,就是汉代的一亩和今天的一亩还不一样。汉代的一亩要比今天的一亩稍小。汉代一大亩465平方米。今天一亩则为666平方米。弄清楚了这两点,我们就能很好的了解汉朝粮食的产量了。
我国现在水利发达,还有先进的科技,北方种植小麦,亩产1000多斤,南方种植稻米,亩产将近2000斤。但是在汉朝的时候,小麦还没有普及,北方普遍种植是一种叫做黍的农作物。黍,是中国小杂粮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黄色,在中国的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在北方一年之内种植一季作物。
具体汉朝一亩地生产多少粮食,我们可从历史记载中看出个大概。汉代有关一般亩产的典型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荀悦《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100亩产粟300石,亩产粟3石。也就是说亩产大约360斤
粮食。但是换算成今天的亩和斤,那就是亩产约257斤了。
(2)仲长统在《昌言·损益》中说:“今通肥硗之率,十稼穑之人,令亩收三斛,斛取一斗,未为甚多。”东汉时期,也是亩产3石粟,同西汉的产量水平相近。这个产量水平是“通肥硗之率”,也就是肥瘠平均计算的结果。
上面所列二条材料说明:亩产3石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差不多就是257斤。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因为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比较方便,亩产也就高出平均水平。
汉代,还有一些特殊高产土地,现将有关材料述之如下:
(1)《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这就是说,灌溉田的平均亩产是4石。那就是亩产343斤了。
(2)《史记·货殖列传》有“带郭千亩,亩钟之田”的说法,这是指在城市近郊区的肥沃田,亩产可达一钟。一钟等于四石六斗,差不多就是400斤了。
(3)去汉未远的稽康在《养生论》中说:“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上好的“良田”亩产10石,亩产将约860斤,这是天下公认的高产水平。
总之,汉代亩产粟3石,折合今市制亩产257斤,也有一些地区能达到亩产400斤,至于亩产800斤上等良田,也是有的,不过肯定很少。
网上我看到,在中国经济史、商业史颇有著述的吴慧,把汉朝的亩产三石,换算成今天的市制是亩产281斤,与我自己计算出来的257斤,相差24斤。我还没有找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顶起。{:soso_e100:} 明代玉米,甘薯的引进促进了人口爆发的粮食基础 看看看看 :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弓虽丁页木娄主 每日一顶 围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