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录-张鲁
本帖最后由 zxf_star123456 于 2010-10-28 11:43 编辑张鲁
J-1701-ZhangLu
【人物列傳】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人。張魯初從劉蔫為督義司馬,曾領兵進攻漢中。劉蔫死后,張魯自立并以“五斗米教”教化民眾。漢朝無力征伐張魯,便任命他為鎮民中郎將。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張魯。張魯投降曹操并任鎮南將軍,封閬中侯。死后謚號原侯。
【體力:★☆】+4
【智略:★★★】智略+6
【統帥:★☆】統帥+3
【攻擊:★】攻擊+2
【防御:★★☆】防御+5
【騎兵:】騎兵-3
【步兵:☆】步兵-2
【埋伏:】埋伏-3
【水軍:】水軍-3
【攻城:】攻城-4
【守城:】守城-3
【仁德:★★★★】仁德+7
【忠誠:★★★★】忠誠+5賄賂費用+5000%
【潛力:★★★】潛力+6
【個人追求:霸業】霸業一
【[★特技]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創始人張陵(34-156年),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東漢順帝時入蜀,在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學道,并造作道書(或稱符書),說自己是“天人下降”,特地來給百姓們傳授“正一盟威之道”,以為人治病開始傳教。因入道者需交納信米五斗,故俗稱“五斗米道”。又因創教之初,曾受巴蜀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的影響,巫術色彩濃厚,時人或稱“米巫”。又因為教民曾反抗官府,當時被官方稱為“米賊”。五斗米道的創立既有燕齊濱海地域神仙文化的內容,也有西南少數民族的巫教成分。張陵死后,其子張衡繼續傳道。衡歿、孫張魯繼之。祖孫三代,世人稱為“三張”,道內則稱“三師”:稱張陵“天師”,稱張衡“嗣師”,稱張魯“系師”。在東漢末年,“五斗米道”的教主張魯占據了漢中地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由于東漢政府無力征討,就任命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于是,張魯遂以政權、教權首領的雙重身份,在巴、漢地區大力推行五斗米道。在那里,沒有漢王朝設的各級官員,而以五斗米道各級首領管理政務和教務。入道的群眾最早叫“鬼卒”;入道已久并篤信其教的,稱為“祭酒”,統轄教民;再高一層的叫“治頭大祭酒”。張魯則自號“師君”,是五斗米道的最高首領。他教人民誠信不欺詐,特設“靜室”,宣稱有病的人去靜室里“思過修善”,病就可以不治而好,而且,專門設立了“鬼吏”為病人禱告。張魯當政時,還在治內設立“義舍”,置米肉以供行人免費取食,以及實施寬刑,禁酒等利民措施,史稱“民夷便樂之”。因而在漢末天下大亂之際,張魯統治的巴、漢成為比較安定的地區。張魯在漢中實行政教合一制度,雄據巴漢近三十年,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漢中,張魯降曹,而五斗米道也隨之傳往北方中原地區。在晉統一之后,它又向東南沿海傳播,從而遍及全國,教徒自稱正一道或天師道,教徒成分,除有眾多下層群眾外,又有不少豪門士人。大書法家王羲之父子,就曾加入五斗米道。晉以后,五斗米道不僅未被消滅,反而從巴蜀一隅發展到北方、南方,成為全國性的大教派。
地方性的名聲+4,公共健康+2動亂-6(對公共秩序有負面影響),道教文化同化+10%,管理道教文化信念的人民時公共秩序+6,管理黃天當立信念的人民時公共秩序+4
【[★特技]善封倉廩府庫】
張魯兵敗,見其勢已極,與弟張衛商議。衛曰:“放火盡燒倉廩府庫,出奔南山,去守巴中可也。”楊松曰:“不如開門投降。”張魯猶豫不定。衛曰:“只是燒了便行。”張魯曰:“我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遂盡封鎖。是夜二更,張魯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曹操教休追趕;提兵入南鄭,見魯封閉庫藏,心甚憐之。遂差人往巴中,勸使投降。張魯心懷疑慮,曹操親自引兵往巴中。張魯無路可走,操從后追至,大叫:“何不早降!”魯乃下馬投拜。操大喜;念其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封魯為鎮南將軍。閻圃等皆封列侯。于是漢中皆平。
影響力+1,法律+2,公共健康+1(城市衛生),骯髒貧窮-1(這個數字是負的好),動亂-4(對公共秩序有負面影響)
【[輔助技]<<農業>>高】
輔助技是產生輔助效果的技能。所在城市農業收成增加。將軍在有農業設施的城市里可以獲得經驗,農業設施等級越高獲得的經驗越多。
熟練度:高
農業收成+5
【[輔助技] <<安民>>高】
輔助技是產生輔助效果的技能。所在城市骯髒貧窮的負效果減少。將軍在有道路設施的城市里可以獲得經驗,道路設施等級越高獲得的經驗越多。
熟練度:高
骯髒貧窮-3,地方性的名聲+3,法律+1
【道教文化:★】人民渴望道教文化。將軍對勢力政策的贊同程度與個人性格相關。
道教文化同化+20%,管理道教文化信念的人民時公共秩序+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