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军队
1.白马义从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4.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5.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日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
6.先登死士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合“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克星。
7.西凉铁骑。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8.虎豹骑。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_<.“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躣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躣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反而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是虎,豹骑。“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9.大戟士
大戟士属于重装骑兵,统帅是张郃,是袁绍部队中的精英部队大戟士统帅张郃,每个士兵都配备着大戟和重甲,而每个大戟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普通士兵很难在身着重甲的情况下挥动大戟战斗)。是袁绍跟公孙瓒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遇到了以弓马见长的白马义从,反而被白马义从给克制。但这些内容未有史书佐证。
《后汉书》记载:余众皆走。绍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赜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
10.青州兵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陈寿不愧是著史名家,短短两句话就将青州兵的由来和组成讲的非常清楚,没有任何模糊矛盾之处。有人认为史书对此记载很笼统,说曹操收服了30多万身体强壮者,编成了“青州军”,是史书的一个缺乏详细考证的地方。 事实上向曹操投降的黄巾人众公有100万左右,其中黄巾军数量上为30万,不仅有青壮男子(即后来青州兵的主体),还有老弱士卒和年幼的“娃娃兵”,鉴于之前进攻徐荣失利以及所募扬州兵反叛的前车之鉴,曹操将士卒的战斗力和忠诚放在首位,青州兵战力剽悍所向披靡且如牙兵卫士般只效忠于曹操一人即是其证。可以想见,青州士卒一定经过了颇严格的选拔,最终有数万人被编为正式军队建制,为打消士卒后顾之忧同时建设较为稳固的后勤基地,其余人众,包括青州兵的家属被安排屯田,为军事提供粮草保障。
11.虎卫军
虎卫:威名赫赫的虎卫是魏国最强的攻击步兵,曹操拥立献帝后组建的军队,选极其精壮之士,由典韦、许褚带领。虎卫将士们在攻击时,犹如猛虎下山,迅猛之极,实乃敌军的恶梦,这支军队可谓是战功赫赫,多次救曹操于极度危难之中。虎卫军在三国志里面确实没找到,只是许褚传里有这么一句“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典韦传里只字未提有关什么虎卫军的记载,一开始由典韦带领,后来给许褚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
12.银翎飞骑
对于东吴特殊兵的名有意见~蜀和曹都是史名。东吴也要给吧,还有火弓,东吴有一支叫车绞弩的部队可以发出火矢(说是弩机没说是车可以改一下,可以改成魔攻的弩车,或者是给他手上拿一个弩)。还有把多重也改了,孙权有一支亲卫军叫龙飞卫常中程投放小戟斫敌(戟(ji)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抢头,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斫(zhuo)用刀砍),代替骑弓可以是普攻重甲,一般是远程攻击(至于什么技能,可以没有可以投几个,可以渐射,我喜欢一条线伤(低一点也可以,打射手用的)),当被近身后则拔刀变成近战(可以没,我喜欢被打后有几率马上多砍一刀(类似军团指挥官的别动,没吸血,几率可以低))。。。塔这个东西肯定要削的,东吴也要做好打阵地的准备
13.飞熊军
飞熊军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属于精锐铁骑类,董肥从西凉来的,这个是第一代的西凉铁骑,比马超攻曹时期的应该不是一个档次的。
14.藤甲兵
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加之所备士卒为百战老兵,战场之上所向无敌。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由大将兀突所帅。
总之。估计是穿着高级装备,又很能打的一帮少数名族老兵,把诸葛亮都打的不得不用火攻,减寿10年,不是一般部队能干的出来的
15.并州狼骑/并州飞骑
吕布曾经是执金吾丁原义子,任汉朝的虎贲中郎将,直接统帅汉朝最精锐的骑,步兵,而这支部队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虎贲羽林,战绩相当彪柄,霍去病曾经就指挥过这只部队。汉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支汉朝的王牌部队就一直留了下来,十骑冲破张燕的万众精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差点灭了青州兵也不是神话。
直到徐州城破,这支部队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最猛的。
吕布骑兵的训练和战术方式跟汉庭历来的训练战术基本一致.只要了解了汉军骑兵战术就基本可以了解吕布骑兵的特点.汉军的虎贲羽林主要是速度迅猛,机动性强,战法上善于避实击虚,弓骑水平高等特点.当然这也是骑兵的本质特点.然而,战士的彪焊有强弱之分,虎贲军是则其优者.
曹操虽杀吕布,然后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基本尽归曹操,,然后造就了虎豹骑得神话。
不多说了,王牌中的王牌,骑兵中最精锐的部队,也解释了为什么诸侯们都怕吕布的原因。
16.元戎弩兵/连弩兵
诸葛亮为对付曹魏的骑兵部队,发明的“元戎弩”:“元戎弩”已有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拥有自动上膛的功能。蜀汉军队大量装备了元戎弩。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
魏都督司马懿在追击诸葛亮的部队时,被诸葛亮所埋伏的“诸葛连弩”所射杀,差点就全军覆没了。此后诸葛亮送一件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马懿。
总的来说,是精锐弩兵部队,专门对付骑兵的。
17.解烦兵/敢死兵/羽林/无难/车下虎士
一支直接隶属孙家中央的精锐的神秘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解烦"。这解烦兵的创立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南下的时候。
《三国志。吴书》的《胡综传》: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
"解烦"的组建原因在此,目的是为了解决孙权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也。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
《三国志。吴书。陈武传》:
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陈武之子)都亭侯,为解烦督。)
建安末年,陈修以亭侯的爵位拜"解烦"都督,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时,孙权的烦恼看来是不住增加中,所以"解烦"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孙权在丹杨郡境内建城建业,他临时抽调"解烦"是为能够顺利平定丹杨贼,说明"解烦"的作用是拱卫国都的中央军一份子。 综合来看,就是孙家班拱卫国都的卫戍精英。
(张温)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三国志。吴书。张温传》)"绕帐"、"帐下"这些都是宿卫亲兵,相当于拱卫皇宫的禁卫军、羽林军一样,"解烦兵"能够与之同列,地位不言自明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东吴步兵中精锐中的精锐。能破丹阳兵就说明了问题。
外话,东吴的军队番号是最乱的,同一支属性的部队,有好几个名字,同时还有各个将领的私兵等。所以我把这几个兵都归纳到了一起,其实他们都是精锐重装步兵。解烦和敢死、无难是中央军已经介绍很多了,属于吴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羽林是仿照汉制的禁卫部队。
车下虎士都是各个吴国诸侯王的私人卫戍部队,也应该是非常精锐的。
子弟兵
18.魏国其他军队
渔阳突骑:曹彰平乌丸时编练,精于骑射,常为军锋快速突击敌军,近身作战亦不逊色。
泰山兵:程昱、吕虔编练,骁勇善战,后归夏侯惇统领,使用朴刀与飞钩,极善攻城.
武卫骑:曹仁部下骁骑,屡随仁出征,为中坚力量,后大部分调归中央禁军
霹雳车:由刘晔发明的强力抛射攻城器械,杀伤力较投石机更强大,射程更远,且可投掷火石。
19.蜀国其他军队
贲义从:诸葛亮编练,使用长柄战斧(诸葛亮曾作《作斧教》),战斗力极强,为中坚兵种。
夜叉行:刘备编练的偷袭部队,使用铁剑与钩镶。常夜袭敌人,故名,极为轻捷勇武。
骠刀骑:第一支三国时期普及马刀的骑兵队伍,战斗力极强,对步兵威胁尤其大。
折冲彪骑:刘备麾下强力突击骑兵,每战必敢死在先,故名,战斗力极强。
西凉铁骑:由凉州降羌组成,为强力重甲骑兵,最精锐勇猛的骑兵部队之一。
井阑:由楼车改造,上置高台,弓弩手于内向城中射箭,中心部可藏大量士兵,预备登城作战,但移动缓慢。
20.吴国其他军队
蛟鳄军:周瑜编练的强力水军,水战时常潜至敌船下将其凿沉,陆战亦不逊色。
毒齿材官:由山越降兵组成,近身肉搏悍勇异常,远程常以毒箭攻击,令敌军闻风丧胆。
宿卫虎骑:太史慈编练,常从征讨,骁果敢战,为骑兵中坚力量,后一部分调入中央禁军。
龙飞卫:孙权亲卫军,作战时常在中程发小戟斫敌,战斗力极强,为骑兵中最强力之一。
车绞弩:鲁肃发明的可灵活移动的弩机,重箭射出时可镶在城墙上,供士兵攀爬用,亦可发火矢。
少数民族军队
匈奴:轻骑兵:匈奴族编练的轻装骑兵部队,常用以快速突击敌军远程兵与辎重,灵活轻便。
羌铁车兵:羌族强力战车兵,车上配备铁枪、弓箭、链锤等强力武器,战斗力极强 乌丸飞镰骑:乌丸族强力骑兵,使用的飞镰可在中程斩敌,且杀伤范围较大,战斗力极强。
鲜卑:狄弓手:鲜卑族步弓手,射程很远,极适于对付正在集结或冲锋伊始的步兵
黄巾力士,锦帆贼 。。。。。。。。。。。。。。 哎,弓骑兵在三国全面战争中都不像样了,唯有黄忠。 不如归去 路過看看支持一下 !! 好多啊!~~~~~~~~~~~~~~~~~ 很好很好
打个酱油 路过看看 不错不错,不错 不错 不过史诗的好多都不一样 哇哈哈~~~~~~~ 再顶下 相当不错啊~!! 很详细 很好0.0可惜有些部隊沒互相對陣過 不然排個名次也滿好玩的 学习了... 很全面
页:
[1]